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共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58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公共卫生
分类号: R197.6
页数: 11
页码: 1168-117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爱国卫生运动是在1991年至2005年期间,莆田市开展的一项全民健康宣传活动。通过建立卫生宣传栏、广播宣传、卫生课本等方式,提高了卫生意识,改善了环境卫生状况。同时,境内也致力于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包括鼠疫和霍乱等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在此期间,莆田市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消灭麻风病、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消灭丝虫病等。同时,莆田市也加强了对鼠疫和霍乱等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关键词: 莆田市 爱国卫生运动 环境卫生

内容

一、爱国卫生运动
  1991年,莆田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配备1名专职副主任,各县(区)也分别增配编制和人员。城厢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独立设置,为正科级单位。市、县(区)两级有专职干部20余人。
  1991—1995年,全市各村(居)配有1名卫生宣传员、1版卫生宣传栏,有线广播每周播1次以上卫生宣传节目,各中心小学每位学生颁发1册卫生课本,每周上卫生课,卫生报刊订阅量居全省榜首。市区和仙游县城开始创建卫生城区活动,实行“门前三包”和“七户一岗”责任制。
  1992年起,境内成立“莆田市创建卫生城市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卫生城市创建的组织领导工作,其办公室设在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是年,开展卫生城市创建和接受第二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50%和90%,鼠密度(粉迹法)为2.65%。农村改水改厕进度在全省名列榜首。江口、度尾、榜头获“福建省卫生乡镇”命名。
  1994年,江口华正自来水厂、黄石南洋自来水厂获全国“农村百佳水厂命名”。
  1995年,开展卫生城市创建和接受第三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是年,初鼠密度(粉迹法)为2.81%。西天尾镇获“福建省卫生乡镇”称号,江口官庄村等8个村获“省级卫生村”称号,莆田县西天尾自来水厂被评为“福建省农村优秀水厂”。
  1996—1998年,境内各县(区)组织开展拆除旧厕,新建无害化卫生户厕、公厕工作。改造户厕27.61万户,新建、改建公厕726座。期间,梧塘镇获“省级卫生乡镇”称号,梧塘前东等8个村获“省级卫生村”称号。
  1997年起,境内贯彻《福建省爱国卫生条例》,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莆田县被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全省农村改厕先进县”称号,为全省唯一县(区)。
  1998—2000年,境内投入20多亿元,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卫生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实施创建福建省卫生城市活动。期间,采取环境治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以统一灭鼠”为重点的城区除“四害”工作,获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的授予“灭鼠先进城区”称号。
  1999年,接受第四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是年,莆田市编制委员会核定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事业编制5名,配备专职副主任1名、干部2名、工勤人员1名。
  2000年,莆田市获“福建省卫生城市”命名,仙游县城获“灭鼠先进城区”和“福建省卫生县城”命名。是年,莆田市发布《关于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市委、市政府表彰莆田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先进单位124个、先进个人224名、优秀市民291名。莆田市获“福建省省级无烟草广告城市”称号。
  2001年起,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点是加强基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组织机构、公共卫生设施、卫生管理制度建设和农村灭鼠等除“四害”工作。
  2002年,市政府发布《关于开展城乡除“四害”工作的通知》,城乡统一开展灭鼠、防鼠工作。是年,莆田县、仙游县、城厢区、涵江区获“全国农村改水先进县区”称号,莆田县、城厢区、涵江区获“全国农村改厕先进县区”称号。
