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刻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仙游书法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889
颗粒名称: 题刻篇
分类号: K877.4
页数: 90
页码: 24-113
摘要: 本篇介绍了仙游境内题刻繁多,初步估计其数量就超过千幅。从时间上看,最早的题刻为麦斜岩山巅上的“丹崖古篆”,传为仙游土著先民“七闽之种”或“闽越之民”的遗迹;自唐朝置县起,各个朝代或多或少都有题刻遗留下来。从类型上看,摩崖石刻、石碑、石碣、题额、石柱联、楹板联、匾额、围屏等种类齐全,字径大的如擘窠大字、小的如蝇头小字各不相同。从书体上看,篆、隶、楷、行、草无一缺乏。从作者上看,有本县内的书家,也有县外的丹青高手,其身份如帝王将相、名彦硕儒乃至隐逸之士、平民、佚名等等。从内容上看,题词题诗、记事纪游等品类多样。本篇各题刻的排列, 划分为“四大景区内题刻”和“四大景区外题刻”二大部份。
关键词: 题刻 匾额 石刻

内容

仙游境内题刻繁多,初步估计其数量仅古题刻(截至清代)就超过千幅(块、方、处等)。从时间上看,最早的题刻为麦斜岩山巅上的“丹崖古篆”,传为仙游土著先民“七闽之种”或“闽越之民”的遗迹;自唐朝置县起,各个朝代或多或少都有题刻遗留下来。从类型上看,摩崖石刻、石碑、石碣、题额、石柱联、楹板联、匾额、围屏等种类齐全,字径大的如擘窠大字、小的如蝇头小字各不相同。从书体上看,篆、隶、楷、行、草无一缺乏。从作者上看,有本县内的书家,也有县外的丹青高手,其身份如帝王将相、名彦硕儒乃至隐逸之士、平民、佚名等等。从内容上看,题词题诗、记事纪游等品类多样。
  本书精选题刻,以蕴藏的艺术性、资料性和学术性三者总体评估作为取舍的价值判断标准,据此而筛选出的有三百多幅。这些题刻,大多辑在本篇里,极少数放在“概述篇”、“书家篇”、“杂篇”中。对于每一块入选的题刻,都给予文字说明,这里包括:①题刻名称。②所在位置。③书体类型。④字幅(或字径)大小。有的实测,有的目测或缺测,只是约数。⑤释文。部份题刻的正文、落款给出了释文,释文中“□”表示模糊不识的字(待高明校补),“/”表示过行。⑥作者。简单介绍其生平事迹。此外,与题刻相关的趣闻轶事等也以“附”或“按”形式补充,力求该题刻说明内容的完整。本书所选的题刻一般为真迹,伪刻(匾额、石额等)一律不用;个别必须采用的摹刻仿作(原迹已失去),都作出注明。
  本篇各题刻的排列,划分为“四大景区内题刻”和“四大景区外题刻”二大部份。“四大景区内题刻”按照九鲤湖景区、菜溪岩景区、麦斜岩景区和天马山景区先后顺序排列;“四大景区外题刻”按照鲤城街道、鲤南镇、赖店镇、盖尾镇、郊尾镇、枫亭镇、园庄镇、榜头镇、钟山镇、游洋镇、石苍乡、龙华镇、大济镇、度尾镇、书峰乡、社硎乡、菜溪乡和西苑乡先后顺序排列。同一景区、乡镇内的题刻,依照“位置归类,年代先后”来分排。印刷排版时,因版面的需要而个别作适当调整,但大体方向不变。
  四大景区内题刻
  “第一蓬莱”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东侧一巨石上。楷书,字径约100厘米。落款:“皇明正德十年/莆南峰林有恒书。”林有恒,莆田人,以父林元甫(成化十年进士,官都察院御史)荫补都察院都事;为正德、嘉靖间书法家,善擘窠大字。
  “野趣湖光”联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第一蓬莱”石左侧。楷书,字幅高宽约280×110厘米。释文:“野趣谢千钟,老景寻神仙作会;/湖光涵万象,梦魂与天地同流。”落款:“东园”。东园为郑纪的别号,详见“书家篇”。
  “湖光亭”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第一蓬莱”石西边的另一巨石上。“湖光亭”三字为篆书,字径约60厘米;附记为楷书,释文:“龙纪寺南有湖曰九鲤,水石之胜,载于图/籍,同官余利宾达天尝为余言之。余到任/明年秋,以事往游,徘徊不能去。八月壬寅/王永端作亭湖侧,因以湖光名之。元祐/三年九月十一日邑令吴千无求记。”吴千,字无求,时任兴化县令。王永端,龙纪寺僧人。(湖光亭至明代改名为“观澜楼”,后又改名“望仙阁”。)
  “南宫县令..”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光亭”石刻的右下方(同一巨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94×45厘米。释文:“南宫县令真定赵/希(按:描红为“布”)孟圣醇元祐八/年五月望日游此。”赵希孟,字圣醇,生平事迹不详;“南宫”、“真定”均在河北省。
  “陈显谟题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赵希孟”石刻的右边(同一巨石上)。行楷,字幅高宽约110×75厘米。标题:“运使显谟陈公题九鲤湖”;题诗释文:“山围万叠周遭列,/潭泻千寻浩渺深。/九鲤何年化龙去,/湖光不减古犹今。”落款:“癸酉仲春陈子玉独游。”陈子玉,字显谟,生平事迹不详。“癸酉”可能为宋元祜八年。
  “刘正题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第一蓬莱”石西边的崖石上。行楷,字幅高宽约108×68厘米。标题:“长乐刘正邀谟月老师同游湖光亭”;题诗释文:“九叠寒泉若珮环,宛如仙/乐在人间。丹成昆季朝元/去,我蹑高跣到此山。”刘正,怀安县(今福州市)人,宋政和五年(1115)进士,绍兴十三年(1143)任兴化军通判。“谟月老师”生平事迹不详。
  “丘铎题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第一蓬莱”石西边的崖石上。行楷,字幅高宽约108×68厘米。题诗释文:“九鲤湖前风雨生,乱/山分峙对峥嵘。坐来/欲作凌空势,尚想何/仙好弟兄。”落款:“安固丘铎文昭”。丘铎,字文昭,浙江瑞安县人;《兴化府志》作“邱铎”。南宋绍兴庚申年(1140)任兴化军兴化县知县,并师事著名史学家郑樵,樵有《邑大夫丘君生祠记》一文。按:九鲤湖附近的龙纪寺门前白莲池东向,有座古朴典雅的“惠爱古桥”,即为丘铎所建。
  “江以达诗一首”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第一蓬莱”石下游的崖石上。行草,字幅高宽约230×170厘米。诗为七律,释文:“九鲤湖传何老时,临川/仙子竟何之?闲行流水寻/丹灶,忽听空山歌紫芝。/中散
  《素书》终落寞,庄生/人世亦支离。分明梦里/华胥国,万里神游总/不疑。”落款:“嘉靖丙申夏四月午坡江以达。”江以达,字于顺,号午坡,江西贵溪人,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时任福建提学佥事,著有《江午坡集》。
  “鲤湖”石刻刻在九鲤湖景区东北角的山崖上。楷书,字径约40厘米。无款识。
  “万壑笙钟”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第一蓬莱”石下游的崖石上。篆书,字径约10厘米。其下部的文字(可能为附记或落款)模糊不清。本石刻因风化而损坏严重。
  “陈所有纪游诗四首”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鲤湖”石刻旁崖石上。行书,字幅高宽约380×320厘米。标题:“邀陈五岳右使观九漈饮泉石间纪游四咏”;释文:“中峰云散挹岩峣,路隔槽潭闻洞箫。石/上何年□巨迹,林间此日挂孤瓢。漉漉碎玉/翻苍壁,漭漭长河下赤霄。双屐出山方十日,使君书至又相招。”“绝巘迥溪无路通,何岩深处似崆峒?初来/海上寻三岛,终去淮南拉八公。紫殿空悬/风雨里,青芝长产水云东。汉阴客是鬓/霜侣,应与潘郎仗屦同。”“几道泉声溅石林,水晶阑外镜湖深。闲吟/郭璞游仙调,忽起刘晨采药心。午涧来时/悬彩蝀,碧山坐久绝飞禽。凭谁结宇千/寻下,倒影晴空九月霖。”“水花飘洒石苔斑,相对渔樵晚未还。痛饮/百杯坠秋月,拼留一醉眠湖山。紫芝眉宇/知仙骨,楚客词华满世间。九漈欣逢三/笑会,不餐消石亦朱颜。落款:“明万历丙戌重九后一日,莆龟峰樵客四楼陈所有彦元甫题”。陈所有,字彦冲(亦作彦元),号四楼,莆田人。明嘉靖二十五(1546)乡荐,授合浦知县。清乾隆《莆田县志》称其“性简傲,以诗歌自豪,精行草书法,每自署其号曰四楼”和“赋归,年七十余,纵游金山、西湖诸名胜,多所题咏。片纸尺卷,人争珍之。有《秉烛堂稿》”等。本石刻保存尚好。
  “玄珠”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前的一块“鸡心石”(因形似鸡心)上。楷书,字径约65厘米。明嘉靖十七年
  (1538)莆田人林有年主纂的《仙游县志》载:“玄珠石,在九鲤湖南,其色黑,形圆如珠,故名。兴化同知李翱刻‘玄珠’石。”李翱(《进士题名》一书中作李翔),广东新会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嘉靖八年任兴府同知。本石刻保存良好。
  “石鼓”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前的“石鼓石”(因形似鼓得名)北侧上。楷书,字径约10厘米。无款识。本石刻剥蚀严重。
  “飞雨奔雷”石刻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前的一巨石上。行楷,字幅高宽约180×64厘米。上款:“三十一年冬”;下款:“吴县严家淦”。严家淦(1905-1993),字静波,江苏吴县人。1938年任福建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1939年转财政厅厅长,1942年来九鲤湖考察水电。1945年调台湾任职,历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长,财政处长,台湾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副总统,并连任三届国民党中央常委。
  “圆灵一镜”石刻刻在九鲤湖景区“飞雨奔雷”石刻的右边。隶书,字幅高宽约90×18厘米。无款识。
  “九鲤腾云”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前的一巨石上。行书,字幅高宽约125×60厘米。落款:“..潘心城书于榕城玉溪楼”。潘心城,福建长乐人,1942年生,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曾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副省长。
