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亲艺道 大笔写人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仙游书法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913
颗粒名称: 真情亲艺道 大笔写人生
其他题名: 陈德铸先生探索书法心路历程记
分类号: J292.1-09
页数: 5
页码: 252-256
摘要: 本文介绍了陈德铸先生探索书法心路历程记,小学时因顽皮被罚大量写毛笔字反而引发学书法的兴趣,为了提高书艺不惜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义不容辞编纂仙游古今书画专著。
关键词: 仙游县 陈德铸 书法

内容

小学时因顽皮被罚大量写毛笔字
  反而引发学书法的兴趣
  陈德铸先生,1953年11月出生于仙游县榜头镇。天资聪慧。稚童时父母都忙于卫生院工作,其时又无幼儿园,就由比他稍大的姐姐看管。不久姐姐上学了,经与老师说情,同意稚龄德铸随姐姐带于桌下,既被看管又暗自旁听。这样经过了二年的“跟读”,居然成了穿梭于姐姐班中各组桌下朗诵赛念和帮递作业的看好枪手;还能利用字典来帮助姐姐完成好老师所布置的组词造句作业,为此姐姐常受老师表扬,而别的同学遇到不会做的作业就去转抄姐姐的,结果受老师批评。这“表扬”与“批评”之不同给德铸幼小的心灵以巨大震动。
  当他正式上学时,他因早已学过而不屑于听讲。课堂中他会满脑子盘算着下课、放学后要如何打球、游戏、闹玩与游泳摸鱼,或暗溜出去掏鸟蛋、采桑叶喂蚕。更有甚者,他用小刀把课桌板戳个缝而偷看课外书;或信笔涂鸦画老师和同学的漫画像等。被老师发现后,常挨“指敲脑袋”之警,被罚用毛笔在“粉牌”上对临字帖,要求每一个字都必须写得端正合格,无形中培养起他写字的兴趣和做事的耐心来。如今德铸先生早已把曾经受罚大量写字而产生的热恼转化为熨熏身心的无上清凉,认为是自己学习书法的最先源缘。
  正当他处在朝气蓬勃的中学阶段,却遇到了“文化大革命”。社会上是非颠倒,学校里成为红卫兵批斗老师的战场,对此他深感罪恶。德铸后来写了一篇《上学路上》的文章,侧面上反映出当时情景:“午后的太阳正毒晒着,万物死一般寂静,沉闷的空气也像凝固般丝纹不动。我和几位同学背着书包踯躅地往学校去。路因天气酷热而变的漫长,仿佛永无尽头。忽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甘蔗林,一位同学说:‘何不钻进去啃些甘蔗解渴?’这话使每人垂涎欲滴。我们全钻进甘蔗林中,折了甘蔗,甜滋滋地大吃起来..一位同学说:‘我们打一回扑克牌怎么样?’大家想着在学校里随众造反不如呼朋引类娱乐痛快..这是史无前例‘文革’中的寻常事,迄今已三十多年了。每当我经过那段路时,就不油然生起一股无明与愤慨。”德铸少时有志于学就因逢浩劫年代不得不告终了。
  为了提高书艺不惜投入大量时间精力
  德铸先生对书法的兴趣虽启于童蒙时代,但是真正把书法作为一种爱好修养则是以后的事。“文革”停学后,他在家中一边牧牛一边临习祖传的欧体《皇甫诞碑》。后来,他去参军,从一位转业军官处得到几本颜、柳法帖和一本尉天池著的《书法基础知识》,便利用夜间站岗后的独处机会,认真学习。退伍后,他从事武装、文化、政协等行政工作,便利用政余不断墨耕。可以说,数十年来,德铸先生或见缝插针或忙里偷闲地临池不辍。
  当他学有心得,决心在书艺上有所作为时更是勤奋有加。为了练就过硬的点画线条功夫,他经常临池至深夜,以冲冷水浴来提神。他探索出“创作中练技”的一套学习方法,一写作品,激情来了,眠欲就跑到九霄云外;有时练写得心手双畅,他会物我皆忘,尽情啸傲!
