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爱国游击战争及其历史作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年莆田》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1056
颗粒名称: 蓬勃发展的爱国游击战争及其历史作用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7
页码: 219-2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县蓬勃发展的爱国游击战争及其历史作用,其中概括了中共莆田县委领导的反“三征”和游击武装斗争、中共仙德工委领导的爱国游击战争、莆田大洋的反“清剿”斗争等。
关键词: 游击战争 历史作用

内容

自戴云山战斗失利之后,国民党福建当局电令闽中各县“综合检讨各县治安及共匪潜滋情形,全盘策划,督查各县长,严密防范,务期确保辖地治安,如有发生劫杀、骚扰事件,应不惜全力,严令破案,倘有延迟依法重惩。”①为此,莆仙两县相继成立了警备自卫队,还组织了各乡“民众自卫队”,加强地方军事武装力量,并成立了“戡乱建国动员委员会”,实行“联保连坐及横联保连坐”,“一甲有共,保、乡、镇连坐”,限期40天内完成“清乡”和“清查”任务,妄图一举将闽中各县的中共地下组织及其游击队武装清除干净。鉴于当时严峻的政治局势,莆仙两县党组织根据闽中地委指示,将未被捕的党员化整为零,转入地下隐散,武装斗争也因此转入低潮。
  1949年元旦,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渡江南进,将革命进行到底。在新的形势下,闽中各县的革命斗争逐渐活跃起来。1949年初,中共闽浙赣省委下发了《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行动纲领》,要求各地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武装力量,以配合解放军解放整个闽浙赣地区。中共闽中地工委认真贯彻省委文件精神,决定在闽中各县掀起一个爱国游击战争的新高潮。1949年1月,闽中地工委召开会议,布置爱国游击战争方针和任务。会后,莆田县委和仙德(化)工委相继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讨论本地区的组织建设和武装斗争等问题,从而拉开了莆仙地区爱国游击战争的序幕。
  一、中共莆田县委领导的反“三征”和游击武装斗争
  莆田党组织虽然受戴云山失利的影响,但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新县委成立后,由康金树任书记,林汝梁任副书记,张坤、张腾、郑銮为委员,并在原有南、北洋两个区工委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北高、忠门、常太、江口等4个区工委,从而逐步健全了基层党组织。同时,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县委机关也从莆田城郊四亭迁往黄石清江,在恢复发展基层组织的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反“三征”(征粮、征丁、征税)和开仓济贫斗争。莆田县委发出了《告保长书》,号召广大群众反抗政府的征兵、征粮和征收各种苛捐杂税,警告保甲长要站在人民一边,争取立功赎罪。同时,为了帮助群众度过春荒,莆田各级党组织和游击队还进行开仓济贫斗争,给群众以实际利益。仅1949年3月至4月间,莆田县委就在林墩、东华、西园、顶社、沟底、华西等地开仓分粮11000多担。福莆永县委也在莆田境内的瑞云、大洋、萍湖、新县等地破仓分粮3000多担,莆田成为闽中各县破仓分粮最多的县。
  在反“三征”、破仓分粮的同时,莆田的游击武装力量也迅速壮大。1949年3月6日,康金树、林汝梁、张坤等率莆田游击队袭击了涵江镇公所,缴获枪支25支,此战不但造成很大影响,而且改善了游击队的武器装备,并受到闽中地工委和省委的表扬。莆田游击大队成立之后,又先后组织进攻了忠门、笏石、北高、常太、江口及县城的自卫队。在1949年3月至7月间,莆田县委共组织武装进攻国民党基层组织22次,缴获枪支60多支,参加战斗和破仓分粮的游击队员、民兵及群众多达1.32万人次,击毙敌军10人,击伤7人,摧毁涵江,忠门、笏石、新县、北高、常太等6个镇公所和笏石警察所,使莆田的游击武装斗争蓬勃发展。
  二、中共仙德工委领导的爱国游击战争
  仙游地下党组织虽然在戴云山失利中遭受较大的损失,致使党的活动一度停滞,但在新的形势下,党的组织和武装力量得到迅速恢复。闽中地委渔溪会议之后,中共仙德工委宣告成立,由刘佐周任书记,毛票任副书记,蓝炳雄为委员。同时根据闽中地工委指示,决定组建仙德游击队,作为仙德工委领导下的武装。