  2003年,境内先后组织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和卫生防疫为主题的城乡爱国卫生宣传系列活动,掀起全民防治“非典”运动的高潮。全市举办卫生咨询、专题讲座、培训近200场次,参与爱国卫生咨询的群众29.78万人次,卫生人员入户宣传43.52万户,分发各类宣传资料131.07万份,通过广播和电视等播放宣传卫生科普知识5919次。组织消杀队伍深入集贸市场、车站码头等人口密集的重点场所消毒6000多万平方米,投放灭鼠毒饵33.65吨,施放灭蚊、灭蝇杀虫剂19.43吨,灭蟑螂杀虫剂6.25万包(盒)。清理卫生死角6729处,清理沟渠水道31.42万米,清洁水体面积6.93万平方米,清除长期堆放垃圾6127.30吨。同时,在农村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各村实现“五个一”,即有1支环卫队伍、有1批垃圾收集点、有1处垃圾处理场所、有1套环卫保洁管理制度,以及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实施的1个环境卫生管理公约。是年起,定期开展农村饮用水消毒和水质检测监督。是年,新度自来水厂、榜头自来水厂获“福建省农村优秀水厂”称号。
  2004年起,境内按照新的《福建省卫生城市标准》开展省级卫生城市整改。
  2005年5月,境内在市区投资49.3亿元,进行卫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改。投资733万元,配备市区2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仪器设备331件。同时,开展城区除“四害”统一行动,巩固“灭鼠先进城区”、创建“灭蟑螂先进城区”。各级财政投入经费50多万元,在城区掀起灭鼠、灭蟑螂达标运动,各项考核指标达到《福建省除四害管理办法》的规定。6月,莆田市区被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继续确认为“灭鼠先进城区”、“灭蟑螂先进城区”。是年,再次获得“福建省卫生城市”称号。江口、西天尾、梧塘、榜头4个镇再次获“福建省卫生乡镇”称号。至2005年底,境内农村改水受益率99.56%,其中自来水普及率76.85%,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9.69%,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4.03%。
  二、疾病防治
  (一)传染病
  1991年,境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322.55/10万。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霍乱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无发生二代传染。
  1997年,境内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
  2000年,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实现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零”报告制度。消灭丝虫病,达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2001年,市卫生局获得“全省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3年,制定施行《莆田市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审评标准》,预防接种工作日益规范化。
  2005年,境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55.44/10万。
  1.鼠疫防治
  20世纪90年代初,境内设立市级和省级鼠疫监测点,每年4—10月开展监测。其中1998年,全市共捕鼠2845只,鼠体染蚤率为40.26%,总蚤指数1.65,采集鼠血清1345份、肝脾410份,检测结果为阴性,鼠密度监测(粉迹法)阳性率为57.43%。
  1999年,开展创建“灭鼠先进城区”活动。市区重点行业、重点地带鼠密度降至3%以下(粉迹法),蚤指数降至1%以下。农村以县(区、管委会)为单位,鼠密度降至5%以下(粉迹法)。
  2000年,境内把鼠疫防治知识列入医学教育培训和考试的一项内容,医务人员必须参加鼠疫防治知识培训。
  2002年,境外内捕鼠1305只,鼠体染蚤率为60.80%,总蚤指数3.73,印鼠客蚤指数平均为3.34,以放免方法检测各种家栖鼠1246份,未检出特异性抗体,对439份鼠肝、脾材料反向血凝实验也未检出鼠疫特异抗体。
  2004年11月,境内卫生部门在荔城区组织鼠疫防治演练。
  2005年,全市各监测点测出平均鼠密度(笼捕率)为5.35%,黄胸鼠构成比平均为36.51%,褐家鼠为40.01%,鼠体染蚤率为60.96%,总染蚤指数1.95,以放免方法检测各种家栖鼠1138份,未检出特异性抗体,对407份鼠肝、脾材料反向血凝实验也未检出鼠疫特异抗体。
  2.霍乱
  20世纪90年代后,境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采取措施防控霍乱发生。各级医疗机构每年5—10月开设肠道门诊,进行腹泻病例的登记和筛检。在霍乱流行期,各个肠道门诊做到“有泻必检”,常态期间做到“有疑必检”,防治霍乱疫情发生。
  1994年,境内报告霍乱病例43例,首例为湄湄湄洲岛汕尾村渔民,7月7日从广东发病回湄湄洲。
  1995年,境内报告霍乱病例14例,首例为涵江区白塘镇镇江村人,是境内首例O139病例,也是福建省首例O139病例,流行期67天。
  1999年,报告霍乱病例23例。
  2000年,报告霍乱病例45例,首例7月18日发病,患者是梧塘新丰村人,在送往医院救治途中死亡。是年,出现3例O139病例,其中梧塘镇2例、仙游县1例。
  2001年10月7日,黄石镇西利村发现1例0139霍乱病人。是年,报告霍乱病例为1例。
  2003年,报告霍乱病例1例。
  2005年,报告霍乱病例41例和6例带菌者。在霍乱疫情期间,境内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扩散,无二代病例。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991—1995年,境内共报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91例,发病率在0.25/10万—1.16/10万之间,死亡7例,死亡率0.04/10万—0.72/10万。1996年后,境内脑脊髓膜炎发病率稳定在0.2/10万左右。此后,境内C群脑脊髓膜炎有增多的趋势。2005年起,境内对3岁—6岁儿童开展A+C群流脑预防接种,防止C群流脑的暴发流行。
