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仙游民间对对趣闻五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仙游联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809
颗粒名称: 附1.仙游民间对对趣闻五则
分类号: I269
页数: 3
页码: 66-88
摘要: 本篇记述了仙游民间对对趣闻五则,其中包含:兄弟中举、状元巧对、寡妇巧对塾师、四十年对一对。
关键词: 仙游 民间 趣闻

内容

对对
  从前,有一个先生给学仔出了一个这样的对“有客敲门惊午梦”。学仔对不出,连饭都吃不下。他姐姐问了原因,替他对一联“无人共枕动春心”。学仔即去找先生说:“对对出来了。”先生怀疑有人代对,一再追问,学仔只好以实相告。先生听后,连称:“妙!妙!妙!”嘴里说心里想:他姐姐莫非对我有心意。于是再出一对:“林密山高,小子不知何处去?”他姐对上:“天青海碧,先生应自梦中来。”这下先生为难了,心里埋怨,又出一对“绿叶无心生枝节”,他姐又对“红莲有藕不染尘”,先生见对,羞得脸红耳赤。
  兄弟中举
  明朝天启间,恰逢大比之年。仙游南门升仙桥旁有二个姓陈的兄弟商议,让哥哥正忠先入京应试,弟弟正孝在家奉养母亲。
  正忠入京应试,日行暝宿,一路平安无事。有一天,来到一座高山下,天时已近暗摸(方言,即黄昏),恰好半山腰有一个客栈。
  正忠走到店前,只见柜台中坐着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便向前作揖道:“请问姑娘,这里有空客房没有?”那姑娘说:“今天客满了,不过……”陈正忠连忙问道:“不过什么?”姑娘说:“我看你是个书生,我出个对,你对得出,我想办法让出一间房给你住。”正忠说:“那好,你出吧!”姑娘说“山川茅店月”。正忠想了想,就对上了“人迹板桥霜”。那姑娘见他对得出,就让他住下来。
  食暝(方言,即晚饭)了,那姑娘又对他说:“我再出一个对给你对,对得出,明天放你上京应试,若对不出,你还上京做什么?”正忠放胆说:“你出吧!”那姑娘出了上联道:“一串无鳞,鳝短鳅长鳗有耳。”他想了又想,憋红了脸,对不出来。姑娘见他对不出,对他说:“你留下来再读三年书,然后来对吧!”说毕,也就出去了。
  正孝在家中等着哥哥的回音,可是一年后毫无音讯。有一晚上,正孝梦见哥哥对他说:“我上京应试,路过飞虎山麓,那里有一家贼店,女店主出了对子,我对不出,被她暗害了,你要为我报此深仇。”弟弟被吓醒了,出了身冷汗,认为哥哥凶多吉少,不禁大哭起来。
  事隔三年,又逢大比之年。陈正孝收拾行装,上京应试。这一天,又来到飞虎山下,果见一家客栈。陈正孝要进去投宿,柜台里一位青年姑娘又要他对对子,出个上联道:“佛山香港香山佛。”这样倒过来也是同一句,很难对。正孝稍加思索,对上了“仙水济川济水仙”,并解释说:“这仙水、济川都是我家乡的地名。”姑娘说:“算给你对出了,进来住宿罢。”
  晚饭后,姑娘又请正孝对对子,出了上联道:“一串无鳞,鳝短鳅长鳗有耳。”正孝早有准备,对上了“三般有壳,螺圆鳖扁蟹无肠。”那姑娘又出了上联道“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月皎洁”,陈正孝对不出,姑娘哈哈大笑说:“认输了吧!”正孝说:“让我好好回去想一想。”说罢,回到客房,哪里睡得着。到了五更天才朦胧入睡,被更鼓吵醒。“有了!”急忙起床穿衣,找到了姑娘,对上了下联道“更更更鼓,五更更鼓更凄寒”。姑娘说:“我见得客人多了,这联句只有你对出,现在你就入京应试罢。”正孝忙收拾行李,离开了客栈。
  正孝赶进京城,应试后得中进士。他哥哥正忠也中了进士。兄弟相见,悲喜交集。经陈正忠介绍,才知道飞虎山下那个客栈姑娘,名叫李贞娘,并非歹人。她见陈正忠仪表不俗,有意激励他好好攻读。因陈正忠对不上对子,觉得无颜进京,就在飞虎山上普救寺刻苦攻读三年,如今才得高中,真正是“人不激不成器”。他深深感谢那姑娘对他的激励。兄弟俩一起商量,准备趁回家祭祖之机,回飞虎山下向客栈李贞娘致谢。
  状元巧对
  从前,有一个山沟里住有几户人家,有一个东君(方言,即主人)出了一个告示,要招聘一个塾师。过些时候,两个童生不约而同来到东君家。东君看了两个童生,含笑地说:“咱这村小,只有六七个孩子,只能容一位先生,在你们两个中选一个。”两个童生齐声应:“好!”东君随口出了个对:“孤村独馆两先生,儿童六七。谁能对谁留下。”两个童生想来想去,对不出,含羞辞去,再去读书了。
