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文论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仙游书法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894
颗粒名称:
文论篇
分类号:
J292- 09
页数:
13
页码:
220-232
摘要:
本文是作者对仙游书法的文论,分别有评书,文房杂评,论书题跋,题王献之书洛神赋,蔡襄论书法风韵,河石研铭,衍极 (附:书法流传 图 ),蔡襄书法飞 白独绝,学隶书三字经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仙游县
书法
文论
内容
现代仙游籍画家黄羲在其教案中写道:“古人的字初看之好像有些歪,实际察之直的笔画很正而有重力,每字中心都很准,所以行很贯气,笔画都有呼应。丿的斜度大体用45度,点也以丿的45度点,如:衣字点撇挑踢的斜度都很一致,即不乱也。”(据《黄羲翰墨集》,黄羲博物馆、黄羲国画研究会出品)这则短文,言简意赅,却蕴藏着老画家深刻的书法美学思想。下面,仙游人在书法理论上的探索也自古及今地发掘梳理。
宋代,蔡襄对书法艺术的贡献是全面的,不但遗留的墨宝丰富,而且其书法理论颇有创见。蔡襄论书,首重“神气”。他在《评书》中说:“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由此,蔡襄尊崇晋人书法:“晋人书,虽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这是因为晋人“以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以韵相胜,落花散藻,自然可观”等。然而要达到此境界,必须勤学苦练,“余尝谓篆隶正书与草行通是一法。..然其精粗,系性之利钝、学之浅深,古人有笔冢墨池之说,当非虚也。”显然,“学之深浅”是指学书人的刻苦程度,而“笔冢”、“墨池”更是指苦练的精神。在勤学苦练基础上,进而融通前人之法,把握书法血脉,达到神完气足、自成体势之境地。以此书学理论指导书法创作,蔡襄说:“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静而观之,神情欢欣可喜耳。”大家的手笔,“神气”尽在其中。
作为书家,蔡襄本人十分讲究笔墨纸砚的性能。艺高又能够与优良笔墨纸砚的结合,相互生发,作品就会更臻完美。在蔡襄的《澄心堂纸帖》手札中,记载着他向友人求纸的情况。而他的《文房杂评》,反映出蔡襄对“文房四宝”(特别是纸、墨、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论述极富精义。
元代,郑杓是位著名的书论家,所作的《衍极》(自称该书“窃取”其高祖父郑侨所著《书衡》、曾祖父郑寅所著《包蒙》二书之义而成的)一书成为书法史上的重要名著。该书共有五卷,凡古人篆籀以至书法之变,皆有所论。卷一至朴篇,略叙书学原始及能书人名;卷二书要篇,叙各种书体及辨碑帖之真伪,推本六书,崇尚篆隶;卷三造书篇,论书法之邪正,兼及字学诸书并古碑之美恶;卷四古学篇,论题署铭石,及批评晋唐以来诸家优劣;卷五天五篇,论执笔法及诸碑帖。该书内容深奥,如论述造书之理:“至哉!圣人之造书也。其得天地之用乎!盈虚消长之理,奇雄雅异之观,静而思之,漠然无朕,散而观之,万物纷错,书之义大矣哉!”又如论法之正邪:“夫法者书之正路也。正则直,直则易,易则可至。至则妙,未至亦不为迷。人偭则邪,邪则曲,曲则难,于是闇中苏援,转脱淫夸,以枭乱俗。学者审其正邪难,几于何方矣。”等等,阐发作者的书法哲学思想、美学理念。
当代书法家、散文家林懋义发表了多篇书法论文于《书法》、《书谱》等重要刊物上,其《佩玉琼琚在庙堂——蔡襄书品论略》、《砚池一滴即大海——蔡襄·洛阳桥及洛阳桥记》等较为系统地探讨蔡襄及其书法。懋义指出,汉蔡邕的“飞白”书,笔划很匀称地丝丝露白,有点呆板,而蔡襄的“飞白”书变化无穷,若续若断,自然美妙,从而得出“蔡襄发展了‘飞白’,在书法上做出了贡献”的结论。
今人陈职仪所作的《学隶书三字经》一文,难能可贵,实为别具一格的书法文论佳作。囿于编者眼力所限,下面仅选汇了蔡襄、郑杓、林懋义和陈职仪四人的一些重要的书法文论。吉光片羽,弥足珍贵,或许可以反映出仙游人在书法理论上的创见成就之一斑。
评书
钟、王、索靖法相近,张芝又离为一法,今书有规矩者王、索,其雄逸不常者皆本张也。旭、素尽出此流。盖其天资近者,学之易得门户。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
尝观石鼓文,爱其古质,物象形势有遗思焉。及得原叔鼎器铭,又知古之篆文或多或省,或移之左右上下,唯其意之所欲,然亦有工拙。秦汉以来,裁得一体,故古文所见止此,惜哉!
