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半个世纪的木兰溪防洪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年莆田》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1094
颗粒名称: 酝酿半个世纪的木兰溪防洪工程
分类号: TV87
页数: 8
页码: 503-5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酝酿半个世纪的木兰溪防洪工程,木兰溪是闽中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戴云山脉东南坡的德化、仙游的凤山和西苑一带。由西向东横贯仙游、莆田、城厢、涵江等地,在木兰山麓经过濑溪后迂回兴化平原,从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多平方公里。两岸有16个乡镇,154个行政村,聚集百万余人,是莆田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带。
关键词: 莆田 防洪工程 木兰溪

内容

木兰溪是闽中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戴云山脉东南坡的德化、仙游的凤山和西苑一带。由西向东横贯仙游、莆田、城厢、涵江等地,在木兰山麓经过濑溪后迂回兴化平原,从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多平方公里。两岸有16个乡镇,154个行政村,聚集百万余人,是莆田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私博爱的木兰溪世世代代养育着兴化儿女,铸就了许多辉煌历史,使这块贫瘠的土地物宝天华,人杰地灵。然而,木兰溪又是全省唯一流经城市而未设防的一条河流,平时她柔情似水,酷似慈母,一旦遇到狂风暴雨,她又桀骜不驯,多灾多难。从公元1000年至20世纪初有记载的特大洪水就有25次之多,而中、小洪水几乎连年不断,水患无穷。如清康熙十九年八月初,莆田连降暴雨,酿成特大水灾,因排洪不及,28个木兰陂徒门被冲坏一半,时值天文大潮,南北洋一片汪洋,万余人葬身鱼腹。民国期间,特大洪涝灾害达17次之多。如1946年9月1日,台风暴雨又逢大潮,洪水无法排泄,在兴化境内肆虐,东甲海堤被冲坏后海水倒流,黄石、新度等镇顿成汪洋大海,9万多亩农田被淹,民众死伤无数,灾后南北洋地区良田盐化,三年歉收。建国之后,莆田洪涝灾害也极为频繁,如1952年6月12日至15日,暴雨成灾,耕地被淹95200亩,海堤冲坏377处,民房倒塌471间,亡7人,伤无数。同年7月18日至25日又降暴雨315毫米,10万亩农田浸淹在水中,1014间房屋倒塌,亡6人。1956年9月19日至22日,10号台风正面袭击兴化大地,连续4天大暴雨,仙游县降雨340毫米,莆田降雨307毫米,木兰陂水漫坡顶4.77米,南北洋受淹4天,受灾29个乡,42390户,计20多万人,海坝崩塌624处、长39930米。1973年7月3日,连降暴雨,木兰溪洪峰流量达3710m3/s,淹没良田16.5万亩,倒房11398间,淹没96小时;1983年6月19日,台风暴雨并举,木兰溪洪峰流量达3130m3/s,农田被淹19.5万亩,房屋倒塌8610间,福厦公路被淹1.2公里,水深达0.8~1.2米,历经104小时。同时,随着木兰溪河床的不断浅化,抗洪能力越来越低。1990年9月9日,洪水流量仅1790m3/s,而受淹耕地竟达9.8万亩,房屋倒塌5277间,历经72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达1.18亿元,被逼转移人口9万多人。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建国后木兰溪发生较大洪灾34次,平均每3年就有两次,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超40亿元。仅1999年14号强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使木兰溪河水猛涨,民房倒塌11.07万间,死亡22人,大片耕地被淹,许多工厂停产,324国道有11公里被淹水深达2米以上,莆田全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14亿元,木兴溪下游直接经济损失达11.8亿元。真是“十年九灾、祸患无穷”,严重制约着莆田市乃至闽中南沿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木兰溪之所以多灾多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有地理位置、河床结构、自然气候等因素。如木兰溪上游有360多条山涧壑溪,百川归流,使木兰溪水源丰富,而下游的平均比降仅
  1.5‰,兴化大地仅此一条大河流,“雨落仙游东西乡,水归莆田南北洋”,加重了木兰溪下游的水患。同时,由于木兰陂以下至三江口一带河道蜿蜒弯曲,属感潮河段,易受潮汐影响,特别是郑坂以下至港利河段长12公里,弯多、密、急,有10个反向河弯,因河道弯曲受流水动力作用造成了凹岸冲刷崩塌和凸岸淤积,常年危及两岸居民与耕地的安全。而莆田又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受海洋气团影响,每年的7、8、9三个月往往台风夹着暴雨,时间短、雨量集中、强度大,木兰溪下游河床浅、河道弯曲狭窄,经常泻洪不及,下游受海水顶托,极易造成洪涝、潮灾。从客观上讲,木兰溪的水患也同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文革”期间,木兰溪上中游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溪岸变窄、河床浅化,违章采集沙石现象严重,乱倒垃圾、乱泄污水状况屡禁不止,昔日清蓝美丽的木兰溪变成一条千疮百孔杂草丛生的污水河。面对毫无顾忌的人为破坏,再温顺的木兰溪也会怒吼,也会咆哮,也会寻机报复。
