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信仰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968
颗粒名称: 三 信仰习俗
分类号: K89
页数: 10
页码: 42-51
摘要: 本文描述了莆田市的信仰习俗、先有广化后兴化、妈祖文化传四海、独具特色三一教、宗教信仰和谐处、等。
关键词: 福建 莆田 习俗

内容

1 先有广化后兴化
  莆田有谚语:“未有兴化,先有广化”,说的是广化寺之建在兴化设郡之前。传说南朝郑露创立湖山书堂后,一天夜里,有 “神人鹤发麻衣,夕见于堂,请为佛刹 ”。陈永定二年(558)庚申月,郑氏兄弟舍宅建 “金仙庵 ”,此庵遂成为莆田的第一座佛寺。金仙庵后改院,隋开皇九年(589)金仙院又升为金仙寺,为天台宗道场,住众大增。唐景云二年(711),金仙寺上座僧志彦律师奉诏入宫,讲解《四分律》,睿宗御赐 “聪明律师 ”称号。因志彦律师向睿宗奏报无际持诵《妙法法华经》,有“感石上涌白泉,僧殁而泉变清”之异,睿宗遂赐寺名“灵岩寺”,并命书法家柳公权题写“莆山灵岩寺”大匾。从此灵岩寺成为名扬天下的律宗道场,宋朝时,南山共兴建了二寺、十院、一百二十庵。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太宗赐额 “广化寺”,并修缮庙宇,使之 “檐楹相摩,轩宇层出 ”,此时离兴化军的设置尚有三年。
  莆城南山广化寺
  2 妈祖文化传四海 妈祖文化传四海
  妈祖文化发祥于莆田湄洲岛。妈祖即林默,又名林默娘,是莆田望族九牧林的后裔,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卒于宋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妈祖在世时,通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传说她能乘席渡海,还能“预知休咎事”,即会预测吉凶,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附近海域的渔舟、商船常能得到林默的救助,人们称她为 “神女 ”“龙女 ”。
  28岁那年,妈祖在湄洲羽化升天,百姓传说常见她身着红装,在海上救助海难,乡亲们感其无私的精神,就在岛上建庙奉祀她,这就是今天的湄洲妈祖祖庙。据史料记载,历代皇帝36次褒封妈祖,封号从夫人、天妃直到天后,民间尊其为天上圣母。当代,妈祖又被誉为“海峡和平女神”。目前,妈祖信仰已传播到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信众有 2亿多人,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信仰。
  妈祖信仰自宋代以来与莆仙民间习俗融为一体,莆田民间还保留着妈祖诞辰禁捕水族、湄女服饰、帆式发髻、龙舟挂彩、出海船上挂草席、九重米粿、换花换鞋求孕以及妈祖元宵、妈祖灯笼等与妈祖信仰有关的习俗。每年妈祖诞辰和妈祖升天日,全世界许多地方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妈祖祭典与黄帝祭典、孔子祭典并列为中华三大祭典。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此外,“妈祖回娘家祭祀习俗”、文峰天后宫妈祖“三献礼”和涵江延宁宫妈祖蔗塔等项目也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全国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宫庙有 14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60多处。
  3 独具特色三一教 独具特色三一教
  三一教,也称夏教,为明代莆田人林兆恩所创立。林兆恩(1517~1598),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心隐子、常明先生、混虚氏、无始氏等,又被尊称为林子、三教先生、三一教主、夏午尼氏道统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师。林兆恩少时学儒,然屡试不第,遂绝意功名,转而潜心研究儒、道、释三教理论。嘉靖三十年(1551),林兆恩自称 “路遇明师,授以真诀”,正式倡立三一教,作《九序图》,创 “艮背法”气功疗法,救治当时兵灾后的瘟疫。嘉靖三十七年至四十二年(1558~1563)间,倭寇屡犯莆田,烧杀抢掠,罹难者“积尸盈野”,惨不忍睹。林兆恩变卖家产,先后六次组织门徒收尸安葬两万两千余具,其义举深受民众敬仰。林子著有《三教正宗统论》,以儒家的纲常伦理为“立本”,以道家的修身炼性为“入门”,以释家的虚空本体为 “极则”。反对儒者热衷利禄,反对道教徒妄谈不死和丹药烧炼,反对佛教徒说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主张世间无鬼神,不谈妖说怪。在明代,他与泉州人李贽被正统儒者并称为 “闽中二异端 ”,著作也一度被列为禁书。但三一教门徒众多,除在莆仙城乡广泛传播外,还传播至福州、闽南、台湾,近代更随着华侨的足迹传至东南亚许多国家,海内外信徒约有30万人。三一教是莆田妈祖信仰之外的另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间信仰。
   4 宗教信仰和谐处
