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建筑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159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建筑业
分类号: TU-098.1
页数: 3
页码: 109-1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涵江区建筑行业历史悠久,自民国时期开始有建筑队伍和建筑技术。新中国成立后,涵江区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建筑队伍不断扩大,建筑技术不断提高。1994年,全区共有建筑工人3434人,建筑行业使用的主要机具有搅拌机、泥浆机、打夯机、混凝土推动器、磨石机、喷浆机、卷扬机和锯木机等。同时,涵江区也开始注重建筑设计施工和建筑材料的使用。境内建筑主要使用钢筋混凝土为建筑材料,并逐渐由简陋的原始机具向半机械化、机械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城镇 建筑史 涵江区

内容

第一节 建筑队伍
  民国时期及其以前,境内建筑工人没有固定组织,工兴则聚,工竣则散,一般由工头临时雇用。各工种工匠技艺多为家传、师授,自成体系。1952年10月,成立涵江建筑合作社,有社员600多人。1958年6月,该社改称涵江建筑工段,并设有石料厂。1984年6月,建筑工段更名为涵江建筑工程公司,隶属涵江乡。同年9月,涵江区成立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由区建设委员会直接管辖。同年11月,又相继成立涵江区建筑工程修建公司、涵江区水电安装公司以及涵江镇管辖的第四建筑工程公司。1993年拆乡建镇后,三江口镇成立三江建筑工程公司,白塘镇成立白塘建筑工程公司,涵江新区成立民营隆盛建筑工程公司和城乡建设工程公司。到1994年,全区共有建筑工人3434人。
  第二节 建筑技术
  一、建筑形式
  涵江民间建房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其传统建筑土木房屋的尺、寸,俗定为“一”厅、“八”房、“六”小厅(即大厅宽度要用“一”如1.31丈、1.41丈……2.11丈;匹房宽度要用“八”,即9.8尺、1.08丈、1.18丈;小厅宽度用右为“六”,即9.6尺、1.06丈、1.16丈),根据厅的大小相应配合。厅房的高度均出“一”,即从中脊至地平为1.91丈、2.11丈,通常叫“四斗平”,厅房深度也出“一”。门窗宽度一般定为厅、房的三分之一。常见的有“三间厢”、“五间厢”、“七间厢”、“九间厢”和“四目房”、“三座厝”等。城镇住宅多为土木结构或穿斗式的芦苇分隔墙。官僚府第,则各按官阶建造。涵江沿海村庄,房屋大都为石木结构,基浅,檐短,石块或五斤砖压顶,很少用砖砌筑,有的用沙、土拌和石灰(称“三合土”),分层夯筑成墙,其墙体非常坚实。涵江平原地带住房多用“金银式”的生土建筑,高度二、三层(即土坯包砖)。为防洪水,一般筑基较高,砌以条石。以后郭村为代表的涵江侨乡建设,居多青石浮雕,刀法细腻,脊、檐、廊、柱、门窗彩绘精致,颇具特色。此外,境内还有宋、元、明时期的抬梁式、斗拱、穿斗式和井栏式等形式。清末民国初的枋、檀、柱、窗、屏风大加精雕细刻等形式。境内市区的马兰客民居首开采用钢筋屋架、石墙、底屋面混合结构。新中国成立初,涵江住宅建筑设计,仍保持过去的传统形式,结构以砌砖、田土坯、包砖和夯土墙为主。60年代起采用砖混结构和石混合结构。1978年后,公共建设开始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顶屋面运用悬空斗底方砖为隔热层,屋面构造挑出遮雨屋檐板和厚线条檐沟,整体基础少用桩基。层次由二、三层发展到七、八层甚至十层以上。
  其中有涵江区机关办公大楼、莆六中涵华与九华教学楼、新涵大街腾芳大厦、钟楼、涵江实小希望楼、涵江医院急救中心与广华楼、涵江实验幼儿园综合楼、交通大厦、涵东商贸中心等成为涵江市区标志性建筑物。
  二、建筑设计
  境内建筑设计工作起步晚,1991~1994年,全区共设计工程建筑图纸,面积30.25万平方米,总造价1.1193亿元。其中主要设计项目有涵江区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的保尾商住楼群,八层框架,建筑面积9068.8平方米;涵江区实验小学希望大楼,五层框架,建筑面积3483.9平方米;涵江医院急救中心大楼,六层框架,建筑面积3089.9平方米;涵江区委办公大楼,六层框架,建筑面积3089.9平方米;以及涵江区青少年宫,六层框架,建筑面积5038.7平方米。
  三、建筑施工
  (一)技术队伍
  50年代以前,境内施工技术人员多为传统的泥工、木工和石工师傅。涵江建区后,随着基本建设队伍的逐渐壮大,境内建筑系统的设计施工人员,均系中等专科以上学校的毕业生。1994年,全区建筑行业共有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和工程技术人员159人。
  (二)机具装备
  1979年以后,境内建筑施工机具,逐渐由简陋的原始机具向半机械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建筑行业使用的主要机具有搅拌机、泥浆机、打夯机、混凝土推动器、磨石机、喷浆机、卷扬机和锯木机、多功能刨床、各式电钻机以及钢筋调直机、电焊机、氧焊机、碎石机、井字架提升机等。1994年,涵江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共有施工机械设备171台,总功率660马力。涵江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共有施工机械设备773台,总功率1242马力。涵江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共有施工机械设备130台,总功率500马力。
  第三节 建筑材料
  清代,境内的水泥、钢材、玻璃、木材等主要建筑材料,多由境外购进。砖瓦则多就地取材,由境内自产自供。传统民间建筑,地基用砖块石筑,墙用黄泥土、土坯以及砖、石、砂,屋面盖的是瓦片,墙壁是粘土拌草末粉底,涂上壳灰或石膏灰浆。有的用木为架,以芦苇拌泥为隔墙。清代中叶以后,境内开始采用钢筋混凝土为建筑材料。民国时期至70年代,境内民间建筑仍沿用传统材料。1978年后,境内一些较大建筑物开始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以煤渣砖、空心砖或机砖砌墙。室内装修开始采用铝合金、塑料天棚、人造石、釉砖、涂料、油漆和花纹壁纸等材料。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