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典型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152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典型建筑
分类号: TU984
页数: 3
页码: 103-10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涵江区的一些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包括正学门、鲤江庙、天主教堂、马兰客民居、芦埕民宅、兴涵门、经济大楼、九江大厦、涵东商贸中心、瑞金塔和芳名碑等。这些建筑代表了涵江区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展示了该地区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历史建筑 现代建筑 涵江区

内容

一、正学门
  地处涵江宫下路北侧,创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正学门古建筑为木坊单檐歇山式抬梁,穿斗混合结构,面阔3间,有璧水桥、泮池、甬道和49级石蹬道。
  二、鲤江庙
  位于涵江鉴前,清康熙五年(1666年)始建。庙有门厅、前殿、主殿。正殿面阔3间,进深11.2米,单檐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结构。
  三、天主教堂
  位于涵江塘北村,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礼拜厅系哥特式石木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层,建筑面积2028平方米,厅堂20支8根钢筋混凝土柱,两侧装有吊顶天棚,前部有3米的楼廊,配以螺旋式木梯,可登钟楼。钟楼五层,建筑面积82.98平方米,底层跨式,四面通风,二至四层各有两门两窗对开,五层为角鸟顶,悬一铜钟。祭台为石木结构,建筑面积60平方米,台座雕花石块砌筑,上面为木制神龛,门窗顶部半圆形,保持木制百叶窗扇。建筑物的装饰图案都有耶稣的刺冠纹样,建筑别具一格,华丽庄严。1988年,经教友集资重修一新。
  四、马兰客民居
  位于顶铺与下洋村之间斜坡上,建于民国时期,为印尼马兰华侨兴建之宅邸。民居依坡势座南朝北而建,主楼为两层单檐顶瓦屋面结构,东西两侧伸展出去之厢房,与北侧进门围墙围合成内埕,长约20米,宽25米,经狭窄小巷入大门后有豁然开阔之感。入口为两层门楼,上为亭阁,主楼、东西厢房与门楼之亭阁通过走廊连接。主楼中部为大厅,两侧为卧房,隔着采光天井外侧为厨房及佣人卧室。中部及侧面共3部楼梯连接上下层,布局合理,出入便捷。整幢建筑集砖木、砌石与混凝土结构为一体,规模宏大。装饰做工精细,雕梁画柱,独具匠心。既庄重大方又不失精巧亲近之感,具有南方民居纯朴淡雅之特色,为涵江民居一胜景。
  五、芦埕民宅
  位于涵江芦埕田尾沟(今涵西街道楼下)旁,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为大户商家宅院。民宅座北朝南,大门前为宽阔的埕地,围墙内均为砖木结构平房,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进大门为内庭院,正对庭院为大厅,大厅两侧为卧房。从大厅经采光天井进入后房,后房出去为后庭院。整幢民宅各房布局紧凑,前后左右通过天并采光。各户门四通八达,既分又合,主房群两侧为供房和厨房,中间以小巷分隔,起疏散及防盗之用。主房群布局紧密,通过贯穿前后左右通道过门有机连接,使房屋层次分明。整幢民宅质朴典雅、古色古香。虽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仍保留其故有风貌,体现涵江古代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
  六、兴涵门
  座落于区机关大院前200米处,于1994年为纪念建区10周年建造,兴涵门由区建委主办,区建筑设计室设计,涵江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和涵江福力公司承建。兴涵门宽30米,进深6米,高14.6米,由6米高楼门和8.6米高的楼阁组成。主门跨度15米,两个边门跨度各2.4米。集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于一体,琉璃瓦屋面,红色大理石外墙,不锈钢扶手环绕阁楼四周,古朴典雅。中共涵江区委书记、区长杨鹏飞倡议兴建,并为门楼题写“兴涵门”匾额。
  七、经济大楼
  座落于涵江新区中心地段,东临新涵大街,北靠湖园西路。大楼占地面积1700.11平方米,建筑面积8316.19平方米,为十二层框架结构,工程总造价940万元。于1992年12月开工,1994年12月8日竣工。大楼设计新颖,错落有致,功能齐全,集办公、商业、娱乐、住宿于一体。系涵江区经济开发总公司及下属各公司的办公场所。
  八、九江大厦
  位于福厦公路与涵三公路交汇处黄金地段,系台湾省九江集团投资兴建。大厦占地面积6.128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共十五层,高度48.3米,总投资2000万元。大厦为框架结构,分为3个功能区:A区为高档住宅楼群,B区为高级写字楼,C区为豪华商场和娱乐中心。内设电梯2部,并设有空调、停车场等设施。大厦由省建筑设计院设计,福建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承建。于1993年1月动工,1994年4月16日,全面封顶。
  九、涵东商贸中心
  位于涵梧路口东北侧,由涵东村农民企业家苏炳庭独资兴建。该商贸中心由莆田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省九建承建,占地面积4亩,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层高十六层,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至1994年底为涵江区最高综合楼。总投资2500万元,于1993年2月动工建设,至1994年底,已完成十六层框架主体工程。
  十、瑞金塔
  位于三江口镇后郭村。建于1991年,系该村旅外侨胞陈锦和为纪念亡妻黄瑞金而建,故名“瑞金塔”。塔高40米,11层,呈六角形。为钢筋水泥结构。飞檐翘角,雕栏画栋,留丹溢彩,雄伟壮观。
  十一、芳名碑
  位于涵江区府路街心公园。1993年,为褒奖“三胞”捐金施公益、投资兴实业之善举,区政府投资15万元兴建芳名碑。年初,省委书记陈光毅亲临涵江参加奠基仪式,工程于年底竣工。碑设计独特,融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于一体。碑身为高5米透雕盘龙石柱,环绕石柱展开三扇屏风式大理石碑墙,上铭刻1985~1994年间对涵江经济建设、公益事业作出贡献的322位“三胞”芳名和社团名称。区委书记俞金荣、区长杨鹏飞为碑文作序。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