唐初,二王笔迹犹多,当时学者莫不依仿,今所存者无几。然观欧、虞、褚、陆号为名书,其结约字法皆出王家父子。学大令者多放纵,而羲之投笔处皆有神妙。予尝谓篆隶正书与草行通是一法。吴道子善画,而张长史师其笔法,岂有异哉?然其精粗系性之利钝、学之浅深,古人有笔冢墨池之说,当非虚也。
近世篆书好为奇特,都无古意。唐李监通于斯,气力浑厚,可谓篆中之雄者。学者宜如此说,然后可与论篆矣。
张长史正书甚谨严,至于草圣,出入有无,风云飞动.势非笔力可到,可谓雄俊不常者耶!
长史笔势,其妙入神,岂俗物可近哉!怀素处其侧,直有仆奴之态,况他人所可拟议?
智永草书《千文》盖七百本,唐初尚有存者。太宗取其最精者模写勒石,云“律吕调阳”是也。
颜鲁公天资忠孝人也,人多爱其书,书岂公意耶?
闽中无佳石,以坚木刊字,往往有予笔迹,模刻多或失真。自今年来眼昏,求书者一切谢绝。向时子弟辈多蓄予字,皆为人持去。余有澄心纸百幅、李庭珪墨数丸,皆人间罕见者,当作诸家体以传子孙,其余非故人不能作手书。子弟辈得余书者,当自收之。
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静而观之,神情欢欣可喜耳。
《兰亭》模本,秘阁一本,苏翁家一本,粗有法度精神,其余不足观也。石本唯此书至佳,淡墨稍肥,字尤美健可爱,或云出于河北李学究家,今王公和所藏也。
《瘗鹤文》非逸少字。东汉末多善书,唯隶书(今八分)最盛。晋魏之分,南北差异,钟、王楷书,为世所尚。元魏间尽习隶法,自隋平陈,中国多以楷隶相参。今存者李德林碑、褚书《三龛碑》是也。《瘗鹤文》字有楷隶笔,当隋代书,世云逸少,殊无仿佛也。
(《蔡襄全集》卷31杂著)
文房杂评
新作无池研,龙尾石,罗纹、金星如玉者佳。笔,诸葛高、许頔皆奇物。纸,澄心堂有存者,殊绝品也。墨,有李庭珪、承晏,易水张遇亦为独步。四物,文房推先,好事者所宜留意。散卓笔心长,特佳耳。
砚,端溪无星石,龙尾水心,缘绀如玉石,二物入用,余不足道也。墨,李庭珪为第一,庭宽、承晏次之,张遇易水次之,陈朗又次之。不独造作有法,松烟自异,当辨是也。纸,李王澄心堂为第一,其物出江南池、歙二郡,今世不复作精品。蜀笺不堪久,自余皆非佳物也。笔,用毫为难,近宣州诸葛高造鼠须散卓及长心笔,绝佳。常州许頔所造二品亦不减之,然其运动随手无滞,各是一家,不可一体而论之也。
歙州绩溪纸乃澄心堂遗物,唯有新色,鲜明过之。今世纸多出南方,如乌田、古田、由拳、温州、惠州皆知名,拟之绩溪,曾不得及其门墙耳。婺源石研有罗文、金星、蛾眉、角浪、松文、豆斑之类,其要在坚密温润,天将阴雨,水脉自生,至可磨墨,斯可宝者。黄山松煤至精者造墨,可比李庭珪。然匠者多贫人,于以求利,故不逮也。近有道人,自能烧烟,遣令就黄山取煤.必得佳者。歙州此三物奇绝,唯好事以厚资可致之。若临以官势,莫能至也。
李隩下于绩溪,而优于由拳,与乌田相埒。循州藤纸微精细而差黄,他处以竹筋,不足道。房用之笔果可用,锋齐劲健。今世笔例皆锋长难使,比至锋锐少损,已秃,不中使矣。
余收歙州父子四世五人墨,超自易水来江南,为歙人;超之子庭珪,珪弟庭宽,宽子承晏,晏子文用。用之后墨无传焉。有孙惟庆,今为墨务官。李氏墨,超始知名,珪或为邦,与宽最精好。承晏而下不能用家法,无足取者。世之好奇者多借庭珪姓名,模仿形制以造之,有至好者,苟非素蓄之家不能辨之。备条数等,传诸雅尚之士,或有未见,他日续其后。
墨贵老,久而胶尽也,故以古为称。世以歙州李庭珪为第一,易水张遇为第二。珪复有二品:龙之双脊者为上,一脊次之。遇亦二品:易水贡墨为上,供堂次之。近世兖州陈朗亦为精。庭珪弟庭宽,子承晏,晏子文用皆能世业。然差不逮也,近辄绝无有也。