  德铸先生对衣食生活未存奢望,而嗜书如命。渴望已久的《怀素自叙帖》、《三希堂法帖》、《书法学》和《书法大字典》等书一问世,他立即购买。生活上以最低标准来要求,而花费在买纸笔和古今书画名作上(凡可资研习借鉴的),哪怕不惜千金。别人有宝贵的孤本字帖,他就想方设法借过来双钩描摹。他对好书必买,而对好字则必看。一次,他无意中读到清末秀才王伯秀的诗《登石所山观石上古篆》中句“丹崖古篆百余字,奇奇怪怪同石鼓”,便特地徒步到麦斜山巅去看仙游境内所存的史前古篆,当晚就宿在那里,穷悟其笔法。又有一次游玉塔山东山寺时,无意中识别出明代进士郑瑞星撰书东山寺联:“经喧贝叶,咫尺绮云怀法界;塔势崔巍,千秋明月峙东山”(题在绮云洞旁,洞、联都毁于“文革”)和山巅上草莽中“石鼓”石刻,惊喜有余;这是郑瑞星手书真迹在仙游首次被发掘。他还到黄山、泰山、庐山、曲阜、崂山、蓬莱等名山大川与文化圣地去观摩古代书法碑刻和名人墨迹,眼界大开,受益非浅。此外,为了进一步深造,他于不惑之年报名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中心研修班、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书画专业班、国家人事部书画中心高级研修班等培训,从技法和理论进行系统地研习,都以优异成绩毕业。
  经过长期的认真刻苦学习,德铸先生真、行、草、隶、篆诸体皆能,草书成就最大。他亲身体会,一技之精非常不易。他说:“一位专精于李耕大师作品的鉴定家,声称只要从画心背后看一眼,就可立断其真伪。这位鉴定家敢与别人打赌:在一百幅真伪作品中要是鉴错一幅的话,愿罚一百幅真品。这是传闻,不一定是实。盲人识钞准确率几乎百分之百,高于验钞机,这是亲闻,一点不虚。虚实两者都反映出‘唯精唯一’的结果。”为了突出特长,德铸先生主攻草法,其草书作品亦为社会所接受。他的草书作品狂而不怪,大气磅礴,阳舒阴惨,时而呈现出摧枯拉朽之势,时而呈现上下左右的缠绵;曾获中国书协展览部银奖,被中国文联授予特等作品,等等。著名评论家傅京生在《20世纪世界书法作品鉴赏》中对他的狂草对联评曰:“此作有天风狂扫摧枯拉朽之生机,非运思良久一朝兴酣而不可为之!”其他书画家、评论家赞评他的篆、楷作品:“此为现代探索书法,作者把大篆赋予意向生命,把抽象的情感化成了有形的自然形态,可谓情景交融”;“能篆能楷,落笔劲利,外饰其美,内含骨力,流丽飘忽,挥洒自如。”此外,他的书法理论文章发表于《中国艺术报》书学专刊上;论文《我爱自叙帖,狂啸泻真情》为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周俊杰所激赏:“此作行文通畅,颇有气势,条理清晰,分析较为深入”;书法赏析文章《书法家余一石写真》见报后为行家所首肯,等等。以优异的成绩被省书协批准入会。
  回首以往的学书历程,德铸先生感叹地说“坎坷曲折学书路,信笔狂歌追梦人!”
