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33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分类号: D625
页数: 6
页码: 748-7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1-2005年莆田市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仙游县人民政府、莆田县人民政府、荔城区人民政府、城厢区人民政府、涵江区人民政府、秀屿区人民政府、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关键词: 莆田市 人民政府 机构

内容

一、仙游县人民政府
  (一)机构设置
  1991年,仙游县人民政府行政机构39个,县政府行政机构垂直管理2个。1999年6月,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为省垂直管理。2000年6月,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为省垂直管理。2002年,机构改革,县体改办并入县政府办。县粮食局并入县经贸局。县老区办、县扶贫办并入县民政局。县地质矿产局并入国土资源局。乡镇企业局并入县农业局。县文化局与县体育局合并为县文化体育局。至2005年底,县政府行政机构共设31个,县政府机关驻鲤城街道八二五大街919号。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
  1991年,仙游县国民生产总值10.16亿元,财政总收入5893万元。199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5.96亿元,年均增长10.4%,财政总收入23718万元。教育实现“两基”达标(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1995年、1997年被评为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先进单位。1998年,获得科技进步奖28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实现合格达标。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6亿元,财政总收入2.6亿元。教育创建省一级达标校1所、三级达标校5所,新办私立学校4所,高中入学率达55%。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8.38亿元,财政总收入3.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2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6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2%和8.4%,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4.5%,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6亿元。教育新增省二级达标中学2所、三级达标校1所、省级农村示范初中校1所。至2005年,仙游经济开发区获省确认,金钟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水利部通过。完成各级各类扶贫项目136个。全县享受农村低保41000人、城市低保5440人。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连续三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实验教学普及县”通过省级验收,度尾鼓吹乐、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列入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县少体校成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三)管辖范围
  1991年,仙游县下辖13个镇、6个乡,即鲤城镇、赖店镇、盖尾镇、郊尾镇、枫亭镇、园庄镇、榜头镇、城东镇、钟山镇、游洋镇、龙华镇、度尾镇、大济镇、书峰乡、社硎乡、象溪乡、石苍乡、西苑乡、凤山乡,总人口98.16万人。2002年,仙游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鲤城镇改为鲤城街道办事处。撤消城东镇,设立鲤南镇。凤山乡并入西苑乡。全县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5个乡,即:鲤城街道、鲤南镇、赖店镇、盖尾镇、郊尾镇、枫亭镇、园庄镇、榜头镇、钟山镇、游洋镇、龙华镇、度尾镇、大济镇、书峰乡、社乡、象溪乡、石苍乡、西苑乡,总人口100.20万人。2005年,行政区划不变,总人口101.05万人。
  二、莆田县人民政府
  1.区划调整
  莆田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城区县巷。1996年8月,莆田市设立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从莆田县划出笏石、秀屿、忠门、灵川4个镇、113个村民委员会和5个居委会,面积324平方千米,人口45万。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行政区划仍隶属莆田县。2000年,区划调整,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的忠门镇分设忠门镇、东埔镇、山亭乡、月塘乡;灵川镇分设为灵川镇、东海镇,秀屿镇更名为东庄镇。区划调整后,莆田县辖23个镇、3个乡。
  2002年2月,国务院批准莆田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1)撤销莆田县。将原莆田县的常太、华亭、灵川、东海4个镇划归莆田市城厢区管辖,原莆田县的江口、梧塘、秋芦、白沙、新县、庄边6个镇和大洋乡划属涵江区管辖。(2)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将城厢区荔城街道办事处的文献、凤山、长寿、英龙、梅峰5个居委会,城南乡的镇海、阔口、新溪等6个村,城郊乡的长丰、七步、濠浦12个村,以及原莆田县的西天尾、新度、黄石、北高4个镇划归荔城区管辖。荔城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原莆田县驻地)。