世有王君,得墨易水张遇、歙州李庭珪、庭宽、承晏、文用。又有柴珣、朱君德小墨,皆唐末五代以来知名者。然人间少得之,皆出上方。或有得者,是为家宝也。
李庭珪墨为天下第一品,祥符治诏应,用为染饰。今人间所有,皆其时余物也。其族庭宽、宽之子文用亦造墨。较之其祖,莫能及也。过睢阳悴车李侯,言有庭宽墨,遂得之。李氏墨余得其三世者,可谓富矣。
新安所作墨甚佳,然其名印以庭为廷,非是。又肌理不细,椎练不熟。使墨工得一见之,为语其未至,必能少进其艺。南方蒸湿,古墨尚觉有润,况其新者,宜以漆匣密藏之,入秋冬间可用耳。
欲求李庭珪墨,终难得。或庭宽、承晏、文用,皆其家法,易水张遇亦为精好,然庭珪圆墨殊未睹矣。
近得歙烟,令造墨,便有李庭珪风采,不为浮光。乃知本性随其地土所异,予尝有辨,信不诬矣。
昔年洛下为留守推官事,宋公见遗李庭珪墨,自尔书笥中稍或益之,渐至知墨。墨之说尤为精微,唐彦猷殊通此理。沈立之见示盘溪木瓶,置水则碧色,宜墨。予按《广韵》:“樊槻木可以渍水。”盖声之误也。造墨多用秦皮,亦此类。今日微雨差凉,尽出研墨以观之。京居少暇,被疾在告,因及之。
唐彦猷作红丝石砚,自第为天下第一,黜端岩而下之。论者深爱端岩,莫肯从其说。予尝求其所以胜之理。曰:“墨,黑物也,施于紫石则昧暧不明,在红黄自现其色,一也;研墨如漆,石有脂脉,助墨光,二也;研必用水,虽先饮之,何研之差?故为天下第一”。东州可谓多奇石,红丝、黑角、黄玉、褐色凡四种,皆可作研,而黑角尤精,出于近日,极有佳趣。端岩龙尾不得独步于当世,其理然也。
东州可谓多奇石,自红丝出,其后有鹊金黑玉研,最为佳物。新得黄玉砚,正如蒸栗。续又有紫金研,其余红斑、黑斑,不堪作砚,造茶器亦大好。其下州郡,未见如此奇石也。
东州固多奇石,始得红丝研,后又得黑角研、黄玉研,今得褐石研。黑角石尤精好,如红斑、黑斑,可作茶器,而不堪为研。如东州豆斑、青角,不足道也。向者但知有端岩龙尾,求之不已,遂极品类。仆之所好,有异于人乎?青州石末研,受墨而费笔;龙尾石得墨迟,而久不燥;罗文石起墨,过龙尾。端溪龙窟岩紫石又次之。古瓦类石末,过无足议也。
蜀笺惟白色而厚者为佳。今上方有故时贡者,实可爱也。近岁利在薄而易售,以是绝不佳,此物乃可惜耳。常州强武贤造粉笺,殊精。虽未为奇物,然于当今好事亦难得耳。云母粉不利人目,用者宜审之。吾尝禁所部不得辄用竹纸,至于狱讼未决,而案牍已零落,况可存之远久哉!
(《蔡襄全集》卷31杂著)
论书题跋
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张芝与旭,变怪不常,出乎笔墨蹊径之外,神逸有余,而与羲、献异矣。襄近年粗知其意,而力已不及,乌足道哉!(见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73)
题王献之书洛神赋
子敬能作方丈字,观其细书巧妙,方丈不足为。大令、右军法虽同,其放肆豪迈,大令差异。古人用功精深,所以绝迹也。治平三年三月廿八日。襄。(见明·宋珏《古香斋宝藏蔡帖》卷1)
蔡襄论书法风韵
书法惟风韵难及。虞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以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以韵相胜,落华散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解领,不可以言语求觅也。
(题目为编者所加。见清·左因生《书式·上》)
洮河石研铭
七月二十八日,瑞卿老友以洮河石砚惠予,甚可爱,兼能下墨,隔宿洗之亦不留墨痕。其肌理细腻莹润,不在端溪中洞石下。色微白,有红丝,俗传为红丝研者殆是邪?