  旁涉绘画诗文等 熔入书艺中自成风格
  德铸先生兴趣广泛,除了书法之外,其它的经史子集、戏曲、绘画、武术均有涉猎,诗文造诣尤深。
  书画同源,德铸先生爱好绘画由来已久,只是无暇顾及;直到文化部门任职后,才复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他并不以作画为能事,而是以了解画史,探寻画理,提高赏鉴水平,领悟其与书法之关系为目的。他思考得多,见解独到。他分开绘画中“体”与“质”的区别。他说:“美人殊体,佳人同质。这‘体’与‘质’的区别就在于去仔细品味出‘美人’和‘佳人’的鲜异,从而获得所作的是《美人图》还是《佳人图》的不同真趣。”绘画上“味欲其鲜,趣欲其真”的灼见,更强化了他书法艺术所追求的“神遇而迹化”的审美情趣。
  德铸先生诗文写得多,极有特色。他靠自学,大量读书,从开始为了得到知识、进而增长见识、再到游戏读书,获得了读书三昧,因此他文思广阔,才思敏捷,时有警言、妙句连珠。他的文章重在把握大节,结构回环缭绕,给人以神出鬼没之感。几年前全县举办的“仙游风采”征文比赛中,他一人荣获二、三两个奖项与奖金。他所作的诗词风格类似李贺,立意隐晦。他吟诗时,因情感丰富、激越,往往冲破平仄格律的束缚;下笔疾走如脱缰野马,长篇佳构立就。德铸的诗以律绝、古体为主,尤以古体取胜。家乡文坛耆宿、诗人余启锵(著有《剑鸣诗集》)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德铸是“艺术上的全才,诗书上的奇才”;“德铸的诗在仙游将占有一席之地。”
  德铸先生所作的诗文题材非常丰富,衷情于家乡风物和书画名人的描绘。其大作《仙游画派的先行者李霞》、《仙游画派的集大成者李耕》、《指头墨幻龙蛇舞》、《师承能变化,写实更传神》等,对各人的性格特征和艺术特长作了具体的勾勒和分析。所写的地方景物文章如《占尽风骚话仙游》、《鲤城风骚》、《家乡美如画,城中多画家》等入拍电视专题片,在省电视台播放后颇受赞赏。电视解说词《鲤湖醉客,画乡怪杰》,语句准确生动,画面与解说相得益彰,使观众同时得到眼看、耳听、心会的满足,是一篇优异的文稿。他所写的传说故事《蔡京、蔡卞在九鲤湖的摩崖书法》和《“玄珠”书刻之迷》二篇,极尽想象之巧与构思之妙,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前篇认为九鲤湖最壮丽的摩崖石刻“九天珠玉”必书出大家,而不识字的刻手把其中的“玉”字反转刻上,一点跑到上面去了;这是他文中的“笔花”,但是后来人们用望远镜仔细观看时,确实如此,传说倒成谶言而被证实了。后篇说九鲤湖的鸡心石上的“玄珠”二字,书出蔡襄的恩师凌景阳县尉之手,景阳发现“玄珠”两字包含的点、横、竖、撇、捺、挑、折、勾等笔法,比书圣王羲之的“永”字八法更丰富,就把“玄珠”二字的笔法秘诀传授给蔡襄,使蔡襄成为有宋一代书坛“四大家之首”。这个轻松的故事却提出了严肃的书法学课题:“玄珠”二字的笔法实在比“永”字八法丰富,是“永”字八法的发展和完善,能否以前者代替后者?在诗方面,德铸先生亦创作了许多自己学习书法感怀的诗,发人之所未发。
  德铸先生在绘画、诗文等方面的广采博取与融会贯通,反过来促进他书风的形成。他的书法点画生动,结体自然,章法奇正相生、变化统一,这是他借鉴于绘画之立意构图、戏剧之局式设解的结果。他创作狂草往往能一泻千里而神完气足,虽与他的率真性情、豪放性格分不开,实质上其背后有他深厚的诗文涵养。他的书法最大特点是富有书卷气、诗文味,可谓文人书法!
