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民军的出现与嬗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年莆田》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1013
颗粒名称: 莆田民军的出现与嬗变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7
页码: 51-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16年至1924年莆田民军的出现与嬗变,“民军”,顾名思义就是由农民组成的地方武装。莆田民军是近代崛起的地方重要政治军事势力之一,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大革命期间,曾经几度支配着莆田的政局,对莆田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莆田民军的性质多变,在不同的时期投靠不同的政治势力,表现出不同的政治态度。
关键词: 莆田 民军 地方武装

内容

“民军”,顾名思义就是由农民组成的地方武装。莆田民军是近代崛起的地方重要政治军事势力之一,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大革命期间,曾经几度支配着莆田的政局,对莆田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莆田民军的性质多变,在不同的时期投靠不同的政治势力,表现出不同的政治态度。所以,民军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莆田民军的成份非常复杂,难于一概而论,有贫苦农民揭竿而起的起义军;也有地方武装力量和股匪;还有思想进步的革命党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他们反复无常,时则投靠革命军,时则投靠北洋军、一味以保存自己实力,争夺地盘、掠夺民财为目的,甚至打家劫舍,扰掠为生。”①到了土地革命时期,莆田民军为国民党军队所收编,成为革命的对象。
  莆田民军是北洋军阀苛政的产物。1916年冬,“鉴于当时贪官、豪绅之掠夺,民不聊生”②仙游香田里(今郊尾一带)卢厝村的贫苦农民张约,在五坪寨举旗,起义,成为莆田民军之先驱。1917年冬,“护法运动”爆发后,原莆田籍的革命党人厦门《民钟报》主编杨持平也弃笔从戎,在长泰召集林敬根、杨汉烈、黄炜等揭竿起义,成立“闽南护法军”,并通电拥护南方军政府。原莆田的黄濂旧部邹鸿俦、陈贴、黄金藻、何标、陈铁、余文通等人也再度召集人马,拉起队伍,投靠闽南护法军成为杨持平的第三路军。此后,莆田各地民军纷纷效法,蜂拥而起,以反对北洋军阀统治为理由,以保护地方安全为借口,占山为营,拥兵自立。据有关资料统计,仅莆田县就有张克成部,拥兵700余,驻军石码;江涛部,拥兵400多,控制华亭一带;杨万顺部,拥兵1000多,横行濑溪地区;陈龙部,拥兵500多,驻守莒溪;邹风、张国权、何标等,召集黄濂旧部,聚众2500多,驻扎黄石;还有洪少春部,召集农民200多,镇守长基;林立部,拥兵数百,驻军松岭。在莆田城西方向,有黄斌部,拥兵100多,驻扎龟山;在城西南方向,有潘沐、邱成率领的民军200多人,驻扎笏石一带;在城东方向的还有蔡清部,拥兵300多,驻守遮浪。其他民军数十人聚在一起,形成一支支小队伍的更是比比皆是。真所谓:“名多于鲫,帜密于林。称司令数十,营官、队长百,头目千,卒士万,凡二十余”。①所以说,这一时期的民军成为莆田近代史上地方武装最混乱的时期。
  在莆田民军迅速发展的同时,仙游民军也毫不逊色,自张约举事之后,仙游各地为了保家安民,纷纷筹资购买武器,组织地方武装。1917年底,张约为了扩充势力和地盘,率兵攻打另一股仙游民军崔成龙部,起了仙游民军互相攻打吞并之始。但因两股民军势力相当,张约未能达到吞并之目的。正当张约束手无策之际,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派人到仙游联络,张约立即投靠粤军,被委为援闽粤军左路军司令。1918年9月1日,张约在粤军的支持下率兵进攻仙游城,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仙游的统治,委任周湘俊为仙游县长。张约民军进城后,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严禁士兵骚扰,秩序井然”②。同时,张约为了扩充势力,欢迎各路民军加盟。于是,一些小股民军为攀大树,纷纷投靠张约。如武定国、崔成龙、郑世美、陈金龙、陈国梁、陈武棋、杨藻伯等部,“拥枪自数十杆至百余杆不等,各自为一股力量,云集仙游城”。③同年9月底,张约率兵攻打莆田府城时,被流弹击中身亡,其部由陈国梁统领。从陈国梁始就打破了张约成立民军之初衷。专门从事打家劫舍之勾当。由于仙游民军性质的改变,导致民军内部逐渐开始分裂。从此,仙游民军群龙无首,各霸一方,筹枪派饷,扩充势力,有枪便是草头王。顿时,仙游境内团长、旅长、司令的头衔满天飞。
