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足迹——晓静教学文选》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筑梦莆阳》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740
颗粒名称: 《名师足迹——晓静教学文选》后记
分类号: I207
页数: 5
页码: 534-538
摘要: 本文是《名师足迹——晓静教学文选》后记,文中记录了教师晓静的生平。
关键词: 晓静 教师 教学

内容

此生从教、撰文五十余载,读书不少,却极少见到白发人为黑发人遣作写感言的。这人生的第一大不幸——却偏偏被自己撞上了!
  2018年12月24日,在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的组织下,晓静带病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主办的、莆田市中小学领衔名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与福建省第二届小学名师培养人选同班学习。
  赴京培训回来之后,她又以感冒未愈之身,抱病撰写了生平最后一份培训体会——《铭记专家教导追寻名师之路》。其中,她若有预感似的引述了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思想录》中的一段名言:‘人因思想而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作为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更应该成为‘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真没料到,写作的当月,她就当真成了“折断的芦苇”,乘鹤而去。我以为,她的北京培训
  体会,是她此生写得最好的一篇——可惜竟成了绝笔和遗言!
  晓静是坚持工作直到最后一天的。元月21日中午12点半,她才从学校回到家里,只喝了两口汤,米饭一粒未进;当天下午,即梅峰小学宣布放假那天下午,女儿才去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就医。她在医院给我回复的最后一条微信是:“病毒性心肌炎,正办理住院。”23日中午在病床上,我摸摸她的额头,冰冷的。打完针,我为她按摩针眼,她低声说道:“爸爸,按重一点。”没想到,这竟是女儿此生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了!23日傍晚,她病危紧急转院到福州协和医院。我在救护车旁摸摸她的脚,也是冰冷的——种不详的预感袭上心头——不料这竟是无言的诀别!
  爱女英年早近,45岁未满(尚差2个月)就离开我们匆匆而去!她犹如一株盛开的桃李、樱花,骤然飘逝,缤纷于风华正茂之际;又如一根拼命燃烧的红烛,在她最粲然明亮的时候,却油尽陨灭——前后三天不到!我与老伴两个白发人,确实是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啊!
  追悼会的灵堂里,摆满了单位和个人的90多只花圈;其后,问讯者陆续发来微信表示致哀和慰问的,那就更多了。字里行间,无不充满关爱与慰籍。其中,有省厅级、市局级领导,更多的则是她与我的亲友、同仁和学生家长。书中摘选了部分内容,既表谢意,更示珍重。能有这么多领导和亲朋好友为之缅怀和悼念,不仅是她本人的哀荣,对我也不啻一个安慰。在此,我再次谨表衷心的感激与谢意!
  晓静的十多篇教学论文和培训心得,最能反映她的奋进步伐。从其中间隔时间的短促,可以窥见她的不懈努力与探索。诚然,正如陈日亮老师和欧孟秋先生的《题识》所言,“晓静之所以如此成熟,就缘于她早早就是一个学习型进而又成为研究型的优秀教师。甫自大专毕业,就开始有教研的文章发表,二十年间之一步步成长,俱有其论文、课题和优质课留下的印记,这是难能而罕有的。尤其是,能够注重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一点,可见她又是站在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前沿,成为她较快成熟的主要标志。讵料成熟之季,竟遽然履落,令人倍感痛惜;但其长留人间的足迹,将使后人得以追踪前行,则又是不幸之幸而让人感到慰藉的。”“晓静老师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生命的意义永恒。这里一个重要的启示是,做一名进取的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怎样的文化敬畏感和事业责任心。”这些真乃情真意切之行家评语也!
  晓静从小学开始,学习就非常自觉勤奋,一直名列前茅;长大后,其动笔比我还要勤快。不过,女儿为人做事却相当低调,从不张扬。其网名自谓“悄悄”,恰好与名字构成了词语“静悄悄”。她在家素来沉默寡言,尤其从不诉苦言愁。即使是她的那些著述,我也是只能阅读其遗作——女儿在世时,我这个出过二十多本书籍的语文教师,却几乎无缘见到;绝大多数文章,我都是第一次过目的呢!
  女儿的性格倔强,从小独立性就很强。她勤奋好学,我们父母也“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展。1987年,她从市实验小学毕业,考试成绩达莆田一中录取线。不过为了能够就近入学,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家近的莆田二中。在校期间,其成绩为年段佼佼者。1990年报考仙游师范,以当届招生200人第一的成绩504分(当时中考总分为540分)被面试录取。1993年7月,她总评为仙游师范“优秀毕业生”,并在校入了党。1999年,她又成了福建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大专自考“优秀毕业生”;2008年取得了本科文凭。