  4.狂犬病
  1991年,境内报告狂犬病病例2例。1993年,报告1例。1999年,报告1例。2004年,报告1例。其他年份境内没有报告狂犬病病例,狂犬病的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5.病毒性肝炎
  20世纪90年代后,采取以个人防护、预防接种、积极治疗为主的乙肝综合防治措施。1991年,境内乙肝发病率为238.43/10万。2003年起,将新生儿乙肝预防接种纳入免疫规划,境内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全程报告接种率每年达到90%以上,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年,境内乙肝发病率下降到167.91/10万。
  6.流行性乙型脑炎
  20世纪90年代后,境内乙脑防治以接种疫苗为主,防蚊灭蚊、控制宿主动物(主要是猪)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乙脑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1990年的0.57/10万下降到2004年的0.03/10万。2004年,境内将乙脑纳入免疫规划,按照免疫规划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组织开展工作。从2005年7月起,境内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乙脑主动监测。
  7.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
  麻疹 1991年起,麻疹病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发病率从1991年的33.25/10万下降到2005年的3.74/10万。
  脊髓灰质炎 1991—2005年,境内共开展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11次28轮,服苗率达到95%以上。自1995年后,境内无报告脊髓灰质炎病例。2001年,境内为全省首家有完全资料证实达到消灭脊髓灰质炎标准的地区,并被评为“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先进集体”。
  白喉 1991年,境内报告白喉病例1例。1993年,报告3例。1994年,报告3例。1995年,报告5例。发病率均低于0.11/10万。1996年后,无白喉病例报告。
  百日咳 1991—2005年,境内共报告百日咳病例220例。发病率从1991年的1.90/10万下降到2005年的0.03/10万。其中,2001—2005年连续5年发病率低于0.03/10万。
  8.流行性出血热
  20世纪90年代后,境内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发病率从1991年的1.02/10万下降到2005年的0.37/10万。
  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非典”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临床上以起病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干咳少痰和乏力、腹泻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国内“非典”最早于2002年11月16日在广东省佛山市被发现,随后蔓延开来。2003年3月28日,境内出台《莆田市非典型肺炎防治预案》。4月12日,成立以市委副书记林光大为组长的莆田市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4月下旬,开通防治“非典”咨询热线电话,为群众提供24小时咨询和医疗服务,接受群众咨询3000多人次。卫生部门通过宣传栏、宣传单、义诊咨询等形式,宣传“非典”可防、可治、可控的科学知识,消除群众恐慌心理,引导民众建立健康生活习惯。5月1日,成立以市长为总指挥的莆田市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先后组织29个部门的领导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10个工作小组(含纪律检查组),组织协调莆田市防控“非典”工作。莆田市卫生部门成立由3077名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组成的防治队伍,组建7支机动医疗小分队、3支流行病学调查队伍、3支疫点消杀队伍和2支采样队伍,确定6家定点收治医院,设立6个留验站。境内医疗机构开设发热门诊60个,接诊38225人次,其中发现发热病人12040人次,出动流行病学调查人员2192人次,对2008名可疑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现场组织医学和流行病学专家对38批70名可疑病人进行会诊,并予以排除。对2.7万外地返乡人员进行申报、登记、监测、体检和医学观察,其中留验观察84例,防止输入性病例的发生。经过防控,境内无发生“非典”病例。
  1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2005年,在仙游县医院设立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市第一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儿科设立省级流感监测哨点。在监督哨点开展流感样病例和肺炎病例的监测,每月检测15份标本,结果为阴性。
  11.艾滋病
  20世纪90年代初,境内卫生防疫站对95个集镇重点行业的高危人群进行监测,监测1802人。其中,莆田县江口镇患病率为11.7%。涵江区患病率为5.4%,城厢区患病率为5.3%,鲤城、枫亭、郊尾患病率为1.1%,洲岛患病率为3.9%。境内每年12月1日,各级卫生部门联合各相关的部门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1991—2005年,境内发现梅毒3482例,无死亡病例。1992年1月10日,境内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为秀屿区埭头镇石塔村人)。2005年,境内共报告艾滋病病例46例,死亡12例。