尝考前人论砚之优劣详矣。不费笔,即退墨,二德难兼。世人每爱鸲鹆眼,第未□眼为石病,然有眼亦未始不可,总以活眼为上乘,质之粗者概勿论矣。至于雕文刻理,花藻缤纷,以俗手出之,纵有良材,乃遭其厄,予所弗取。
明窗净几,无尘事相接,磨墨伸□,随意作大小数十字。此时如无良砚,则兴趣孛然矣。予因瑞卿之惠,而书其大略如此。蔡襄书于瑞谷山房。(见清·胡敬《西清札记》卷1)
衍极
卷一 至朴篇
至朴散而八卦兴,八卦兴而书契肇,书契肇而篆籀滋。飞天、八会已前,不可得而详也。皇颉以降凡五变矣。其人亡,其书存,古今一致,作者十有三人焉。予生千载之下,每览昔人残碑断碣,未尝不为歔欷而三叹也。在昔结绳之政始分,龙穗之章中辍。于是仓史氏出,仰观俯察,以造六书。通天地之幽秘,为百王之宪章,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若稽古大禹,既平水土,铸鼎象物,勒铭告成,而功被万世。三代之末,周籀蔚有奇秀,篆、隶攸祖。孔子采摭旧作,缘饬篆文,天授其灵,创物垂则。吕政暴兴,天人之道坏乱极矣。李斯者,适际其时,陶诞偃仰,专名擅作,悉燔旧章,天下行秦篆矣。程邈亦参定篆文,增衍隶佐,趋时便宜。蔡邕鸿都《石经》,为古今不刊之典,张芝、锺繇,咸得其道。伯英圣于一笔书。元常神妙于铭石。王羲之有高人之才,一发新韵,晋宋能人,莫或敢拟。李阳冰生于中唐,独蹈孔轨,潜心改作,过于秦斯。张旭天分极深,浑然无迹。颜真卿含弘光大,为书统宗,其气象足以仪表衰俗。五代而宋,奔驰崩溃,靡所底止。蔡襄毅然独起,可谓间世豪杰之士也。呜呼!书其难哉!书其难哉!文籍之生久矣,能书者何阔希焉!盖夫人能书也,吾求其能于夫人者,是以难也。今余得其人而不表章之,使来者知所取则,以至乎书道之妙,余则有罪,厥今区夏同文,奎璧有烂,异能间作,黼黻皇猷。三代以还,莫此为盛,大比之制已兴,保民之教必立。草茅论著,或者有取焉尔。
卷二 书要篇
六书之要,其谐声乎,声原于虚,而妙于物。言者心之宣也,书者声之寄也。飞龙肇音,漻哉阒乎,其罔闻也。夹漈山人尝是正之,有音无文者多矣。皇元国书,重启人文,谐声之义,实综乎五。虽古之三皇,龙书、穗文、云、人偕作,蔑以加诸,猗欤休哉!“商之倒薤,周之虎书、鱼书,其象形邪?”曰:“夷考禽书、龟、鸾诸体,不过名物作也。”曰:“孔壁旧书?”“皆科斗文字,佳城之文,独显于世。”曰:“古文杂用籀体,非一于科斗也。盖古文有填书、麒麟、钟鼎,篆有垂露、复书、杂体。隶之八分变而飞白、行草。草本隶,隶本篆,篆出于籀,籀始于古文,皆体于自然,效法天地。”“然则于何取衷哉?”曰:“汉世远步,晋、唐至宋,滋弗逮矣。仓、夏之迹远矣,币刀鼎鬲,世复寡传。赞皇石刻,其非西周乎!《诅楚》,其兴于近代乎!《石鼓》、《泰山碑》,暨于两京遗书、旧画,学者不可不恹观焉。”“《黄庭》,谓非右军,其谁作邪?”曰:“永僧、徐浩辈乱之也。”《乐毅论》,旧本希见于世,宋初王侍书别写混之。《洛神赋》,亦后人托献之而间行之。《墓田丙舍》,其锺太尉之懿乎!《霜寒》数帖,其王会稽之奥乎!李阳冰《庶子泉铭》、《怡亭刻石》、《二世诏》无是过也。《浯溪碑》,雅厚雄深,森严于《瘗鹤》《万安记》其裔苗乎!《郎官厅壁序》、《祭濠州文》、《末年诰身》,同出一轨。所谓,不约于法而允蹈焉者,一埽欧、虞、褚、薛之疲茶。“张、颜畴宗欤?”曰:“宗古文、篆、籀,其开于程、蔡乎!”石室之书,今亡矣。其言曰:书肇于自然,阴阳生焉,形势立焉。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若日月云雾,若虫食叶,若利刀戈,纵横皆有意象。左回右顾,无使孤露,藏头护尾,力在字终。疾涩之分,执笔之度,八体变法之玄窅。