  “龙渊洗耳”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鲤腾云”石刻的下方。行楷,字幅高宽约25×100厘米。无款识。本石刻保存尚好。
  “洞天”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西北角的一巨石上。楷书,字径约64厘米。无款识。
  “古梅洞”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西北角的一巨石上。篆书,字幅高宽约72×165厘米。传为明代章檗所题。章檗,浙江鄞县人,明嘉靖十四年进士,二十二年以御史任兴化府推官。章氏有《古梅洞》五律诗:“一到仙山上,尘襟便染霞。湖声腾霹雳,月色冷蒹葭。瀑溅悬崖雪,梅开古洞花。茅茨吾欲结,早晚饭胡麻。”
  “壶里鼎中”联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西侧石洞口一巨石上。篆书,字幅高宽约270×150厘米。联句释文:“壶里乾坤,碧石丹山胜地;鼎中龙虎,白云流水闲心。”落款:“见素”。见素为莆田人林俊(字待用,1452-1527)的别号,林俊系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累官刑部尚书,谥贞肃。
  “汪廷英祷雨”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西侧石壁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00×120厘米。释文:“雍正乙卯/夏仙邑升/令武林汪/廷英祷雨/到此”。汪廷英,字掖清,浙江仁和县人,雍正十二年(1734)由廪贡升任仙游县令。
  “化龙洞”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九仙祠西侧的一岩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30×60厘米。无款识。明·周华所著《福建兴化县志》载:“又有两石并立如门,凿‘化龙’二字于上。”
  “道家蓬莱”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西岸崖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65×44厘米,字径约37厘米。右边落款:“仙水龟城陈学礼施财立”,可见为陈氏出资礼聘别人书写、刻就。
  “林约施钞”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道家蓬莱”石刻的右边。楷书,字幅高宽约125×66厘米。释文:“住湖主缘直观同东山谢敬之以崇/兴社林约所施至元钞柒拾贯买得/张以道蒋洋井垅产田乙段,受租谷/七石五小斗,舍入湖门,永为赈众粮/食香灯,今用刻石,以示后人,俾知所/崇奉者。至大辛亥岁六月甲子日题。”
  “穹壁丹炉”联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西岸的“瀛洲石”上。行楷,字幅高宽约270×64厘米。联句释文:“穹壁纪仙踪,苔藓封蝌蚪文字;丹炉傍石瀑,山川开混沌图书”。落款:“嘉靖丁未菊月既望佥郡令泉题。”作者生平事迹不详。
  “郑缵绪题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西岸崖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270×172厘米。释文:“湖上龙飞去不期,瑶台翠/壁锁苔漓。烟生崖壑多开/胜,水绕云根尽出奇。阴洞/草幽分昼暝,古坛松老又/春枝。仙源此日重回首,愁/见溪光桃发时。”落款:“丙午春二月望日温陵郑缵绪题”。郑缵绪,泉州人,生平事迹不详。“丙午”当为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
  “天子万年”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西北山崖上。楷书,字幅高宽约500×130厘米,字径约100厘米。明弘治《兴化府志》载:“(九仙)宫西北石崖,宋陈谠书‘天子万年’,字大几及丈”。陈谠生平事迹见“书家篇”。
  “陈北海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西岸石上。行草,字径约10厘米。释文:“极目峰峦树□青,百年众态□湖汀。世人何事迷□觉,□□山中初梦醒。九转丹成□□诀,千年□度笑零丁。此来漫作闲游记,湖水源头是秘□。”落款:“月□仃湖韵,陈北海诗”。陈北海生平事迹不详。
  “宋廷模题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西岸天然石斜坡上。行书,字幅高宽约100×70厘米。释文:“自觉吾生梦最真,/年年梦梦不犹人。/仙湖乞梦来何晚,/旧事从头梦又新。”落款:“光绪甲辰十月,古滇宋廷模题,古蒲韩阜晋同登。”宋廷模,字子山,云南晋宁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为兴化府通判。韩阜晋,字叔蕃,莆田人,清光绪兴化府庠生,颇负文名。(按:宋廷模另有《乞无梦》七绝:“做梦何如解梦真,今宵来是梦中人。逢人说梦梦人语,旧梦翻新翻更新。”)
  “观瀑”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湖南面一巨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50×330厘米,字径约135厘米,落款(未描红):“嘉靖甲午壁上书..”,可见为现场即书于石壁上的手迹,殊为难得。据旧志记载为李翔(见前面“玄珠”石刻内说明)所书。
  “瀑布”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观瀑”石刻的左侧。楷书,字幅高宽约为80×40厘米。上款:“谢□书”,下款:“范□立”(上、下款无描红)。
  “江以达诗二首”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观瀑”石刻右侧。行草,字幅高宽约160×150厘米。释文:“绝磴临无地,寻泉合有源。千/峰回鸟道,双剑劈龙门。散落珠帘挂,空明瀑布翻。悠然坐/危石,相对欲忘言。”“深山病骨微,山雾昼霏霏。载/酒穿松径,焚香导羽衣。心悬青鸟下,意引白云归。未/识桃源者,相从路不违。”落款:“嘉靖丙申四月午坡江以达。”江以达,见前面“江以达诗一首”石刻内说明。
  “陈逅题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观瀑”石刻右侧。行书,字幅高宽约230×134厘米。标题:“宿九鲤湖二首”;诗释文:“为有烟霞癖,言寻岛洞幽。湖光沉碧/殿,秋色净丹丘。地拱天垂盖,云消月/过楼。子微如有约,吾道共沧洲。”“此日幽栖处,云岩静不扃。泉声万壑/应,山色四时青。归鹤窥双履,传丹有素/经。如何凉雨夜,飞梦绕青冥。”落款:“嘉靖丙申秋中海虞陈逅题”。陈逅(1493-1557),字会良,江苏常熟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历官御史,著有《石淙山人漫稿》。
  王世懋题刻
  共有二处,均刻在九鲤湖景区瀑布漈西边岩壁上。行楷。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江苏太仓县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福建提学、终太常少卿,是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之弟。善诗文,著述有《名山游记》、《艺圃撷余》等。
  “丙居孟题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瀑布漈西边岩壁上。行书。释文:“九鲤仙人去不回,湖名九鲤逗仙/□。海天雾起神山隔,瀑水云奔□/蜜□。灵境原从尘外结,人情翻遂/梦中来。函关亦是寻真地,玉井莲/花待客开。”落款:“天启癸亥冬日关中丙居孟书。丙居孟生平字迹不详。
  “天然坐”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观瀑亭内的一巨石上。行楷,字幅高宽约60×140厘米。清乾隆《仙游县志》载:“明万历间直指郑邦福镌”。郑邦福,江西上饶县人,明隆庆五年进士,有《题天然坐》五绝:“一亭罗万象,坐眺自天然。岂为登临倦,幽襟恋瀑泉。”明徐霞客《游九鲤湖日记》一文中载:“一石曰‘天然坐’,亦有亭覆之。”
  “九天珠玉”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观瀑亭对岸的悬崖绝壁上。楷书,擘窠大字。落款:“晋阳郑崇周题。”郑崇周,字伯忱,山西省文水县人;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年间;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历任兵部侍郎、天津巡抚。
  “可与晤言”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观瀑亭对岸的悬崖绝壁上。楷书,擘窠大字。落款:“鲤湖主人徐□□题,/万历甲申岁。”据莆田人方应诜、柯宪世合辑的《九鲤湖志》(成书于万历乙卯孟夏)载:“今硝石上,仙令徐观复题曰‘可与晤言’,命工镌之。”徐观复,浙江上虞人,进士出身,明万历四十一至四十五年任仙游知县。作为一县之长,自称为鲤湖主人也是情有可言的。
  “液水蓬山”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雷轰漈西侧斜坡石上。行草,字幅高宽约130×258厘米。上款:“命书”,下款:“晋水逸人洪”。
  “鸣泉”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雷轰漈西侧斜坡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72×135厘米,字径约70厘米。落款:“章檗”(未描红),已风化模糊。章檗,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二十二年以御史出任兴化府推官。
  “福地”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羽化石南侧路边的一崖石上。楷书,“地”字作“坔”。右款:“三山方,仝”,左款:“□山□,立。
