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八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仙十音八乐》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93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八乐
分类号:
J643.557
页数:
14
页码:
8-21
摘要:
本章记述了莆田的八乐,什么叫八乐、八乐乐器、八乐记谱法、八乐演奏须知、八乐演唱曲牌要求、八乐鼓点示范、八乐演奏队形顺序、八乐乐器音位、八乐传授方法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莆田
乐器
戏剧音乐
内容
一、什么叫八乐
八乐是由吹管、弦乐、弹拨、打击乐合奏加唱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民间称为“八乐吹”。它与十音并臻,千百年来,八乐的音韵在莆仙大地上绵绵遍布,成为受众最广的民间饕餮。在莆阳大地及莆仙语系人群居住地的各种喜庆节日中,八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道音乐美餐,人间如是,神道如是。
八乐音乐多来自莆仙戏曲音乐,但与戏曲音乐的表现方式不同。八乐不强调戏曲音乐的戏剧性和人物的性格塑造,即便是唱词中体现悲痛或哀怨的情感,八乐也多采取中性的处理方法,突出戏曲音乐中的日常性和抒情性。更多的八乐音乐欢快热烈,多彩流畅,唱的是家家“普天乐”①,奏的是户户“醉扶归”②。八乐唱词内容多宣扬中国传统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等伦理道德,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简言之,八乐主要作用是:倡娱情以达教化,重抒发而致“民和”。
二、八乐乐器
八乐乐器由唢呐、笛子、四胡、尺胡、老尺、和尚胡、三弦、八角琴等文乐器,以及战鼓、绰板、板鼓(花鱼鼓)、苏锣(中音锣)、小锣(高音)、中钹、小钹等武乐器组成。乐器定弦与十音乐器相同,八乐不用云锣。
八乐演奏不用戏剧舞台上专司“双槌”的大鼓,也不提倡用“光饼鼓”和民间奏草锣鼓时用的“大钹”,否则破坏了八乐的演唱形式。
八乐增加乐器③提示:
①普天乐,为莆仙戏曲牌。
②醉扶归,为莆仙戏曲牌。
③八乐所用的文乐器:四胡、尺胡、八角兰、三弦、老胡等同十音,这里不作重复介绍。
大锣,即现在的中音苏锣,演奏者击锣时,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将“把手”提起(过去系锣的带子中间有穿一根小竹节,以利于演奏,不会左右摇摆,称为“把手”),用左手拇指按住“把手”,圆脐向右,右手小指套入槌柄的小布圈中,需挽牢以免锣槌滑落,其余四指握柄,击锣即发音。
小锣(高音的,不是现在常用低音的),又名“欧锣”,其外圆直径为公分,锣脐深公分许,中心拱出的打击面小,其圆圈直径为公分。小锣面圆而斜,只有中间一小块圆形是平的,锣边不宽且无“把手”,需用左手食指弯曲起来将锣边托起,但左拇指不能按在锣边上,以免发出哑声。右手持一尖形薄梧桐木片,运用腕力向下侧击小锣中心面即成声。小锣发音清高,甚为悦耳,音调柔美,使人听了感觉轻快舒畅。
中钹,亦称“市钹”,每副两片,系圆形,铜制,中间隆起如小碗状,上面有一小孔,孔内穿以布带,一端在孔内打个死结。拿钹时将布带缠在手上,手指伸平,握钹顶,双手各执其一,相击即成声。它的外圆直径为公分,每逢打奏“仓”音时,往往以“甫”音来搭配加花,以增加音色效果。煞音的方法是两片钹互击成声后,等到音符时间终了时,迅速即按身上,声即停止。
小钹,亦称“市钹仔”,为插花击乐。在八乐锣鼓中,都是以中钹演奏主板,小钹演奏副板(即倒板,弱拍)。小钹音色清脆、轻盈,奏出的副板节奏极其耐听,它与高音小锣是小阴阳搭挡,插入乐曲旋律中的声色清脆、柔美,节奏跳跃轻快,令人百听不厌。小钹直径公分,击法比中钹灵活,是八乐中不可或缺的打击乐器。
三、八乐记谱法
八乐记谱法和十音相同,走过了由“合、四、上、尺、工”至“1、2、3、4、5”过度的峥嵘岁月,今天比较完整的简谱记法,印证了时代的进步。
四、八乐演奏须知八乐的鼓手是演奏八乐的指挥员,既要打鼓,还要“棕曲”(即演唱)。击鼓讲究左右手平衡,鼓槌握在拇指与食指腕口内,手臂放松,手腕用力,手不能举得太高,准确敲击鼓面中心,才能发出好音色。两手击鼓力量要均匀,不能一重一轻。在演唱乐曲时,左手持绰板司板,右手持板鼓箸敲击板鼓司眼,配以三、五、七等各种节奏。插入鼓点时右手击战鼓司鼓聘(或七甲,或起鼓,或一甲落等)要司得板眼分明,使乐曲旋律流畅、跳跃。乐曲的起板和收板都由鼓手指挥。过去,八乐于游行演唱时,不带板鼓(俗称花鱼鼓),所用战鼓用带子系好,背在鼓手肩上,绑在肚前,鼓面与胸口齐,便于边行边奏,以战鼓边沿代替板鼓敲击。