  仙德工委成立之后,通过反“三征”运动以推动仙游各区武装斗争的发展。从1949年2月起,仙游东区、西区、南区、东南区和慈孝区的党组织广泛地发动群众,在卓垄山、芹山、鲤鱼山、兰溪乡的洋山,木兴乡的白湖山,榜头的何岭一带,以及枫亭的塔斗山、古下山、古院山,外燕塘边的大帽山,城郊的五塔山,还有兴太山区的各乡村山头,燃点烽火,大造声势,广泛掀起反“三征”斗争。各山头燃起熊熊火把,鸣锣放枪,村民们高呼反对政府征兵、征粮、征税的口号,情况极为紧张。①一时间,群众性的抗“三征”斗争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使国民党地方当局的“三征”队望而生畏。
  在积极开展反三征的同时,仙德工委还组织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1949年2月底,毛票从德化带来一批武器和一部分游击队骨干,在仙游西区成立了一支“铁流队”。随后,仙游的东区、东南区、慈孝区、兴太区等也相继成立了游击队。这些游击队成立之后,在枫亭山兜、慈孝、西区等地破仓分粮,一方面援助群众度过灾荒;一方面补充游击队给养和武器,并先后组织游击队奇袭了晋仙警察所、枫亭自卫队、古邑乡公所,智取了鲤湖自卫队,举行了榜头暴动和溪口反特斗争等。1949年4月,仙德工委决定在仙游岭西开辟根据地,刘佐周调集了仙游慈孝、枫亭、西区以及东区和东南区的游击武装,于4月21日集中兵力摧毁了度尾潭边警察所的炮楼和驻中岳街的自卫队,扫荡了西区的国民党地方势力,建立了岭西游击根据地。随后,为了便于领导,仙德工委决定将各区的游击队集中起来,在度尾石碑兜成立了“仙德游击司令部”,下设有军事、组织、民运、后勤等机构,由刘佐周任司令员,下辖各区游击队和德化游击队约500人,从而使仙游的武装斗争逐步走上健康轨道。
  仙德游击司令部的成立及其全县游击武装的统一,不但巩固了岭西游击根据地,而且大大地鼓舞了游击队员的斗志。为了庆祝胜利,仙德游击司令部于6月初在岭西砺山中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晚会。仙德游击司令部的全体人员同当地的人民群众一道,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军民共同登台演出,歌颂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司令部宣传组的同志还编导了秧歌舞、短剧和大合唱等。嘹亮的歌声在岭西上空回荡,充分表达了仙德游击队和岭西民众无比喜悦的心情,体现了游击队员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心。
  闽中各县游击队的频繁出击,使国民党福建当局大为惊慌,为了稳定闽中的局势,国民党当局纠集了省保安团、各县自卫队以及从上海败退下来的交通警察等,在闽中各县分区搜剿。仙德游击司令部建立后,国民党仙游县府慑服于游击队的强大,一直不敢轻举妄动。自5月份起,县长宋庆烈整天提心吊胆,一方面加强防范,防备游击队攻城;一方面三番五次地向福建省府请兵“协剿”。所以,国民党福建省府于6月初抽调陈维金团进驻仙游。随后,以陈维金部为主力,在县自卫队、便衣队、警兵等配合下,近千多名武装人员进逼岭西。此次进攻,国民党军队采取三面合围的进攻战术,兵分三路,同时进犯岭西游击根据地。第一路以陈维金团队作为主攻部队,从橄榄岭正面进入中岳街,直逼岭西;第二路由仙游县自卫队组成,作为主攻队的侧翼;第三路军由警察和便衣队组成杂牌军,从善化古濑地区翻越白鸽岭的普照隔,迂回岭西,企图切断游击队的退路。同时,三路人马形成犄角之势,三脚鼎立,三面夹攻,大有乌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面对强敌,仙德游击司令部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的办法,拖疲敌军,逼其退兵。同时,为了更好地指挥战斗,仙德游击司令部机关向后埔半山转移,又动员了岭西的群众将粮食物资转移上山,以坚壁清野。
  仙德游击司令部转移后,游击队按照原定方案各就各位,占领各主要山头和交通要道。并以砺山寨为屏障,正面阻止国民党军队进入。砺山寨位岭西中部,寨后群山连绵,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敌军想在岭西站住脚,必须占领砺山寨,游击队要保住岭西游击根据地,也须守住砺山寨,这样砺山寨就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为此,仙德工委抽调主攻队据守砺山寨,又从各游击队抽调一些骨干充实主攻队。其余的游击队员和群众分布在砺山寨周围山头,以便配合行动。
  一场恶战在砺山寨拉开了序幕。这天上午,陈维金团队长驱直入逼进橄榄岭,一登上岭顶就架起小钢炮向石碑兜和砺山一带疯狂倾泻大量的炮弹。而埋伏在砺山寨前沿阵地的游击队员按照司令部先“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战术,开始一枪不发,尽量让陈维金部逼近砺山寨前。陈部却以为山上只有少数“土共”,便放松警惕,大胆地向山上冲去。当陈部接近前沿阵地时,游击队集中火力,猛烈射击。陈部措手不及,慌忙后退。随后,陈部重振旗鼓再次进攻,双方激战一上午,未能攻下制高点。下午陈部又发起强攻,仍然未能得逞,当晚退驻石碑兜。第二路的仙游县自卫队虽已逼近砺山东侧,但这些兵痞多是当地人,平时趾高气扬,一到战场上个个贪生怕死,不敢轻举妄动,龟缩在山脚下。而第三路的便衣队及警兵等也是乌合之众,在普照隔受游击队阻击后,便停滞不前,遥望砺山而哀叹。
