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发生在南日岛的一次反登陆战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年莆田》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1063
颗粒名称: 建国初期发生在南日岛的一次反登陆战斗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4
页码: 251-2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2年莆田县建国初期发生在南日岛的一次反登陆战斗。
关键词: 南日岛 莆田 反登陆战斗

内容

福建沿海陆续解放之后,国民党军队占领的地盘日趋萎缩,几十万军队被弹压在台湾及附近的岛屿上。对此,蒋介石及其国民党的军政要人都不甘心其失败,军队撤退台湾稍微稳定之后,便频频向东南沿海的各岛屿发起武装进攻。与台湾隔海相望的莆田沿海,如南日、湄洲、鸬鹚等岛屿更是首当其冲,多次遭国民党军队的武装袭击。其中1952年10月发生在南日岛的反登陆战斗,是建国初发生在莆田沿海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伤亡最重的一次国共两党军事对抗战。
  南日岛位于莆田县东南海面,湄洲湾与平海湾交界处,同现在的埭头镇石城村隔海相望,离大陆约15公里,建国初为莆田县第24区,全区共11个乡村,17500多人。整个海岛地形为偏长形,故有东西半岛之称。离该岛18公里远的乌丘屿现仍为国民党军队所占领。从东南沿海的战略位置上看,南日岛是祖国大陆的门户和屏障之一,素有前沿阵地之称,故始终成为国民党台湾当局袭击的目标。自1951年冬到1952年夏,蒋介石8次派兵袭击南日岛,企图以南日岛为海上跳板,实现反攻大陆之计划。但在驻岛部队和岛上民兵的英勇反击下,占领南日岛的计划始终未能得逞。于是,从1952年8月起,蒋介石又调兵遣将,重兵云集金门岛,企图孤注一掷,以武装强占南日岛。
  由于建国初期蒋军进犯南日岛过于频繁,而又屡遭失败,从而助长了驻岛部队的轻敌麻痹思想。加上南日与大陆仅一水之隔,即使国民党军队来了,守备部队也可应付一阵,且莆田、福清的边防部队也可以在一个小时内赶到。由于存在着轻敌思想,驻南日岛的守备部队对敌占岛的一些异常迹象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及时上报。甚至在反登陆战发生前,国民党方面派遣特务进行实地侦察,如一些特工人员假冒收海鲜、理发和做小买卖的老百姓,在岛上进行侦察,以及岛上的敌对势力频频活动,夜间向乌丘岛方向发射电光信号等,这些异常迹象也没引起守备部队的警惕,导致战时措手不及。
  国民党当局经过一番精心筹划之后,蒋介石于1952年10月上旬签署进攻南日岛的命令,决定在国民党的“国庆日”武装占领南日岛。10月10日晚9时,由国民党陆军第七十五师二二四团、二二五团及南海总队共6000多人从金门出发,直逼湄洲湾。蒋军分二路进攻,第一路由南海总队组成,约1500多人,装备了全新的美式武器,配有1艘兵舰、1艘炮艇和2艘登陆艇,由王盛傅、黄炳炎为总指挥,在原国民党莆田县长陈文照的带领下,拟在南日岛的东半岛登陆。另一路由国民党陆军第七十五师的2个团,配有2艘兵舰、2艘炮艇和2艘登陆艇,由师长王光尧率领,拟在南日岛的西半岛登陆。
  而当时南日岛的守岛部队仅有2个连队和2个加强排(一个侦察排和一个炮排),共400人,分布在东西两半岛。东半岛有4个排,驻扎在西沙乡。西半岛有4个排,其中一个班驻扎在南日岛的最高点——尖山,其他的全部驻扎在石盘乡。当时莆田县驻南日岛的工作组和区干部有20多人,民兵骨干200多人。从总体上看,岛上的军事力量还比较薄弱,只能凭着良好的阵地和有利的地形,阻击小股敌军入侵,如有大批敌人,或较强的火力就难以抵挡。
  1952年10月11日早晨6时许,国民党陆军第七十五师2个团和南海总队分别到达登陆地点。南海总队从南日岛东面的港南乡登陆后,立即组织火力击退守岛的前沿部队,占领了九龙山和西户山制高点,并同守岛的解放军在西沙乡与港南乡交界处发生激烈枪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解放军指战员临危不惧,英勇奋战,同南海总队进行殊死的决战。而南海总队则以优势的兵力,先用阵炮摧毁守备部队的前沿阵地,然后集中火力猛攻。守备部队据险坚守阵地,击退南海总队的多次冲锋,战斗持续了9个多小时,但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放弃阵地,向浮业乡东蔡尾一带撤退。然后,在山上重新组织火力,阻止南海总队的进攻。
