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候特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10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气候特征
分类号: P46
页数: 3
页码: 64-6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涵江地区四季气候的变化特征,包括气温、降水、日照、气压、风和相对湿度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和气象谚语的总结,揭示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涵江区 气候要素 气温 气候特征

内容

境内四季气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变化上,以实际气温变化作为依据,常以与农业生产关系较密切的候平均气温10℃和22℃作为界限指标。候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两者之间为春秋两季。根据涵江实际,采用五天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和22℃为界限标准进行四季划分。
  一、冬季
  寒而不栗,多晴少雨境内冬季的起讫时间为12月末至来年2月底,历时两个月左右,是四季中最短的一个季节。这时常受北方变性冷气团之南缘控制,天气干冷,是涵江最冷时候。但冷无严寒,日平均气温一般在5℃以上,日最低气温不低于零度。当有寒潮侵袭时,会出现霜冻现象。天气多晴少雨,季降水量100毫米左右,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
  二、春季
  晴雨交错,冷热无常全区春季的起讫时间为2月下旬至5月底,历时约3个月,是冷热过渡时期。南北暖冷气团交汇频繁,天气变化无常,时晴时雨,忽冷忽热,有“春天孩儿面”之说。其变化的趋势是雨量逐渐增多,气温回升幅度较大。一般季降水量450毫米左右,约占年平均降水量的35%。
  三、夏季
  热而不酷,风雨常见涵江夏季的起讫时间为5月底至10月上旬,历时4个月左右,是四季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季节。全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并不炎热,一般日平均气温在24~28.5℃之间,很少超过30℃。日最高气温≥35℃的酷热天,年平均只有4天左右。
  境内全季的天气较复杂,前期是梅雨高峰期,雨量较集中,俗云:“芒种夏至,屎拉厝里”。梅雨季过后,接着台风雷阵雨季,季内可能出现的气候灾害较多。其中暴雨日数的季平均值约4天,暴雨日数占年平均值的80%。季降水量600毫米左右,约占年总量的50%左右。
  四、秋季
  秋高气爽,少雨多旱涵江秋季的起讫时间为10月中旬至12月底,历时两个月半左右。气温暖和,晴天多,雨日少。季平均降水量约85毫米,仅占年平均总降水量的7%左右,常出现秋旱。全季是热冷两季的过渡时期,这时北方冷空气方兴未盛,南方暖空气已经衰退,天气变化不大,多出现晴朗天气,呈现着秋高气爽景象。
  附:气象谚语(有的用莆田方言读)
  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
  雷响未立春,百日不出门。
  雷打惊蛰前,四十日不见天。
  春雨寒,冬雨暖。
  清明谷雨,寒死老鼠。
  三月三,娘仔持扇穿“苧衫”。
  五月节粽,破裘(棉袄)不肯放。
  芒种夏至,屎拉厝里。
  六月北风如毒药。
  七月秋风(北风)雨,八月秋风凉。
  八月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白露雨去厝。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冬至在月头,寒冻年晚兜;冬至月当中,无雪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寒冻正二月。
  初三十八晒,山里嫂笑喀喀。
  冬至谈(湿),做岁红(晴);冬至红,做岁谈。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馒头云,雨淋淋;瓦片云,曝死人。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雨凄凄。
  春看山头,冬看海面。
  日落云里走,雨在下半夜。
  黄昏日落乌云洞,明朝日晒背皮痛。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
  东虹日头,西虹雨。
  晨雾即收,旭日可求。
  日晕雨大,月晕日大。
  日出早,晴无靠。
  日头红,寒死人。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蚂蚁搬家有雨。
  蟑螂乱飞,有阵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蜻蜒低飞将雨。
  久晴将久雨,久雨必久晴。
  冬暖要防春寒。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