  综合治理木兰溪是莆田人民祖祖辈辈十分迫切的宿愿。历史上,兴化儿女为了驯服木兰溪这匹脱缰野马,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早在宋代就传说有长乐女子钱四娘携金捐躯为治水。后又有宋侯官李宏博采众长并在高僧冯智日的帮助下,倾尽家资筑陂,才有受益千秋万代的木兰陂。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众多的治理木兰溪的有益建议,但终因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巨额资金的投入,以及缺乏科学技术而落空。建国之后,莆田县委、县人民政府一成立就重视木兰溪的治理工作。在加固河堤,清理淤积的同时,积极寻找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方案。1956年春,莆田县向省水利局专门递交了报告,详陈年年不断的灾情给莆田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希望上级有关部门派人对木兰溪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和规划。于是,省水利局立即派出一支40多人的考察队,专程来莆田进行为时一个多月的考察,并于同年6月提出一份3万多字的《关于木兰溪流域规划报告》,还绘制了一幅1/20000的地形图,对木兰溪流域的水文、地理、经济、人口等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这份报告当时还以“绝密”等级上报省政府和国家水利部,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份较为详细的木兰溪规划报告。同年秋,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在省水电厅副厅长曹玉崑的陪同下,视察了木兰陂,并听取莆田县关于治理木兰溪的建议汇报,从而使木兰溪的治理工作摆上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
  1957年春,省水利局再度派出30多人的专家小组,对木兰溪的关键河段进行钻探勘察,并于同年7月提出一份更具体的报告——《木兰溪流域规划报告编制总结》,建议在延寿河段建立一座调节水库,以减缓木兰溪下游的压力,因而才引出东圳水库的大建设。然而,东圳水库的建设只是一定程度上减少木兰溪下游的水量,更大意义在于缓解了莆田南北洋地区的旱情,以及城区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并没有从根本上治理木兰溪。
  1962年,晋江水电工程局根据莆田县的请求,派出专家小组对木兰溪下游进行考察,并编制了《木兰溪下游洪排涝防潮规划报告》,第一次提出以河道截弯取直、修筑堤防为主的防洪措施,建议第一段将顶厝弯道截直;第二段把三社到港利之间几个河弯统一取直,使整个河道缩短7.4公里。但因当时正处困难时期,莆田县还没有足够的财力投入木兰溪治理,最终有花无果。
  “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业学大寨运动高潮迭起,木兰溪的治理作为学大寨的一项内容,引起各级的重视。1966年9月,仙游县成立了“木兰溪治理工程指挥部”,在仙游的度尾至盖尾百里河道两旁筑堤、挖溪围田。整个工程历经一年多,至翌年底结束,共新筑河堤50公里,造田500亩。但因当时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整个治理缺乏科学性,以围溪造田为重点,对自然形成的木兰溪进行人为的改造,以后又因“文化大革命”而半途而废。1975年,莆田县革委会又将治理木兰溪工程再度提出,省水利建设大队会同莆田地区水利局和莆田县水电局,对原没有实施的木兰溪治理方案进行复勘,并编制了《木兰溪下游防洪规划复查报告》,从拦蓄、减流和堤防三种方案全盘考察。认为在木兰溪上游建拦洪水库要淹没高产耕地1.5万亩,迁移3万多人,损失太大;从莆仙两县交界处打隧洞分泄水量入湄洲湾,洞长7公里,明渠4.5公里,不但工程量大,而且远不能满足下游防洪需求。最后的结论是木兰溪下游防洪措施应以筑堤加截弯取直,结合进行河道整治为主。随后,将这一方案报省计委、省水利水电厅审查通过,但因十年内乱尚未结束,这一方案也无疾而终。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百业待兴,搁置多年的木兰溪治理规划又被提出来论证。省水利规划队在派人勘察之后,于1978年又编制出《木兰溪治理工程总体规划报告》,结论同1975年的结论一致,认为治理木兰溪唯一可行的措施就是筑堤加截弯取直。同时,对河道截弯取直方式拟定了大截、中截、小截三个方案,经比选最终确定“大截”方案。这一方案经水电部、华东勘测设计院、省计委、省建委、省水利水电厅等审查,同意采取“大截”方案,即在郑坂至港利11公里长的蜿蜒河段以一条3.7公里的新河道取直替代,测算共需投资4000万元。拨乱反正之后的莆田,上下齐心,决定抓住机遇,彻底根治木兰溪。莆田县委、县政府一方面筹集资金,破土动工;一方面着手移民拆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1979年国家调整了大型项目计划,刚刚上马的木兰溪治理工程被迫下马,百年机遇又擦肩而过。
