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景区内题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仙游书法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890
颗粒名称: 四大景区内题刻
分类号: K877.4
页数: 30
页码: 25-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仙游四大景区内题刻,分别有“第一蓬莱”石刻,“野趣湖光”联石刻,“湖光亭”石刻等等。
关键词: 四大景区 题刻 石刻

内容

“第一蓬莱”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东侧一巨石上。楷书,字径约100厘米。落款:“皇明正德十年/莆南峰林有恒书。”林有恒,莆田人,以父林元甫(成化十年进士,官都察院御史)荫补都察院都事;为正德、嘉靖间书法家,善擘窠大字。
  “野趣湖光”联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第一蓬莱”石左侧。楷书,字幅高宽约280×110厘米。释文:“野趣谢千钟,老景寻神仙作会;/湖光涵万象,梦魂与天地同流。”落款:“东园”。东园为郑纪的别号,详见“书家篇”。
  “湖光亭”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第一蓬莱”石西边的另一巨石上。“湖光亭”三字为篆书,字径约60厘米;附记为楷书,释文:“龙纪寺南有湖曰九鲤,水石之胜,载于图/籍,同官余利宾达天尝为余言之。余到任/明年秋,以事往游,徘徊不能去。八月壬寅/王永端作亭湖侧,因以湖光名之。元祐/三年九月十一日邑令吴千无求记。”吴千,字无求,时任兴化县令。王永端,龙纪寺僧人。(湖光亭至明代改名为“观澜楼”,后又改名“望仙阁”。)
  “南宫县令..”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光亭”石刻的右下方(同一巨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94×45厘米。释文:“南宫县令真定赵/希(按:描红为“布”)孟圣醇元祐八/年五月望日游此。”赵希孟,字圣醇,生平事迹不详;“南宫”、“真定”均在河北省。
  “陈显谟题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赵希孟”石刻的右边(同一巨石上)。行楷,字幅高宽约110×75厘米。标题:“运使显谟陈公题九鲤湖”;题诗释文:“山围万叠周遭列,/潭泻千寻浩渺深。/九鲤何年化龙去,/湖光不减古犹今。”落款:“癸酉仲春陈子玉独游。”陈子玉,字显谟,生平事迹不详。“癸酉”可能为宋元祜八年。
  “刘正题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第一蓬莱”石西边的崖石上。行楷,字幅高宽约108×68厘米。标题:“长乐刘正邀谟月老师同游湖光亭”;题诗释文:“九叠寒泉若珮环,宛如仙/乐在人间。丹成昆季朝元/去,我蹑高跣到此山。”刘正,怀安县(今福州市)人,宋政和五年(1115)进士,绍兴十三年(1143)任兴化军通判。“谟月老师”生平事迹不详。
  “丘铎题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第一蓬莱”石西边的崖石上。行楷,字幅高宽约108×68厘米。题诗释文:“九鲤湖前风雨生,乱/山分峙对峥嵘。坐来/欲作凌空势,尚想何/仙好弟兄。”落款:“安固丘铎文昭”。丘铎,字文昭,浙江瑞安县人;《兴化府志》作“邱铎”。南宋绍兴庚申年(1140)任兴化军兴化县知县,并师事著名史学家郑樵,樵有《邑大夫丘君生祠记》一文。按:九鲤湖附近的龙纪寺门前白莲池东向,有座古朴典雅的“惠爱古桥”,即为丘铎所建。
  “江以达诗一首”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第一蓬莱”石下游的崖石上。行草,字幅高宽约230×170厘米。诗为七律,释文:“九鲤湖传何老时,临川/仙子竟何之?闲行流水寻/丹灶,忽听空山歌紫芝。/中散
  《素书》终落寞,庄生/人世亦支离。分明梦里/华胥国,万里神游总/不疑。”落款:“嘉靖丙申夏四月午坡江以达。”江以达,字于顺,号午坡,江西贵溪人,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时任福建提学佥事,著有《江午坡集》。