  当然,一个人的成才,绝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晓静出生于“福建省优秀教育世家”、“福建省书香之家”,应该是其不断进步的重要外因吧。我家三代9人从教,其中,我和父亲、弟妹,绝大多是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省骨干教师、高级讲师、《福建中师》主编等等。长辈的言传身教、感染熏陶,长期的书香耳濡目染,使之迅速成长为省优秀青年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市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等。
  回顾往事,我作为家长这辈子的最大遗憾和内疚,就是没有让学习尖子的女儿迈进正规大学的殿堂;而女儿也始终对名牌大学念念不忘,心向往之一一她到南京培训,不忘在南京师大门口留影;她最后一次进京培训,正如其在微信中所说,为了“没上大学蹭蹭名大学的味儿”,竟然“冒着零下9℃的寒风,夜游清华、北大”,并摄影留念,想以此聊补此生缺憾。
  她对植物充满好奇与兴趣,节假日总喜欢帮我侍弄室内和阳台的花花草草。楼下公共花坛上那株她亲手栽种的七里香,今年格外枝繁叶茂,幽香四溢。我每次下楼经过,总要在扶疏的花木前驻足片刻,喃喃低语或默默祷告……
  有好友曾问我:你是如何教育开导,使得女儿既事业有成又礼貌孝顺呢?其实,这些主要都源于她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勤奋。晓静从小就很爱动手做事。四五岁时,其他孩子(包括比她大的男孩)都忙于玩耍,她却独自挽起衣裤,主动帮妈妈到水渠洗袜子、衣服;还会剥蚕豆,甚至撬海蛎——弄得满脸污泥还乐此不疲。1979年,家里整修房屋,也只有她独自一人像大人那样,挑石子东奔西走。好事好奇的姨姨特地拿来秤杆称一称:连畚箕足足15斤!幸好场院距离施工的厅廊只有20米左右,而当时她才6虚岁呢!
  最令我最欣赏和吃惊的有这样一件事。我每年寒暑假从三明地区师范学校回乡时,总会带一些上海师傅生产的牛奶饼干(当时算是稀有的“奢侈品”吧)。刚学说话晓静,总是听话地把好吃的牛奶饼干,均分给小伙伴们共享——每人两块;分完之后,她还会拍拍小手说:“无(没)了,爸爸麻(三)明阿(再)买!”
  女儿对我们二老十分孝敬。我们父母从帽子、眼镜到内外衣裤、鞋子,都是她带到店铺挑选或网购来的;她还有预感似的,年前买了满满两个冰箱年货,我们一家直到四月份还没有吃完呢!2018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流感肆虐。女儿特地给有点咳嗽的妈妈买了贵重的抗病毒药片,而她自己却只喝摆在案头的“止咳糖浆”(母亲整理遗物时才偶然发现)!女儿给妈妈网购了成打的袜子,而她自己穿的袜子,却是有几个小破洞的(也是母亲整理遗物时才发现的)。
  她的第一个月工资,加上平时积攒的一点零用钱,给在福州师范学校任教的爷爷,送了一个春节大红包;而爷爷也给孝顺的孙女,买了一只手风琴……
  俱往矣,如今过电影似地回忆起这些往事,总让我泪流满面,唏嘘不已!收入本书的,除了课题报告、论文著述、教学课录等大块文章之外,还有一些杂感随笔之类,姑且取名“杂花生树”吧。因其篇什内容较为驳杂多样,难以细细分类,姑且按时序排列,更像是“足迹”之先后错落;之所以“不忍舍弃”,意在较为全面地反映晓静一生作为的方方面面,踪迹概貌。相信广大读者能够理解和体谅一个老父的恻隐与缅怀之心。再则,杂感短文,虽然不像论文、课堂实录那样,能够反映其教学理论思辩,及其匠心创意,但唯其短小,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也许更能简洁明快地披露其心扉,展现她在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中的所为所思:如教务工作的认真细致,班主任职责的苦口婆心,家长会上的殷切期望,党员发言的火热衷肠,等等。为了节省篇幅,课题报告一般采用摘要形式,不予逐项照录,全面展现。有的文章,只录其标题,不予全文收录——兴趣者可按图索骥,根据标题自行查询相关的期刊。
  晓静的几节获奖课录像,最可窥斑以见豹,展示其教学特色与风采。它们均由原“林晓静名师工作室”的张燕萍老师,依照教学实录予以文字转述。
  小女承蒙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福建社团联会顾问周安达源先生拔冗题辞,予以中肯的点赞;他还一直关注着小书的编辑出版,在微信中交代:“整本书做得雅一点,天地要留足,插图要精美,风格要统一。”香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出版社“新青年”董事长兼社长、慈善家冯女士,也对《名师足迹》的面世鼎力相助,并慷慨赠予书号。
  我还特地从先父陈文贵的《彩糊图案》一书中,选择一幅取名《山魂》的作品作为封底。它黑白相间,迷离空灵,恰好用以告慰孙女的在天之灵,权作最后的留念。
  2019年7月16日
  于天妃公寓楼荷花和七里香气中

知识出处

筑梦莆阳

《筑梦莆阳》

出版者: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福建莆阳作品集,共收录联诗词赋、教坛拾翠、乡土走笔、师长勉励、序跋选辑、媒体报道几部分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晓静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