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沟河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22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沟河运输
分类号: F550.3
页数: 1
页码: 16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涵江地区的沟船和汽船是两种重要的水运方式,但随着公路的发展,汽船运输逐渐衰退。
关键词: 涵江区 水运方式 沟船

内容

一、沟船运输
  明代,涵江民间即有沟船从事营运。清代至民国,沟船多为商办民营,成为内河主要运输工具。新中国成立后,沟船运输发展较快。1959年,涵江城乡共有120多艘。1962年,境内设1个沟船运输合作社和2个沟船运输专业队,共有沟船148艘,计484吨位。1968年,境内莆田造船厂试制成功载重4吨的钢网水泥农用船。之后水泥船大量生产,并被农村社队广泛推广运用。从1979年起,境内“挂机沟船”(机械动力沟船)投入运营,加快水上货运的发展。之后,随着运输市场的开放,沟船运输从集体为主转为个体营运,1982年,集体沟船合作社解散。1994年,全区计有沟船158艘,多集中在双安片、塘头片农村。年运量2.99万吨。
  二、汽船运输
  民国2年(1913年),莆田圣路加医院由美国侨民创立的华实投资公司购买12匹柴油机1台,在涵江组装捷兴号小汽船,航行于涵江至莆田一线。民国4年,居住涵江的美国侨民蒲鲁士购置15匹汽船1艘,次年又再购1艘,两艘汽船在涵江和莆田之间往返对开。民国9年,涵江开始出现汽船修理业。民国16年,涵江汽船发展到15艘,又开辟涵江至梧塘、涵江至西天尾等新航线。民国18年至民国26年间,涵江至莆田、涵江至梧塘公路通车,汽船运输业受到影响。民国26年,境内只有汽船6艘,行驶于涵江至莆田和涵江至梧塘之间。抗日时期,公路遭受破坏,汽船运输再度恢复,原涵江和莆田的汽船管理机构合并,成立涵江汽船站。民国37年后,公路修复,汽船运输又告衰退。1950年,涵江汽船站由福建省航管局接管。时汽船21艘,总客位943座。1971年7月至1974年5月,因汽船航行时冲毁沟渠,政府组织修建堤岸,汽船一度停航。此后,因河道渐被水葫芦阻塞,汽船难以行驶,涵江汽船运输日见衰微,至1994年已基本停止。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