  12.性病
  1992年起,建立市卫生防疫站、市第一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市中心血站4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1996—1998年,共监测性病传播高危人群3108人,淋病、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性病检出率为4.44%
  2002年,在医院性病门诊开展性病病人艾滋病血清学监测。
  2003年起,开展国家级暗娼哨点监测,对市妇女收容教育所、部分娱乐场所高危人群开展国家级HIV血清学监测哨点工作,每年均有发现HIV阳性病例。
  2005年,增加莆田市皮肤病防治院与仙游县皮肤病防治院为性病病人艾滋病血清学监测哨点。3月15—25日,市卫生局对既往有偿供血人员进行艾滋病抗体筛查,共筛查1302人,HIV检查均为阴性。是年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对莆田监狱在押人员进行艾滋病抗体筛查,并对公安部门监管场所包括市第二看守所、市戒毒所、市收容教育所、市拘留所、秀屿区拘留所、涵江区拘留所、仙游县看守所被监管人员进行艾滋病抗体筛查,均有发现艾滋病抗体阳性病例。是年,莆田市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并分别在莆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莆田市皮肤病防治院和仙游县皮肤病防治院设立1个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VCT)门诊,均有检出HIV阳性病例。
  13.结核病
  (1)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情况
  1990年,全国开展第三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境内涵江区延宁街、湄州乡高朱村、仙游大济乡龙坂村被列为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点,应检4724人,实检4658人,实检率98.6%。发现肺结核病人17例,患病率365/10万。菌阳性患病率86/10万,结核病平均感染率6.8%,17例病人中Ⅰ、Ⅱ、Ⅲ型病人分别为17.6%、76.5%、5.9%;45岁以上占64.7%。从抽样调查的结果估算,境内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9200人。2000年,全国开展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莆田市北岸管委会忠门镇琼山村为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点,应检人数1501人,实检人数1479人,受检率98.5%。发现活动性肺结核5例(其中涂阳2例、涂阴3例),患病率338/10万。涂阳患病率135/10万。从抽样调查结果估算,境内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9940人,涂阳肺结核病人有3975人。
  2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境内结核病疫情呈下降趋势。1990—2000年,肺结核患病率下降7.4%,平均年递降率为0.8%。结核病疫情虽有下降,但速度缓慢,疫情仍非常严峻。
  (2)市、县(区)线调情况
  自1991年以来,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与乡(镇)卫生院密切配合,采用PPD测试、胸部X线检查、痰检等分级筛查的方法,主动发现可疑肺结核病人。境内先后开展线调28次,调查乡(镇)45个,受检人数246万,发现可疑肺结核病人12065例,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415例,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705例。
  (3)结核病控制项目
  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1994年,在涵江区启动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覆盖人口17.39万,由市结核病防治所承担项目病人的治疗管理。1999年,涵江区涂阳肺结核病人新登记年为21.45/10万。至2000年底,累计治疗管理涂阳肺结核病人188例,治愈率达98%以上。是年,涵江区涂阳肺结核病人新登记率为39.59/10万。
  福建省结核病控制项目 1999年8月,在仙游县、莆田县启动福建省结核病控制项目,覆盖人口208.62万。是年,境内涂阳肺结核病新登记年率为8.63/10万。2001年,境内各个县(区)陆续启动福建省结核病控制项目,覆盖境内人口。截止2001年底,境内共登记、治疗、管理涂阳肺结核病人1233例,平均治愈率达85%以上。是年,境内涂阳肺结核病新登记率为25.96/10万,居全省平均水平。
  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 2002年5—9月,市卫生局先后召开全市各县(区)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启动会,覆盖率达100%。境内6个项目县(区),全面推行DOTS策略,采用因症就诊和主动线索调查方式,对涂阳肺结核病人和重症初治涂阴病人进行免费抗结核治疗和全程督导管理。是年,涂阳肺结核病新登记年为30.41/10万。至2005年12月,境内累计发现和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6309例,其中涂阳病人4043例,有3921例涂阳病人及434例初治涂阴病人(其中,重症涂阴105例肺结核病、其他涂阴329例)得到免费抗结核治疗和全程督导管理,平均治愈率85%以上。是年,涂阳肺结核病新登记年为42.86/10万。
