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溪郭氏宗祠与名人题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仙游联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779
颗粒名称: 碧溪郭氏宗祠与名人题联
分类号: I269
页数: 3
页码: 18-20
摘要: 本篇记述了榜头镇梧店村碧溪郭氏宗祠以及名人题联。
关键词: 宗祠 题联 郭氏

内容

碧溪郭氏宗祠坐落在榜头镇梧店村,倚大蜚山余脉之旗山北麓,遥望巍峨的望夫塔,风景秀丽。祠堂临近木兰溪支流碧溪,而其背后的山峦险峻高耸,形似一面旗子。相传此地为“虎穴”,因此每逢祠堂举办祭祖或节日活动期间,皆不挂灯笼,亦不燃放鞭炮。祠堂两边护厝前端走廊,置有两孔圆形窗口,说是老虎的“眼睛”,因势立形,风水难得。
  碧溪郭氏宗祠始建于北宋年间。祖祠先是“聚嫁堂”,后来,郭氏入闽十一世公郭琪(字大玉,宋庆历二年进士)处事耿介,触犯权贵,遭诬被砍头(《仙溪志》载“有国戚曾其姓者,夺民田,累政不敢决,公判归之民,为国戚所陷而死”);后朝廷为其平反,追赠为兵部尚书,赐葬建祠,祠即“崇寿堂”。“崇寿堂”亦称“郭氏家庙”,清代裔孙礼部右侍郎郭尚先曾书此四字匾,成为流传至今的“碧溪郭氏宗祠”。
  现在,碧溪郭氏宗祠成为闽南乃至浙赣苏、台港澳等地的祖祠,内奉祀汾阳王郭子仪公及其长子郭曜和郭氏入闽始祖郭嵩以及迁入仙游始祖郭恂等人灵位。子仪公“忠贞、智勇、宽仁、豁达”精神永垂万代。
  宋、元之间,郭氏出现三位孝子,为仙邑碧溪旗山祖祠增添一道亮丽的光彩。由于先祖的功勋伟绩,碧溪郭氏宗祠受到历代名家的尊崇,先哲们纷纷撰联。其实,早在宋代,名臣蔡襄哭吊郭琪的诗句“如山判笔心常壮,为国忠魂势不惊”,乃是一副写得极好的挽联(可作如是观)。明代起,凡到旗山拜谒郭氏宗祠的官宦缙绅,无不撰联颂之。
  永乐四年(1406),状元林环,字崇璧,官翰林侍讲学士,题郭氏宗祠联云:
  家起一经,待昂霄有贤子
  派分双阙,居临海如厚生
  宣德五年(1430),探花林文,字恒简,官礼部左侍郎,题联云:
  鼓印旗山,胜地聚千年国族
  忠臣孝子,传家袭百代衣冠
  景泰二年(1451),状元柯潜,官翰林院学士,谒祠题二联云:
  系起单骑,回族源流由固始
  支分双阙,故家文献壮旗山
  凤阙天开,三孝前朝承雨露
  鲤庭地阔,一经清世际风云
  天顺四年(1460),邑人郑纪尚书,其致仕返乡,流连郭氏宗祠,题联云:
  忠孝开先,青史树风声万古
  文章继世,碧溪派道脉千年
  成化八年(1472),李仁杰,字士英,高中探花,官国子监祭酒,题联云:
  唐室元勋,千载孤忠贯日
  莆阳济美,两朝三孝通天
  成化十四年(1478),刑部尚书林俊谒郭氏宗祠,题联云:
  一门三孝动天心,白马驯而甘露降
  二代重旌传国史,颓风振更大义明
  正德三年(1508),戴大宾(莆田新度镇塘东村人)高中探花,官翰林院编修,题联云:
  见虏单骑,远祖忠贞昭日月
  旌闾双阙,先人孝德动乾坤
  嘉靖二十九年(1550),裔孙郭应聘,字君实,累官兵部尚书,衣锦返乡,到旗山祭祖,拜撰祠联云:
  文献名家,羡唐宋儒宗一脉
  诗书世业,袭箕裘道统千年
  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郑茂,字士元,官河南按察使,题联云:
  策名策勋,一片忠贞铸作瑶方岷勒
  踔亲踔祖,数箱汉简丕扬郭氏鼎彝
  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彭文质,字在份,官广西左布政使,题联云:
  忠贯日,孝通天,鼎豆累朝推甲族
  文经邦,武安国,子孙继起振家声

知识出处

仙游联册

《仙游联册》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文记述了仙游地区的对联及其文化内涵,反映了民间的特别景象和生活状态,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其一,作者在资料收集上费尽心机,上访宿耆,下探坊间,不但广搜,而且细校,完成了本书的地方对联文化掠影和境内名联选萃二大部份。其次,对联展示靠书法来传达,本书重点关照了当代仙游书家对联书法创作的情况。最后,根据仙游古邑民居的特色,其厅堂、大小房等联句内容遵循一定的规矩,又结合现代新居的情况,简明地分门别类地归纳出可资参照的实用联句。书中汇集了许多难能可贵的民间对联素材,是认识仙游乡土人文文化的一座桥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