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3.把酒话桑麻——老县长杨添林先生印象琐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仙游联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811
颗粒名称: 附3.把酒话桑麻——老县长杨添林先生印象琐记
分类号: I269
页数: 2
页码: 70-71
摘要: 本篇记述了作者对仙游县县长杨添林先生的印象琐记。
关键词: 杨添 琐记 仙游县

内容

拙作《而立集》初步整理成册之后,我就奉上一本给原仙游县县长杨添林先生,没有预料到的是,一段时间后,老县长打电话给我,十分客气地说:“拜读了全书,收益很多。有一点意见请你参考,就是最后篇(即《而立影事》)里的一句‘书者,输也。书学愈多,输去也愈多’能否改为‘书者,输也。书学愈多,输出也愈多’?”听后我激动不已,真是“一字师”啊!
  我的好友自林君评上“全国劳动模范”之后,我把以前写他的那篇文章(即《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象出游戏法》)加以补注,又附上我俩的互相赠言,再请老县长写些读后感。没隔几天,老县长的“墨宝”来了,全文如下:“应秀发君之邀,为他的大作‘平等观作欹侧字’一文写点感想。作品通篇洋洋洒洒、回环恣肆;读之只觉四面流香、八方奕采,犹如观看鲤声剧团上演莆仙戏《春草闯堂》。我更认为,大作中‘赠言’比‘补注’精彩,‘补注’比‘正文’精彩。自林君的作为也深深让我佩服!”我更为激动,并把喜悦让自林分享;自林和我一致认为:“我们老县长的小小读后感倒是‘精彩中的最最精彩’了。”
  人们常说,不同境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文字,而不同文字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境界。唐代,黄檗禅师和唐宣宗曾是同学,都是百丈大师座下的弟子。有一次,他们一起游山玩水,到了一个瀑布边,就吟起诗来。黄檗先吟:“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才知出处高。”唐宣宗接下:“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后来,一位成为大禅师,一位当了皇帝。无意间流露出的文字预示着不同的境界。
  “自林君的作为也深深让我佩服!”有为者亦若是,由此我联想到蜚山兰水这片热土上的“仙游大桥”(原定名为“兰溪大桥”)来。这座桥梁始建于1995年底,完成于1997年底,在老县长任内提出并造好的。这座“悬索式”大桥,宽24米,长213米,以三个大跨度的半圆拱为构架,外形简明利落,远望犹如三条美丽的彩虹,故人们形象地称为“彩虹桥”。现在是仙游县标志性的建筑物,也是县城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十几年过去了,这座大桥发挥着巨大的的作用。除作为县城里的主要交通要冲外,居民们晨晚于此散步;骚人墨客有感于此桥,不时吟诗作文,抒写情怀。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已逐渐淡忘了建桥时的艰辛,而唯独老县长记忆犹新。老县长深情地回忆:“其时仙游县城体量小,规划向木兰溪南岸扩展。沟通木兰溪两岸的一座新大桥的建造就变得十分必要了;而能与县城中心的八二五大街相衔接的新大桥,无疑是最佳的位置选择。思想认识上,我又把建好此桥作为改善县城基础设施来看待。因县财政十分困难,筹集建桥资金让我殚思竭虑。工程因资金短缺而中断五月多,不知多少双眼睛正灼热地注视着!我内心无比焦急,很长一段时间里吃不香睡不着!”感慨系之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大桥的竣工终于成就了一桩不朽的勋业。现在,人们把此桥与其东边的两座桥(南门桥、城关大桥)相提并论,昵称之为“古桥”、“旧桥”和“新桥”。这三座桥已经成为历史——仙游县过去不同年代发展的象征。老县长的名字伴随着“仙游大桥”的建成而流芳百世,就像历史上建造南门桥的陈可大、建造洛阳桥的蔡襄等乡贤一样,永为后人所敬仰!(老县长还有众多别的政绩,如组织编纂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仙游县志》,与上一次即清乾隆三十五年编成的《仙游县志》相距220多年。)
  如今,老县长退休了。他安居在田埁底,其住宅为普通的水泥楼房,与邻里相连。老县长在自家的屋顶上砌起了一道水泥槽,长6米,宽1.2米,高0.5米,里面装满田土,种植青菜、萝卜等各种蔬菜;屋顶上还放置塑料泡沫框、陶瓷缸等,也用于种菜。老县长富有眼光,他说:“当今城郊的建筑多为水泥楼房,利用屋顶(或阳台)种植蔬菜我仅作尝试,而科研部门倒是一个新课题。这既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又无污染、无公害。当今市场菜价较高,屋顶上种菜可补充一个小家庭的日用。”又说:“这也是一项陶冶身心的娱乐活动,与栽花养鸟一样。”老县长在屋顶上种植丝瓜,每年采收五六百斤,大部分送给邻里朋友。言传身教下,很多拜访者也在自家的屋顶上学稼学圃起来。
  难以忘怀的是,当我到老县长家拿读后感“墨宝”时,还得到了老县长的馈赠礼物——一大捆鲜嫩青菜。
  最近,我读到白居易的一首诗:“谷苗深处一农夫,面黑头斑手把锄。何意使人犹识我,就田来送相公书。”(《得袁相书》)我想白乐天要是生活在现在,他也会在屋顶上种菜。我赶紧抄送给老县长,这一下,我们尊敬的老县长乐开了怀!
  而今我在编纂《仙游联册》等书,老县长特地把一些珍贵的藏书提供给我参考。读书是老县长的生活习惯,而作文则是他的偶尔雅兴。今年春节老县长自撰厅堂联“布衣得暖皆为福,草舍安居即是春”,体现出他甚深的文字般若,表达了他潇散的人生情怀。
  附:临近印刷之际,老县长转来南宋名臣王迈(本县园庄镇人)与大文豪刘克庄(莆田人)的对对趣闻:刘克庄与胞弟克仁俱以史官里居,兄弟俩同赴以编修出知兴化的杨栋做东的寓公(寄居他乡的官员)聚会,王迈出对戏曰:“大编修,小编修,同赴编修之会。”王迈居官正直,历任五郡通判而无升迁,刘克庄戏对曰:“前通判,后通判,但闻通判之名。”二人又以对方名字拆字戏对。王迈曰:“十兄,二十年前何其壮,二十年后何其不壮?”“十”加“兄”为“克”,“二十”即“卄”字头,加“壮”为“莊(庄字繁体)”。刘克庄对曰:“三划,二十年前何其遇,二十年后何其不遇!”“三划”即“王”字,“二十”加“遇”为“邁(迈字繁体)”。此戏对恰反映出二人仕途坎坷,亦为一趣话。

知识出处

仙游联册

《仙游联册》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文记述了仙游地区的对联及其文化内涵,反映了民间的特别景象和生活状态,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其一,作者在资料收集上费尽心机,上访宿耆,下探坊间,不但广搜,而且细校,完成了本书的地方对联文化掠影和境内名联选萃二大部份。其次,对联展示靠书法来传达,本书重点关照了当代仙游书家对联书法创作的情况。最后,根据仙游古邑民居的特色,其厅堂、大小房等联句内容遵循一定的规矩,又结合现代新居的情况,简明地分门别类地归纳出可资参照的实用联句。书中汇集了许多难能可贵的民间对联素材,是认识仙游乡土人文文化的一座桥梁。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添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