  2.经济和社会发展
  1991年,莆田县国民生产总值19.43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90亿元,乡镇企业产值187.17亿元,财政总收入10004.8万元。是年,后海围垦工程堵口合龙。1992年,开展旧村改造,改造旧村56个。1994年,14家国有企业有13家盈利,实现税收7704万元、利润4435万元。是年,获“全国县(市)科技实力强县”。1995年,完成公路建设84千米、实现村村通公路。1996年,教育“两基”工作通过省级达标验收,获“全国‘两基’达标先进县”称号。连续三次蝉联全国“田径之乡”称号。1997年,采取股份制形式组建雪津啤酒集团公司、联建集团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至1998年,组建股份制企业145家,股份合作制企业243家。1999年,木兰溪防洪(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是年,成立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至2001年,莆田县工业总产值达1201.76亿元,财政总收入5.2亿元,计划生育率达95.47%,人口出生率11.31‰。
  三、荔城区人民政府
  (一)机构设置
  2002年12月,区政府设工作部门21个:即办公室、发展计划局(物价局与其合署)、经济贸易局(挂乡镇企业局牌子)、教育局、科学技术局、监察局(与纪委机关合署办公)、民政局(挂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与其合署办公)、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文化体育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局、审计局、环境保护局。其中:国防动员委员会的经济动员办公室设在发展计划局,支援前线办公室设在经济贸易局,交通战备办公室设在交通局。部门管理机构3个:统计局为副科级,由政府办公室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副科级,由经济贸易局管理;外事侨务办公室为副科级,由政府办公室管理。设议事协调办事机构2个:国防动员委员会人民防空办公室,为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同时又是区政府人民防空工作的主管部门;海洋与渔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海洋与渔业工作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同时又是区政府海洋与渔业工作的主管部门。至2005年,荔城区政府机构设置不变。
  (二)管辖范围
  2002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县,设立莆田市荔城区。8月,荔城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为县(区)级建制。是年,召开荔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陈国林为区长。辖西天尾、新度、黄石、北高4个镇和镇海、拱辰2个街道,计12个居委会、118个村委会,人口46.38万人。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2年,荔城区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35.39亿元、2.05亿元和5.58亿元。2003年,教育顺利通过省“两基”复评验收,改扩建中小学35所。是年,通过省级“科技进步区”考核。2005年,荔城区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33.8万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是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1069元和4742元。至2005年,荔城区国民生产总值58亿元,财政总收入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中国名牌产品2项、福建省著名商标9枚。鞋服、食品加工、印刷包装等企业146家。四、城厢区人民政府
  (一)机构设置
  1991年至1999年6月,城厢区政府机关驻文献西路578号。1999年6月15日,城厢区政府机关迁址荔华东大道269号。至2005年底,城厢区人民政府设工作部门20个,管理机构3个,议事协调机构2个,合署办公2个,另设经济责任审计局。核定行政编制438名。区政府工作机构实施归口管理,划分政府、宣教、政法、计划、经贸、农业和建设7个部门。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
  1991年,城厢区国民生产总值3.69亿元,财政总收入1796万元。1996年,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出台《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决定》。2002年5月,城厢区行政区划调整,城区规模扩大。建设“二大工业园区”(华林经济开发区和太湖工业园)、“三大农业经济带”(平原地区的高优农业产业带、山区半山区的绿化农业经济带、沿海地区的蓝色农业经济带),优化“城市四大功能区”(城区东部的城市中央商务区、城区南部的适用型商务区、城区北部的生态住宅区、城区西部的度假休闲和生态观光旅游区)。2002年,实施25项科技项目,被评为全省信息化示范区和农村技术市场示范区。顺利通过省“两基达标”验收。至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59.1亿元,财政总收入2.63亿元。消除了学校危房,有省级以上达标校、示范校6所,通过“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复评。是年,获省少儿田径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9.9%。
  (三)管辖范围
  2002年2月,莆田市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原莆田县的常太、华亭、灵川、东海4个镇划归城厢区管辖,原城厢区荔城街道办事处的文献、凤山、长寿、英龙、梅峰5个居委会,城南乡的镇海、阔口等6个村,城郊乡的长丰、七步、濠浦等12个村划归荔城区管辖。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城厢区下辖龙桥、凤凰山、霞林3个街道办事处,常太、华亭、灵川、东海4个镇,总人口36.54万人。