崔瑗之书,高明粹精,非魏、晋所拟议。“籀、隶与篆同笔意欤?”“萧相国、张留侯谈笔道,锺太傅著论,可谓格言矣。诸葛武侯,其知书之变矣。”“扬子云《训纂》,其说文切韵之本乎?”“回溪《书衡》、肻亭《包蒙》,其义则《衍极》窃取之矣。戴侗《六书故》辞理荒谬,盖有不知而作之矣。夫古之有作者,极其精微,阐其键机,合其天仪,岂徒作矣?其不思之甚矣。荀子曰:故好书者众,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好稼都众矣,而后稷独传者,一也;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一也。自古及今,未有两而精者也。先天庖牺氏《乾坤凿度》,蜗皇、百庭氏、《地灵》诸经,公孙轩辕氏辟其文籀,尤极于古。”“请问古质而今繁,新巧而古拙,其如何哉?”“噫,余独未见新巧而古拙也!传不云乎?释仪的而妄发者,虽中亦不为巧矣。夫质而不文,行而不远。周鼎著捶,俾衔其指,以示大巧之不可为也,极而已矣!”夫字有九德,九德则法。法始乎庖羲,成乎轩、颉,盛乎三代,革乎秦、汉,极乎晋、唐,万世相因。体有损益,而九德莫之有损益也。或曰:“九德孰传乎?”曰:“天传之。”又问“自得”,曰:“无愧于心为自得”。苟枵然于其中而妄用者,吾恐《悲藤》、《冤碑》之复作也。
卷三 造书篇
至哉,圣人之造书也,其得天地之用乎!盈虚消长之理,奇雄雅异之观,静而思之,漠然无朕,散而观之,万物纷错,书之义大矣哉!自秦以来,知书者不少,知造书之妙者为独少,无他,由师法之不传也。或曰:“三代不闻其嚣嚣也,汉魏以降,何其琐琐邪?”曰:“古昔之民,天淳未堕,动静云为,自中乎矩。夏、商以前,非无传也,略也。保氏之教,立乎《周官》,后世渐尚巧智,设官司以训敕之。去本俞远,而防之俞密,去道俞疏,而言之俞切。”夫法者书之正路也。正则直,直则易,易则可至。至则妙,未至亦不为迷。人偭则邪,邪则曲,曲则难,于是闇中苏援,转脱淫夸,以枭乱世俗。学者审其正邪难,几于何方矣。“然则子襄、沮诵氏法乎?”曰:“法。”“仓颉四目而神灵。其造书也,天雨粟,鬼夜哭,有诸?”曰:“吾不知也。”“李斯云‘九百年后有发吾笔意者’卒如其言?”曰:“阳冰非直继斯者也”。“蔡邕学书嵩山石室,得素书,八角垂芒。鬼物授以笔法,何其神邪?”曰:“古书至秦而绝,斯、邈之法复绝,微邕斩然矣。”“锺繇见《笔经》于韦诞,求之不得,诞死而发其墓。又秘之,将死,授其子会。太康中,许人破冢,宋翼得之。何其秘也?”曰:“法者天下之公也,奚其秘?”“王羲之《笔论》,同志求之弗与,诫其子孙勿传,曷传乎?”曰:“天将启之,人能秘之!”“颜鲁公下问于长史,宜有异对,而独以锺书十二意,何邪?”曰:“发之也。其曰‘妙在执笔’,又曰‘如锥画沙,如印印泥’,书道尽矣。虽索靖之银钩虿尾,颜清臣之屋漏,怀素之壁路,及钗股诸法,不若是之明且要也”或曰:“李斯,憸人也,书奚传?”曰:“君子不以人废言。”“颜氏之书,李重光曷议之?”曰:“多见其不知量也。”“李氏之书可乎?”曰:“使天下塞其兑,闭其门,可也。”“唐《薮》宋《史》何伙乎?”曰:“未修之书也。古今《书品》,其效尤班固《人物表》与?”“孙虔礼、姜尧章之谱何夸乎?”曰:“语其细而遗其大,赵伯障之《辨妄》所以作也。《宣和谱》、石峻等书,其诞章之尤者也。《兰亭考》、俞松《续考》,滥采群言,吾不知其然也。黄伯思之论,何其自欺也?《谯黄门》之铭,非蔡氏碑也。《金乡侯成》埒于《稿长》,《庆都灵台》弱于《西华》。《卒史》、《礼器》诸碑,《曹植庙文》,汉魏之制异矣。《大飨》勒勋,《繁城》立表,《禅坛》刻记,甚哉,将以夸后世也。於戏!古碑之荒坠也久矣。尧祠舜冢,芜而弗汎;禹功颉铭,忽焉沦沉,志古之士,将何所取哉!”