  “鲤湖”石刻刻在九鲤湖景区东北角的山崖上。楷书,字径约40厘米。无款识。
  “万壑笙钟”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第一蓬莱”石下游的崖石上。篆书,字径约10厘米。其下部的文字(可能为附记或落款)模糊不清。本石刻因风化而损坏严重。
  “陈所有纪游诗四首”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鲤湖”石刻旁崖石上。行书,字幅高宽约380×320厘米。标题:“邀陈五岳右使观九漈饮泉石间纪游四咏”;释文:“中峰云散挹岩峣,路隔槽潭闻洞箫。石/上何年□巨迹,林间此日挂孤瓢。漉漉碎玉/翻苍壁,漭漭长河下赤霄。双屐出山方十日,使君书至又相招。”“绝巘迥溪无路通,何岩深处似崆峒?初来/海上寻三岛,终去淮南拉八公。紫殿空悬/风雨里,青芝长产水云东。汉阴客是鬓/霜侣,应与潘郎仗屦同。”“几道泉声溅石林,水晶阑外镜湖深。闲吟/郭璞游仙调,忽起刘晨采药心。午涧来时/悬彩蝀,碧山坐久绝飞禽。凭谁结宇千/寻下,倒影晴空九月霖。”“水花飘洒石苔斑,相对渔樵晚未还。痛饮/百杯坠秋月,拼留一醉眠湖山。紫芝眉宇/知仙骨,楚客词华满世间。九漈欣逢三/笑会,不餐消石亦朱颜。落款:“明万历丙戌重九后一日,莆龟峰樵客四楼陈所有彦元甫题”。陈所有,字彦冲(亦作彦元),号四楼,莆田人。明嘉靖二十五(1546)乡荐,授合浦知县。清乾隆《莆田县志》称其“性简傲,以诗歌自豪,精行草书法,每自署其号曰四楼”和“赋归,年七十余,纵游金山、西湖诸名胜,多所题咏。片纸尺卷,人争珍之。有《秉烛堂稿》”等。本石刻保存尚好。
  “玄珠”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前的一块“鸡心石”(因形似鸡心)上。楷书,字径约65厘米。明嘉靖十七年
  (1538)莆田人林有年主纂的《仙游县志》载:“玄珠石,在九鲤湖南,其色黑,形圆如珠,故名。兴化同知李翱刻‘玄珠’石。”李翱(《进士题名》一书中作李翔),广东新会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嘉靖八年任兴府同知。本石刻保存良好。
  “石鼓”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前的“石鼓石”(因形似鼓得名)北侧上。楷书,字径约10厘米。无款识。本石刻剥蚀严重。
  “飞雨奔雷”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前的一巨石上。行楷,字幅高宽约180×64厘米。上款:“三十一年冬”;下款:“吴县严家淦”。严家淦(1905-1993),字静波,江苏吴县人。1938年任福建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1939年转财政厅厅长,1942年来九鲤湖考察水电。1945年调台湾任职,历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长,财政处长,台湾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副总统,并连任三届国民党中央常委。
  “圆灵一镜”石刻刻在九鲤湖景区“飞雨奔雷”石刻的右边。隶书,字幅高宽约90×18厘米。无款识。
  “九鲤腾云”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前的一巨石上。行书,字幅高宽约125×60厘米。落款:“..潘心城书于榕城玉溪楼”。潘心城,福建长乐人,1942年生,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曾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副省长。
  “龙渊洗耳”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鲤腾云”石刻的下方。行楷,字幅高宽约25×100厘米。无款识。本石刻保存尚好。
  “洞天”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西北角的一巨石上。楷书,字径约64厘米。无款识。
  “古梅洞”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西北角的一巨石上。篆书,字幅高宽约72×165厘米。传为明代章檗所题。章檗,浙江鄞县人,明嘉靖十四年进士,二十二年以御史任兴化府推官。章氏有《古梅洞》五律诗:“一到仙山上,尘襟便染霞。湖声腾霹雳,月色冷蒹葭。瀑溅悬崖雪,梅开古洞花。茅茨吾欲结,早晚饭胡麻。”
