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源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12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口源流
分类号: C924.255.7
页数: 3
页码: 77-7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涵江区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先民聚居,秦汉之际一些越人入闽后择境内定居,隋唐时期入闽避战乱的少数中原士民迁居涵江,宋代迁涵的姓氏包括叶、梁、蔡、龚、张、苏、喻、俞、洪、魏、郭、程等姓,元代迁涵的仅有佘姓,明清时期迁涵的姓氏有郑、曾、高、丁、侯、方、鲍等姓,各朝代零星入涵的姓氏包括胡、邱、詹、许、卢、蚁、吴、蒋、徐、杨、周、赵、康等姓。
关键词: 人口调查 涵江区 新石器时代

内容

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先民聚居。秦汉之际,一些越人入闽后择境内定居。隋唐时期,入闽避战乱的少数中原士民迁居涵江。
  隋唐时期迁涵的,有林、陈、姚、黄、孔、李、刘、王、游、翁、许等姓。宋代迁涵的,有叶、梁、蔡、龚、张、苏、喻、俞、洪、魏、郭、程等姓。元代迁涵的,有佘等姓。明清时期迁涵的,有郑、曾、高、丁、侯、方、鲍等姓。各朝代零星入涵的,有胡、邱、詹、许、卢、蚁、吴、蒋、徐、杨、周、赵、康等姓。
  附:部分姓氏源流
  林姓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黄门侍郎林颖随元帝自中原南渡。其次子林禄任晋安(今福州)太守。其孙林开国又带五个儿子迁居莆田。其后裔太子詹事林披居澄渚一带,生九子皆官居刺史,人称“九牧林”。其后裔从澄渚迁入涵江。主要分布在鳌山、新浦、苍林、埭里等村。
  郑姓 唐中叶,郑露、郑庄、郑淑三个从兄弟从永泰入莆,其后裔分别居住莆田前埭、后埭一带。明、清两代,其后裔陆续迁居境内新坡、前林(今涵西村)、哆后等地。
  陈姓 唐初,陈迈为莆田县令,其后裔分十八派(俗称十八陈),聚居涵江陈桥一带的浮山派,其后裔散居在涵江、下余度角(今显应村)、安仁、周墩、新港、洋尾等地。还有聚居后郭、岩〓(今鳌山下社、后黄一带),后散居涵江各地的为岩〓派。宋末,莆田城郊玉湖派的子孙也迁入涵江,散居仓前(今涵东苍然自然村)、塘西等地。
  姚姓 唐,姚天明举进士,知侯官县,居福清韶溪。其三子肇官为延州都督,迁居游洋。其后又转居涵江冲沁(今国欢镇沁东、沁西村),成为冲沁派。后又散居后洋、洞庭、林柄等村。
  黄姓 唐天宝末(756~762年),桂州刺史黄岸,辞官从南海乘船北归,途经涵江。见“延福山水之胜”,遂定居“涵头黄巷”(今国欢镇黄霞村),为莆田黄氏始祖。其后子孙又散居霞徐、黄厝等地。
  叶姓 唐元和时(806~820年),有武德大夫叶适避黄巢起义之乱入闽,先居仙游。宋孝宗时进士叶棠(适后裔)由仙游迁莆,后散居涵江延宁等地。
  孔姓 唐大和元年(827年),孔子41世孙孔仲良任莆田县令,卒于官。其后裔卜居涵头观顶坡(即灌顶坡,今顶铺街),后称孔里。
  李姓 唐李渊第二十子江国安王李元祥后裔李伯玉由仙游迁涵江白塘(今洋尾村)。其后裔散居哆中、哆前一带。宋元时期,又由一支李姓徒居涵江紫璜山(今顶铺街)等地。
  曾姓 唐团练使曾延世,由河南固始入闽,居晋江。清初,晋江县曾姓一派移莆,聚居涵江集奎村,人称“集奎曾”。另一支曾姓后裔迁到杨芳等村。