  几起几落的木兰溪治理工程,始终成为各级领导和莆田人民的一块心病。1992年2月,莆田市又与省水利规划院签订了合同,进行第6次规划。省水利规划院在历次规划的基础上对木兰溪下游的防洪问题又进行论证性规划,对建国后5次大的规划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各取所长,首选1975年(Ⅰ)和1978年(Ⅱ)两次规划方案,并特别推荐了Ⅱ方案。以后,经过各级的不懈努力,莆田市人民政府终于1995年9月18日成立了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及木兰溪防洪工程筹备处,专门负责组织这项号称莆田“天字一号”工程的前期筹备工作。同年10月,木兰溪流域的地形图测量及艰苦的地质勘探工作全部完成。12月,工程筹备处委托省水科所做了木兰溪下游截弯取直工程的模型试验,并提交了报告书。1996年3月,为了对几个截弯取直方案进行择优,选出最佳方案,又做了木兰溪下游截弯取直工程方案对比补充试验。同年10月,环保部门也完成了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环境影响专题报告。11月,根据专家建议,又做了木兰溪下游截弯取直的动床模型试验。尽管如此,对高难度的木兰溪防洪工程专家们仍然众说不一。有的专家认为,河流的走向是经过千百年的水流自然形成的,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律性,人为的改造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于是,1997年7月,筹建处又委托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进行木兰溪下游截弯工程数字模型试验。为了慎重起见,翌年7月,省水科所也在一大片大型空地上模拟木兰溪现有的地质、地形、地貌,及改弯后河道状况、动态模拟20年一遇、5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对河道进行冲刷试验,从科学技术角度论证截弯取直后的木兰溪水流走向、流速及流量对河道的影响。省水利规划院根据试验数据,最终确定了木兰溪截弯取直的红线图。按照这一方案,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治理范围定在濑溪至三江口沿岸33公里长堤进行设防,其防洪标准:木兰陂以下,南岸按20年一遇洪水设防,北岸按50年一遇洪水设防。木兰陂以上按20年一遇洪水设防。排涝标准为:城区按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干;农村按5年一遇24小时暴雨,36小时排干。该工程拟在下厝至黄厝及三社至浦尾河段进行截弯取直,两岸堤距250米,合计开挖新河长2.9公里,缩短原河道长7.3公里。总工程量为489.85万m3。两岸堤线总长30.66公里,水闸3座,防汛公路24公里,整个工程永久性占地面积3096亩,拆迁房屋面积143281m2,迁移居民1873户,7735人。工程总投资3.69亿元。整体工程分四期完成,其中第一期:黄厝至港利挖河及南北岸堤防工程投资1.69亿元;第二期:陂头至黄厝挖河及南北岸堤防工程,总投资1.5亿元;第三期:港利至三江口北岸堤防加高工程,总投资0.324亿元;第四期:濑溪至陂头南北堤防工程,总投资0.174亿元。至此,木兰溪下游防洪规划方案基本确定。
  虽然治理木兰溪的呼声历代都很高,从封建社会到民国,从建国初期一直到20世纪末,民众翘首以盼,特别是建国后各级政府和领导也颇为重视,但技术难度之大,投资之巨令人望而生畏,导致木兰溪治理工程三起三落,几经波折。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将治理江河湖海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这给木兰溪治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这一指示精神过程中,莆田市认真分析研究,认为当前治理木兰溪条件成熟,适逢天时、地利、人和,遂制定了倾全市之力根治木兰溪的宏伟计划。1998年1月8月,在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报告中,省长贺国强宣布将木兰溪防洪工程列入1998年省重点大中型项目。同年6月,木兰溪防洪工程方案经省计委批准,正式立项。至此,莆田人民千年之梦终于开始付诸实施。
  1998年10月9日,莆田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指挥部”,陈少勇代市长任总指挥,原副市长林春连任总顾问,原市长助理刘可清任常务副指挥。随后,莆田县、城厢区也相继成立“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指挥部”,从而使莆田人民盼望已久的木兰溪治理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10月20日,市政府又颁布了《莆田市木兰溪治理工程建设征地房屋拆迁管理暂行规定》,对移民搬迁工作作了具体规定。同年11月17日,中共莆田市委召开了三届十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木兰溪防洪工程的决定》,要求全市人民“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加强领导、认真规划、依靠科技、标本兼治、发动群众、倾全市之力,打一场建设木兰溪防洪工程的人民战争,努力把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成为防抗并举、保障有力、航运畅通、环境优美,具有防洪、排涝、灌溉、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并将木兰溪防洪工程列为莆田市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