  “飞瀑”石刻刻在九鲤湖景区湖南向石壁上。行书。右款:“甲戌仲秋”,左款:“袁启彤”。袁启彤,1932年生,江苏姜堰人,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福建省人大主任。
  “张兆汉题通仙桥落成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通仙桥”石栏上。行书。释文:“危峰碧洞临沧瀛,瀑布雷轰万壑鸣。应是九漈最著处,飞梦少长故乡行。”落款:“九鲤湖通仙桥落成,张兆汉,丙寅年中秋”。张兆汉(1914-2000),化名王贝,钟山镇卓泉村人。1931年2月任共青团仙游县委书记。解放后任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部长等职。
  “蔡园诗”石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通仙桥”石栏上。行书。释文:“沓沓钟山道,盈盈鲤水滨。危磴樵谷上,一览麦斜新。”落款:“蔡园一九八四年六月十六日游九鲤湖诗,余一石书”。蔡园,详见本篇后面“蔡园题诗”石刻内的说明。余一石,见“书家篇”。
  “九鲤湖”题刻
  刻在九鲤湖景区入口门坊上。隶书。落款:“刘炳森”。刘炳森(1937-2005),字树庵,号海村,1962年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申命用休”匾额
  藏于九鲤湖玉帝楼内。楷书。上款:“道光庚寅日南至”,下款:“附湖三保公立”。“附湖三保公”不详。
  “幻游洞”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入内瀑布漈边的岩壁上。楷书,字幅高宽约69×22厘米。
  “飞来峰”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飞来石上。行楷,无款识。按:飞来石在旧寺的左上方,状如弥陀,又称弥陀石。
  “怪石奇峰”联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飞来石上,位于“飞来峰”石刻之下。行楷。释文:“怪石飞来全鬼役,奇峰突起自天成”,落款:“陈玉书题”。陈玉书见“书家篇”。(按:此“怪石奇峰”联实乃一首七绝诗的后二句,其前二句为:急水有声出谷远,危峰无际振天寒。)
  “眠云”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飞来石下方的一巨石(传说神仙曾在此石睡眠)上。行楷,字幅高宽约100×50厘米,字径约36厘米。
  “吴无求等谒九座寺归过菜溪岩”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飞来石下小溪流旁的一岩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40×150厘米。释文:“邑令吴无求以事至/香山,邀陈体常、林成/章谒九座正觉禅师,/诣无尘塔,获香三粒。/观龙潭,由东岩以归,/过蔡溪岩。时元祐戊/辰八月二十有九日/住龙纪僧永端与焉。吴无求即吴千,见本篇“湖光亭”石刻说明。陈体常名易,见“书家篇”。林成章生平事迹不详。正觉禅师(876-886),俗姓陈,法号智广,唐乾宁中赐谥“正觉”,度尾留坡人,为九座寺开山祖师。宋崇宁中敕赐藏舍利之塔曰“无尘塔”,故吴千等“谒九座正觉禅师”是指塑像及舍利塔。
  “一叶流处”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旧寺围墙门额的石条上。隶书,字径约22厘米,落款:“朱翰春书”。朱翰春,据传为明朝皇室后裔(有说是清康熙十年进士),游览至菜溪岩,看到僧人“饥来野菜和根煮,叠石为床困即眠”的苦行生活,感叹道:“深山面目尽藏幽,岩胜名从一叶流”便欣然题刻。另,传说朱翰春还给菜溪寺题写冠顶联:“菜味询僧须上寺,溪声陪客且登门”,年久已毁。(唐朝智广和尚曾在此岩洞中修炼,他不食人间烟火,以野菜为粮,人们常看到野菜叶从涧溪流出,始命名为菜溪。清名士严光汉有诗曰。“游人莫讶溪名菜,自昔茎根逐水来。”又,曾任西京提举学司的蔡枢,即蔡襄孙,辞官返乡后来此隐居,故亦称“菜溪”为“蔡溪”。)
  “陈贞宇修路”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古道旁一石上。楷书。释文:“汀洲府上杭县来苏/里信士陈贞宇/重修岩岭路完成,/又舍田根银五两,祈/生生世世行菩萨道。”落款:“主持明空,/康熙庚戌年季春立。”“信士陈贞宇”、“主持明空”生平事迹不详。
  “孝子泉”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东南山麓石壁上。楷书。无款识。
  “罗志忠题诗”石刻
  刻在菜溪岩景区飞来石下方的一“石鱼”石上。楷书。释文:“菜溪岩即景:幽境拓奇观,摇篮震怒湍。天门悬日月,地洞串峰峦。华盖红岩插,锦屏白玉刊。天梯云作路,宇宙一时宽。”落款:“罗志忠”。罗志忠(1901-1991),字福梅,号隐仙,鲤城街道木兰社区元宝巷人。1937年黄埔军校第十一期毕业,国民党上校军衔。一度为于右任(时任中华民国立法院院长)的私人秘书。1944年受于右任先生委托,携于先生的二位女儿(绵绵、无名)至莆田中山中学,交给校长林剑华(字仲武,为著名科学家林兰英女士之父)培养,并执教于此。附:于右任给林剑华的信:仲武弟:函悉。绵绵、无名事诸多费神,令右任感荷。罗志忠先生(诗甚好)未知尚在校否?希致意。晤诸老先生(张先生、游先生)时并希道念。校中诸同人均此。于右任,一月卅日。
  “健山陈公神道”碑
  立于菜溪岩景区南溪鳌头坝。楷书。释文:“明旌表孝子崇祀乡贤忠孝二祠健山陈公神道。”“健山陈公”即陈雄,字宗道,以号行,事父母以孝闻郡邑。
  “丹崖古篆”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山巅的占星石上。篆书。因年代久远,损坏严重,字迹已无法辨认。本石刻与省垣内的华安县汰内、福州市魁岐、福清市鹿角山、莆田九华山等地的古篆石刻一样,都属至今尚未完全揭开的古文字之谜。(有学者认为,“丹崖古篆”是仙游土著先民“七闽之种”或“闽越之民”的遗迹。)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人称“夹漈先生”,莆田人)曾在此占星石上观察天文星象。按:①明代《福建兴化县志》载:“麦斜岩顶有岩曰云居,有石可坐数十人,古篆百余字,皆作龙蛇状,第不可辨耳。”②清诗人王柏秀(1862-1941,名寿桁,字长扬,以号行,拔贡,榜头云庄人,著有诗集《行行草》。)所作《登石所山观石上古篆》一诗简明记述了丹崖古篆情况:“鲤湖春水散烟雨,中藏琼楼与玉宇。我观鲤湖最佳绝,难与石所争奇石。樵谷山前山盘行,山中怪石立门户。人行石上声咚咚,步到麦斜日初午。危峰叠嶂皆石积,不见尺地与寸土。试登绝顶手摩天,八壶三山近指数。占星石上苍苔生,樵谷先生读书苦。丹崖古篆百余字,奇奇怪怪同石鼓。韩公苏公生已遥,谁把新诗纪视缕。仙溪仙水自清幽,何必寻幽到岣嵝?”③占星石附近另有石钟,上有一“开创□□岩碑”石刻,字迹已模糊不清。
  “樵谷山”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山脚路口的樵谷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220×100厘米。据清乾隆《仙游县志》卷48载,“樵谷山”三字为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所书。据传:南宋之遗臣林壁卿(号“樵谷山人”江西人,宋廷祭酒),学问渊博,不愿仕元,隐居这,里,参玄悟道;元世祖为嘉其志,特封“元明妙应道济真人”,并御书了“樵谷山”三字赐刻。
  “祝圣道场朝真福地”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山脚路口的一巨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70×105厘米。其上方横刻隶书“麦斜”二字。据明正统《兴化县志》载:“门之左有石高二丈,刻‘朝真福地,祝圣道场’八字。”
  “应真境”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应真洞口巨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38×117厘米。无款识。传为陈景瑜所书,陈景瑜见“书家篇”。
  “陈公池”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应真洞左边巨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50×162厘米。无款识。传为明人题刻。按:池为宋代隐士陈圣可所凿,故名。
  “玉泉岩”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麦斜寺下之岩洞口石壁上。楷书,字幅高宽约80×50厘米。无款识。
  “妙法莲华供养三宝”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陈公池左侧石壁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00×80厘米。无款识。
  “灭邪石”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麦斜寺前一巨石上。楷书,字径约50厘米。无款识。按:仙游方言“灭邪”与“麦斜”同音。
  “蔡园题诗”石刻
  刻在麦斜岩景区麦斜寺北边岩壁上。行楷。释文:“钟山烽火耀仙游,/高擎赤旗震邑州。/直上麦斜擂战鼓,/长驱何岭集同仇。/垂髫入伍风霜苦,/老马征途岁月稠。/一片丹心跟党走,/为民为国立新猷。落款:“纪念麦斜起义57周年,蔡园,一九九七年秋。”蔡园,小名蔡明善。1915年出生于仙游县西门外的二保街,1930年10月在麦斜岩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108团”,担任没收队队长兼擎旗手;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出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29军第85师副师长、空军第21师师长、空四军副军长等。1979年以行政九级正军职待遇离休。
  “片石万山”楹板联
  本楹板联悬挂在麦斜寺大雄宝殿门口。行楷。释文:“片石悬今古,万山拜圣贤”。无款识。传为陈易撰并书,陈易即陈体常,见“书家篇”。
  “天梯”石刻
  刻在天马山景区之“天梯”石阶入口旁崖石上。行楷,字径约55厘米。落款:“已卯年春王尽善书”。王尽善,清代举人,榜头竹庄人,生前与其族兄弟创办竹庄小学。