  刘姓 唐刘韶(河南固始人),官泉州别驾,后途经涵江,定居于沙坂(今保尾)。子孙又迁居境内洋中、洞庭、岩〓(今鳌山村)等地。
  高姓 唐中和间,高朋(河南固始人),任汀州録事参军入闽。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有举人高成、高昂兄弟,居哆头高美村,其后裔散居涵江各地。
  王姓 唐大理寺评事王保隆(闽王王审知六世孙),天佑间任莆田令,其后裔由江口前王迁居漏头。后又由漏头散居涵江各地。
  游姓 唐中叶,大理寺评事游植为泉州别驾经莆,爱紫霄之胜,卜居山下圭埔。其子孙迁居涵江,为端明派。居集奎、后宫一带的,系唐中叶由泉州迁入,自成一派。
  蔡姓 唐时自河南固始入闽,家居仙游。其后裔蔡襄迁莆田城南门外蔡垞,其子孙居东沙者居多,后裔又散居涵江象埕、宫下、鉴前、霞徐、高美一带。
  翁姓 唐朝中叶,翁轩以朝散大夫入闽,其长子散骑常侍翁何居莆田。宋建隆、开宝、雍熙三朝,翁处厚兄弟六人,俱登进士第,号“六桂”。翁氏子孙聚居于白塘镇镇前、南埕、埭里的上林一带。
  许姓 唐许辅乾为泉州刺史,家居莆田。其子许稷登贞元进士,其子孙居莆田沿海的东峤、许厝一带,后由沿海一脉迁入涵江仓口(今苍林村)。
  龚姓 唐末,龚忠由钱塘迁莆。南宋时,其后嗣龚茂良官参知政事,其子孙散居涵江岩〓(今鳌山村)一带。另有少数从华亭迁涵落户。
  张姓 唐末,宰相张九龄后裔张睦随王审知入闽,为榷运使,从曲江迁福州。其曾孙实,由永泰入莆,为曲江派。又宋张世杰之后,由漳州迁莆,为宝珠派。入涵张姓多居卓坡、美尾等村。
  康姓 后唐明宗时(926~933年),大理寺少卿康澄避石敬塘之乱,率子杨迁莆田霞口。子孙散居涵江集奎、塘西、后郭等地。
  苏姓 宋元符三年(1100年),苏烨、苏械兄弟同登进士第,其祖益以都统领军使入闽居泉州,子孙由泉州入莆入涵,居沟口,后散居苏厝(今芳山村)、苏墩(今涵中村)、美尾等地。
  喻姓 宋绍熙中(1190~1194年),喻峙举进士,后辞官隐居仙游大蜚山下。其子孙迁喻坡(今国欢镇南林村)等村。
  梁姓 宋丞相梁克家后裔由泉州入莆田,居梧塘镇漏头村,后由漏头迁居涵江上林等地。清康熙“截界”时,又有梁姓从“界外”内迁涵江西坡(今苍林村)、后度(今涵东村)等村。
  俞姓 宋嘉祐二年(1507年),俞氏一脉入莆居埭头大蚶山下。其后裔从大蚶山迁居涵江埭里、上俞(今上梧村)等村。
  洪姓 宋宝元(1038~1039年)中,洪道光管福建戎务,由江苏镇江迁莆田林埔。其后有的从林埔再迁入涵江卢埕(今楼下街)、保尾一带。
  魏姓 宋高宗时,华州人魏鸿为棠邑令,谪为德化尉,其后裔迁居涵江安仁、魏塘(今显应村)等地。
  郭姓 宋代,有郭姓一支由长乐迁居涵江魏塘郭沧(今显应村)、上郭、北港(均为今双福村)等村。
  程姓 宋末,程明道子孙徙居莆田珠江(属莆田县东峤镇),后迁居涵江南埕村及埭里的蔡埭等地。这些地方的程姓,均属程氏珠江派。
  佘姓 元朝,有唐太学博士佘钦(江西省人)的后裔入涵,聚居镇前村。
  侯姓 明洪武时,侯广兴从军有功,任平海卫千户,子孙袭职,定居涵江码头等村。其后子孙散居涵江各地。
  方姓 明成祖永乐初年(1403年),大学士方孝孺被杀后,其侄畏奄兄弟得幸逃难,徙居莆田东门,不久又购地卜居涵江后度村(今涵东村)。明代又有一支方姓从莆田迁居苏厝(今芳山村)、高美等村。
  鲍姓 明洪熙时,鲍英任平海卫所百户,子孙袭职,居永泰。其一支后裔由永泰徙居涵江都邠村。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