  “壶里鼎中”联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西侧石洞口一巨石上。篆书,字幅高宽约270×150厘米。联句释文:“壶里乾坤,碧石丹山胜地;鼎中龙虎,白云流水闲心。”落款:“见素”。见素为莆田人林俊(字待用,1452-1527)的别号,林俊系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累官刑部尚书,谥贞肃。
  “汪廷英祷雨”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西侧石壁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00×120厘米。释文:“雍正乙卯/夏仙邑升/令武林汪/廷英祷雨/到此”。汪廷英,字掖清,浙江仁和县人,雍正十二年(1734)由廪贡升任仙游县令。
  “化龙洞”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西侧的一岩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30×60厘米。无款识。明·周华所著《福建兴化县志》载:“又有两石并立如门,凿‘化龙’二字于上。”
  “道家蓬莱”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西岸崖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65×44厘米,字径约37厘米。右边落款:“仙水龟城陈学礼施财立”,可见为陈氏出资礼聘别人书写、刻就。
  “林约施钞”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道家蓬莱”石刻的右边。楷书,字幅高宽约125×66厘米。释文:“住湖主缘直观同东山谢敬之以崇/兴社林约所施至元钞柒拾贯买得/张以道蒋洋井垅产田乙段,受租谷/七石五小斗,舍入湖门,永为赈众粮/食香灯,今用刻石,以示后人,俾知所/崇奉者。至大辛亥岁六月甲子日题。”
  “穹壁丹炉”联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西岸的“瀛洲石”上。行楷,字幅高宽约270×64厘米。联句释文:“穹壁纪仙踪,苔藓封蝌蚪文字;丹炉傍石瀑,山川开混沌图书”。落款:“嘉靖丁未菊月既望佥郡令泉题。”作者生平事迹不详。
  “郑缵绪题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西岸崖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270×172厘米。释文:“湖上龙飞去不期,瑶台翠/壁锁苔漓。烟生崖壑多开/胜,水绕云根尽出奇。阴洞/草幽分昼暝,古坛松老又/春枝。仙源此日重回首,愁/见溪光桃发时。”落款:“丙午春二月望日温陵郑缵绪题”。郑缵绪,泉州人,生平事迹不详。“丙午”当为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
  “天子万年”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西北山崖上。楷书,字幅高宽约500×130厘米,字径约100厘米。明弘治《兴化府志》载:“(九仙)宫西北石崖,宋陈谠书‘天子万年’,字大几及丈”。陈谠生平事迹见“书家篇”。
  “陈北海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西岸石上。行草,字径约10厘米。释文:“极目峰峦树□青,百年众态□湖汀。世人何事迷□觉,□□山中初梦醒。九转丹成□□诀,千年□度笑零丁。此来漫作闲游记,湖水源头是秘□。”落款:“月□仃湖韵,陈北海诗”。陈北海生平事迹不详。
  “宋廷模题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西岸天然石斜坡上。行书,字幅高宽约100×70厘米。释文:“自觉吾生梦最真,/年年梦梦不犹人。/仙湖乞梦来何晚,/旧事从头梦又新。”落款:“光绪甲辰十月,古滇宋廷模题,古蒲韩阜晋同登。”宋廷模,字子山,云南晋宁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为兴化府通判。韩阜晋,字叔蕃,莆田人,清光绪兴化府庠生,颇负文名。(按:宋廷模另有《乞无梦》七绝:“做梦何如解梦真,今宵来是梦中人。逢人说梦梦人语,旧梦翻新翻更新。”)
