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流动人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12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流动人口
分类号: C924.255.7
页数: 1
页码: 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民国时期及之前,外地商人来到涵江经商或避难。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流动人口就业、经商不易,每年常住流动人口不超过千人。1979年后,外地来涵经商、就业、居住者迅速增加,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为了加强流动人口申报管理,区公安分局设立了暂住人口申报管理机构11个,聘用暂住人口管理人员32人,使流动人口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涵江区 历史变化

内容

民国时期及其以前,外地来涵经商人数较多。抗日战争期间,福州、泉州、仙游乃至温州、上海等地商人纷纷来涵经商或避难。至1949年,境内常住流动人口约500人。
  新中国成立后,因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流动人口就业、经商不易,每年常住流动人口均不超过千人。1979年后,外地来涵经商、就业、居住者迅速增加。1985年,常住流动人口超过千人。1990年后,随着涵江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市区建设不断扩大,商业贸易繁荣,常住流动人口大量增加,除省内20多个县、市、区以外,还有来自四川、贵州、江西、安徽等省务工经商人员。1992年,全区常住流动人口达5000多人,1993年为8000多人,1994年达到万人以上。为了加强流动人口申报管理,区公安分局设立暂住人口申报管理机构11个。其中,公安派出所暂住人口申报管理站9个,村(居)暂住人口申报管理站2个,聘用暂住人口管理人员32人,使流动人口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