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莆台第一次秘密友好接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年莆田》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1072
颗粒名称: 建国后莆台第一次秘密友好接触
分类号: D812
页数: 3
页码: 307-3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建国后莆台第一次秘密友好接触的记事,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几乎断绝来往。偶尔发生的民间接触,也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海峡两岸的关系依然紧张,两岸民众盼望家人团聚的愿望难以实现。然而,高山大海,阻挡不了海峡两岸民众的思亲之情,不少人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各条渠道秘密省亲访友,以缓解思念之苦,从而留下了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悲欢离合场面。
关键词: 莆田 台湾 友好往来

内容

建国之后,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几乎断绝来往。偶尔发生的民间接触,也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海峡两岸的关系依然紧张,两岸民众盼望家人团聚的愿望难以实现。然而,高山大海,阻挡不了海峡两岸民众的思亲之情,不少人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各条渠道秘密省亲访友,以缓解思念之苦,从而留下了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悲欢离合场面。
  莆田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语言相通,习俗相近,血肉相连,关系密切。追溯历史,两岸关系源远流长,早在封建社会中莆台之间就有经济来往。民国初期,莆台交往也很密切。但建国之后,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海峡两岸处于敌对状态。1974年,为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共中央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对于一切爱国的人们,不管他们过去有多大过错,只要现在拥护社会主义祖国,为祖国的统一而尽力,我们都以礼相待,既往不咎”的主张,从而使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两岸关系出现新的转机。于是,一些思乡心切的台湾渔民,便利用出海捕鱼之机,秘密同大陆渔民接触,了解大陆家人的情况,试探大陆官方的态度。
  莆田在台人员众多,在当时情况下,有机会同大陆亲人接触的首先是渔民。所以,建国后莆台之间第一次握手言欢便从渔民开始。1974年7月11日早6时许,湄洲岛的北埭沃突然来了一艘台湾渔船,船上有渔民7人,要求回乡探亲访问。湄洲公社领导接到报告后,感到问题很棘手,因为自建国以来,莆台之间军事对峙,大动干戈,始终刀枪相见,此次台湾渔船突然来莆,究竟是台湾当局派来的特务,还是渔民的私下探亲?拿不定主意的湄洲公社领导一方面向莆田县委、县革委会汇报情况,请示处理办法;另一方面立即派人到北埭沃现场观察,了解情况。经了解,来湄洲岛的台湾渔船为台湾基隆市“建兴一号”单拖渔船,载重量为19.66吨,动力70马力。船上有7名渔民,其中5人是莆田籍,1人惠安籍,1人台籍。5个莆田籍渔民中船长和另一渔民祖籍湄洲岛,其他3人分别为莆田平海、东峤、江口三地。该船于7月6日下午3时离开基隆港,7日夜到浙江大陈附近的渔场捕鱼。8日,经船长提议,决定将渔船开往莆田探亲。
  莆田县委接到报告后,立即向莆田地委、莆田军分区和省委报告,省委又将该情况通报给福州军区、省军区、省委统战部。福州军区、福建省军区立即将情况通报给各沿海驻军,并对有关接待事宜作了具体指示。随后,莆田县委根据省委和军区领导指示,马上组织部队和公安人员对台湾渔民进行内查外调,用最快的速度弄清台湾渔民的历史情况。经了解发现这次来莆渔民均是国民党军队的退伍老兵,个别人员曾经是国民党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人员。其中有2人的亲属原在大陆时犯有罪行,建国初逃往台湾。鉴于上述情况,莆田县委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在接待中既表示欢迎,热情接待,以示党和政府对台湾人民的欢迎,又采取外松内紧,秘密监视等措施,派人全天候陪同,防止渔民利用探亲访友,从事间谍活动。省军区也要求沿海守备部队,加强警戒,密切注意台湾方面的异常动向。
  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之后,派出一个由省、地、县和军队共同组成的接待小组,其中有对台、公安、驻军、统战等专业部门的人员,会同湄洲公社革委会的有关人员,先将来莆渔民接到湄洲公社,并召开了欢迎会,边了解情况,边考察来莆渔民的动机,在确信无疑的情况下,同意台湾渔民回家乡探亲。当天下午,2名祖籍湄洲的渔民在接待人员的陪同下,回湄洲老家探问妻子。其他3位莆籍渔民由县接待组及祖籍地的公社领导陪同,于当天晚上与久别的家人团聚。另外2人,一名由惠安县有关部门接回探亲,余下的一名台籍渔民由县革委会派2位台籍的接待人员专门陪同,边谈心边了解台湾方面的有关情况。
  12日下午,5名回莆探亲的莆籍渔民在其家属和接待人员的陪同下,陆续到莆田县招待所集中。当晚,莆田县革委会召开欢迎晚会,由县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原鲁山代表县革委会对台湾渔民回祖国大陆探亲访问表示欢迎。省委对台办张副主任代表省水产局在会上致欢迎词。会后,莆田县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毛泽东主席接见日本首相田中的电影。7月13日,由县革委会组织返莆台湾渔民参观东圳水库和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温东、埭里两个大队,并介绍了家乡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13日晚,接待组的同志安排台湾渔民观看莆仙戏《杜鹃山》。乡音乡情,使久离故土的台湾渔民激动不已。
  14日上午,莆田县又为台湾渔民召开欢送座谈会,县委、县革委会各派一名副书记和副主任参加座谈,并讲了话,鼓励他们为早日解放台湾、统一祖国而贡献力量。当日下午,台湾渔民带上莆田县革委会赠送的鲜荔枝、兴化米粉、云南白药、黑枣、香烟等礼品,满载着莆田人民的盛情厚意,欢天喜地地返台。
  整个接待工作以对台办为主,省、地、县和驻军派人参加,一些技术性问题由专业部门现场指导,以保证接待工作不出问题。这次台湾渔民返莆省亲,是建国后莆、台之间第一次由官方介入的海峡两岸友好接触,一切活动应台湾渔民的要求都在秘密情况下进行。事后,莆田县委对台工作办公室就整个接待情况写了一个详细的汇报材料,作为机密文件上报县委、地委并转报省委。莆台间的第一次友好接触,虽然开始双方都怀有戒备,但在省委、地委、县委和驻军的直接指导下,整个接待工作有条不紊,外松内紧。使台湾渔民顾虑重重而来,高高兴兴而归,这在“政治挂帅”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中是难能可贵的。

知识出处

百年莆田

《百年莆田》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莆田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充满苦难与抗争、坎坷与顺境、失败与成败、挫折与辉煌的交响乐。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兴化儿女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终于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生活。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
台湾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