  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 1994年后,境内先后启动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福建省结核病控制、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4个项目。2003年4月1日,仙游县启动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至2005年底,发现、登记并免费抗结核治疗和实施全程督导管理涂阳病人1220例,重症初治涂阴病人34例,其他初治涂阴病人134例。
  14.登革热
  登革热是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境内分布广泛。2005年,境内发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4例(主要从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输入),其中秀屿区埭头镇1例,涵江区江口镇、三江口镇和涵东街道各1例。疫情发生后,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有效措施杀灭伊蚊和控制传染源,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二)寄生虫病
  1.血吸虫病
  1991—2005年,境内卫生防疫部门每年都对榜头、华亭等原螺区进行流动人口的病原学监测。2005年9月,在秀屿区平海镇石塘村南坝里原螺区发现钉螺,初步调查螺区密集约为20700平方米,螺密度约为10只/平方米。随即采取填旧沟、挖新沟、水泥硬化处理等措施,彻底改造钉螺孳生地。10月25日,市卫生局举办钉螺监测培训班,培训100多人,并组成4支查螺队,共查螺7万平方米,检测阑尾215尾,均为阴性。
  2.丝虫病
  1991—1996年,境内共普查30个乡(镇)、111个村,血检153299人次,微丝蚴阳性86人,平均微丝蚴阳性率为0.06%。1997—2000年,普查15个乡(镇)、44个村,血检56817人,无微丝蚴血症者。2000年12月,经福建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确认,境内消灭丝虫病工作通过省级评审,达到国家标准。
  3.疟疾
  1991—2005年,境内进行疟疾流行病学调查,未捕抓到微小按蚊。至2005年,境内连续20年未发现当地原发性病例。
  (三)地方病、慢性病
  1.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20世纪90年代开始,境内通过综合防治,碘缺乏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990年、1995年、2000年,7岁—14岁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28.82%、22.54%、18.75%。尿碘中位数平均数达到136.86毫克/升,低于50毫克/升,只占6.7%。2000年,经福建省卫生厅考核,确认境内达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此后,境内建立碘缺乏病监测网络,进行病情监测。2001年、2003年、2005年,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17%、14.6%、9.8%,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38.17毫克/升、147.07毫克/升、155.91毫克/升,达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
  2.地方性氟中毒
  1995年,莆田县筹集59.44万元,对27个地方性氟病区进行改水(其中,搬迁居住点2个)。1996年,仙游县10个病区进行改水,改水率达到100%。1999年12月,经福建省卫生厅组织考核,确认莆田县达到控制地方性氟病标准。2005年初,调查40个改水降氟工程,其水氟含量均小于1.0克/升,正常供水率95%。
  (四)麻风病
  1991—1993年,莆田市皮肤病防治院承担中英协作的麻风康复试点分项目。1995—1998年,继续第二阶级的协作项目,共3次接受并通过国内和英国麻风救济专家的考察评估。
  1997年,莆田县、城厢区、涵江区累计麻风病人2865人,除死亡外迁外,治愈率79%。症病人13人,患病率0.067/万。是年,通过福建省卫生厅专家组的考核,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
  1998年1月8日,福建省卫生厅发文批复:仙游县已于1991年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同意莆田市自1997年12月起为“基本消灭麻风病区”,实现莆田市以县(区)为单位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0.1/万以下)。
  至2005年,全市历史累计麻风病人3537例,除了死亡、外迁等,存活1341人,其中畸残292人。现症病人33例,患病率0.107/万。
  三、卫生监督监测
  (一)食品卫生
  1995年4月,涵江区庄边黄龙林场贵州省工人8人自摘野生蘑菇(白毒伞)3斤炒肉丝食用,5人中毒死亡。
  1997年8月,涵江大福鞋业有限公司员工食堂食物中毒54人,被罚款5.7万元(强制执行)。
  1998年8月,仙游一家庭发生食物中毒,5人就餐,2人发病(9岁女孩死亡,确诊为氟乙酰胺中毒)。
  1999年7—9月,市卫生防疫站创建境内首条食品卫生示范街(城厢区荔城街道仓后路),连续2年举办莆田市卫生优良单位表彰会议,对食品卫生优良单位进行授牌。