  义不容辞编纂仙游古今书画专著
  德铸先生在书艺探索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始终不忘发挥自己的所长,努力为家乡做贡献。多年来他兼负仙游县书协工作,任秘书长、主席等职,多次组织开展书法活动,有力地推动仙游书法事业的发展。
  他非常熟悉仙游古今书法、绘画历史,仙游域内古代书画名家、名迹他如数家珍。他首先揭示出南宋状元兼观文殿大学士郑侨及其子孙郑寅、郑杓、郑烨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认为这是继蔡襄世家之后仙游出现的在全国书史上有影响的另一世家。对古代乡贤俊彦的书法他赞其书,更赞其人。他说:“清雍正庚戌科进士黄庆云为官清廉,其书法炯炯然有正气。清同治十年进士刘锦龙才思超群,在天马山撰‘出天入天,游行自在;是马非马,色相皆空’书合璧,均入逸品。此镌刻在一副木板上,惜已被盗。”绘画方面,仙游各地还保存的民间,壁画古迹和杰出画家如朱官登、林肇棋、李霞、李耕等,他都能给予十分恰切的评论。对当代有成就的书画家和后起之秀则撰文推介、褒扬嘉勉。仙游古今书法、绘画的源流演化,德铸先生心中自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德铸先生深感书画艺术是仙游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的一大传统文化优势,在世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愈来愈频繁和人们生活日益艺术化的今天,仙游的书画艺术,作为最能凸现仙游人智慧才情、创新意识的“仙游魂”的形象之一,正在以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要发扬光大,就必须做好仙游古今书画脉络的充分挖掘和全面梳理这项基础性工作。
  当他把目光聚焦到这一点时,他便责无旁贷去身体力行。他选准切入点,从身边做起。首先,利用自己在县政协工作的条件,多方搜集建国后任过各级政协委员又擅书画的仙游籍名人资料,主编起《仙游政协书画集》。而后,他又组织书法界同道,并偕挚友林自林、冯宗永一道慷慨解囊,编纂了《仙游古今书法选》一书,完成了老一辈书家的夙愿。这是仙游自古以来第一部书法艺术的专题著作,既有史料学术价值,又有欣赏收藏价值,受到大家赞扬。
  继之,他又开设并担当起编纂《仙游古今书画选》的课题任务。虽然他掌握了编写此书所需的丰富材料,并且有科学的编程思路,但是筹集出版经费时却遇到了困难。他凭一颗执着于为推动家乡文化事业进步的心和能说会道的本领,赢得了爱乡侨胞周颖南、李文涛二位先生的资助。德铸先生天生一副好口才:他曾经在文化部戏剧会演新闻发布会上即兴发言,介绍鲤声剧团与莆仙戏,博得领导与专家、新闻记者的激赏,并当即被邀请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作现场演讲;在“县庆一千三百周年”之际,县委、县政府领导指定他在仙游文庙为海内外贵宾介绍历代书画文物和地方民俗风情;专家、学者来九鲤湖考察、旅游时,他常陪作导游;莆田电视台“说古栏”曾邀请他去主讲等等。这次他妙“舌”生花更铸就永恒——德铸先生说:“周颖南、李文涛二位侨胞为仙游文化事业做了一件不朽的好事!家乡多么需要这样的贤达!”很难说德铸先生是最先想到系统编纂仙游古今书画专著的策划者,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他是付诸实施并获得成功的先行者。无疑,《仙游古今书法选》和《仙游古今书画选》的编成,会进一步推动家乡书画艺术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德铸先生在仙游文化史上描下了浓重一笔。。
  人生有三层楼 要不断地上攀
  德铸先生平时十分重视人格修养。他一方面专志为艺,另一方面肝胆为人,曾被评为仙游县首批见义勇为的“十佳”先进个人。在人品和艺品的关系上,他始终认为人品是首要的,人品高会为艺品添溢光华。
  德铸先生创作过大量的书法、诗文作品,但从来未感觉过满足。他认为以往所有的创作,没有最佳的、最完美的,尽善尽美有待于下一个,在明天。
  他从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感悟出“人生有三层楼”的哲理。他说:“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生儿育孙,这样就很满足了,这部份人住在第一层楼中;一些有雅兴的人,除了物质生活以外,学习文化知识,拥有学问,这部份人住在第二层楼中;还有人不但掌握知识、学问,更追求发明创造,探索人生真谛,从而对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这部份人住在第三层楼中。”他总结说,大千世界里种种人相,皆可纳入此“三层楼”中。
  对自己在楼中的位置,德铸先生简单的表白反映出他在有限生命里无限进取的人生观:“应当不断地往上爬楼梯。书艺上要由‘技’进乎‘道’,要依仁据德而游于艺”;“到此己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只有攀上高楼才能望尽天涯路。”

知识出处

仙游书法志

《仙游书法志》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书分设概述篇、题刻篇、书家篇、文论篇、杂篇和附篇,加上题词、序、参考文献、后记等,系统地记述了仙游书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秀发
责任者
赵贺民
责任者
陈德铸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