  “观瀑”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南面一巨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50×330厘米,字径约135厘米,落款(未描红):“嘉靖甲午壁上书..”,可见为现场即书于石壁上的手迹,殊为难得。据旧志记载为李翔(见前面“玄珠”石刻内说明)所书。
  “瀑布”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观瀑”石刻的左侧。楷书,字幅高宽约为80×40厘米。上款:“谢□书”,下款:“范□立”(上、下款无描红)。
  “江以达诗二首”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观瀑”石刻右侧。行草,字幅高宽约160×150厘米。释文:“绝磴临无地,寻泉合有源。千/峰回鸟道,双剑劈龙门。散落珠帘挂,空明瀑布翻。悠然坐/危石,相对欲忘言。”“深山病骨微,山雾昼霏霏。载/酒穿松径,焚香导羽衣。心悬青鸟下,意引白云归。未/识桃源者,相从路不违。”落款:“嘉靖丙申四月午坡江以达。”江以达,见前面“江以达诗一首”石刻内说明。
  “陈逅题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观瀑”石刻右侧。行书,字幅高宽约230×134厘米。标题:“宿九鲤湖二首”;诗释文:“为有烟霞癖,言寻岛洞幽。湖光沉碧/殿,秋色净丹丘。地拱天垂盖,云消月/过楼。子微如有约,吾道共沧洲。”“此日幽栖处,云岩静不扃。泉声万壑/应,山色四时青。归鹤窥双履,传丹有素/经。如何凉雨夜,飞梦绕青冥。”落款:“嘉靖丙申秋中海虞陈逅题”。陈逅(1493-1557),字会良,江苏常熟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历官御史,著有《石淙山人漫稿》。
  王世懋题刻
  共有二处,均刻在九鲤湖景区瀑布漈西边岩壁上。行楷。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江苏太仓县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福建提学、终太常少卿,是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之弟。善诗文,著述有《名山游记》、《艺圃撷余》等。
  “丙居孟题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瀑布漈西边岩壁上。行书。释文:“九鲤仙人去不回,湖名九鲤逗仙/□。海天雾起神山隔,瀑水云奔□/蜜□。灵境原从尘外结,人情翻遂/梦中来。函关亦是寻真地,玉井莲/花待客开。”落款:“天启癸亥冬日关中丙居孟书。丙居孟生平字迹不详。
  “天然坐”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观瀑亭内的一巨石上。行楷,字幅高宽约60×140厘米。清乾隆《仙游县志》载:“明万历间直指郑邦福镌”。郑邦福,江西上饶县人,明隆庆五年进士,有《题天然坐》五绝:“一亭罗万象,坐眺自天然。岂为登临倦,幽襟恋瀑泉。”明徐霞客《游九鲤湖日记》一文中载:“一石曰‘天然坐’,亦有亭覆之。”
  “九天珠玉”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观瀑亭对岸的悬崖绝壁上。楷书,擘窠大字。落款:“晋阳郑崇周题。”郑崇周,字伯忱,山西省文水县人;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年间;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历任兵部侍郎、天津巡抚。
  “可与晤言”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观瀑亭对岸的悬崖绝壁上。楷书,擘窠大字。落款:“鲤湖主人徐□□题,/万历甲申岁。”据莆田人方应诜、柯宪世合辑的《九鲤湖志》(成书于万历乙卯孟夏)载:“今硝石上,仙令徐观复题曰‘可与晤言’,命工镌之。”徐观复,浙江上虞人,进士出身,明万历四十一至四十五年任仙游知县。作为一县之长,自称为鲤湖主人也是情有可言的。
  “液水蓬山”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雷轰漈西侧斜坡石上。行草,字幅高宽约130×258厘米。上款:“命书”,下款:“晋水逸人洪”。