在过去,八乐中演奏用的大锣、小锣、中钹、小钹均由四人分担,其发出的音色比现在用单人锣架演奏好听,且利于游行时演奏,同时,担任打击乐的人员也协同演唱。
八乐的各种锣鼓点都是由四种以上打击乐分担合奏各个节奏型产生的,其中任何一件打击乐都无法单独完成演奏任务。
现流传于民间的八乐演奏的曲目大都是莆仙戏曲牌,八乐所用鼓点也与莆仙戏“战鼓堂”所用的鼓点相同。但八乐不用莆仙戏的“双槌”与“阴阳槌”鼓点手法演奏,因为莆仙戏“双槌”与“阴阳槌”的鼓点非常复杂,要从少年开始练童子功,学上三年五年才能掌握。八乐传统上是按馆学习,即使学上三馆四馆也难学会“双槌”、“阴阳槌”技法,更何况八乐不参与表演,所以也不要学那些带表演动作需要的鼓点。因之,教习八乐的先生就把戏曲舞台上最简单,也最易掌握的“战鼓堂”(亦称花鱼鼓堂)中的文鼓堂技法作为教材。这样,教者简便,学者易懂,且又适用,两全其美。所以,不管八乐奏的是什么曲牌,一律改用文鼓堂演奏,开头用“武鼓堂”奏一段四平草,乐曲进行时,左手持绰板司板,右手击花鱼鼓(板鼓)司眼,配以三五七等技法,完成整首乐曲指挥,千百年来,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演奏风格,承上启下,奕代传承。
八乐一般只用“四平草”锣鼓作开头间奏。一条“四平草”,四个拍子,锣点简单,鼓点复杂,要把四个拍子构成的“七甲”花品变化成各种节奏形的“七甲”加以演奏,须费一番用心研究。
五、八乐演唱曲牌要求
八乐应奏大题曲牌。八乐的首选曲牌应是【江头金桂】【孔词】【集贤宾】【苏州歌】【采莲歌】等这类戏曲舞台上属于用文鼓堂演奏的曲牌。这些曲中锣鼓点反复出现,能不断地增加热烈气氛。八乐在演唱【驻马听】【驻云飞】【风入松】等大题曲目时统一用绰板演奏:“阴阳槌”的半音奏成文鼓堂的“起古”;“半转”奏成“七甲”;“阴阳槌”的“二甲落”奏成文鼓堂的“二甲落”。简言之,锣鼓点不用“双槌”“阴阳槌”技法演奏,只用文鼓堂技法演奏。
八乐加入出游队伍时要选大题曲牌,小题曲牌不宜游行演奏,大题曲牌能持续演奏数分钟,不会产生断续。
七、八乐演奏队形顺序
一、坐式演奏的两种队形顺序
八字形
①鼓;②锣;③钹;④小锣;⑤小钹;⑥吹;⑦笛子;⑧四胡;⑨尺胡;
⑩老胡;⑪和尚胡;⑫三弦;⑬八角琴。
钻石形
①鼓;②锣;③钹;④小锣;⑤小钹;⑥四胡;⑦四胡;⑧老尺;⑨和尚
胡;⑩老胡;⑪大三弦;⑫小三弦;⑬八角琴;⑭尺胡;⑮尺胡;⑯尺胡;⑰唢呐;⑱笛子。
二、行进演奏的队形顺序
①八角琴;②三弦;③四胡;④四胡;⑤唢呐;⑥笛子;⑦大锣;⑧小锣;⑨鼓;⑩大钹;⑪小钹;⑫尺胡;⑬尺胡;⑭老尺;⑮和尚胡。
八、八乐乐器音位八乐乐器构造,音阶设定与十音定弦相同。八乐减去云锣,增加唢呐,唢呐、笛子都按“五度相生法”挖孔定音,唢呐全按作F(4)音,八乐笛子全按作G(5)音。
九、八乐传授方法八乐古代按馆传授,每馆40天,各个环节与十音相同(生活接待、谢师礼等)。
教习八乐的先生需要“文武双全”①,不但会吹、拉、弹、唱,还要会敲锣、打鼓(当然只限于文鼓堂鼓点)。
八乐先生进乡教习除带上包袱伞外,还要带上一把尺胡和一本手抄曲本②。
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为他所教习的是那些单凭兴趣的农家少年,他们大都从未见过胡琴锣鼓之类乐器,教习的难度相对较大。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些勤心耕耘的人,总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者,十音八乐因之得以世代传承,民间的“十音八乐”先生功不可没。
附注
①普天乐,为莆仙戏曲牌。 ②醉扶归,为莆仙戏曲牌。 ③八乐所用的文乐器:四胡、尺胡、八角兰、三弦、老胡等同十音,这里不作重复介绍。 注:①锣声属于“宽”音类,闷击为“壮”,放击为“宽”,合击为“仓”。 ②中钹声属于“市”音类,闷击为“卜”,放击为“市”,合击为“仓”。 ③小钹声属于“才”音类,闷击为“卜”,放击为“才”,合击为“仓”。 ④小锣声属于“台”音类,倚音为“利”“台”,单击为“台”,合击为“才”。 ①十音八乐所用弦乐,吹管统称“文家私”,锣鼓打击乐统称“武家私”。有的人吹、拉、弹、唱、敲样样都会,故称其“文武双全”。 ②手抄曲本标上曲牌,唱词傍圈“三甲板”或记上工尺谱,以便教习。
知识出处
《莆仙十音八乐》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共收集“十音”“文十音”曲目五十多首,“八乐”曲目一百多首。曲牌选自20世纪“文革”以前民间十音八乐所奏,参考莆仙戏音乐底本作为资料依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