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个体私营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25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个体私营商业
分类号: F121.23
页数: 4
页码: 193-196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个体私营商业的发展历程。从清代到民国时期,涵江区已有多个行业的私营商店,至清末已有300多家中小商号。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私营商业进行了安置和扶持,鼓励商人合法经营。1990年后,涵江区个体私营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还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商人和行业。
关键词: 私营商业 个体经济 涵江区

内容

清代,境内开设有经营“苏广”(即百货)、南北京果、桂元、海产品、米行、土织布、染布坊、酱油、铁器以及饭庄、旅社、理发等10多个行业私营商店。清末,计有中小商号300多家,从业人员近千人。
  民国时期,特别是30年代后,私营商业发展较快。民国27年(1938年),仅登记在册商户即达800多户,行业增加到40多个。其中,豆饼、桂元、纱布、京果、轮船为支撑涵江商贸繁荣的五大支柱行业。许多私营工商业家在商海浮沉中,惨淡经营,脱颖而出,创出一批老字号或名牌商号,如通美、泉美(豆饼业);瑞裕、大同、鼎和(桂元业);顺茂隆、芳来、茂隆(纱布业);豫大、南通、承源(京果业);同懋(百货业);桃李园(餐饮业);远东(旅馆业);广杏林(中药房);太平楼(理发业)等上百家。从中涌现出陈镜平、陈镜鸿、黄邦杰、黄邦彦、徐启棋、徐启燕、周文铁、江祖筵、郭松岩、苏承棋、林柏青、黄缙等30多位经营有方的商界名流。抗战期间,涵江私营商号发展到100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为新中国成立前涵江商业全盛时期。一批私营商人还赴上海、宁波、南京、温州、福州、厦门等地开行设店,拓展商贸业务。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动荡,物价暴涨,市面萧条,私营商人难以在夹缝下生存,纷纷倒闭。至涵江解放前夕,全镇商号不及700家,从业人员仅为2000多人。
  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政府鼓励并扶持发展商业。境内对私营商业实行安置、扶持的政策,鼓励商人合法经营,对他们进行登记管理、政策教育,使私营商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得到一定程度发展。1951年,涵江有私营商业850户,从业人数2205人,其中资方1391人,劳方814人。1952年春,涵江商界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一些违法乱纪的商人受到处理。至1956年初,境内有私营商户875户。其中从事商业608户,服务业83户,饮食业184户。从业人数2167人,其中从事商业1396人,服务业215人,饮食业556人。1956年,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境内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年底,纳入改造的私营商业有842户,占总户数875户的96.23%。纳入改造的从业人员2130人,占从业总人数2167人的98.29%。私营商户分别转入国营、公私合营、合作商店、合作小组,从而基本上完成商业系统对私改造。此后,私营商业基本上消失。
  1960年,境内重新涌现个体商贩199人,对促进城乡市场活跃起了一定作用。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被禁止。
  1978年后,国家放宽经济政策,视个体、私营经济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并从各方面培植、扶持个体、私营经济,于是,个体、私营商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至1984年,境内个体、私营商户就有1141户,1707人。其中,从事商业876户,1284人;饮食业127户,245人;服务业36户,46人;修理业102户,132人。1985年,区委、区政府提出“抓住机遇,发扬优势,重振‘小上海’雄风”的战略口号,鼓励并扶持个体、私营商户大踏步迈向市场,从而有力促进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在内的民营经济起飞。1990年,全区个体、私营商户达到2443户,4506人,分别比1984年增长1.14倍和1.63倍。个体私营企业商品零售额4786万元,占同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1.89%。
  1992年,省定涵江区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赋予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1993年,省政府颁布《福建省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给涵江区个体私营商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区政府有关部门相应制定15条优惠政策,实行“三放四不限制”,即:放宽政策,放手发展,放开经营;不限制发展比例,不限制开业条件,不限制经营范围,不限制发展规模,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经营的行业和商品外,都允许个体私营经营。同时优化经营环境,提供经商方便,使个体私营商业大幅度增长。至1994年底,全区个体、私营商户达到3341户,比1990年增加898户;从业人员达7444人,比1990年增加2938人;个体私营商品零售额1.5亿元,比1990年增长2.13倍,占同年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1984~1994年间,全区先后涌现出一批民营企业家,主要有卢天荣(钢材)、曾国富(啤酒)、刘满芳(鱼网)、肖荣富(机电)、郑小明(摩托)、叶培盛(食用油、面粉)、连家驷(饮食、运输)、邱天秋(蔬菜)、林水英(蔬菜)、蔡金国(饮料)、吴祖印(纱布)、余训龙(小百货)、郭兆棋(服装)、方亚顺(食用油)、林鸿源(五金交电)、张文荣(水产、养殖)、胡玉水(水产、养殖)、吴国富(水产、养殖)、阿老(文具)等。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