  “鸣泉”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雷轰漈西侧斜坡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72×135厘米,字径约70厘米。落款:“章檗”(未描红),已风化模糊。章檗,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二十二年以御史出任兴化府推官。
  “福地”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羽化石南侧路边的一崖石上。楷书,“地”字作“坔”。右款:“三山方,仝”,左款:“□山□,立。
  “飞瀑”石刻刻在九鲤湖景区湖南向石壁上。行书。右款:“甲戌仲秋”,左款:“袁启彤”。袁启彤,1932年生,江苏姜堰人,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福建省人大主任。
  “张兆汉题通仙桥落成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通仙桥”石栏上。行书。释文:“危峰碧洞临沧瀛,瀑布雷轰万壑鸣。应是九漈最著处,飞梦少长故乡行。”落款:“九鲤湖通仙桥落成,张兆汉,丙寅年中秋”。张兆汉(1914-2000),化名王贝,钟山镇卓泉村人。1931年2月任共青团仙游县委书记。解放后任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部长等职。
  “蔡园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通仙桥”石栏上。行书。释文:“沓沓钟山道,盈盈鲤水滨。危磴樵谷上,一览麦斜新。”落款:“蔡园一九八四年六月十六日游九鲤湖诗,余一石书”。蔡园,详见本篇后面“蔡园题诗”石刻内的说明。余一石,见“书家篇”。
  “九鲤湖”题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入口门坊上。隶书。落款:“刘炳森”。刘炳森(1937-2005),字树庵,号海村,1962年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申命用休”匾额
  藏于九鲤湖玉帝楼内。楷书。上款:“道光庚寅日南至”,下款:“附湖三保公立”。“附湖三保公”不详。
  “幻游洞”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入内瀑布漈边的岩壁上。楷书,字幅高宽约69×22厘米。
  “飞来峰”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飞来石上。行楷,无款识。按:飞来石在旧寺的左上方,状如弥陀,又称弥陀石。
  “怪石奇峰”联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飞来石上,位于“飞来峰”石刻之下。行楷。释文:“怪石飞来全鬼役,奇峰突起自天成”,落款:“陈玉书题”。陈玉书见“书家篇”。(按:此“怪石奇峰”联实乃一首七绝诗的后二句,其前二句为:急水有声出谷远,危峰无际振天寒。)
  “眠云”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飞来石下方的一巨石(传说神仙曾在此石睡眠)上。行楷,字幅高宽约100×50厘米,字径约36厘米。
  “吴无求等谒九座寺归过菜溪岩”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飞来石下小溪流旁的一岩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40×150厘米。释文:“邑令吴无求以事至/香山,邀陈体常、林成/章谒九座正觉禅师,/诣无尘塔,获香三粒。/观龙潭,由东岩以归,/过蔡溪岩。时元祐戊/辰八月二十有九日/住龙纪僧永端与焉。吴无求即吴千,见本篇“湖光亭”石刻说明。陈体常名易,见“书家篇”。林成章生平事迹不详。正觉禅师(876-886),俗姓陈,法号智广,唐乾宁中赐谥“正觉”,度尾留坡人,为九座寺开山祖师。宋崇宁中敕赐藏舍利之塔曰“无尘塔”,故吴千等“谒九座正觉禅师”是指塑像及舍利塔。
  “一叶流处”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旧寺围墙门额的石条上。隶书,字径约22厘米,落款:“朱翰春书”。朱翰春,据传为明朝皇室后裔(有说是清康熙十年进士),游览至菜溪岩,看到僧人“饥来野菜和根煮,叠石为床困即眠”的苦行生活,感叹道:“深山面目尽藏幽,岩胜名从一叶流”便欣然题刻。另,传说朱翰春还给菜溪寺题写冠顶联:“菜味询僧须上寺,溪声陪客且登门”,年久已毁。(唐朝智广和尚曾在此岩洞中修炼,他不食人间烟火,以野菜为粮,人们常看到野菜叶从涧溪流出,始命名为菜溪。清名士严光汉有诗曰。“游人莫讶溪名菜,自昔茎根逐水来。”又,曾任西京提举学司的蔡枢,即蔡襄孙,辞官返乡后来此隐居,故亦称“菜溪”为“蔡溪”。)