  经过砺山寨的一天恶战,游击队虽然伤亡不大,但弹药大量消耗,仙德游击司令部连夜派人运送弹药和粮食上山。当晚,仙德游击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重新调整战斗步骤,为了达到“敌驻我扰”之目的,仙德游击队连夜派出小分队,趁着夜幕轮番骚扰陈维金部。是夜,分布在各山头的游击队员又同时鸣枪,虚张声势,搞得陈维金部惶恐不安。第二天,被游击队搞得疲惫不堪的陈部再次发起冲锋,而游击队为了节省子弹,一边开枪阻击,一边往山下滚大石头,并发动群众将点燃的鞭炮丢进铁桶之中,佯作机枪开火。顿时,砺山寨上硝烟弥漫,巨石滚滚,枪声大作,声势浩荡。这时,为了配合行动,埋伏在附近的双髻山、橄榄岭、黄山等山头上的游击队也组织群众开枪放炮,虚张声势。一时间,满山遍野,人马济济,战旗飞舞,号角震天。陈部见状,疑遭重兵埋伏,不敢恋战,率先收兵,而自卫队和警卫兵也慌忙逃窜回城。
  三、莆田大洋的反“清剿”斗争
  国民党闽中当局“清剿”岭西游击根据地失败之后,企图重振旗鼓,在解放军进入闽中之前,粉碎莆田、仙游地区的游击武装力量。经过1个多月的准备,国民党地方当局于1949年7月28日又纠集了福清、莆田、永泰、仙游4个县的交警、自卫队和其它杂牌军共3000多人,从四个方向围攻大洋,妄图一举歼灭闽中支队司令部。这时先期抵达大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九军侦察营的一个连队,已由福清潜入宏路、渔溪和融城周围侦察敌情,测绘作战地图,为解放福清作准备。留在大洋的只有一个连队和闽中警卫营,总兵力不足500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幸亏莆田地下联络站及时地将敌军行动情报送到大洋,使司令部能早作反“清剿”的战斗部署。司令部和解放军先头部队的领导共同研究确定了作战方案,决定以一个中队配合解放军一个排守在百丈岭,阻击从东部进犯之敌;游击队抽出2个分队配合解放军一个班,坚守大洋北部屏障南岭,使敌军无法逾越,以保障北部安全;另派游击队一个分队和解放军一个班在十八踏脚阻击从西部仙游方面的来犯之敌;再由游击队的一个中队和解放军的一个排埋伏在悬钟岭,迎战从正面进攻的莆田敌军。闽中地工委机关工作队则配合大洋区委,组织老弱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对粮食、财物实行坚壁清野,青壮年则组成担架、运输队,随时待命。司令部机关医疗队随军行动,随时准备抢救伤员。同时,闽中司令部还向仙游、永泰等县工委发出通知,要求派出游击大队火速增援大洋。
  7月29日,一场艰巨的反“清剿”战斗打响了。在百丈岭,解放军先遣队和游击队击退来自福清的1000多交警和自卫队的多次进攻;在南岭和十八踏脚两处高地,解放军同游击队一道,将从永泰和仙游两个方向来的各两个中队的敌人死死地阻截在那里;在正面,我军在悬钟岭抢先占领有利地形,奋力抵抗一支由莆田自卫队、涵江交警和驻江口的陈维金“紫建军队”三部分拼凑的1500多人的主力部队,一直激战到31日下午。当日傍晚,福清和莆田两路敌军同时向大洋合围,但进入大洋时,又怕踩上地雷或遭到伏击而惊恐万分。而解放军则在度口地区用六〇炮分别轰击两边之敌,然后退出阵地,撤到莆永边山上。两边的敌人因而互相误会,自相攻打,伤亡30多人。这时,解放军主力大部已经逼近福州市郊,加上福清、莆田、永泰等县游击队的频繁扰袭,前往增援的仙德大队也已赶到大洋。所以,“清剿”大洋的敌军只呆了一夜,于7月31日上午在大洋地区抢掠一番后匆匆撤走。
  莆仙两县的爱国游击战争在闽中革命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一方面通过游击战争唤起更多的民众加入革命斗争行列,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另一方面加速了国民党统治政权的崩溃,特别是国民党闽中当局“清剿”计划破灭之后,莆仙两县的革命形势更加高涨,国民党地方政权日暮途穷,摇摇欲坠,经过20多年艰苦战斗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附注

①《全民报》1947年11月15日。 ①中共闽中工委《开展群众拖丁粮拖税运动》《提要》,1949年1月。

知识出处

百年莆田

《百年莆田》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莆田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充满苦难与抗争、坎坷与顺境、失败与成败、挫折与辉煌的交响乐。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兴化儿女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终于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生活。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