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施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32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施肥
分类号:
S565.406
页数:
2
页码:
291-292
摘要:
该文主要介绍了施肥的相关内容,包括肥料结构、施肥技术等。
关键词:
施肥
涵江区
技术
内容
一、肥料结构
传统上,境内有积、造、堆、沤区有机肥和施用有机肥的习惯。1949年前,已有进口美国肥田粉,但施用面积很少。农业生产用肥主要是人畜粪尿、厩肥、火烧土、墙土、草木灰、海泥、沟泥、沤肥、桶砒和大豆、花生饼肥等。
50年代,贯彻以施用农家肥为主、商品肥为副的施肥方针,施用肥料的品种、数量逐渐增加。为广辟肥源,采取常年和突击、专业队和群众性积肥相结合的办法,经常结合卫生大扫除,发动群众开展积肥送肥运动。并总结推广“种、养、采、挖、捞、垫、堆、积、回、薰、造”等方法,每年大抓春耕、夏种、秋、冬季几次大积肥。同时提倡户养—头猪,宣传猪多肥多和肥多粮多的好处。1952年,开始推广使用硫酸铵。1956年,开始推广过磷酸钙。50年代末,还推广根瘤菌拌种。
60年代,仍是以有机肥为主,同时开始试验示范,推广氨水、尿素、石灰氮、钙镁磷肥等各种化学肥料,其施用量逐年增加。并推广大豆接菌肥、紫云英接菌肥等。
70年代,由于国产化肥的增加,特别是莆田县合成氨厂投产后,开始大量推广使用氨水、碳酸氢铵。1973年,试用莆田化工厂生产的植物生长激素—增产灵(4—碘苯氧二酸)。1974年,开始供应进口钾肥,推广5406放线菌和腐殖酸铵肥料。此后,还示范推广920、三十烷醇等植物生长调节素。还推广稻田养萍、水沟养殖水浮莲、水花生(革命草)等肥、饲两用的水生植物。1980年,推广使用复合肥。
80年代,随着化肥工业的迅速发展,化肥用量猛增,出现重化肥、轻农家肥的倾向,形成以化肥为主导的时期。绿肥种植面积也迅速减少,农家肥只用育苗及少数旱作作物上。1983年,试用微量元素肥。1988年,试用土壤植物营养调节剂,水稻固氮菌和生物钾等。
90年代初,开始推广增产菌等菌肥和使用碧全健生素、叶面宝、高产灵及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时,开始使用水稻专用肥。
二、施肥技术
50年代以前,传统的施肥技术,以农家肥作基肥和追肥,采用撤、泼、点施等方法。50年代开始,随着化学肥料广泛施用,不断总结多种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 1949年以前使用农家肥,施肥方法有基肥、沾秧根、塞秧蔸、中耕追肥等。1949年后,随着化肥用量增加和品种更新,施肥技术也不断改进和提高。1963年,开始推广“攻头、保尾、控中间”施肥方法,即重施基肥,早施分肥,巧施穗肥的施肥方法。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推广球肥深施,全层施肥及施用混合肥——氨水渗苦卤、氨水混合过磷酸钙,碳铵加农盐,酸性海带渣渗碳铵或氨水等。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1984年以后,
推广配方施肥、优化施肥、测土施肥和微量元素搭配施等技术,并总结出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因苗补肥、酌施穗肥的施肥方法,还推广磷酸二氢钾、增产菌、高产灵等进行根外追肥等技术,做到氮、磷、钾三要素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满足水稻生长所需营养。
大小麦施肥传统上,常用人粪尿、厩肥作底肥,火烧土或草木灰盖种,一般是中耕追肥2~3次。70年代,随着化肥品种及数量的增加,基肥常增施过磷酸钙、碳铵、复合肥等化肥,并采取早施麦针肥、重施三叶肥、补施平衡肥、搞好根外追肥等,使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合理搭配的施肥技术。
甘薯、大豆、花生及甘蔗等作物施肥1949年后,随着化肥品种的变化及数量增加,施肥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