  木兰溪防洪工程指挥部成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对木兰溪防洪工程又进行重新规划。原规划方案着重考虑木兰溪下游排、防洪工程,没有考虑全流域规划和配套工程,这次规划本着“保护上游、控制中游、治理下游”的原则,对木兰溪进行全流域的综合性系统治理。计划在上游进行蓄水防洪体系建设,以充分利用木兰溪的水资源,开辟莆田的第二供水渠道,供应湄洲湾港区及莆田沿海的生产生活用水,以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并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中游两岸采取筑堤拦洪措施。计划在中游沿岸长25公里河段上修筑拦洪堤,以增强中游洪排涝能力。下游着重搞好防洪排水工程。木兰溪下游是水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带,必须彻底予以整治,且最为紧迫。根据现实情况,整体方案根据省有关部门规划的6次方案,采取同时解决防洪与排洪问题,包含防洪与排洪两个并列工程建设。新的木兰溪排洪防洪工程整体方案是一个根治性方案,设计总投资约为10.59亿元。其中下游防洪工程投资需6.29亿元;南北洋排涝工程投资4.3亿元。根据莆田市财政比较困难的状况,决定采取“突出重点、分期建设”的方案,即近期(2005年前)主要集中力量对木兰溪下游进行截弯取直综合治理,解决洪涝灾害的直接威胁;中长期(2005年后)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对中游、上游进行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筑堤等保护性治理,最终实现全流域的整治。
  蓝图已定,还需创业者去描绘。由于木兰溪整个治理工程周期长、投资大,根据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先进行防洪一期工程的建设。工程指挥部于1999年1月22日召开了有关成员单位会议,陈少勇市长,原副市长林春连、刘可清出席会议,讨论研究一期防洪工程实施方案。随后,指挥部又多次召开一期防洪工程方案介绍会和论证会,广泛听取专家和领导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多次修改。然后上报省有关部门。同年6月14日,省水利厅、省建委、省计委在福州联合召开专题会议,审查通过了木兰溪一期防洪工程左岸张镇防洪堤试验段施工设计方案。7月8日,在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如期举行开标仪式。与此同时,指挥部开始在一期防洪工程的河道进行征地、移民、搬迁等工作。共搬迁4个行政村644户,2408人,从而为木兰溪防洪工程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千年的梦想,半个世纪的期盼,木兰溪畔的兴化儿女终于等到了圆梦的一天。1999年12月27日,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举行奠基仪式,参加奠基仪式的有省、市领导陈明义、习近平、黄瑞霖、张家坤、王建双、郑义正、陈荣春、陈家骅、叶家松、陈少勇、林国良等和省水电厅厅长汤金华、武警水电部队副政委杨进国少将等,省委书记陈明义、代省长习近平亲自为木兰溪防洪工程奠基培土。至此,一场告慰先人,泽被后世,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治水工程——“天字一号工程”,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千年木兰溪,悠悠母亲河。兴化儿女的百年夙愿终于变成现实。在20世纪末的春天,莆田人民迈出了治理木兰溪的坚定步伐。良机不可再失,宏图正在描绘,300万兴化儿女将百年企盼化为冲天的干劲,决心将木兰溪防洪工程建成集防洪、旅游、环境保护、经济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为莆田市增添一道秀丽的风景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木兰溪一期防洪工程已完成投资一亿多元人民币,二、三、四期工程的前期工作也已全面展开。但愿桀骜不驯的木兰溪在新的世纪中不再多灾多难。

知识出处

百年莆田

《百年莆田》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莆田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充满苦难与抗争、坎坷与顺境、失败与成败、挫折与辉煌的交响乐。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兴化儿女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终于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生活。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