  “龙首”石刻
  刻在天马山景区天马寺前一巨石上。行书,字径约60厘米。传为天马寺开山祖师王家禄所题。王家禄见“书家篇”。
  “药槽”石刻
  刻在天马山景区天马寺前西侧一巨石上。行楷,字幅高宽约105×35厘米。无款识。
  “黄汝楠等吟诗”题刻
  刻在天马山景区天马寺后天津漈岩壁上。行书,字幅高宽约90×70厘米。释文:“洞壑幽还廠,无如此爽然。晴空飞石雨,行地半人仙。松竹交加好,图书浑沌镌。三杯迟客酌,待到月轮悬。”落款:“乾隆□未夏西村黄汝楠同崑山陈梦龄..访僧学圣联吟记此”。黄汝楠见“书家篇”。
  “水云乡”石刻刻在天马山景区天马寺西边石壁上。行楷,字径约40厘米。无款识。
  “枕山锡九题诗”石刻
  刻在天马山景区云门漈岩石上。行书,字幅高宽约70×80厘米。释文:“山静潺潺涧水流,安期弗见已千秋。云津有路半空壁,石洞无门何处楼。花吐名园同鹿看,梅开古道共僧游。蓬莱景况重留意,遥想湖中一叶舟。”落款:“摩涧底石缘,得剑□雪房如有约之句,因赋以当怀古。枕山锡九”。枕山锡九生平事迹不详。
  “鼎湖”石刻
  刻在天马山景区鼎湖漈岩石上。楷书,字径约22厘米。无款识。
  “妙诀延年”匾额
  藏于天马山景区天马寺。楷书。上款:“署理仙游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杨卓廉为”,下款:“大靖禅师六十寿,光绪贰拾贰年元春榖旦”。杨卓廉,清光绪间仙游县令;大靖禅师,天马寺住持。二人其他事迹不详。
  四大景区外题刻
  “大飞书院”石刻
  刻在鲤城街道蜚山村松峰寺后岩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270×110厘米,字径约50厘米。落款:“喻景山。喻景山见“书家篇”。
  “挹飞”石刻
  刻在鲤城街道蜚山村松峰寺后“大飞书院”石刻左边的一岩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40×80厘米。落款:“赵兖夫为喻景山书”。赵兖夫,嘉定十二年(1219)以奉议郎知仙游县。
  “许伯诩诗”石刻
  刻在鲤城街道蜚山村松峰寺“大飞书院”石刻左侧下面。行楷,字幅高宽约132×80厘米。诗和款连在一起,为:“奉陪南极老,来慕此山名。凿石浓书/墨,流觞款叙情。问谁挹仙袂?笑我缚/尘缨。知是龙门客,终难卧孔明。伯诩。/许子扬约陈正仲、郑宽仲、赵公立、罗/汝蒙来谒。回仙访喻景山于书堂,/适值情美足,历目览尽佳致。酒半/各赋诗,因识于石。时嘉定己卯立夏。”伯诩姓许,福建同安人,嘉定九年至十二年(1217-1219)以承事郎知仙游县。
  “陈师复诗”石刻
  刻在鲤城街道蜚山村松峰寺“大飞书院”石刻的左侧(“许伯诩诗”石刻左上侧)。行楷,字幅高宽约141×70厘米。标题:“和喻景山席间作”(陈师复)。释文:“仙溪七十里,半世只闻名。/一日见山面,千年怀友情。/古匏浮美醁,清水照尘缨。/霜月亭亭白,连床语到明。”陈宓(1171-1230)字师复,号复斋,莆田人。以父(陈俊卿,宋孝宗朝宰相)荫入仕,官至除直秘阁致仕,有《复斋文集》。
  “刘克庄诗”石刻
  刻在鲤城街道蜚山村松峰寺“大书书院”石刻的左边(“陈师复诗”石刻左边)。行楷,字幅高宽约137×58厘米。释文:“大飞石崖高可镌,我无妙语讵足传。/记文颇类□盘谷,侍郎况有诗成编。/归来双□苦未款,白云归思忽浩然。/□□□□□□日,更共沦茗吾印泉。/送景山省元友归大飞,同郡刘。”“同郡刘”即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田城内北门后村人,特赐进士,著名诗人(主盟南宋诗坛),官至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谥文定,有《后村大全集》。
  “邢伯起等”题刻
  刻在鲤城街道蜚山村松峰寺“大飞书院”石刻左侧(“许伯诩诗”石刻上方)。楷书,字幅高宽约111×91厘米。释文:“金华邢伯起、三山王仲庸、栝苍朱夷甫,以浚仪赵味道暇日相约寻梅,遂访邑人喻景山于大飞书院,夷甫仍侍其亲行。时嘉定辛巳腊后三日。”邢伯起名兴祖,嘉定十四年至十六年(1221-1223)以宣教郎知仙游县。王仲庸即王庸之,时任仙游县丞。朱夷甫即朱清孙,时任仙游主簿。赵味道可能是赵兖夫(见“挹飞”石刻说明),时将离任。
  “南溪黄瀛父携子鳌孙..”题刻
  刻在鲤城街道蜚山村松峰寺“大飞书院”石刻左侧(“邢伯起等”题刻之右)。行楷,字幅高宽约130×78厘米。释文:“南溪黄瀛父携子鳌孙,偕/羽客方一庵,约景山父子/以绍定癸巳中元后十日/实来。引山泉于竹间,汍匏/樽于曲水,炷薰沦茗,鼓琴/赋诗。乐哉斯游,巉石以记。”喻景山见“大飞书院”石刻说明,绍定癸巳为1233年,其他不详。
  “松竹林”石刻
  刻在鲤城街道蜚山村松峰寺“大飞书院”石刻之右的另一岩石上。隶书,字幅高宽约98×35厘米,字径约30厘米,无款识。
  “怀烟”石刻
  刻在鲤城街道万福村将军山九龙岩。隶书,字幅高宽约120×52厘米,字径约40厘米。落款:“舟庵”。舟庵生平事迹不详。
  “清心”石刻
  刻在鲤城街道万福村将军山九龙岩。楷书,字幅高宽约120×52厘米,字径约40厘米。无款识。
  “点头”石刻
  刻在鲤城街道万福村将军山九龙岩。楷书,字幅高宽约70×40厘米。无款识。
  “仙游文庙”题迹
  悬挂于县文庙内。行书,字径约35厘米,落款:“力生书”。李力生(丽笙),字仲篪,1936年出生于北京,1959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64年毕业后到解放军画报社工作,高级编辑,大校军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工书法,擅榜头,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主席。创办《中国榜书艺术》期刊,著有《李力生书法艺术集》等。
  “绰楔门”题额
  刻在仙游文庙门坊顶上。行楷,字径约36厘米。落款:“陈至立”,陈至立(女),1942年生于鲤城,祖籍鲤南镇玉塔村南埔。1958年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1965-1968年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80-198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研究所当访问学者。后来,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仙港大桥”题额亦书出其手。
  “戒石”碑
  亦称“公生明”碑。立于仙游文庙大成殿后围墙上。楷书,碑高宽约140×90厘米。释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按:本碑原立在西门兜城隍庙前,“文革”中被劈成三块石条用作台阶,后征集到文庙陈列。据清代朱象贤《闻见偶录》记载:“今凡府州县衙署,于大堂之前正中俱之一石,南向刻‘公生明’三字,北向刻此十六字。官每升堂,即对此石,名曰‘戒石’。所刻十六字,乃宋初太宗书赐郡国以戒官吏,立石堂前,欲令时时在目,不敢忽忘之意。先是后蜀孟昶撰戒官僚二十四句,至宋太宗时表出其中四句,元朝以至国朝未有更易。”
  “下马”碑
  立于仙游文庙碑廊。楷书,碑高宽约210×45厘米。释文:“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系清乾隆间重修文庙时勒石,无款识。
  “朱澥公”墓碑
  立于仙游文庙碑廊。楷书,碑高宽约140×60厘米,字径约23厘米。释文:“始祖唐袁州司马朱公坟”。朱公即朱澥,唐代太和戊申年(828)进士,累官工部侍郎。世居河南,唐末迁居本邑孝仁里(今赖店镇),为朱氏入闽入仙始祖。本墓碑是唐代碑刻,县内稀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叶颙丞相神道”碑
  立于仙游文庙碑廊。楷书,碑高宽约245×100厘米,字径约38厘米。释文:“宋尚书左仆射正简叶公神道。”“正简叶公”即叶颙(1100-1167),字子昂,大济镇古濑村人,宋绍兴二年进士,历任常州知州、尚书郎、吏部侍郎等,孝宗时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立朝正色,刚正不阿,处大事毅然不可夺;除奸邪,荐贤能,素负刚明盛誉。谥“正简”,封南阳开国公。
  “忠孝门闾”石碣
  立于仙游文庙碑廊。楷书,碑高宽约185×33厘米。释文:“御赐忠孝门闾”落款:“监务伯福书立”。“伯福”姓郭,,生平事迹见“书家篇”。按:本碣是元代皇帝追封宋忠臣又孝子郭琪事迹的,原立在榜头梧店郭琪祠内。郭琪,宋庆历二年(1042)进士,处事耿介,触犯权贵,遭诬被砍头;后朝廷为其平反,赐葬建祠。
  又:据《仙溪志》载,有国戚曾其姓者,夺民田,累政不敢决,公判归之民,为国戚所陷而死。蔡襄以诗哭之,诗曰“如山判笔心常壮,为国忠魂势莫惊!”
  “反日会”碑
  立于仙游文庙碑廊。行楷,碑高宽约235×77厘米,字径约20厘米。释文:“我们要雪五三惨案的耻,必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上款:“中华民国十七年八月十日立”,下款:“仙游反日会”。据传,本碑书出陈根本之手,陈根本生平事迹见“书家篇”。
  “雁塔”石碣
  原燕池埔体育场南边有一小塔,名为“雁塔”(系明朝尚书郑纪所建,封建时代用于科举张榜),该塔第二层东北侧上立有“雁塔”石碣。楷书,无款识。
  “百年树人”题迹
  刻在仙游师范教学楼墙壁上。行楷,字径约45厘米。上款:“应颖南先生之请”,下款:“刘海粟”。颖南姓周,1929年出生于仙游,1970年迁居新加坡,著作有《周颖南文集》。刘海粟(1896-1994),江苏常州人,1912年11月在上海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任校长。为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著有《刘海粟画集》等。附:另一墨迹“可爱的侨乡仙游”。
  “仰泽”、“延恩”石额
  立于仙游林氏大宗祠(在鲤城城内街济川巷)上厅两边石拱门顶。行书,字径约15厘米。无款识,但各有印章三方。
  万寿观石柱联
  共八对,立于仙游一中万寿观内两侧庑廊。万寿观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坐北朝南,殿堂崔巍,布局庄严,是赖店傅氏(傅揖家族)在此设立的学塾。傅氏后裔兴旺,八对石柱联为各裔孙重修万寿观时所立。行楷。除一副对联外,其余的上、下款齐全。
  “三宫小记”石碑
