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17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经济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2
页码:
121-12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涵江区在民国时期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工业发展落后,交通邮电发展缓慢,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关键词:
涵江区
工农业经济
民国时期
内容
一、农业
民国时期及其以前,自然灾害频繁,境内缺乏水利设施,且耕作粗放,收成很差,年亩产稻谷只五六百斤。加上战乱不已,社会动荡,抓丁拉伕,苛捐杂税,迫使农民逃荒,农田荒芜,故农业生产水平低下。1949年,境内农业总产值仅97.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7.2%,粮食总产量650万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145公斤,生猪存栏6500头,水产品产量195万公斤。
二、工业
清代及其以前,境内工业以个体经营的手工操作为主,有打铁、织布、制糖、制盐、酿酒、陶瓷等行业,设备落后,体量微小,多数保留在低级水平。其中制盐业为明清时境内的支柱行业。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后,涵江逐步发展印刷、碾米、炼乳、机械等近代加工行业。民国时期,近代加工业虽有所进步,但规模不大。到新中国成立时,涵江工业企业总产值14.3万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2.8%
三、交通
自清康熙六年(1667年),三江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三江口和福州、宁波港等海运业务日趋繁忙。抗日战争期间,福建沿海各港口均被日军封锁,唯三江口至江浙之间轮船尚能通航。一度成为东南沿海仅存的吞吐港,年吞吐量平均都在20万吨左右。
民国13年(1924年)起,政府招募民工修建公路。民国24年,涵江私营福兴泉汽车货运公司成立并投入运营。1949年,涵江公路通车里程仅14公里。
四、邮电
宋代,福州至闽中、闽南驿道经过冲沁、黄巷一带。明代,境内设立铺尾和魏塘铺,传递邮件和官方文书。清末,设立涵江邮政所,采用人工肩挑、手提以及马骡驮运方式,传递邮政业务。当时电信业务由民营电话所代办。民国时期,涵江设有邮电代办所6个。
五、商业
境内商贸活动始于宋初,元代外贸一度兴盛,由集墟演变成商贸市场,商品流通逐渐活跃。明、清时,朝廷虽施行海禁,但涵江商业仍较旺盛。鸦片战争后,洋货进入涵江。清宣统元年(1909年)起,境内相继出现外国货代销商行,代理美国、英国和德国的煤油、石油和肥田粉销售业务。之后,又有专售日本布匹和代理香港英商货物的公司和货栈。抗日战争期间,除洋货代销商行外,境内商店多达1000多家,尤以豆饼、桂元、纱布、京果、百货等大宗商品为最,时称之为涵江商业的五大支柱。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