卷四 古学篇
秦废古学,刀书不可得而行矣。蒙恬《笔经》,胡毋敬等剽掠遗范,造《仓颉》、《博学》诸书,散落复尽。然道在两间,法出于道,书虽不传,法则常在。故执笔贵圆,字贵方,篆贵圆,隶贵方,圆效天,方法地,圆有方之理,方有圆之象。篆不篆,隶不隶,吾不知其为书也。紫真授羲之其似乎?或曰:“梁武帝谓元常古肥,子敬今瘦。子敬不逮逸少,逸少不逮元常。”学者以二王比肩,曰:“父作之,子述之,逸少无迹可寻,献之则未至也。”羲之曰:“意在笔前,字居心后,存筋藏锋,灭迹隐端,而分起伏诸用。”又题卫氏《笔阵》曰:“夫书先引八分、章草入隶字中。草书象篆、隶、八分相杂。”斯言旨哉。卫氏曰:“善鉴不书,善书不鉴。”又删李斯《笔妙》而分七势,可与八永参焉。张怀瓘《十法》,其《成颂》之绪伦乎?《翰林》、《禁经》发诸家笔意。背抛引虿毒法耀戈曰:“清润迟涩而左顾。”善于形容矣。边衫衄仄,其肉闇筑,未善也。萧何韦诞其能署书乎?或问:“广成子《应候》、僧一行《释微》、燕卿、葛氏诸作,极论题署,其几法乎?”曰:“法则法矣,然众忌讳,适足以累法。”真卿之《剑池》、阳冰之《讲台》、《祠宇》等作,纵横生动,不假修饰,其署书之雄秀者乎!陈旅之记能待论矣。“世称李邕善题署,然其铭刻,欧、虞、褚数公差优乎!”曰:“古之铭石,典重端雅,使人兴起于千载之下。邕以行狎相参,后复傀异百出,邕作俑也。欧、虞、褚深得书理,信本伤于劲利,伯施过于纯熟,登善少开阖之势,柳诚悬其游张、颜之捆奥乎?徐、李、沈、宋诸家殆闯其藩落者乎?韩择木、韩秀实、李莒、李俭绰有古意。太白得无法之法,子美以意行之。昌黎知其理而功浅,子厚雅有负抱,而有永兴公之余韵。”“议者以退之为极疏厉。”曰:“彼盖不知九方歅之相马也。”“黄鲁直云:‘书道弊于唐末,惟杨凝式有古人笔意’?”曰:“中流失船,一壶千金。”“请问宋之名家?”曰:“钱忠懿、杜祁公之流便,苏才翁、倩仲之爽峭,苏子瞻之才赡,米元章之清拔,加于人一等矣,蹈道则未也。若夫鲁直之瓌变,刘涛诸人所不能及,而有长史之遗法,然其真行多得于《瘗鹤》。”问周越、李时雍、锺离景伯曰:“如法何?吴说、张孝祥、范成大法乎?”曰:“此而法,天下无法矣。”“然则张即之诸人其弥降乎?”曰:“吁!磔裂涂地矣。”或问蔡京、卞之书。曰:“其悍诞奸傀见于颜眉,吾知千载之下,使人掩鼻过之也。”曰:“张即之、陈谠之书一时藉甚,丰碑巨刻,散流江左,迨今书家尚祖余习。”曰:“速勿为所染,如深焉,虽卢扁无所庸其灵矣。”“然则其自知邪?”曰:“知则不为也。人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苏氏有言曰:“书于鲁公,文于昌黎,诗于工部,至矣。”或曰:“彼人耳,若夫吕岩、锺离权之瓌雄神险,不其愈乎?”曰:“吾论书不论仙,然抱朴称皇象为书圣,陶真逸有顽仙之论。”或问:“怀素草书邻于长史,君谟有奴仆之讥,过乎?”曰:“人无百见之寿,而有千岁之信,豪杰起,相知于异世之下,齺然若合符节。”未达。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夫张公者人龙也,邈焉寡俦,素欲策驽骀,与之方驾九地之下,重天之巅耳。”“然则高闲、亚栖之流欤?”曰:“二僧跚若后矣。”程子之持敬,可谓知其本矣。或曰:“朱元晦诸贤其简毕乎?”曰:“道德之充于中,而溢乎外也。”王子文书《感兴》,其几矣。“书学何所止?”曰:“殁身而已矣。”“然则张伯高行业未彰,独以书酣身,益乎?”曰:“吾闻之精于一则尽善,徧用智则无成。圣人疾没世而名不称,彼张公者东吴之精,去之五百,再见伯英。以此养生,以此忘形,以此玩世,以此流名。”
卷五 天五篇