  莆田的外来正规宗教主要是汉传佛教和明末由西方传教士传入的天主教与基督教,但道教和民间信仰在莆田还是最为繁盛。唐代莆田就已兴建有道教玄妙观,道教中尊奉的玉皇大帝、关帝、东岳大帝、文昌帝君等广受民间崇祀。另外,民间信仰也发展迅速。莆田境内现有约3000座道教类宫庙,较有名的道教宫庙有玄妙观(保存主殿三清殿、东西岳殿)、壶山凌云殿、江口东岳观、兴化府城隍庙、平海城隍庙、黄石北辰宫、九鲤湖九仙祠等。
  莆田民间宗教除三一教外,还有摩尼教、龙华教、金堂教、先天教等。莆田民间信仰多而杂,一个宫庙奉祀多尊不同教派的神明的情况比比皆是。莆田各朝代主要人格神信仰有汉代起源的壶公山的陈、胡二仙信仰和仙游九鲤湖的何氏九仙信仰;东汉末年兴起的道教神团信仰,如玉皇大帝、三清大帝、玄天上帝、注生大帝、五瘟神、五显神、五通神等。莆田民间还有地神崇拜,如城隍崇拜、灶神崇拜、土地神崇拜。先贤崇拜在莆田民间信仰中也占据重要位置,如江梅妃、吴兴、蔡襄、李宏、钱四娘、郑樵、陈文龙、陈瓒、魏升、张巡、杨五郎、岳飞、戚继光、张圣君、陈靖姑等。莆田各行各业还有行业祖师崇拜,如木工祀鲁班,商人祀赵公明、行医之人祀吴夲、戏班祀田公元帅等。“牙祭”是祖师崇拜的具体表现。
  5 一年要过俩除夕 一年要过俩除夕
  莆田市民间每年除了除夕的“做岁”外,在正月初四还普遍有“做大岁”的习俗。这个奇特的习俗来源与明代抗倭有关。据载明嘉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莆田,并于十一月廿九日攻陷府城,大肆烧杀抢掠,盘踞城内60多天,于次年正月廿九日始弃城撤回沿海老巢。后来戚继光率军来兴化在莆田和仙游大败倭寇,倭祸才告平息。嘉靖四十一年除夕和四十二年的正月,百姓纷纷逃难,大家都没有“做岁”。二月始,人们才陆续返回家里。大家一面掩埋亲友的尸体,一面收拾破碎的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并于二月初四重新 “做岁 ”,初五则补过 “初一早”,以纪念这一段悲惨的日子。后来大家觉得在二月初四补 “做岁”时间拖得太长,就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因为除夕已做岁,所以把初四称“做大岁”。又约定正月初二日为探亡日,这天不能串门拜年或走亲访友。莆田 “做大岁”习俗已被文化部列为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保护基地 ”。
  6 白额春联铭痛史 白额春联铭痛史
  全中国的春联都是红色的,而莆田(包括福清新厝等莆仙方言区)的春联在红纸上端却留有一截约10厘米的白纸,俗称“联头”,这种带“联头”的春联就是白额春联,也称白头春联。相传顺治五年(1648年)七月,清兵从抗清明军朱继祚部队手中重新夺回兴化府城后屠城示威,结果是全城许多人家因办丧事都在门上贴了白联。时至春节,清廷为粉饰太平,竟强令家家户户改贴红联。为了强迫民众执行这一命令,当局还派兵以杀头相胁迫。但按莆田的习惯,丧家未除服是不能贴红联的,因此人们不得已在贴红春联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截,以示抗议和对亲人的哀悼。后来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就形成了春节贴白额春联的习俗。一些大户人家在装修门户时,同样也是在门上用油漆刷成白额对联。但现在,城乡盛行贴印刷的春联,已难见白额春联,只在沿海地区和一些乡村还保留着这一习俗。
  7 特立独行莆仙话
  莆仙话也称兴化话,即莆仙方言,内部可分为莆田话和仙游话两大腔调。莆仙方言流行于莆田市全境以及与莆田接壤的泉港区、惠安县、德化县、永泰县、福清市的一些村落,此外在闽东话地区的平潭、福鼎等县市以及广东、浙江、台湾等省份,都还存在一些莆仙方言岛。包括海外莆仙籍华侨,使用莆仙方言的人口约为500万。莆田本土莆仙方言处于闽南话和闽东话的包围之中,它吸收了两者的一些特点以丰富自己,呈现出一些过渡性方言的特征,却没有被同化,特立独行。莆仙方言是闽方言五大次方言之一,已无争议。
  莆仙方言自成体系,特色鲜明。它较完整地保存了上古、中古汉语的一些语音特点,如“无轻唇音”“无舌上音”以及文白读两套读音系统,还有独特的边擦音声母 []。词汇方面,也保存了一大批的古语词,如称 “锅”为 “鼎”、 “书"为 “册”、 “桌”为 “床”、 “晚”为 “晏”、 “藏”为 “因”、 “踩”为 “蹂”、 “尝”为 “味”(音卖)、 “子”为 “囝”、 “娘家”为“外家”、“亲戚”为“亲情”等。语法方面也有特点,如名词可以重叠,表形容;形容词可三次重叠,表最高级等。在口语、方言俚歌以及莆仙戏剧本中,还有许多俗语谚语,十分生动。莆仙方言是莆仙戏等民间文艺的载体,但目前面临日益萎缩的严峻现状,亟待保护和传承。
  8 民间禁忌特色多
  诸神并祀的文化特征长期影响着莆田人的日常生活,留下了诸多民间禁忌。这些禁忌中,有的带有浓重的宗教或迷信色彩,这里列举几则,作为民俗展示。如与中原崇尚“九”和它的倍数不同,莆田人年龄尾数是“九”的当年,被称为 “现九”,对于上了年纪的男子,这一年据说是一个 “坎”,因此,男子一般要在这年做大寿,称为 “做九”,而不是其他地方的“逢十祝寿”。又如农历初一、十五这两个单日莆田人认为是好日子,也是礼拜神佛的日子,有 “初一十五,出门不用问路 ”的俗谚;而农历初二和十六两个双日则受忌讳,因每月的这两天称为 “牙日”(方言“牙”谐音“骜”,有麻烦、不顺之意),所以认为出门或办大事会不顺利,最好避开,而经商之人和盖房之家为了求得顺利,则会在这两天祭拜

知识出处

莆田史话

《莆田史话》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分为:悠悠之莆域——沧桑演变 开莆来学;唐代之莆田——鸿基始奠 望族初兴;清代之莆田——民生多艰 豪杰并起;民国之莆田——革命潮涌 迎接曙光等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