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搬运装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21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搬运装卸
分类号: F542.857
页数: 1
页码: 15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清代开始境内出现码头搬运,民国时期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纳入企业管理,70年代向机械化和专业化转变。
关键词: 涵江区 交通工具 搬运装卸

内容

清代,境内霞徐、延宁即有农民在海岑前、新桥头码头搬运桂元干、豆饼、粮食,靠工钱过日子。三江口开港后,涵江专门从事搬运的码头工人不断增加,仅三江口码头就有驳船工人80多人,连同雇用的农民临时工,共达200多人。涵江港码头工人亦有180多人。民国时期,随着涵江海运业的兴起,三江口港驳船增加到100多艘,搬运工人多达310人。民国27年后,涵江市区宫口码头开埠,附近居民常兜揽搬运,为商家装卸豆饼、煤油、食糖、桂元干等货物。新中国成立后,1951~1955年分别在涵江、三江口和镇前成立搬运工会和搬运站。1956年起,高美和苍林相继成立搬运站,把搬运装卸业务纳入企业管理轨道。1962年,境内搬运工人队伍逐渐扩大。涵江搬运公司有工人501人,三江口搬运公司有211人,市郊零星搬运队有58人。70年代,境内搬运装卸从单一的抬杠装卸劳动逐步向机械搬运和机动车运输等多方位作业转变,专业化搬运公司亦逐步走上以一业为主兼营其他行业的路子。1990年始,涵江搬运站和三江口搬运站先后组织经营汽车运输业务,许多搬运装卸业务改由所在村庄群众承揽。
  附:境内搬运企业简介
  涵江搬运公司清代,境内搬运装卸多由当地农民承接,属自发的临时性组织。民国时期,涵江码头装卸业务为封建把头所操纵。1951年4月,莆田县总工会在涵江分别成立涵江镇霞徐码头委员会和涵江镇延宁码头委员会。同年8月,涵江镇重新组建延霞、宫下、保尾和孝义4个挑搬工会,共有会员1000人。1954年10月,涵江成立涵江搬运站民主管理委员会,职工达1200多人。1956年6月,涵江搬运站分设陡门、官口、海岑前3个调度点共10个搬运小队,包揽涵江水陆交通装卸业务。1957年,改称莆田县交通局涵江搬运站。1984年6月,更名为涵江区交通运输服务公司。计有汽车5辆,码头吊杆3支,固定资产232万元,年搬运操作量6.61万吨。此后,该公司主要经营汽车运输业务。1994年,有各类汽车73辆。
  三江口搬运站民国时期,三江口无搬运组织机构。1951年,成立三江口搬运工会。1957年1月,改称三江口搬运站。1982年4月,更名三江口交通运输服务公司。1984年10月,改为莆田市三江口交通运输服务公司。1987年,公司拥有机动车21辆,驳船15艘。1994年底,公司发展成为以汽车运输和搬运装卸两大行业并举的综合公司,年搬运费收入70万元。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