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08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区划
分类号:
D035.1
页数:
3
页码:
51-53
摘要:
本文介绍了莆田解放后至1984年涵江建区前,涵江境内的行政区划变迁。在此期间,涵江境内先后隶属于第二区公所、涵江镇人民委员会和集奎乡、望江乡人民委员会。涵江境内的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包括乡的合并、撤销和更名等。最终,涵江境内划分为涵江镇和多个乡,下辖多个生产大队。
关键词:
涵江区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内容
莆田解放后,在中共闽中工委和闽中游击支队司令部领导下,在涵江成立莆田县人民政府涵江办事处和涵江支前委员会,派借粮食、柴草等支前物资,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厦门等地。第二区(涵江区)公所成立后,莆田县人民政府涵江办事处撤销;涵江支前委员会并人区公所。
自莆田解放至1984年涵江建区前,莆田县区、乡两级行政区划先后10次调整,其中1955年5月的调整与涵江境内无关,故不列入。
1949年9月,莆田县划分为13区,395乡、街(保)。
1949年9月中旬,涵江境内成立第二区公所,为莆田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驻灌顶坡。下辖36乡、街(保):顶铺、埭里、吴江、码邠、卓峰、黄霞、黄塘、新洋、洞潭、孝义、宫下、苍后、霞徐、青年、前街、保尾、延宁、集奎、洋尾、南埕、镇前、安仁、双福、显应、楼下、港南、朱丰、双兴、陈桥、新浦、哆中、高美、哆后、杨芳、铁灶、芳山。
1950年10月,莆田县完成民主建政工作,废除保甲制度,划分为2镇、16区,378乡(街))。涵江境域划分为涵江镇和第二区(集奎区),下共辖38乡(街)。
涵江镇人民政府,驻灌顶坡,下辖11街(乡):顶铺、孝义、楼下、宫下、保尾、青年、前街(以上为街)、延宁、港头、苍后、霞徐。
第二区公所,与涵江镇人民政府合署办公,下辖27乡:埭里、吴江、码邠、卓峰、黄霞、黄塘、新洋、洞潭、集奎、洋尾、南埕、镇前、安仁、双福、显应、陈桥、新浦、哆中、哆后、高美、铁灶、后郭、芳山、鲸山、鳌山、杨芳、巷利。
1952年8月,莆田县完成土地改革后,根据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需要,划分为24区,390乡(街)。
涵江境内划分为第二、第六、第八区,下共辖38乡(街)。第二区(涵江区)公所,驻灌顶坡,下辖11街(乡):顶铺、孝义、楼下、宫下、保尾、青年、前街、霞徐、延宁(以上为街)、苍后、港头。
第六区(集奎区)公所,驻塘北,下辖14乡:集奎、洋尾、南埕、镇前、陈桥、码邠、显应、洞潭、双福、卓峰、黄厦、南林、安仁、埭里。
第八区(望江区)公所,驻铁灶,下辖13乡:新浦、高美、哆中、哆后、芳山、杨芳、后郭、鲸山、鳌山、铁灶、黄塘、新洋、巷利。
1954年7月,莆田县仍分为24区;乡一级部分行政区划有变动,由390乡(街),并为350乡(街)。
第二区公所,下辖11街(乡),不变。
第六区公所,下辖13乡:集奎、洋尾、南埕、镇前、埭里、陈桥、双福、安仁、码邠、显应、卓峰、霞林、苍林。
第八区公所,下辖13乡:新浦、高美、哆中、哆后、杨芳、后郭、鲸山、鳌山、黄塘、新洋、洞潭、芳山、铁灶。
1956年6月,为适应农业生产合作化的需要,莆田县划分为3镇、11区,158乡(街)。涵江境内除第二区公所改称为涵江镇人民委员会外,原第六、第八区所辖各乡,均并入梧塘区。涵江镇人民委员会下辖3个街:涵西(保尾,楼下,青年,前街,港头)、涵中(霞徐,延宁,宫下)、涵东(顶铺、孝义、苍后)。并入梧塘区的乡是:白塘(南埕,洋尾,镇前,集奎)、双安(双福,安仁,陈桥,显应,埭里)、高林(苍林,卓坡,黄霞,码邠)、塘后(黄塘,新洋,洞潭,后郭)、苍山(鳌山,鲸山,杨芳,芳山)、哆头(哆后,哆中,高美,新浦)。
1957年12月,莆田县撤区并乡,全县划分为3镇、48乡,镇以下辖街,乡以下辖相当于原小乡范围的高级农(渔)业生产合作社。涵江境内包括涵江镇、集奎乡、望江乡人民委员会,下共辖36社(街)。
涵江镇人民委员会,驻灌顶坡,下辖9街:顶铺、孝义、宫下、霞徐、延宁、青年、保尾、前街、楼下。