  而深受北洋军阀镇压的莆田县民军,由于客观因素使其生存空间和发展条件受到限制,虽然曾经几度大起大落,但都因被北洋军阀所镇压而难成气候。1918年9月,南方军政府联络莆田、仙游各路民军进攻莆田府城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南、北军大战”。当时,莆田民军分别归属于陈炯明的粤军和方声涛的福建靖国军。如杨持平、邹去病、杨天顺、何显祖等属于靖国军;而仙游的武定国、朱得才、崔成龙等却归粤军。为了推翻北洋军阀在莆田的统治,莆田各路民军联合起来,在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和闽南护法军司令杨持平的指挥下,攻打莆田府城。在“南、北军大战”中、莆、仙两县的民军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由于陈炯明的妥协,使南军攻打莆城的计划半途而废。“南北军大战”之后,按照陈炯明与李厚基达成的协议,莆田以北的地盘归北洋军阀统治,仙游以南的隶属南方军政府管辖。这样,原参与攻打莆城的莆田民军便被驻莆的北洋军所仇视。因此,莆田民军立即退往仙游并逐步开始分化:一部分民军编入粤军,跟随许崇智移驻仙游,如林师肇、杨万顺、邹鸿俦等部,以后整编为粤军,开往德化、永安又辗转漳州等地。1919年4月,林师肇率部返回仙游时,靖国军方声涛带杨子明团长到仙游整编莆田民军。当时,莆田县的民军已分为两派,一派以林师肇为首的民军属国民党系;另一派以邹鸿俦部为首的靖国民军属自由党系。为了加强莆田县民军的团结,由方声涛出面斡旋,将所有民军合编为一个旅,由涂季方任旅长,蔡春庭任旅部卫队长,杨万顺任第一团团长,邹鸿俦任第二团团长,原民军首领林师肇调任省议会议员。方声涛、杨子明被仙游民军驱赶出仙游后,莆田县的部分民军随方、杨前往永春、永安等地,在安溪又被浙军陈肇英部缴械而解散。而杨万顺团原本属许崇智的粤军,同仙游民军是一个系统,故仍然驻仙游。莆田县的另一部分民军原属闽南护法军杨持平部,“南、北军大战”后移驻闽南。1920年,杨持平被福建护法军第三支队司令王荣光扣留时,其部下杨汉烈会同从仙游退往闽南的邹鸿俦等部,联合攻占永春城,王荣光败,请求粤军支援。莆田民军不敌,败退南安,后因失去地盘,给养困难,解散回家。其他的莆田民军,既不属粤军,也不受靖国军所辖,在“南、北军大战”后,退居莆田乡下和山区,化整为零,在本乡本土继续活动,成为以后莆田县民军东山再起的重要力量。
  1922年10月,许崇智二度入闽,福建的局势发生新的变化。许在莆田招募旧部,委任原莆田民军头目邹鸿俦为东路讨贼军第二支队司令。邹在莆田壶公山再度揭竿起义,召集原莆田沿海地区的民军集结于黄石,并向城、涵进攻。随后,邹又收编了莆田广业的陈复东部和常太的雷觉苍部,移驻莆田城内的梅峰寺。与此同时,林师肇也被许崇智委为东路讨贼军第三支队司令,回莆田收编民军,从而使莆田民军再度蓬勃发展。
  王永泉在闽主政后,派其弟王永贻旅长率杨化昭团,伙同泉州高义旅进驻闽南,扫荡闽省各地民军。莆田的民军邹鸿俦部、林师肇部均被击败。邹部退往仙游;林师肇、涂季方部被驱逐出城,后在华亭解散。
  1924年1月,方声涛就任福建讨贼军总司令后,邹鸿俦又被委为第三支队司令,梁济川为参谋长,队伍由安溪开回莆田,驻扎在广业、常太一带,并招收常太民军,扩张武装力量。1924年冬,周荫人驱赶方声涛之后,派兵进攻各地民军,董胜标旅进驻莆田,董调动莆田和仙游的驻军分两路同时进攻莆田县民军。大兵压境,莆田县民军被逼化整为零,分散活动。1925年春,莆田民军再度在大洋、广业一带开展活动,遭到董胜标旅的进攻,双方各有伤亡。邹鸿俦病故后,董胜标旅于1926年初,用阴谋诱骗莆田常太和广业民军接受点编,当场包围并击毙民军260多人,余部在莆田广业一带星散。北伐战争爆发后,莆田县的民军少部分赴省随军北伐,大多数被编为省防军,以后省防军又被国民党军队所接管。而留在本地的民军有的解甲归田,有的被何显祖收编为盐场缉私队,最后绝大多数民军投靠国民党右派,成为屠杀共产党和革命人士的刽子手。
  仙游人口虽比莆田少,而民军数量却是莆田的数倍。并对仙游、以致整个闽中的政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护法运动”期间,仙游隶属南方军政府管辖。粤军的陈炯明、许崇智等为了扩充自己的在闽势力,千方百计扶植地方民军。在莆田“南北军大战”之后,仙游民军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一支地方劲旅,倍受粤军、靖国军和北洋军阀所重视,各方都在想方设法拉拢仙游民军。因此,仙游民军内部矛盾重重,互相倾轧、弱肉强食、斗争异常激烈。而这种斗争又逼使不同派别的民军拼命扩张自己的势力,从而导致仙游民军的发展出现恶性循环,也给仙游地方以至整个福建带来无穷的灾难。