天地之数合于五,皇极之道中于五,四时之用成于五,六书之变极于五。是故古文如春籀,如夏篆,如秋隶,如冬八分,行草岁之余闰也。隶之兴也,其周之末造乎?其民趋于简陋乎?或问《石鼓》显于李唐,韩退之、韦应物以为周文王、宣王时,欧阳永叔、苏子瞻谓非史籀不能作,而夹漈以为秦文,信乎?曰:“以漆文知之。”“然则笔曷始乎?”曰:“尚矣!《书》曰作会,非笔何会?纪于太常,非笔何纪?”苏望、欧阳棐以三体为汉石经,赵德夫、洪景伯非之,谅也。或曰:“古书、籀、隶,其渝渝乎久矣,而何言之〓耶?”曰:“吾闻达于理者,古今不能鬲;审其几者,鬼神莫能閟。夫道一而已矣。”“然则用笔有异乎?”曰:“有。”请问。曰:“篆用直,分用侧。”“隶楷?”曰:“间出,存乎其人。”“其人可得闻乎?”曰:“颜、柳篆七而分三,欧、褚分八而篆二。”问行草。曰:“篆多。《褉叙》间以分侧,有《石书》之遗意焉!”“然则执笔有异乎?”曰:“夫执笔者,法书之机键也。近世善执笔者,莫如张、颜,吾以此按天下图书,不能逃乎玉尺也。夫善执笔则八体具,不善执笔则八体废。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魏、晋间帖,掌指字也。呜呼!师法不传,人便其所习。便其所习,此法之所以不传也。故惠施卒,而庄子深瞑不言;锺子期死,而伯牙毁琴绝弦,盖伤世之难与知也。”或曰:“绛州潘氏搜摭奇墨秘楮,防于仓颉,讫于宋初,其雅博乎?”曰:“淳化间太宗出内藏古迹,命王著临榻,工用精嘉。《大观》、《绛》、《潭》,犹有似人之喜,《戏鱼》、《黔江》、《鼎》、《澧》,无虑数十,有亡不足计也。汪季路之辨审矣。”曰:“营咨道二十万购《夫子庙碑》,刘潜夫十馀载求《邕僧塔铭》,琛乎?”曰:“鸿都断石犹有存者,其古刻之天球乎?《黄初阙里记》词翰尔雅,其南金乎?汉碑三百,销蚀亡几,《何君阁道》、《夏淳于碑》,可以全见古人面貌,君谟《隶纂》,其忧思深矣。”魏、晋相承,善学隶古,莫如锺、王。自庚、谢、萧、阮诸人,神气浸殊,体式未散。历隋而唐,始有专门之学,自此益分矣。呜呼!媮风并起,其末造之孱民乎?豪杰之生不数,其精神犹参错于元化之间乎?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孔氏遗迹,阳冰独神会之。鲁公之书,怀素喜而有得,似不在语言、文字之苴乎?诸子之穷高极微,长于词说,知本者厌其言。或问《衍极》。曰:“极者,中之至也。”“曷为而作也?”曰“吾惧夫学者之不至也。”
(郑杓《衍极》五卷,据明刻本)
附:此流传图来源于刘有定对《衍极》一书所作的注。其注曰:
初,蔡邕得书法于嵩山,以授崔寔及其女琰,张芝之徒,咸受业焉。魏初,韦诞得之,秘而不传,锺繇令人掘韦诞墓,得蔡氏法,将死,授其子会。宋翼,繇之甥也,学书于繇,繇弗告也。晋太康中有人锺公冢,翼始得之。魏晋间,卫氏三世能书,卫觊与其子瓘,及见胡昭、韦诞、锺繇;瓘及子恒,俱学于张芝;恒从妹卫夫人亲受于蔡琰。卫与王世为中表,故羲之父旷得之,旷以授羲之,羲之传其子献之,及王濛之子修,故诸王世传家法。献之传其甥羊欣,欣传王僧虔,僧虔传萧子云。晋宋而下,能者颇多,其流皆出于二王也。隋释智永,羲之七世孙也,颇能传其学,又亲受法于子云。虞世南亲见永师,故其法复传于唐焉。欧阳询得于世南,褚遂良亲师欧阳,或云虞、褚同师史陵。陵,隋人也。欧阳询传陆柬之,柬之及见永师,又世南之甥也。陆传子彦远,彦远传张旭。彦远,张之舅也。旭又得褚遂良余论,以授颜真卿、李阳冰、徐浩、韩滉、邬彤、魏仲犀、韦玩、崔邈等二十余人。释怀素闻于邬彤,柳公权亦得之,其流实出于永师也。徐浩传子■及皇甫阅。崔邈传褚长文,韩方明受法于〓及邈。皇甫阅传柳宗元、刘禹锡、杨归厚。归厚传侄纬,纬传权审、张丛、崔弘裕。弘裕,禹锡外孙也。弘裕传卢潜,潜传颖,颖传崔纾。柳宗元传房直温,有刘埴者,亦得一鳞半甲。
蔡襄书法飞白独绝