集奎乡人民委员会,驻集奎,下辖14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镇前、洋尾、南埕、集奎、后墩、安仁、双福、埭里、陈桥、显应、苍林、码邠、黄霞、卓峰。
望江乡人民委员会,驻铁灶,下辖13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芳山、铁灶、鳌山、鲸山、后郭、黄塘、新坡、洞潭、哆中、哆后、新浦、杨芳、高美。
1958年10月,莆田县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划分为12个人民公社,383个生产大队。
涵江人民公社由涵江镇和集奎、望江、石庭、蒲坂(园下)、梧塘、西天尾、南坛等乡镇组成,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涵江区和莆田县的江口、梧塘、西天尾、萩芦等镇。下辖86个生产大队:涵东、涵中、涵西、埭里、安仁、双福、显应、陈桥、江尾、镇前、南埕、洋尾、集奎、卓坡、苍林、码头、都邠、黄霞、南林、柯塘、周墩、铁灶、芳山、鲸山、鳌山、杨芳、哆中、哆后、高美、新浦、后郭、塘头、江口、郊前、囊山、丰美、东吴、石东、院里、园顶、园下、石狮、东官、大东、上后、吴江、洞湖、北大、龙山、汀渚、碗洋、后黄、后卓、后坡、汀林、三山、渭阳、上峰、下垞、东福、西庄、霞楼、东坡、松东、松西、九峰、东南、沁园、刘庄、溪游、漏头、枫林、沁后、崇圣、崇联、林美、梧梓、潭井、梅洋、深固、友谊、洪里、洪亭、石西、溪白、南坛。
涵江人民公社下设6个管理区:集奎、望江、江口、梧塘、西天尾、萩芦。
1961年6月,莆田县划分为12区,102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669个生产大队。
涵江人民公社改为涵江区公所,驻地和辖区不变。下辖12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30个生产大队。
12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涵江、塘北、集奎、望江、塘头、哆头、石庭、蒲坂、梧塘、西天尾、崇林、南坛。
1965年8月,莆田县撤区并社,划为2镇,15街;24个人民公社,590个生产大队。
涵江境内包括涵江镇和涵江人民公社。
涵
江镇人民委员会,驻豆菜巷,下辖9街:顶铺、孝义、前街、青年、保尾、楼下、霞徐、延宁、宫下。
涵江人民公社,驻灌顶坡,下辖49个生产大队:上梧、集奎、洋尾、后宫、南埕、镇江、镇海、江尾、陈桥、东墩、显应、周墩、双福、柯塘、埭里、安仁、涵西、涵中、涵东、卓坡、南林、黄霞、苍林、码头、都邠、新浦、高美、美尾、哆前、哆中、哆后、洋中、铁灶、芳山、杨芳、鲸山、鳌山、后郭、林柄、洞庭、新坡、黄厝、潭尾、巷利、三股、后洋、沁东、沁西、塘西。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期间,涵江镇和涵江人民公社区划不变。1968年9月,涵江镇和涵江人民公社分别成立革命委员会。涵江镇各街大部分合并,并普遍改名:顶铺街改名为革命街;前街和孝义街合并,名为朝阳街;青年和延宁街合并,名为革新街;保尾和楼下街合并,名为团结街;霞徐和宫下街合并,名为东升街。
1980年12月,莆田县撤销各级革命委员会,恢复涵江镇人民政府和涵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恢复涵江镇各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合并和更改的街名。
1984年6月,成立涵江区,隶属于莆田市,下辖涵江镇人民政府和涵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管辖区划不变。同年10月,实行政社分开体制,涵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为涵江乡人民政府。1985年,涵江镇人民政府改称为涵江街道办事处。
1992年,省定涵江区为综合改革试验区。1993年1月,重新调整全区行政区划,撤销涵江乡和涵江街道办事处,改设三江口、白塘、国欢镇和涵东、涵西街道办事处。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