  2001年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组织,开展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4月,市卫生局组织开展境内桶装饮水卫生安全专项检查。5月,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查获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美国鸡爪、鸡翅188件,口蹄疫疫区(荷兰)猪肚12件。2001—2005年,抽检生产企业矿泉水、纯净水217份,合格率为100%。抽检市场销售矿泉水、纯净水265份,合格262份,合格率为98.9%。抽检生产企业和市场销售豆及豆制品510份,合格505份,合格率为99.0%。抽检上市猪牛羊肉的重金属含量219份,合格率为100%。抽检餐饮业餐具9563份,合格7468份,合格率为78.1%。
  2002年5月,境内出现家庭因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涵江7人、城厢4人、荔城2人),经福建省卫生防疫站检测为“麻痹性贝类中毒”。5月26日,埭头镇2位村民因食用河豚鱼出现中毒症状。11月24日,涵江区荻芦镇中心小学学生因饮用学生奶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经调查为乳糖不耐症引起。
  2003年,开展秋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12月8日,莆田市卫生局下发《莆田市2004—2006年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工作方案》。
  2004年6月9—15日,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对境内2003年以来贯彻实施《食品卫生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9月14—21日,市人大视察境内的食品卫生工作。是年,发生3起共93人食物中毒事件,无人员死亡。是年,境内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2005年1月,莆田市人民政府在莆田一中召开“莆田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现场会”,并与各县(区)政府签订《莆田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书》,分发《莆田市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管理手册》2000多份。是年,境内抽检各类食品4408份,合格3778份,合格率为85.71%。全市食品从业人员体检24810人次,发现“五病”人数992人,全部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岗位。是年,境内共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14718家。
  (二)饮用水卫生
  1991年起,卫生防疫部门对各级供水单位进行监督监测。是年,末梢水合格率为60%,二次供水合格率为60%。分散式供水平均每年检测样品200份,合格率为75%。2003年起,每季度定期在《湄洲日报》和市电视台上公布城市各水厂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2005年,境内末梢水合格率为96%以上,二次供水合格率为80%以上。
  (三)消毒产品卫生
  1996年起,市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境内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2次监督监测,共采集一次性卫生用品1207份,检测合格766份,合格率为63.46%。
  2002年起,莆田市卫生监督部门按照2002年7月1日卫生部颁布的《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服务机构以及从事消毒产品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监督管理。每年均开展对医疗机构的供应室、手术室等采样活动。
  2004年,全市抽检一次性卫生用品152份,合格133份,合格率为87.50%
  2005年5月,卫生监督机构查处3家持无效卫生许可证经营的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罚款9000元。
  1991—2005年,境内共采集消毒样本3460份,合格3013份,平均合格率为87.08%,并及时把检测结果反馈至有关单位,责令有关单位及时整改。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共体检2703人次,合格数2424人次,合格率为89.68%,检出“五病”279人,调离率100%。
  (四)职业卫生
  1994年,境内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对29家109条鞋业生产线进行“三苯”有机废气净化治理,1995年完成治理目标,提前1年实现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治理目标,获得省专项优秀奖。
  1996年,境内卫生部门继续开展重点鞋业“三苯”有机废气净化治理,40多条生产流水线重新安装抽风排毒设施。对65个有毒有害作业厂矿进行监测,监测粉尘作业点95个,合格率为80%,监测毒物作业点277个,合格率为80.1%,监测噪声作业点142个,合格率为76.1%。体检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人7536人,体检率为82.9%
  1997年,全市检测136家厂矿企业进行职业危害检查,合格113家,合格率为83.09%,并组织5776名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
  1998年,卫生部门对莆田荔丰鞋业和仙游县东龙鞋业的8条生产流水线的“三苯”废气治理工程进行验收。检测117家厂矿企业进行职业危害检查,组织6357名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