  立于仙游一中西边的三妃宫内。楷书,石碑高宽约150×64厘米。泐石人徐广、吴卿宝等人生平事迹不详。按:南宋史学家郑樵《通志》载:“仙游三妃庙中奉祀三妃:中奉天妃妈祖林氏默娘神像,左奉法主仙妃圣泉妈神像,右奉灵惠懿德妃陈氏神像。”
  “乐善好施”、“玉音”石额
  立于东门石坊的上部。楷书,无款识。据传,“乐善好施”石额,书出林大章之手,林大章见“书家篇”。按:东门石坊系清代仙游富商陈天高父子,因捐建金石书院,受朝廷褒奖,于道光五年(1825)奉旨建造。其工艺极为精湛,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对象。
  “东园”石额
  立于鲤城拱桥头尚书祠(亦称“郑纪祠”)的墙壁上。楷书,字径约33厘米。无款识。
  “大司徒”石额
  立于鲤城拱桥头尚书祠(亦称“郑纪祠”)的墙壁上。楷书,字径约22厘米。引首章:“光前裕后”,落款:“门生费宏书”。费宏(1648-1535),字子充,号健斋,晚年自号湖东野老,江西铅山人,20岁参加进士考试得第一名(状元),官至宰辅;为郑纪的得意门生。
  “司马同人”、“英风正气”石柱联
  立于鲤城西门兜爱晓宫(协忠庙),楷书,字径约11-12厘米。联句:“司马岁行春西郊天佑,同人时爱晓东海日升”、“英风在昔心为厉,正气于今齿有香”,前者无款识,后者落款:“弟子叶子文题”,叶子文生平事迹不详。
  “爱晓协忠庙碑记”石碣
  立于鲤城西门兜爱晓宫(协忠庙)上厅两边墙壁上。楷书,郭尚先书丹。郭尚先(17851833),字元开,号兰石,莆田城厢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官四川学政、大理寺卿。工书善画,兼精篆刻。其书取法晋唐,楷书端重纯和,行书洒落雅健,有《坚芳馆印存》行世。
  “竭力掀天”楹板联
  本楹板联挂在鲤城西门兜爱晓宫(协忠庙)内石柱上。楷书,字径约16厘米。联句:“竭力致身大厦将倾支一木,掀天揭地苞桑永固藉双忠”。上款:“道光五年岁次旃蒙作噩梅月吉旦”,下款:“弟子宋雨若盥手敬题”。宋雨若,生平事迹不详。
  “英灵香火”石柱联
  立于鲤城街道金井村东岳庙内。行书。释文:“英灵万古皆如在,香火千秋得久新。”上款:“岁丁卯立”,下款:“卓晚春书”。卓晚春,人呼小仙,明代莆田人。《名山藏》云:初不识字,十四能诗,十六善草书。唐顺之《小仙草书歌》云:“瓌璚东海黄公符,苍古太庙姬王篆,藤缠老树千尺挂,鹰攫寒厓百鸟愞。”其与兴化“三一教”教主林龙江先生亦师亦徒的关系,正如民间流传的一句话:“三十年前师度弟,三十年后弟度师。”(按:“三一教”亦称“夏午教”。有一对联曰:“师度弟弟度师师徒同开夏午,仙与佛佛与仙仙佛会聚一堂”。)
  “仙游县第二中学”题迹
  题于仙游二中校门口上。行楷。落款:“冰心题”。冰心(女,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作有《繁星》、《寄小读者》等。
  “兰溪娱乐公园”题迹
  题于仙游大桥北桥头东侧的兰溪娱乐公园上。行楷。落款:“坡云”。披云(姓梁,1907-2010),又名梁雪予,学名梁龙光,福建永春人,长居澳门。为著名书法家、《书谱》刊物的创办人。
  “南桥”题刻
  刻在鲤城南门桥中部桥栏上。楷书,字径约73厘米。落款:“中华民国十七年重修”。按:民国十七年,南门桥因桥面磨损塌陷,邑人林寿国(见“书家篇”)等人倡导筹资修复,桥面改灌水泥混凝土,并砌起葫芦栏杆。
  “兰溪景观带”石碣
  立于木兰溪南岸靠近仙游大桥处。行书,字径约74厘米。落款:“邵华泽”。邵华泽,1933年生,浙江淳安人。历任《解放军报》社编辑、副社长,《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社长,中将军衔。
  “仙游大桥”石碣
  立于仙游大桥南桥头。行书,字径约45厘米。落款:“陈明义,一九九八年七月”。陈明义,1940年生,福建长乐人,研究生学历。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等。
  革命烈士纪念碑
  立于鲤南镇柳坑社区虎啸山的革命烈士陵园内。楷书,沈觐寿书丹。沈觐寿(1907-1995),字仲年,号静叟、遂真园翁,福州人。曾祖父沈葆祯(夫人普晴,乃林则徐之仲女)曾任福建船政大臣。沈勤寿1933年福建学院法律系毕业,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福建省文史馆馆员。书学颜、褚等,自成一家。碑文为黄玉平(见“书家篇”)所撰。
  “革命烈士纪念碑”释文:
  仙游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来,仙游的无数革命者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仙游人民的革命斗争揭开新的一页。一九二七年四月,仙游就有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同年年底成立中国共产党仙游县委员会。一九三零年秋创建了第一支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零八团。在长夜漫漫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共产党人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播了革命的种子,点燃斗争的火焰,保存和发展党的组织,巩固帮助壮大人民的武装,把仙游开辟成福建的一个游击区,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形势下,游击队全面展开武装斗争,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于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五日解放仙游,建立起人民政权。
  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仙游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英雄的人民战士和革命的志士仁人,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自由幸福,矢志不渝,竭尽忠诚,前仆后继,英勇牺牲,英烈的光辉业绩彪炳史册,英烈的崇高精神万古长存,永远激励全县人民奋发努力、开拓前进!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公元一九八四年七月,中国共产党仙游县委员会、仙游县人民政府立。
  附:原“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永垂不朽”残碣(方正书写,今藏在文庙碑廊,方正见“书家篇”)
  “金凤桥”石碑
  立于鲤南镇金凤桥北桥头。楷书,碑高宽约240×65厘米,字径约43厘米。上款:“同治柒年孟夏榖旦”,下款:“同知衔知仙游县事大兴李钟霖重修”。
  南埔陈氏故居匾额
  共三块,藏于鲤南镇玉塔村南埔陈氏故居。三块为“文魁”、“奖励贤能”及“明经进士”,字体为行楷,均为清光绪年间的匾额。
  “文明气象”匾额
  悬挂于鲤南镇玉塔村东山寺天王殿。行楷,字径约40厘米。落款:“晦翁”。晦翁即朱熹(1130-1200)的晚号,为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福建建阳。绍宋十八年进士,任秘阁修撰等职。极博群书,广注典籍,集理学之大成。从事教育五十余年,曾到枫亭会心书院(当时为“塔斗山隐晦台”)讲学并题“敬义堂”匾额(毁于“文革”)。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等。《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加之功。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袐,不啻璠璵圭璧。”(按:朱熹到过仙游,乾隆本《仙游县志》原序中载:仙游乃“朱文公之所过化”。)
  “东山寺”、“大雄宝殿”匾额
  悬挂于鲤南镇玉塔村东山寺内。行书,字径约厘米。二匾落款相同,上款:“甲子冬”,下款:“虞愚”。虞愚(1909-1989),字佛心,浙江山阴人。民国十三年(1924)入武昌佛学院从学于太虚大师;十八年(1929)转入厦门大学,专研哲学,并时去闽南佛学院研读,师从吕澄学因明。1953年在北大任教,1956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学部。著有《因明学》等。
  “石鼓”石刻
  刻在鲤南镇玉塔村塔山山巅南侧的一块巨石上。楷书,字径约60厘米。落款:“邑人郑瑞星书”。郑瑞星见“书家篇”。
  “灵山惠水”石柱联
  立于鲤南镇圣泉村圣泉宫大门口前。行楷,字径约17厘米。落款刻在另一对石柱上,上款为:“癸巳夏五榖旦重建,”下款:“云林林有德捐捨并题”。
  “谱牒子孙”石柱联
  立于鲤南镇玉田村黄氏宗祠。楷书,字径约15厘米。释文:“谱牒题名山称鼎甲,子孙受福春荐盤辛。”落款刻在同一石柱的另外一面,上款:“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一月榖旦”,下款:“张琴敬撰并书”。张琴(1876-1952),字治如,号石匏老人,莆田成厢十八张厝人。清光绪甲辰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学问渊博,诗文书画印皆工。著述有《六书考源》、《南山志》和《莆田县志稿》等。(本县榜头玉山祠亦存有张琴所书的石柱联:世味不如仙水永,道心应比玉山清。)
  “唐宋枌榆”楹板联
  悬挂于鲤南镇圣泉村圣泉宫。行楷,字径约16厘米。释文:“唐宋显英灵,大展仙机宏德泽;扮榆蒙庇荫,长留圣迹沛甘泉。”上款:“道光乙酉年”,下款:“鳌头境郑秀林、□光喜题”。
  圣泉宫六匾
  藏于鲤南镇圣泉村圣泉宫。六匾是“法曜漈川”(楷书)、“源流普润”(行书)、“法雨均沾”(行书)、“丹台泽沛”(行楷)、“育德”(楷书)、“威扬”(行楷),都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匾额。
  “江国勋阳”楹板联
  藏于鲤南镇横塘村李尚芬祠内。楷书,字径约15厘米。无款识。据《仙游县志》载,本楹板联书出郑纪之手,郑纪见“书家篇”。
  “李氏宗祠”匾额
  藏于鲤南镇横塘村李尚芬祠。行楷。无款识。按:李尚芬祠,原在西苑乡前县村,因这里兴建九仙溪水电站而全村迁徙。
  鸳鸯大厝四匾额