  仙游民军经过几番分合,几度沉浮,强者食弱,互相兼并之后,逐渐形成了两股主要力量。一股是以民军头子吴威为首,包括陈国梁、杨国麟、陈金龙、连文海、郑世美、崔成龙、连祖仁、吴起风、陈兰英、陈粗成、吴齐飞、杨赞统、郑虎、郑必成等部,共有人枪3000余,驻扎在仙游城郊附近及东南区,统称为“外团”;另一股是以粤军朱得才旅、杜起云旅、武定国旅、林安国旅,以及陈三南、蔡纪符、张逢年、朱乾、黄道亨、吴豪、林茂兰、张兆鹏等部,共有人枪2000余,驻扎在仙游城内及西北区一带,称为“内团”。内、外团各占一方,称雄争霸,战火持续了一年多。
  1918年,粤军军长许崇智率部进驻仙游后,加剧了仙游民军“内外团”之间的矛盾。同年11月下旬,粤军第二支队司令蒋介石率部进驻仙游,并于12月2日,率部北上,在仙游民军的配合下攻占永泰嵩口。同月15日,李厚基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永泰,蒋介石率部退至仙游兴太里,北洋军阀刘尚汉营追至仙游古邑。粤军驻仙游期间支持民军朱德才部,使“内团”的势力增强。吴威被迫投靠驻永春的护法军宋渊源部。1919年春,朱德才派遣武定国部袭击了吴威的部属,吴部败,退至榜头、坝下、前溪、西山、溪尾等村,民房被焚烧几十座。接着,朱德才又派兵袭击了驻慈孝里的吴威部属陈国梁团。吴威为了复仇便邀请驻永春的护法军第三支队司令陈亮部助战。朱德才部败,退守仙游城。陈部占据枫亭后,焚烧桥头鱼街民房百余间,击毙商人多人,抢劫民众财物无数。许崇智率部离开仙游后,吴威部同朱德才部为争夺地盘战火又起,断断续续,直至1920年底。
  1921年,李厚基为了控制仙游,派督署卫队团团长王献仙率部进驻仙游,对仙游民军进行剿抚。王对仙游民军采取又打又拉、软硬兼施的手段,先后诱捕枪决了武定国、逼迫林安国下台,又收编了林寿国等部。吴威被迫将其部各自解散,化整为零,潜伏民间,自己带部分人马逃往仙(游)南(安)晋(江)交界的八都山。为了全歼吴威部,王献仙报请李厚基,拟将吴威及其部骗往永春湖洋,然后围而歼之。此计为吴威所觉察,山穷水尽,吴威只好背水一战,趁机纠集旧部,自办枪械厂,扩大势力。随之,王献仙又联合永春马步云旅协助围剿吴部。吴威则暗中与永春、南安的护法军王荣光、陈亮部和德其明、尤赐福部联系,互为声援与之对抗。
  1922年10月,粤军许崇智二度入闽攻打福州城,李厚基战败逃走。王献仙部也随之退出仙游,仅留林寿国营在仙游。吴威见东山再起的时机已到,马上就任东路讨贼军第五路司令,纠集旧部重占仙游城,林寿国部被收编其麾下。不久,许崇智率粤军离闽,北洋军阀孙传芳、王永泉先后派军队接管闽省各县。吴威见风使舵,派人与王永泉接洽,被委任为福建陆军旅长,仍驻扎仙游。
  1924年3月,孙传芳、周荫人发动驱逐王永泉事变。王永泉离闽后由周荫人任福建军事督理。吴威又派人与之联系,被委任为福建第六旅旅长兼永(春)德(化)大(田)警备司令,部队开往永春。1926年冬,北伐军东路军入闽,吴威摇身一变受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司令,部队从永春开回仙游。1927年春,北伐军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将各地民军整编为东路军第三路军(即新编第一军),吴威被委任为第一师师长兼福州城防司令。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吴威积极响应,除在省城福州大开杀戒外,还在莆田仙游发动“清党”运动。
  仙游的另一民军头目林寿国,由于不为吴威所控制,离开仙游,率部到福州点编为正规军,先投王永泉后靠孙传芳。1924年,江苏督军齐燮元与浙江督军卢永祥争夺地盘,发生混战。孙传芳派林寿国带领一个营,配合海军陆战队林忠团的一个营,组成海军陆战队第一支队,由林忠任支队长,林寿国任副支队长。随后,林寿国任海军陆战队第一混成旅第三团团长。北伐军入闽时,何应钦曾委任林寿国为独立第三师师长,林寿国没有就任。随后,林寿国又任连、罗、福、宁府属七县指挥官、海军陆战队第二步兵旅旅长,成为福建的主要军阀之一。大革命失败后,莆仙两县的其他民军有的编入国民革命军;有的编入地方武装,成为革命的对象。

附注

①②《仙游文史资料》第一辑。 ①《莆田文史资料》第二辑。 ②③《仙游文史资料》第一辑。

知识出处

百年莆田

《百年莆田》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莆田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充满苦难与抗争、坎坷与顺境、失败与成败、挫折与辉煌的交响乐。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兴化儿女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终于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生活。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