  过了几年,两童生双双中了进士。这时,两人又想起那个难对的对子,还是对不出。于是两人计议,请状元爷来对。状元爷来了,他俩先请状元爷坐下,说:“年兄来得真巧,我俩有一件难解之事,请帮忙一下。”状元问:“何事,不妨说来。”进士俩把过去到山沟教书,东君出对的事说了一遍,提出上联是“孤村独馆两先生,儿童六七”。状元顺口对曰“四海五湖一孔丘,弟子三千”。两个进士连连点头佩服地说:“状元确实是状元。”
  寡妇巧对塾师
  以前,某私塾里有个塾师也是出了“有客叩门惊午梦”的对给一个学生对。这学生对不上来,被先生打了手心。他回家后,告诉寡居的母亲。
  他母亲也以“无人伴枕动春心”对上。第二天,学生就得意地交给先生看。先生看了觉得奇怪,因为这学生从没有对过这样好的对子,就一直追问。结果学生如实说:“这是妈妈代对的。”先生又再出一个对头“六尺丝带三尺捆身三尺坠”。第二天,学生母亲又对上了“一床布被半幅遮体半幅闲”。
  先生觉得这寡妇很有文才,又觉得对的很含蓄。先生既爱慕文才,又可怜孀寡。于是又出了一对头:“树大根深,叫樵夫如何下手?”命学生拿回家去给他妈妈对。寡妇对上:“水落石出,叹渔翁枉自劳心。”先生见了又出了上联“竹菊兰梅,看群花如何结果”。这次寡妇见了,不客气地对上“稻梁麦黍,问杂种什么先生”。
  先生看后,悔恨自己不该自讨无趣,便登门道歉去了。
  四十年对一对
  有一个书生入京应试,利用晚上住客栈的时间搬出四书五经来温习,隔壁房间里却传来“嘻嘻哈哈”的谈笑声,吵得他无法用功,好不烦恼。
  “喂,你们静一静好不好?”书生敲敲板壁说。
  “我们说笑关你什么事,你是谁?”隔壁住的原来是两个女人。
  “我要入京应试,想要抓紧时间温习温习,你们这一吵,就……”。
  “噢,还是个书生,好,我们出个对子给你对,对得出,你就去考,要是对不出,干脆回家再用功,临死抱佛脚有什么用。”说着又嘻嘻哈哈笑起来。
  书生根本没有把隔壁女子放在眼里,回了一句话:“你们出吧”。
  “二女谈古今,一姑一妗。”
  书生想,这还不容易对吗,可是越想越觉得这对子出得巧妙,“二女古今”合起来,“一姑一妗”,意要对得确切,字也要凑得巧合,越想越难,想了一个晚上竟没能对出来,感到惭愧得很,生怕看见隔壁女子,天刚刚亮,就悄悄起床,提起雨伞包袱回家去,不考了。
  书生回家再苦读三年,终于考上进士,以后在地方、朝内做官,一直到告老归田,三四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想这个对子,就是对不出,感到十分遗憾。
  有一天,他和一位老友畅游名山。这时,他心中还想那个对子,不觉一个人直走到半山腰,忽有所悟,惊喜叫道:“有了!”老友在下面莫名其妙,问他:“有什么?”
  他便把当年入京应试时,在客栈里对对的事说了,又说:“四十年压在心头的一个难对的对子,今天算是对上了。”
  “你现在怎么对呢?”
  “‘二女谈古今,一姑一妗’,可对上‘一人游山谷,半俗半仙’。今天游山,心旷神怡,和神仙差不多了!”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
  (题目为编者所加,出自《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仙游县分卷》,入编时略有删改。)

知识出处

仙游联册

《仙游联册》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文记述了仙游地区的对联及其文化内涵,反映了民间的特别景象和生活状态,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其一,作者在资料收集上费尽心机,上访宿耆,下探坊间,不但广搜,而且细校,完成了本书的地方对联文化掠影和境内名联选萃二大部份。其次,对联展示靠书法来传达,本书重点关照了当代仙游书家对联书法创作的情况。最后,根据仙游古邑民居的特色,其厅堂、大小房等联句内容遵循一定的规矩,又结合现代新居的情况,简明地分门别类地归纳出可资参照的实用联句。书中汇集了许多难能可贵的民间对联素材,是认识仙游乡土人文文化的一座桥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