  藏于赖店镇坂头村鸳鸯大厝。四匾额为:“乐天知命”、“大椿进寿”、“荣膺官政”,“风高梁孟”,属行、楷书,皆是民国时期匾额。
  “井汲亭留”、“凤翔龙盘”石柱联
  立于赖店镇玉山村井亭宫。行书。释文:“井汲明王福,亭留法主踪”、“风翔亭柯山有玉,龙盘井渫水成晶”。落款在一石柱的另一面,上款:“嘉庆庚申年”,下款:“孟夏榖旦立”。
  “李御史神道”碑
  立于盖尾镇琼峰村村道旁。隶书。释文:“赐进士第江西道监察御史钝轩李先生神道”。上款:“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眷弟郑纪顿首并书”,下款:“天顺癸未仲秋榖旦立..”。“钝轩李”即李梁,盖尾镇琼峰村人,明正统十年(1445)进士,官监察御史。刚直不阿,能诗善文,所作《菜溪岩》七绝诗:“风吹溪涧水流沙,高阁虚栏半紫霞。未会聘君修炼法,空教童子采松花”。郑纪见“书家篇”。
  “李烂箕神道”碑
  立于盖尾镇琼峰村村道旁(与“李御史神道”碑一起)。楷书。释文:“承德郎北京工部都水司监督六科廊主事九漈李先生神道”。上款:“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年弟朱继祚顿首拜书”,下款:“弘光元年岁次乙酉春王吉旦不孝男(正□、学□)仝泣血立石。”“李先生”即李烂箕,见“书家篇”。朱继祚(1593-1649)字立望,号胤冈,莆田黄石镇横塘村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累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能文善诗,精于书法。抗清殉职。
  “亚魁”、“大户侯”、“大年偕老”、“萱堂燕喜”、“听涛楼”匾额
  五块匾额悬挂于盖尾镇前连古民居各厅堂上。行楷。均有落款,但部份款字脱落不清。
  “第一山”石刻
  刻在盖尾镇仙潭村与仙溪村之间的“第一山”崖石上。行书,字幅高宽约270×180厘米,字径约74厘米。上款:“明嘉靖辛亥六月朔旦”,下款:“□□主人廖云龙书勒”。廖云龙,莆田人,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浔阳(今江西九江市)知府。
  “龙纪寺”、“满太虚”匾额
  藏于盖尾镇龙纪寺内。楷书,无款识。据传:“龙纪寺”匾额为翁邦达所书。翁邦达,莆田清江村人,光绪乙酉年武举人,喜作大字,笔力雄健,结字沉稳;“满太虚”匾额为张琴所书,张琴见本篇“谱牒子孙”石柱联内说明。附“龙翔”墨迹。
  “盘龙台”石刻
  刻在盖尾镇龙纪寺佛殿前下方的盘龙台上。楷书。释文:“正心修身”、“克已复礼”、“片月犹涵秋水碧,万云常锁深处闲”及“山色山光明几上,松荫竹影度阶前,焚香独坐谁是伴,自与佛经结静缘。”无款识。
  “动天湖”石刻
  刻在盖尾镇龙纪寺前的一块巨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50×80厘米。无款识。
  “玄关第一”石刻
  刻于盖尾镇龙纪寺附近魁斗峰石壁上。楷书,字径约25厘米。无款识。
  “云梦山”、“青龙岭”及“奈河桥”石碑
  三石碑立于龙纪寺周围的山坡上。楷书。附文释文:“清虚道德真君,九天玄女娘娘”、“八功德水池成锦,十殿雄风石有香”及“稻生双穗岳飞父子,何立胡迪探阴思亲”。
  “湄水睢阳”、“万古千秋”、“捍贼捐躯”石柱联
  立于盖尾镇芹林村灵济宫妈祖庙大门前。楷书。释文:“湄水钟灵开一圣,睢阳亮节耀双忠”、“万古屏藩邦作殿,千秋俎豆列如林”、“捍贼为江淮保障,捐躯立天地纲常”。三石柱联书出江春霖之手。江春霖(1855-1918),字仲默,号杏村,莆田待贤里梅阳(今萩芦乡梅洋村)人;光绪甲午年进士,授任武英殿纂编国史馆协修,官历江南、新疆诸道监察御史等,屡劾亲贵、权臣。宣统元年正月,严劾庆亲王与袁世凯,直声震天下。江春霖亦工书法,传说慈禧太后说他的书法“鬼看惊”,故挂他的书法作品也能兼作“辟邪”。附:①
  “魁山寺”匾额(悬挂于效尾镇湖宅村魁山寺大门顶上。楷书,匾额长宽约160×60厘米。上款:“光绪丙申孟夏,戊辰仲秋”,下款:“坑头陈亦尚重修,莆阳江春霖书”)。②度尾镇度峰村与东峰村交界处的长清堂内存有“开元清节堂”匾额,无款识,亦书出江春霖之手。
  “孝节”石额、“国典女宗”石柱联
  二者刻在郊尾镇沙溪村孝节坊的不同位置上。行楷书。石柱联释文:“国典表高嫠芳扬绰楔,女宗崇苦节徽溢炜彤。”落款:“愚姪林云傅顿首拜”。按:本孝节坊是清代道光年间朝廷褒扬武生杨联标之妻苏氏的孝节而建的。杨联标(1794-1833),别名桂芳,外号九舍,清候补员外郎,香田里(今郊尾镇)旸谷村人。小时家境贫寒,经艰苦创业,经商致富。一生扶贫济世,施舍不断,每遇旱涝或瘟疫,更是慷慨解囊。发愿舍十分之九的家当济民,故人称为“九舍”。
  “乐善好施”石额
  立于郊尾镇沙溪村乐善好施坊上。楷书。无款识。按:杨联标遗命子俊选,以库平纹银一千两捐助金石书院,奉旨建坊。
  “陈经邦神道”碑、坊门石刻
  二者都立于郊尾镇新和村陈经邦墓前。坊门有二个:下马坊、仪门坊,上有:“皇明钦赐祭葬”、“宫保学士”和“大部名卿”、“天国名师”、“升平人瑞”等石刻。神道碑和坊门石刻均为楷书。神道碑小字落款:“..叶向高书”。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号台山,福清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任宰辅。陈经邦
  (1537-1616),字公望,号肃菴,莆田城厢庙前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明代国师(万历帝讲读官),礼部尚书。(民间传说:帝师陈经邦曾与皇帝漫步在北国雪飘的御苑里,皇帝出联命对:“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当时陈阁老无法对出下联。致仕后陈阁老来仙游游览菜溪岩,见到“龟蛇相会”石景,才豁然开朗,对出了下联:“龟蛇浮水面,两样玉带荷包”。另外,陈经邦作菜溪岩雷轰瀑布对联:飞瀑如棉,不用弓弹花自絮;彩霞似锦,何须机织天生成。)
  “进士”匾额
  悬挂于郊尾镇湖宅村刘章天府第。楷书。上下款:“..钦点主事□分礼部精膳司刘章天。立刘章天生平事迹见“书家篇”。
  “亦钓台”、“望斗台”、“虎阜移来”和“拜兄处”石刻
  刻在郊尾镇湖宅村魁山大石头上。楷书,字径约20厘米。落款分别为:“倬卿小憩”、“刘章天书”、“昔游苏门见千人坐略似此,倬卿志”、“倬卿书”,倬卿为刘章天的别号,刘章天见“书家篇”。(按:魁山上还有刘章天所书的“上有飞瀑”、“慕凤岩”石刻。)
  “金刚桥”石碑
  立在郊尾镇阮庄村金刚桥旁。楷书,碑高宽约100×60厘米。款字模糊不清。系清代乾隆年间石刻。
  “会元禅寺”题额
  题于枫亭镇会元寺(亦称“会云禅寺”)大门口上。楷书。上款:“辛未年孟春望日”,下款:“启功题”。启功(1912-2005),字元白,满族,爱新觉罗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著有《启功丛稿》、《启功韵语》等。
  “金仙”匾额
  藏于枫亭镇会元寺。楷书。上款:“宣统二年九秋之吉,”下款:“重兴本刹主持德永敬立”。释德永,俗名不详,清末任会元寺住持。
  会元寺林肇祺题刻
  刻立在枫亭镇会元寺内的各处。行、篆书体。这些题刻有:“海天佛国”、“巢云”、“仰止”、“水月”、“风松”、“道□”和题诗“溪海双流合,乾坤一塔峩。讲经成底事,秋月系松萝”等,落款的、无款识的都有,均出林肇祺之手,林肇祺见“书家篇”。附:林肇祺给兰友社区来安大药房(创办于民国初)题写的“来安”匾额。
  “毓秀会心”石柱联
  立在枫亭镇会元寺内。楷书。释文:“毓秀地山灵水活,会心处海阔天高。”落款:“刘必端”。刘必端见“书家篇”。
  “蔡襄陵园”题额
  题于枫亭镇蔡襄陵园大门口上。楷书。上款:“一九九八年戊寅”,下款:“赵朴初题”。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生前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西冷印社社长。是现代杰出的宗教领袖、著名诗人和书法大师。著有《佛教常识答问》和诗集《滴水集》、《片石集》等。按:①中共仙游县委党史研究室所编的《中国共产党仙游县历史大事记(1949-2009)》载:1999年“4月1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襄陵园修建工程竣工,菲律宾总统约瑟夫·依诺茜多·依斯特拉达发给贺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陵园题字。”②陈金添主编的《仙游古今》一书亦由朴老题写书名,特附于此。
  “四谏万安”石柱联
  立于枫亭镇蔡襄陵园内。楷书。释文:“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传为清乾隆年间文华殿大学士蔡新(漳浦人,襄公第十代裔孙)所撰书的。
  “崇德舍生”、“文在山有”和“百世千秋”石柱联
  三石柱联立于枫亭镇麟山宫。楷书。释文:“崇德报功天下重,舍生取义世间稀”;“文在兹乎武尽美,山有台兮仙则名”;“百世馨香光俎豆,千秋歌颂仰勋猷”。无款识。传为林叔符所书,林叔符见“书家篇”。
  “天开佛化”楹板联
  藏于枫亭镇会元寺。行楷。落款:“监院阳明敬题”。释阳明俗名不详,清末僧人,为本寺监院。
  “林自芳神道”碑
  立于枫亭镇兰友街兰友祠内。楷书。释文:“明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太仆寺少卿前/山西湖广道监察御史自芳林先生神道”。落款字迹模糊不清。林兰友(1594-1659),字翰荃,号自芳,连江里鱼街(今枫亭镇兰友社区)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初授广西临桂知县,后擢为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不畏权贵,上疏弹劾,人称“铁面御史”。甲申事变后,福王在福州即位,被授为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等职。
  按:崇祯末年(1644),李闯王农民起义军攻陷京都,立青旗(不降者)、红旗(愿降者)让群臣选择,兰友立青旗而被缚晒太阳,几乎渴死,写有绝命诗句:“天地一时亡共主,乾坤何处立孤臣”。清兵入关,率家避隐于海岛上,并立下誓言:“生,头不戴清朝天;死,脚不踩清朝地。”现在枫亭一年一度元宵闹花灯,其中“火树银花”灯就是为纪念林兰友尽节的。
  “吴瑛神道”碑