历代书家对蔡襄的行书最为肯定,而对他的“飞白”最欣赏。“飞白”源自汉蔡邕,蔡襄发展了它。沈括《梦溪笔谈》中说得很清楚:“古人以散笔作隶书,谓之‘散隶’。近岁蔡君谟又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亦自成一家。”蔡襄自己也说:“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得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静而观之,神情欢欣,可喜耳。”(《蔡忠惠公文集》)他对自己的“飞白”是满意的。蔡襄自成一家的“飞草书”像什么样子?宋范大年对此作了十分形象的描写:“又观飞白,细若游丝,轻如浮云,徘徊婉转,有翔龙舞凤之状”(《京居帖·跋》)。现在我们看到汉代蔡邕的“飞白”,正如上述“以散笔作隶”,笔毫散开,一笔过去,笔划很匀称地丝丝露白,但有点呆板,而蔡襄“飞白”变化无穷,“若游丝”、“如浮云”,若续若断,自然美妙。前人评书法艺术,认为唐人尚法,宋人重意。意,意笔、气韵,它更强调书家的涵养、气度、襟怀,故能意之所到,挥洒自如,虚中有实,若有若无,给人以力未尽,意缠绵,韵味无穷之感。如《京居帖》的“专此为谢”的“此为谢”三个字如一笔而成,一气呵下,连笔处若断若续,确像“游丝”、“浮云”,微妙得很。蔡襄从“意”的概念上渗入张芝、张旭草书笔法,发展了“飞白”,而不停留在每笔每画中。(从落笔到收笔,从头到末地“露白”。)在书法上做出了贡献。
(题目为编者所加。见林懋义《佩玉琼琚在庙堂——蔡襄书品论略》一文,《书谱》1989年第3期)
《京居帖》释文:襄启:去德于今,盖已洊岁。京居鲜暇,无因致书,第增驰系。州校远来,特承手牍兼贻楮幅,感戢之极!海濒多暑,秋气未清,君侯动靖若何?眠食自重,以慰遐想。使还,专此为谢,不一一。襄顿首。知郡中舍足下。谨空。九月八日。
学隶书三字经
起源与名品
隶书体, 秦末起;汉盛行, 程邈始。 石门颂, 隶草体; 乙瑛碑, 隶珍奇。
礼器碑, 绝妙隶;史晨碑, 极易习。 曹全碑, 最秀丽; 张迁碑, 汉名隶。
感孝颂, 南北隶;慧明碑, 唐数一。 郑簋书, 工曹技; 金农隶, 有新意。
执笔与运笔
学隶书, 要毅力; 先摹仿, 后创立。 恒心学, 熟巧艺; 其秘窍, 靠耽习。
掌要虚, 指应实; 擫大拇, 押食指。 中指钩, 小指抵; 无名格, 挥毫力。
藏锋起, 中锋笔; 护尾收, 呵一气。 叠层架, 间疏密; 顶顾底, 韵飘逸。
笔画与用笔
平竖波, 捺折钩; 点笔撇, 基本笔。 平画笔, 藏锋逆; 竖锋入, 圆平齐。
竖画笔, 形直立; 用力匀, 护尾笔。 波画笔, 蚕头逆; 燕尾收, 春波起。
捺画笔, 轻落笔; 逆锋入, 斜腿踢。 撇画笔, 笔锋逆; 提锋回, 顺势提。
钩画笔, 先竖起; 后弯曲, 轻收笔。 折画笔, 转折际; 圆接紧, 象肩膝。
点挑笔, 点着力; 挑上轻, 似啄食。
结体与特点
隶结体, 有特点; 学成效, 观察细。 字立形, 顺自然;呈扁平, 长短异。
独自形, 平稳当; 不欹斜, 偏旁立。 旁错落, 上下偏; 左右高, 形合意。
形虽断, 意必连; 笔连贯, 牵笔势。 画避就, 形态变; 讲避就, 更神意。
作者陈职仪, 载于《世界华人艺术领袖》 一书, 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 2012年5月)
知识出处
《仙游书法志》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书分设概述篇、题刻篇、书家篇、文论篇、杂篇和附篇,加上题词、序、参考文献、后记等,系统地记述了仙游书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秀发
责任者
赵贺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