  2003年6月,仙游县郊尾镇东湖村发生石英加工引发职业危害事件,经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共有14人患矽肺病,福建省卫生厅对当地132台球磨机等加工设备就地封存。7—9月,由莆田市人民政府组织,卫生部门牵头,劳动与社会保障、环保、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有毒有害职业危害百日大会战,利用100天的时间对境内生产有毒有害企业进行职业危害专项治理。整治期间,境内共组织执法检查1864次,出动人员9167人次,检查厂矿企业1016家次,限期整改539家,整改到位492家,停业整顿13家,取缔无证经营626家,罚没金额44.31万元。8月,卫生部等10个部门联合开展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
  2004年,市卫生局开展氢氟酸职业危害专项整治。
  2005年5月,卫生部、国家安全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九部委在莆田召开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现场会,会议肯定仙游县东湖石英技改的成果,并向全国推广。9月28日一10月31日,卫生部门再次牵头联合安全监察、工商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有毒有害职业危害专项整治,重点整治鞋、箱包加工等粉尘作业的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作坊。
  (五)放射卫生
  1996年,境内卫生部门对市医院、莆田县医院、仙游县医院、涵江区医院新建使用X线装置单位进行卫生检测,合格的发放射线装置卫生许可证。是年,境内共有射线装置使用单位58家,发证24家,发证率为41.4%,使用台数54台,监测台数51台,监测率为94.4%。从事放射从业人员120人,体检94人,体检率78.3%
  1997年,市卫生防疫站开展放射卫生基本资料的补充建档,对境内放射装置使用单位进行放射防护检测。
  1998年,市卫生局配合莆田市公安局开展放射源使用情况检查,对19家放射源、医用诊断X线机、CT扫描机使用单位的放射卫生防护装置进行卫生审核、检测和换发卫生许可证。
  2002—2003年,境内卫生部门对全市CT机房防护设施进行调查,检测6家CT机机房周边环境180个点,结果为0.09±0.25ug/h,最大值为1.06ug/h国家限值<2.5ug/h),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检测CT机房的操作房防护门和候诊门72个点,结果为0.68±6.46ug/h,有4个点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超标率为5.56%。
  (六)学校卫生
  1991年后,境内教育部门和各学校执行国家教委《学生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管理。
  1998年,市卫生局、教育委员会、物价委员会联合下发文件《关于确定市级学校卫生监测点的通知》,确定12所中小学为市级学校卫生监测点,各县、区也确定相应的监测点校。
  1999年,市卫生局、教育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市学校卫生工作会议暨举办学校卫生培训班,共86名校医参加培训。至2000年,境内学生蛔虫感染率从17.53%下降至6.97%,贫血患病率从18.97%下降到15.49%,营养不良率从33.44%下降到9.87%,肥胖检出率从3.37%下降到2.66%,视力低下率从41.04%下降到25.19%,12岁学生龋齿的龋均从1.2下降到0.46,龋齿充填率从14.81%提高到22.50%,有效刷牙率从35.26%提高到81.68%,沙眼患病率从7.07%下降到4.41%,受治率从32.80%提高到69.15%。2000年,境内确定8所中小学的汉族学生为莆田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的检测调查对象,并按全国统一要求检测。
  2001年,开展境内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终期考评。考评范围包括境内普通中学151所、职业中学25所、小学954所,中学生225536人、小学生343211人,教职工总数30571人、专职或兼职校医147人、保健教师及卫生员1135人。
  2002年,市卫生局、教育局、物价局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及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通知》,境内学生健康体检覆盖率超过95%,达到省定标准。
  2003年,市卫生局、教育局联合成立督查组,检查、指导各县(区)防疫站、各有关学校做好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防治工作情况,并培训师生2万多人,发放“非典”防治宣传材料3万多份。
  2004年6月,市卫生局、教育局、公安局、消防支队联合抽查16所中小学的食品卫生、教学卫生等。
  1998—2004年,市卫生防疫站每年对市级监测点校开展学校学习生活环境监督监测,重点对教室的采光系数、墙壁反射系数、黑板反射系数、人均面积、玻地比等进行监测。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2004年,市政府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9月,在市卫生局内成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调度境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各县(区)政府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县(区)卫生局也成立卫生应急办公室。2005年,境内新增传染病病床219张。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光大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