  与此同时,国民党陆军第七十五师,也从南日岛的西面登陆。为了防止人多拥挤,二二四团从岩下登陆,二二五团从土地坪登陆。然后一路进攻驻石盘乡的守岛部队;另一路进攻区公所。二二四团一登陆,就同守岛部队展开阵地战,由于在西半岛有一个机炮排,加强了守岛部队的火力。守岛战士坚守阵地,奋起反击,用炮火击退了二二四团的多次进攻,从早上7时坚持到中午12时,二二四团仍然没能夺取制高点。午饭后,二二四团用炮火摧毁了守岛部队的阵地,集中火力压住守备部队的火力,并分数路包抄。在二二四团的猛烈攻击下,守岛部队阵地被突破,大多数解放军战士壮烈牺牲。而七十五师的二二五团登陆之后,立即向海楼乡区公所驻地进攻。区公所马上组织区武装班迎敌,但因战斗力低下,武装班被击溃。二二五团直冲尖山,与驻守尖山的解放军展开激战,终因敌强我弱,守岛战士大多数血洒战场,少数人挂彩后被捕。至中午12时后,西半岛全部被国民党七十五师所占领。
  南日岛的枪炮声惊动了大陆的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政府,驻福清沿海的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即派海军陆战营,外加一个炮排和一个机枪排,从福清下海在南日岛西沙山湾登陆,增援南日岛。陆战营上岛后,因南海总队已长驱直入西半岛的腹部,故没受到敌人的阻击,便向南日岛的西面搜索,并迅速占领了九龙山和西户山高地,于11日晚午夜占领了西沙的一个乡。翌日,陆战营又继续向西进发,当前进到西半岛海墩乡草埔村时,受到南海总队的攻击,双方展开激烈枪战,增援部队且战且退,当退到西沙、港南交界处时,又受到南海总队的包围,陆战营的全体官兵面对绝境,临危不惧,奋起反击,但终因寡不敌众,陆战营的指战员大多数血洒疆场。部分突围出来的士兵向东蔡尾撤退,但又受到南海总队的炮击,当场阵亡20多人,剩下少数士兵分散在山上和乡村中,有的陆续被捕、被杀,有的一直躲避到战斗结束后。
  与此同时,驻莆田大陆沿海石城地区的边防部队,接到增援南日岛的命令后,马上组织一个营的兵力,于11日14时分乘9艘机帆船,从石城码头下海,增援南日岛。当增援部队靠近后坎头准备登陆时,被第二二四团用炮火袭击,登陆口岸被火力封锁。增援部队的机帆船被击沉2艘,伤12人,被逼退回石城。12日,石城部队又派出2个排作为先遣队,希望抢先登陆后,掩护后援部队。由于组织严密,利用潮流迅速靠岸,于当日18时在南日岛的坑口成功登陆。上岸后增援部队则向南日粗山方向进发,中途遇到小股的国民党军队,对方见援兵已到,未加反击即向后撤退。增援部队立即追击,击毙多人,俘敌7人。随后迅速占领制高点,以掩护后援部队登陆。
  南日岛的沦陷引起大陆各方的震惊,也牵动了中央领导人的心。于是,华东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部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调动沿海驻军,收复南日岛。从10月11日上午开始,连江、福清、莆田、惠安、晋江、同安、厦门等地的驻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并对南日岛成包围态势。13日上午,驻福清、莆田的解放军部队开始用远程炮炮击南日岛周边海域,封锁南日通往金门岛的海上通道,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面对大兵压境,国民党军队四面楚歌,加上南日岛的供养有限,一个小岛一下子增加了6000多人,吃住问题难以解决。同时,因孤军深入,周边海面已被解放军所封锁,蒋介石只好放弃长期占领南日岛的计划。10月13日,蒋军在南日岛大举抢掠一番后,于当日下午19时左右陆续从南日岛东西两处撤退。
  1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迅速在南日岛的众口岸登陆,但因岛上的国民党军队大多数已撤退,零星队伍马上被解放军所歼灭。10月14日,南日岛光复。蒋军丢下了700多具尸体,只换取占领3天南日岛,反攻大陆的计划如昙花一现,瞬间即灭。

知识出处

百年莆田

《百年莆田》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莆田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充满苦难与抗争、坎坷与顺境、失败与成败、挫折与辉煌的交响乐。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兴化儿女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终于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生活。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