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石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164
颗粒名称: 第九节 石油
分类号: F721
页数: 2
页码: 472-473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1991年至2005年期间莆田成品油市场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莆田市 商品经营 石油

内容

1991年,莆田成品油市场继续由莆田石油公司独家经营。下半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莆田石油分公司更名为“福建省石油公司莆田分公司”,按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实行供、运、销管理一体化改革,公司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当时公司拥有2个油库、6个加油站,下辖仙游县石油支公司,统一调配莆田市场。
  1994年,国家进一步加强成品油市场管理,开展成品油市场整顿工作,莆田石油分公司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关于改革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意见的通知》,石油销售按国家统一政策、统一价格、统一调拨、统一质量标准的“四统一”原则,进一步统一销售管理,开展流通秩序整顿,配合打击走私行为,规范成品油市场,减少流通环节,全市形成有序的流通局面。
  1996年,莆田成品油市场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为了扩大经营,公司内部实行任务承包的办法,强化企业管理,对完成情况严格考核,使成品油销售量明显增加,企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是年,全市销售石油及制品12747万元。
  1998年5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成立后,根据国务院《关于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有关石油公司划转问题的通知》,莆田石油分公司及其加油站从地方划归石化集团公司,实行归口管理,具有管理与经营双重职能。当时,社会民营加油站在农村开始零星出现,但数量少、规模也不大,成为农村成品油供应网络的必要补充。
  2000年3月,莆田石油企业整体实施重组改制,设立主业、实业两部分,与省公司对应,主业命名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莆田分公司”主管油销售业务,实业命名为“福建省石油公司莆田分公司”,管理除主业以外的开发业务。当时,公司加快加油站项目建设、收购、改造力度,使公司拥有2个油库、19个加油站,终端销售网络基本形成。是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单位销售成品油160161万吨,525175万元。
  2001年以后,莆田成品油资源继续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随着莆田经济体量的扩大,潜在的市场需求量普遍看好,成品油经营业务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民营加油站不断增多,遍布广大农村乡镇。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加强对加油站的管理,市政府出台了《2001—2010年莆田市成品油行业发展规划》,把农村加油站作为重点,加以规划整顿,大大提升了规范化水平。是年5月,莆田又一家大型国有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莆田销售分公司成立。至此,莆田成品油批发市场及大部分零售业务进入了两大集团公司共同支配的新阶段。
  2003年开始,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推动下,成品油需求增长迅猛,供求矛盾逐渐凸现,资源紧缺,油价震荡攀升。
  至2005年,由于经济发展及私人汽车的激增,受国际油源紧张油价上涨的影响,莆田市成品油资源紧缺,民营加油站无货可供,国有供油企业承担起社会需求的主要任务,在调节市场需求上发挥主要作用。是年,全年莆田市成品油需求总量达近30万吨,比上一年增长约8%。是年底,全市拥有加油站82座,其中:中石化莆田分公司及中石油莆田分公司共有46座,民营加油站36座。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