  五、涵江区人民政府
  (一)机构设置
  1991年3月,涵江区人民政府调整工作机构。撤销区劳动人事局,设置区人事和劳动局。1994年1月,增设城市管理委员会和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撤销政策研究室。1995—1996年7月,涵江区人民政府机构37个,人员编制150人。1997年,区政府机构设置为33个,人员编制220人。1998—2000年,区政府机构设置29个,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56人,事业编制11人。2001—2005年,区政府机构设置27个,其中行政编制163人,事业、工勤编制17人。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
  1991年,涵江区工农业生产总值4.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24.1万元。1995年,“八五”计划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实现5年翻三番。国民生产总值22.96亿元,比1994年增长28.4%,按同年总人口17.62万人计算,人均13013元。教育实现“两基”国家级达标。被评为全省1994—1995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优胜区。1999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2.05亿元,比1998年增长8%,人均12499元。人口自然增长率在6‰以内。完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省政府授予“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先进区”称号。2000年,涵江区国内生产总值24.56亿元,比1999年增长10.9%。超额完成“九五”计划。2005年,涵江区国内生产总值达100.9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市县(区)首位,财政总收入4.54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8元。开工建设荔涵大道涵江段、滨海大道涵江段,改造人民街、顶铺街、工业路等城区道路,铺设市政道路2万平方米水泥砼路面。是年,“国家火炬计划—莆田液晶显示产业基地”在莆田涵江建设,24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5家企业成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三)管辖范围
  2001年,涵江区下辖三江口、白塘、国欢3个镇,涵东、涵西2个街道办事处和商城管委会。2002年2月,莆田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原莆田县管辖的7个乡镇划归涵江区管辖。涵江区下辖1个乡、9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管委会,即大洋乡、三江口镇、白塘镇、国欢镇、江口镇、梧塘镇、秋芦镇、白沙镇、新县镇、庄边镇、涵东街道办事处、涵西街道办事处、商城管委会、赤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下设175个村委会、24个居委会。至2005年,行政区域不变,总人口为41.89万人。
  六、秀屿区人民政府
  (一)机构设置
  1993年,湄洲湾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成立,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办公地点设在秀屿港区。1996年8月,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下辖笏石、秀屿、忠门、灵川4个镇。200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县,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和秀屿区。2002年10月,秀屿区正式挂牌成立,下辖笏石、东庄、东峤、埭头、平海、南日、忠门、东埔、山亭、月塘10个乡镇。全区陆地面积494平方千米,下设185个村委会(不含湄洲岛),区政府驻在笏石镇。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4.43亿元,财政总收入4.6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1.86亿元。福建太平洋电力有限公司进入全国外资500强,佳通轮胎厂为全国十佳明星侨资企业,艾力艾鞋服评为全省明星侨资企业,众和牌服装面料获国家免检产品。2002—2005年,全区累计建设重点项目98个,总投资达31.5亿元。福厦铁路莆田段、省道201线秀屿段、向莆铁路、港城大道等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新增完全中学2所,高中入学率从2002年的33%提高到2005年的68%。撤并小学(含教学点)5个,消除危房10099平方米,改造危房7100平方米。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核验收,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9‰以内。总人口75万人。
  七、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1991年3月,福建省政府批准湄洲岛为福建省风景名胜区。1992年4月,国台办批准湄洲岛为台胞落地办证点。10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旅游度假区。1993年8月,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正式成立。管委会设置管委会办公室等13个科级机构。国家旅游局2002年评定湄洲岛为国家4A级旅游区。2004年,完成跨海供水工程建设。至2005年,铺设水泥砼公路27千米。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国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