  “陈贞宇修路”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古道旁一石上。楷书。释文:“汀洲府上杭县来苏/里信士陈贞宇/重修岩岭路完成,/又舍田根银五两,祈/生生世世行菩萨道。”落款:“主持明空,/康熙庚戌年季春立。”“信士陈贞宇”、“主持明空”生平事迹不详。
  “孝子泉”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东南山麓石壁上。楷书。无款识。
  “罗志忠题诗”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飞来石下方的一“石鱼”石上。楷书。释文:“菜溪岩即景:幽境拓奇观,摇篮震怒湍。天门悬日月,地洞串峰峦。华盖红岩插,锦屏白玉刊。天梯云作路,宇宙一时宽。”落款:“罗志忠”。罗志忠(1901-1991),字福梅,号隐仙,鲤城街道木兰社区元宝巷人。1937年黄埔军校第十一期毕业,国民党上校军衔。一度为于右任(时任中华民国立法院院长)的私人秘书。1944年受于右任先生委托,携于先生的二位女儿(绵绵、无名)至莆田中山中学,交给校长林剑华(字仲武,为著名科学家林兰英女士之父)培养,并执教于此。附:于右任给林剑华的信:仲武弟:函悉。绵绵、无名事诸多费神,令右任感荷。罗志忠先生(诗甚好)未知尚在校否?希致意。晤诸老先生(张先生、游先生)时并希道念。校中诸同人均此。于右任,一月卅日。
  “健山陈公神道”碑
  立于菜溪岩景区南溪鳌头坝。楷书。释文:“明旌表孝子崇祀乡贤忠孝二祠健山陈公神道。”“健山陈公”即陈雄,字宗道,以号行,事父母以孝闻郡邑。
  “丹崖古篆”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山巅的占星石上。篆书。因年代久远,损坏严重,字迹已无法辨认。本石刻与省垣内的华安县汰内、福州市魁岐、福清市鹿角山、莆田九华山等地的古篆石刻一样,都属至今尚未完全揭开的古文字之谜。(有学者认为,“丹崖古篆”是仙游土著先民“七闽之种”或“闽越之民”的遗迹。)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人称“夹漈先生”,莆田人)曾在此占星石上观察天文星象。按:①明代《福建兴化县志》载:“麦斜岩顶有岩曰云居,有石可坐数十人,古篆百余字,皆作龙蛇状,第不可辨耳。”②清诗人王柏秀(1862-1941,名寿桁,字长扬,以号行,拔贡,榜头云庄人,著有诗集《行行草》。)所作《登石所山观石上古篆》一诗简明记述了丹崖古篆情况:“鲤湖春水散烟雨,中藏琼楼与玉宇。我观鲤湖最佳绝,难与石所争奇石。樵谷山前山盘行,山中怪石立门户。人行石上声咚咚,步到麦斜日初午。危峰叠嶂皆石积,不见尺地与寸土。试登绝顶手摩天,八壶三山近指数。占星石上苍苔生,樵谷先生读书苦。丹崖古篆百余字,奇奇怪怪同石鼓。韩公苏公生已遥,谁把新诗纪视缕。仙溪仙水自清幽,何必寻幽到岣嵝?”③占星石附近另有石钟,上有一“开创□□岩碑”石刻,字迹已模糊不清。
  “樵谷山”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山脚路口的樵谷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220×100厘米。据清乾隆《仙游县志》卷48载,“樵谷山”三字为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所书。据传:南宋之遗臣林壁卿(号“樵谷山人”江西人,宋廷祭酒),学问渊博,不愿仕元,隐居这,里,参玄悟道;元世祖为嘉其志,特封“元明妙应道济真人”,并御书了“樵谷山”三字赐刻。
  “祝圣道场朝真福地”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山脚路口的一巨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70×105厘米。其上方横刻隶书“麦斜”二字。据明正统《兴化县志》载:“门之左有石高二丈,刻‘朝真福地,祝圣道场’八字。”
  “应真境”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应真洞口巨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38×117厘米。无款识。传为陈景瑜所书,陈景瑜见“书家篇”。