  立于枫亭镇霞街北门。楷书,碑高宽约350×200厘米。释文:“荣禄大夫,威略将军,提督/福建水陆军务,世袭三等,/阿达哈哈番加二级又加五等,/赠太子少保愧能吴公暨配/累封一品夫人蔡夫人神道。”“愧能吴公”即吴瑛,泉州人,清道光年间任福建水陆提督,晚年归田,在枫亭垦荒筑陂。
  “龙山”、“德星”石额
  立于枫亭镇溪南村土楼墙壁上。“龙山”石额,楷书,上款:“嘉庆丁卯年”,下款:“葭月中浣榖旦”。“德星”石额,行书,上款:“道光丁亥年”,下款:“阳春榖旦”。
  “灵济万芳”石碣
  立于园庄镇岭北村灵济宫前。楷书。额题:“灵济宫”,上款:“宋甲子年”,下款:“韩御史题”。
  东石土楼石额
  共六块,即“亦可”、“超然”、“攀龙”、“附凤”、“聚斯”和“自得居”,立于园庄镇东石村等土楼墙壁上。“超然”石额书体为行书,其余的为楷书。“亦可”石额有落款(上款:“昔高子有《可楼记》,余读之知其楼无所不可也”,下款:“余德不及高子,而楼略高之,故亦以可吾楼云。东里主人”),其余的无款识。
  “岁寒”石碣、“溪山奇观”石额
  “岁寒”石碣立于榜头镇云庄村王氏祖祠旁,“溪山奇观”石额立于该王氏祖祠内。均为楷书。“岁寒”石碣有上款“崇清”二字(不知何意?)。二者传说为陈经邦所书。陈经邦生平事迹见本篇“陈经邦神道”碑内的说明。
  “谛参上乘”匾额
  藏于榜头镇灵山村的灵山寺。行楷。上款:“文林郎知仙游县事俸满倏升卓/异五级纪录五次韩琮为”,下款:“灵山岩耆腊拂尘立。/乾隆叁拾捌年仲秋榖旦。”韩琮(仙游知县)、拂尘
  (和尚)生平事迹不详。
  “陈氏世居”题额
  题于榜头镇仙水村仙水大厅外院门楣上。楷书,字径约厘米。据传为明代理学家陈献章所书。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新会(今属广东)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正统举人。曾应召,授翰林院检讨而归,自后屡荐不赴。一生唯重心性之学,主静坐澄心,开明代心学之先。著有《白沙集》。
  “双桂联芳”、“锦衣遣使”匾额悬挂于榜头镇仙水村仙水大厅大门厅门楣上。楷书。传说为明英宗皇帝御书。明英宗(14271464),即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先后在位22年。
  “指塔”、“向藜”石额立于榜头镇南溪村红厝瓦陈氏民居(清代建筑)正厅前廊石拱门上。行书。无款识。
  “观音山”石刻刻在榜头镇后坂村观音山观音石上。隶书,字径高宽约150×80厘米。无款识。
  “桃源洞”、“即九鲤”和“灵鹫石”石刻
  均刻在榜头镇后坂村园通寺(亦名后坂寺)桃源洞岩壁上。行楷。“桃源洞”石刻字幅高宽约120×230厘米,字径约60厘米,上款“何仙师书”。“即九鲤”石刻字幅高宽约60×120厘米,无款识。“灵鹫石”石刻字幅高宽约70×100厘米,款识不清。
  “古重岩”石刻
  刻在榜头镇新郑村出米岩的石壁上。楷书,字径约22厘米。无款识。
  “恭祝今上皇帝”石碣
  立于榜头镇后南溪村塔山顶的望夫塔底层壁上。楷书,字径约15厘米。无款识。
  “仙游县正堂王示”石刻
  刻在榜头镇何岭古道入口处前的一巨石上。楷书。释文:“严禁路旁荫树,不许凡/人砍伐,违者从重究治。”落款:“光绪十九年六月立”。正堂王即知县王士俊,其生平事迹不详。按:①明万历年间,兴泰里下厅(今钟山镇)张二田营造何岭古道护路林。②何岭古道石阶铺筑,宽3米,长5千米,共4045级,盘山蜿蜓,高峻陡峭。沿途古树苍翠,路亭点缀其间,并有摩崖题刻多处。过去为通往永泰、福州等地的重要路径。
  “吴威题诗”石刻
  刻在榜头镇何岭古道旁一崖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360×350厘”米,字径约37×32厘米。释文:“剑气破山裂,马/首来自东。高歌/大风起,天与/一关雄。”落款:“癸亥夏/过此题/铁胎吴威书吴威生平事迹见“书家篇”。
  “忠孝”石刻
  刻在榜头镇何岭古道旁。行楷。字径约30厘米。无款识。
  “何岭关”石刻
  立于榜头镇何岭古道关口门顶。楷书,字径约25厘米。无款识。据传系清咸丰五年(1855)知事张铨庆所书。张铨庆生平事迹不详。附:蔡襄所作《游九鲤过何岭》诗:“何岭巍峨欲插天,回头人与白云连。桃花不点寻常路,从此依稀度九仙。”
  “一卷”石刻
  刻在榜头镇何岭古道旁一崖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33×95厘米,字径约50厘米。落款:“仙溪吴石”。吴石见“书家篇”。
  “何晋题诗”石刻
  刻在榜头镇何岭古道旁一崖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360×350厘米,字径约37厘米。释文:“仙兴何岭间,岭我姓何同。金脰名传久,丹书妙莫忘。乾坤余胜概,古今仰高风。禄石题双姓,□然共始终”。落款:“明嘉靖三年(1524)何晋所题”。何晋生平事迹不详。
  “何岭”石刻
  刻在榜头镇何岭古道旁一崖石上。楷书,字径约50×60厘米。据传为陈谠所书,陈谠见“书家篇”。“文武圣神”匾额藏于游洋镇兴山村兴山书院。楷书。无款识。
  “林爱云墓道”碑
  立于石苍乡济川村天堂宫东侧。楷书,碑高宽约300×80厘米。释文:“(奉天敕命)明敕赠征仕郎府军卫经历司经/历爱云林先生暨孺人黄氏墓道”。上款:“明赐进士第大中大夫云南布政司右参政通家晚生李先著顿首拜书”,下款:“万历丁酉年(1597)春三月吉日..”。林爱云,名文,字学周,别号“爱云”,济川人,塾师。李先著,安溪人氏,林爱云的弟子,进士出身,任云南布政司右参政等职。(按:请旨立墓道碑情况较为特殊。)
  “云顶记”石碑
  立于石苍乡高阳村云顶岩寺石壁上。楷书。释文:“云顶岩,莆之胜境也。昔正觉师由闽入莆常憩乎此,而之九座太平开山,则此地为圣迹矣。时有苦行觉修编茅而庐于山下。崇宁间,乡之耆旧光孝、永祥诸老与僧智道谋□殿址岁月侵久,蒙为榛棘。淳熙辛丑,乡贵郑瑜、郑千里捐财孱功,大构殿宇。岩僧弥清即架西寮。续有文林郎郑公同力修盖,时岩僧道兴也。咸淳庚午,岩僧惠福同郑岩、郑又新重架上殿,厥有成规。越十余年,惠福欲撤而新之,郑君耆公与凌君友龙实董其事。取材于山,给粟于廪,远近之人效□趋焉,智者谋,仁者施,壮者务其勤,工者献其技。山灵土润,檀苾相滋,佛堂殿宇,不日考成。计其功千有余日计其财百缗矣。立正殿于中,,皆公力也;架妃宫于侧,亦惠福功也。岩之昔创,乃荥阳司马公及林二才,昔时住岩乃前住保福寺闲思也。予历其迹始终而存之,乃巉诸石以示后人也。时圣元丙戌三月蓝田赵大仙笔。
  辛巳年幹缘郑岩璀、郑又新、林法全、王法应、林二才等舍钱壹佰伍拾贯入缘。都缘僧惠福、智日大师仝永山居士林二才谨立。地理温子玉、知柔。乾隆十年岁次乙丑荔月住持比丘净高重勒。”
  “云顶岩记”石碑
  立于石苍乡高阳村云顶岩寺石壁上。楷书。释文:“云顶者,仙之胜景也。台峰北出,秀丽端峭。郑氏棋山尝于此峰旁构书堂焉。宋乾道中部使者过此,谓当出异人。已而,郑公擢高第登枢相,验果不爽。中有胜处五景:岚烟香霭眠云阁也;爽籁清辉钩月弯也;化蟒之洞列于前,闻猿之洞徒于侧;而旧隐之岩则盘旋缭窈于其间焉。元至正间,世祖赐进士,迪公裔孙二才与僧募众创佛殿于峰下,越百年而圯。万历辛丑,裔孙庠士国修与僧法临重建而葺之。尔时,山幽景淑岩复,未与有光。迨康熙辛卯,岩之僧普明慨然欲建下殿,为王将军复庙宇。夫王将军者,先时洋盗蜂起,王为民战,没,里人义之,为之立庙也。募众完成,至今两殿巍峨,钦仰止焉。功竣请记,爰为之志其发祥之人,名胜之景,并志其岩之先后兴废,祖与僧之先后经营,以见人以地灵,地因人著,相随不朽云尔。钦拔恩进士候补外翰司谕,裔孙天简志。时康熙壬辰岁桂月榖旦。原地师温子玉。檀越主:济川林立。”
  “化蟒洞”石刻
  刻在石苍乡高阳村云顶岩寺前方的一块巨石上。楷书,字经约厘米。无款识。
  “青龙桥”石刻
  刻在石苍乡济川村村尾的一座石平桥(四条长条石铺架而成)桥头巨石上。楷书,字径约35厘米。款识有建桥人“林于茂”和建桥时间“万历”字样,已经风化模糊不清。林于茂,济川人,明万历间在京供职户司库官,捐资建造青龙桥。(按:本石刻左侧有“济川林氏..林梁墓..”石刻。)
  “在山泉水清”石刻
  刻在石苍乡济川村村尾禹门三级浪旁的一块岩石上。行书,字径约厘米。落款:“章武”。章武,姓陈,1942年生于莆田,1964年福师大中文系毕业。《福建文学》副主编,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曾挂职仙游县副县长。按:禹门三级浪总落差约100多米,气势磅礴,景光壮美。三级浪边上建有一亭,名曰“上林亭”,亭柱上有一对联:“济水奔腾三级浪,上林苍郁四时春。”
  “圣贤忠武”楹板联
  藏于石苍乡高阳村温氏宗祠。行楷。释文:“圣贤礼重明昭穆,忠武德隆起凤麟。”落款:“郑杰民敬书”。郑杰民生平事迹不详。
  “勿忘尊祖”匾额
  悬挂于石苍乡高阳村温氏宗祠内。楷书。上款:“太原、赣州高阳温氏宗祠”,下款:“温附山/丁丑年仲春”。温附山,山西沁县人。建国后,任闽侯专署专员,福建省副省长,省人民政府顾问。
  “仙门洞”石碑
  立于龙华镇仙门寺仙门洞口。楷书。附记释文:“古有樵夫登山,遇一翁山中,野服道装,游于石下。问曰:‘家居何处?’翁曰:‘居此五百余年矣。’樵夫怪而问曰:‘何不见公屋宇门户?’翁以手指石,石开为门。翁入门..”。此碑已见载于明弘治《兴化府志》。
  “化鹤洞”石刻
  刻在龙华镇仙门寺仙门洞口巨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30×55厘米。无款识。
  “林凤仪题诗”石刻
  刻在龙华镇仙门寺仙门洞口巨石(与“化鹤洞”石刻所在的巨石相对)。楷书,字幅高宽约125×95厘米。释文:“此洞仙灵宅,春来果自幽。骑鱼人已/去,化鹤石犹留。红树山前见,残花涧/底浮。若逢询甲子,元夜偶同游。”落款:“清己酉元夕同吴元英东明登此。/少威林凤仪。”林凤仪、吴元英生平事迹不详。
  “灵擘”石刻
  刻在龙华镇仙门寺仙门洞巨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80×55厘米。落款:“何乔远书”。何乔远(1558-1631),字菲莪,晋江县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至光禄寺卿,以户部侍郎致仕,卒赠工部尚书。著有《名山藏》、《闽书》等。附:何乔远为《龙华寺志》(明释正禄编辑、释明谦续辑)所写的“叙”(序)手迹局部。
  “振衣”石刻
  刻在龙华镇仙门寺仙门洞巨石上(“灵擘”石刻右边)。楷书。字幅高宽约70×170厘米。落款:“靖癸卯孟冬□□章檗/□□大夫朱鸣阳、陈应之挈/傅韦焕、王南金来游书此。”章檗,见本篇九鲤湖“古梅洞”石刻内的说明。陈应之,莆田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南京户部郎中。朱鸣阳,字应周,莆田人,明正德六(1511)进士,官浙江右布政使。傅韦焕、王南金生平事迹不详。
  “鸣元师徒”题刻