  “陈公池”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应真洞左边巨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50×162厘米。无款识。传为明人题刻。按:池为宋代隐士陈圣可所凿,故名。
  “玉泉岩”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麦斜寺下之岩洞口石壁上。楷书,字幅高宽约80×50厘米。无款识。
  “妙法莲华供养三宝”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陈公池左侧石壁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00×80厘米。无款识。
  “灭邪石”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麦斜寺前一巨石上。楷书,字径约50厘米。无款识。按:仙游方言“灭邪”与“麦斜”同音。
  “蔡园题诗”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麦斜寺北边岩壁上。行楷。释文:“钟山烽火耀仙游,/高擎赤旗震邑州。/直上麦斜擂战鼓,/长驱何岭集同仇。/垂髫入伍风霜苦,/老马征途岁月稠。/一片丹心跟党走,/为民为国立新猷。落款:“纪念麦斜起义57周年,蔡园,一九九七年秋。”蔡园,小名蔡明善。1915年出生于仙游县西门外的二保街,1930年10月在麦斜岩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108团”,担任没收队队长兼擎旗手;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出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29军第85师副师长、空军第21师师长、空四军副军长等。1979年以行政九级正军职待遇离休。
  “片石万山”楹板联
  本楹板联悬挂在麦斜寺大雄宝殿门口。行楷。释文:“片石悬今古,万山拜圣贤”。无款识。传为陈易撰并书,陈易即陈体常,见“书家篇”。
  “天梯”石刻
  刻在天马山景区之“天梯”石阶入口旁崖石上。行楷,字径约55厘米。落款:“已卯年春王尽善书”。王尽善,清代举人,榜头竹庄人,生前与其族兄弟创办竹庄小学。
  “龙首”石刻
  刻在天马山景区天马寺前一巨石上。行书,字径约60厘米。传为天马寺开山祖师王家禄所题。王家禄见“书家篇”。
  “药槽”石刻
  刻在天马山景区天马寺前西侧一巨石上。行楷,字幅高宽约105×35厘米。无款识。
  “黄汝楠等吟诗”题刻
  刻在天马山景区天马寺后天津漈岩壁上。行书,字幅高宽约90×70厘米。释文:“洞壑幽还廠,无如此爽然。晴空飞石雨,行地半人仙。松竹交加好,图书浑沌镌。三杯迟客酌,待到月轮悬。”落款:“乾隆□未夏西村黄汝楠同崑山陈梦龄..访僧学圣联吟记此”。黄汝楠见“书家篇”。
  “水云乡”石刻刻在天马山景区天马寺西边石壁上。行楷,字径约40厘米。无款识。
  “枕山锡九题诗”石刻
  刻在天马山景区云门漈岩石上。行书,字幅高宽约70×80厘米。释文:“山静潺潺涧水流,安期弗见已千秋。云津有路半空壁,石洞无门何处楼。花吐名园同鹿看,梅开古道共僧游。蓬莱景况重留意,遥想湖中一叶舟。”落款:“摩涧底石缘,得剑□雪房如有约之句,因赋以当怀古。枕山锡九”。枕山锡九生平事迹不详。
  “鼎湖”石刻
  刻在天马山景区鼎湖漈岩石上。楷书,字径约22厘米。无款识。
  “妙诀延年”匾额
  藏于天马山景区天马寺。楷书。上款:“署理仙游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杨卓廉为”,下款:“大靖禅师六十寿,光绪贰拾贰年元春榖旦”。杨卓廉,清光绪间仙游县令;大靖禅师,天马寺住持。二人其他事迹不详。

知识出处

仙游书法志

《仙游书法志》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书分设概述篇、题刻篇、书家篇、文论篇、杂篇和附篇,加上题词、序、参考文献、后记等,系统地记述了仙游书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秀发
责任者
赵贺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