  刻在龙华镇仙门寺仙门洞巨石上(“振衣”石刻右侧)。楷书,字幅高宽约150×45厘米。释文:“住山鸣元、徒心复募众重兴路亭二所,砌路六百余,/时万历十三年立。”
  “万岁山”石刻
  刻在龙华镇宝幢山(亦名“万岁山”)上。楷书,字幅高宽约210×107厘米,字径约54厘米。落款:“大元元统乙亥年”,已模糊。元统乙亥年即是公元1335年。传说为林济孙所书,林济孙见“书家篇”。
  “罗汉岩”石刻
  刻在龙华镇金沙村西山岩石上。楷书,字幅高宽约190×97厘米,字径约60厘米。上款:“大中大夫敷文阁待制致仕清源郡侯陈谠书”,下款:“宋嘉定十四年岁在辛巳住山开祖沙门□喆立”。陈谠生平事迹见“书家篇”。
  “西山罗汉岩..”题刻
  刻在龙华镇金沙村西山岩石上(“罗汉岩”石刻的下面)。楷书,字幅高宽约57×50厘米。释文:“西山罗汉岩僧善/思,本是吉州人也,于/己午年中创此岩,/今至庚戌得三十/余秋也。故记。”下方刻“岳王位,/凤鸣洞”(不知何意?)。按此幅亦为公元1010年所刻,可推知僧善思创岩寺于公元980年之前。
  “大中祥符..”题刻
  刻在龙华镇金沙村西山岩石上(“罗汉岩”石刻的下面)。楷书,字幅高宽约64×33厘米。释文:“大中祥符三年庚/戌四月,故记。弟/三赵亭管五百州也。”“大中祥符三年庚戌”即是公元1010年。
  “壶范荣婺”匾额
  藏于龙华镇灯塔村蔡襄纪念祠。楷书。上款:“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长、福建绥靖区主任蔡廷锴贺”,下款:“宗伯母陈太夫人六十寿庆,中华民国廿二年岁次癸酉元月吉旦立。”蔡廷锴(1892-1968),广东罗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重建敕大中三会寺碑记
  立于大济镇三会寺内。碑额为篆书,正文为行楷。碑额:“重建敕大中三会寺碑记”。释文:“三会寺始于隋大业,敕自唐大中,详载郡志。至余所知,把茅荒落而已。智辉上人卓锡兹地,慨发弥愿,欲振丛林。顾费巨事艰,独肩岂易?乃崇祯己卯先成法堂,康熙丁末大兴工作,阅癸丑始竣。于是霞标杰殿,虹引长廊,耸宝刹于百寻,照金容于五色。庄严悉备,见者疑神。夫园名祗树,犹藉布金;寺号众封,几嫌踵事。未有不募一文一力。诸凡庀材,计功所费不赀,皆出自铢积寸累而成斯巨构者也。上人年少剃度,心志焦营,手足皲瘃,惟以缔造为心,乃至暴客刃之而不怖,权贵胁之而不移,威神为之护持,饕餮于焉愧屈。复得弟存慈相与成褫并力,其徒图文亦能苦行相勷,徒孙华师弃儒肩法,共底于成。兹以羡余,置粮米三十石奉旨入。僧冬以为香灯永长,大众碑而祀之,岂为过哉?然余有说焉:‘一萧然贫衲偕二三缁徒,不辞冻饥,不避险难,成此一大因缘,其愿力坚猛,真足起敬信心,息贪嗔毒。金函可寄,珠海非私;将使后之观者,非徒诵辉公之功于不衰,实欲护兹山之灵于永劫也。’
  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
  院侍读学士慵山居士黄起有拜撰。太岁乙卯年仲春吉旦里众仝立。”黄起有,字应似,莆田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左庶子。善行草。著《慵山诗集》。
  “德比卢曹”石额
  立于大济镇龙坂村都口街石坊上。楷书。落款:“清雍正五年立”。此坊为旌表龙坂林碧士(已亡)的未婚妻郑氏贞女,愿意到林家和木志牌结婚而立的。郑氏贞女投入“三一教”门下,修炼功成,在都口埔白日飞升。其时县、府父母官亲临朝祭,并奏皇上,得到雍正帝下旨建石坊纪念,以表贞节。还把都口埔改名为“烈女坪”。
  “神昭海表”匾额
  悬挂于度尾镇潭边村龙井宫。行楷。上款:“雍正四年御笔赐匾”,下款:“乾隆十年仲秋吉旦”。中央一方印章,印文:“雍正御笔之宝”。雍正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的帝号。本匾额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作为重要文物赴台参加妈祖文化交流。
  “寰海慈航”匾额
  悬挂于度尾镇潭边村龙井宫。行书。上款:“道光岁次己丑仲夏榖旦”,下款:“钦命提督福建全省水师军务统辖台澎水陆官兵刘起龙敬立”。刘起龙(1772-1830),字振升,深圳客家人。行伍出身,早年于大鹏营从军,在抗击倭寇、保卫海防的“前后十八战”中屡建奇功,是抗倭英雄。道光六年(1826)升为福建水师提督,卒于任,赐封振威将军。
  “庙对灵昭”、“神镇龙兴”石柱联
  二石柱联立于在度尾镇励山村南潮宫。行书。“庙对灵昭”一联,释文:“庙对砺山观虎变,灵昭潮水庆龙兴”;上款:“嘉庆岁舍甲子仲秋榖旦”,下款:“弟子郭兴太敬题”;“神镇龙兴”一联,释文:“神镇潮川昭日月,龙兴汾水会风云;”上款:“嘉庆甲子荔月立”,下款:“信士郭瑞珠敬题”。附:宫名“南潮宫”石刻三字,传为郭尚先所书,郭尚先见本篇内“爱晓协忠庙碑记”石碣的说明。
  “金锁”、“玉虬”石额
  立在度尾镇励山村南潮宫墙壁上。行书。“金锁”石额上款:“秘殿开”,下款:“郭起掌题”。“玉虬”石额,上款:“神人控”,下款“郭兴太题”。
  “东山寺源流”石额
  立于度尾镇砺山村东山寺墙壁上。楷书。字幅高宽约厘米。释文:“..道光十七年丁酉岁正月上元日本里举人吴登青记,郡诸生李清芬书。”吴登青系清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举人,其他事迹不详;李清芬生平事迹不详。
  “第一山”石刻
  刻在度尾镇砺山村东山寺前马咀石上。楷书,字径约25厘米。无款识。据传,此石刻为南宋朱熹来此讲学时所书。(按:原迹已毁,此为仿刻。)
  “锦流凤彩”、“凤峤鱣堂”石柱联
  二石柱联立于度尾镇剑山村杨泗宫。楷书。“锦流凤彩”一联,释文:“锦流映带环宫阙,凤彩飞翚护圣坛”;落款:“信士杨文武敬立”。“凤峤鱣堂”一联,释文:“凤峤灵坛焕锦,鱣堂比户馨香”,无款识。按:二联浮雕,刻琢得极其精致,系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宫时所立。
  “家气”、“宅柳”、“佳气”、“清光”石额
  立于度尾镇后埔村林栋财(俗称“后埔财”)大厝门顶上。楷书。石额上雕刻蕉叶、卷书等图案。按:林栋财(1835-1920),文贤里(今度尾镇)后埔村人。幼为孤儿,先在汀州1府做童工,继与亲友合作经营毛竹、杉木,后独资经营杉行10多年,赢利50多万两纹银,便于同治光绪年间回老家盖起了三座大厝。
  “廷元”匾额
  藏于度尾镇后埔村“后埔财”大厝。楷书。落款(上下款):“头品顶戴陆军尚书闽浙总督部堂福建巡抚事姚松为岁贡生林步清立,宣统元年桂月榖旦。”林步清为“后埔财”的曾孙,其他事迹不详。
  “三朝元老”、“一品尚书”匾额
  二匾额藏于度尾镇埔尾村郑纪故第。楷书。“三朝元老”匾额落款剥落不清(上款:“钦差巡按福建监察御史王莹/福建按察使王奭/副使汤泰/佥事查约/为”,下款:“赐天顺庚辰进士授检讨充/宪宗朝经筵讲官历任/孝宗朝国子祭酒太常侍卿/户部尚书郑纪立/正德九年岁次甲戌五月吉日”);”一品尚书“匾额,上款:“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李堂/承宣布政使司胡拱/右参政艾夔/左参议彭教”,下款;“资善大夫南京户部尚书/致仕承/诏晋一品阶荣禄大夫郑纪/正德九年五月吉日立/大清嘉庆元年九秋榖旦重修。”按:本故第过去还悬挂明代莆田探花戴大宾的赠联:“周司徒明司徒相继司徒笏拂夸屏山第一,父进士子进士连登进士甲科羡仙邑无双。”
  “西国寺”匾额
  藏于社硎乡双溪口水库附近的西国寺。楷书,字径约40厘米。无款识。传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1611-1644)所书。崇祯皇帝先玩游至西国寺古刹,见奇峰异岭,景色宜人,龙心大悦,便欣然赐匾;再玩游至菜溪岩,乃执笔赐“菜溪寺”匾额(此匾额毁于大火中)。
  “创修气量”石柱联
  立于西苑乡凤山村九座寺大雄宝殿内。楷书,字径约23厘米。释文:“创修历一十朝,耿耿金精龙象伏;气量涵三千界,巍巍宝殿凤凰仪。”无款识。系清代石刻。按:①东山岛东明寺清嘉庆年间的重抄秘笈《香花僧秘典》载:九座寺“钵承南祖临济义玄禅师,广传临济正宗,寺僧五百余众,有南少林之誉。”而“创修气量”石柱联句亦恰载在此秘典中,只是上联中“象”字改为“虎”字。②九座寺祖师殿尚悬挂“法流湛寂”、“鹤舞乔松”二块古匾额(原字迹被刮去又复写),并有对联“千峰竞秀双凤朝阳飞极乐,万壑争流一塔凌空冲灵等。
  “放生池”石碑
  立于西苑乡凤山村九座寺大雄殿前放生池旁。楷书,字径约30厘米。无款识。系宋代石刻。
  “九座寺山田记”石碑
  “九座寺山田记”石碑立于西苑乡凤山村九座寺内。楷书。释文:“仙游九座寺山田记:九座寺者唐咸通六年正觉大师所建之,寺名为太平禅院,供师像。山上有塔曰无尘,则藏骨之所,题额乃君谟书,今亡之矣。国朝康熙间,僧慧亮者获窖金,购田地颇富;至咸同际,传嗣不肖,典质一空。里绅戴东山既修院宇,其子侄玉斋、奉峨二孝廉及炳若司马、兰田部郎,复舍施积资香灯,延善和上人主之,令其徒本如等克复旧业。虑后复有蹈覆辙者,白金为记;盗卖盗买者,今有禁尚,视斯石哉。宣统三年正月翰林院检讨前掌新疆道监察御史莆田江春霖。一契买并赎回田贰拾亩零,坐寺围墙内及垾内落。一赎回田柒丘,坐寺前墙头落。一赎回田一段,坐寺东边围墙外落。一契买回一段,坐龙岩溪东西周围落。一赎回田二丘,坐东墘宫下落。一赎田一段,坐南中硎落。一赎回田一段,坐板桥头落。一赎田一段,坐脊龙落。一赎回田一段,坐老君带桥头落。一赎回田一段,坐龙门顶落。一赎回田五丘,坐打铁炉落。一契买竹林山一派,坐大林落,又壹派,坐凤顶宫下落。一赎回竹林山二处,坐后门店及蛇岸落。又田壹段。一契买杉山壹片。坐大路尾落。一未赎田不计段,坐凤顶等处落。僧正德立”。
  系清末石刻。按:本石碑为御史江春霖给九座寺落实山田的资料,江春霖见本篇“湄水睢阳”石柱联内说明。
  九座寺历代大禅师宝塔”石碣
  藏于西苑乡风山村九座寺内。楷书。无款识。系宋代石刻。(按:另有一块古断碣,上刻“..历代宗代..际之塔。”
  “四代同堂”匾额
  藏于西苑乡柳园村郭氏大厝。楷书。上款:“钦命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十级纪录十次瑞瑸为”,下款:“咸丰十年仲春榖旦/国学生锦云淑配余孺人八十寿立”。

知识出处

仙游书法志

《仙游书法志》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书分设概述篇、题刻篇、书家篇、文论篇、杂篇和附篇,加上题词、序、参考文献、后记等,系统地记述了仙游书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秀发
责任者
赵贺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