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雕龙》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筑梦莆阳》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738
颗粒名称: 《海丝雕龙》后记
分类号: B932
页数: 4
页码: 528-531
摘要: 本文是《海丝雕龙》的后记,《海丝雕龙》是《妈祖研覃考辩》的续集。
关键词: 妈祖 文化 莆田

内容

“海丝”所指,如今几乎人人皆知,即简称海上丝绸之路。而海上和平女神、龙女之妈祖文化,乃中国海洋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最近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它也是本书“考论纵谈”的最主要内容。从某种程度而言,本书可谓是《妈祖研覃考辩》的续集。
  “雕龙”之含意较为广泛。本人取其基本意思“精心刻意雕琢文字”。汉·刘向《别录》云:“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唐代邑士黄滔《汉宫人诵洞箫赋》曰:“如燕人人,却以词锋而励吻;雕龙字字,爰于禁署而飞声。”文集中诸多文章,涉及文字的考证订正,亦需借助“雕龙”之“词锋”吧。
  “雕龙”之新含义,在于中国古籍的翻检查询。“中国古籍全文数据库网络版”使用方法,就取名为“雕龙”。因本书涉及诸多妈祖典籍的查勘,所以不妨也赶赶潮流,“雕龙”一番。
  “雕龙”还作为成语“雕虫篆刻”“雕虫小技”之近义词,指“秦书”八体中的虫书、刻符二体,为童子初学雕章琢句所习课目,故扬雄称为“童子业”;后人也用以表示自谦,如李白《与韩荆州书》中云“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语。文集中不少篇章,委实诚惶诚恐,其中“不合大人”语者,恐怕不在少数。但既是一家之言,在百家争鸣时代,也不妨大胆献丑了。再则,文集中还有一些真正涉及“童子业”者,乃本人一辈子从事语文教学“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点心得;人微言轻,姑且称为“丝语微言”吧。愿那些篇什,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者多少有所裨益。
  半个世纪的教师生涯和书案工作,使我领悟出一个道理:对权威专家要敬重,但不要迷信。任何人多多少少都要犯点错,博导、教授也不例外。因为专家毕竟是“专”家——在其涉及的某个业务领域是佼佼者,但他们未必面面俱到,样样精通;而地方文史学人,也不妨扬其“地利”之便,在史料占有和田野考察方面可能略胜一筹。
  常言道,“真金不怕火炼”,真实的东西经得起从方方面面的反复考察,而且越考察越真——支持的相关材料越发现越多;反之,臆说和伪证往往经不起推敲,只要稍加留神,就不难发现其欠缺与失误。
  这两年应邀陆续参与了一些妈祖文化研讨会,也拜读了一些新的妈祖书籍,诸如《妈祖学概论》、《妈祖文化简明读本》、《妈祖信仰史研究》等等,发现不少专家学者还在引述多年前误讹的“史料汇编”,令人纠结不堪,痛心疾首!几十年光阴过去了,依然如故,于心何忍,于情何堪?难道已经发现的许多问题,还要留给子孙后代解决?做为妈祖故乡的文化工作者,理应更有一份守护妈祖典籍纯洁性的社会职责和学术担当啊!至于我书中涉及的一些博导、研究员级别的专家、学者,读者寄以更高、更严格的标准,也在情理之中吧?
  随着妈祖文化研究的发展与深入,我愈发感到研究工作尚需一个更加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予以审视和思考,这样才会有新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妈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要有所开拓,有所创新,提出一些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更要以大量实际为研究起点,以史料和实践为中心,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才能永葆学术研究的生机活力。
  学术研究需要大胆探索,尤其需要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因此,我期待着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以及风清气正、百花齐放的学术生态。目标和期望值很高,意在祈待妈祖故乡莆阳人士不懈努力,共攀妈祖文化研究新的高峰。
  《礼记》讲明读书与治学相互关联的五个层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本人涉足妈祖文化整整30年了,虽年过“而立”,但深感自己至多不过在沧海边“取一瓢饮”而已,个中滋味,冷暖自知。妈祖文化确实博大精深,横无际涯;我隐约感悟到:妈祖文化研究似乎也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妈祖精神、品格(封号)为中心,以出生地、家世身世为基点。而要完全解决所有问题,还有待后来诸君继续努力,多多耕耘。
  多少个日日夜夜涉足所谓学术殿堂,但“学术”究竟是什么?撇开形形色色、高深莫测的定义、界说,我特别赞赏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国平在其《人生哲思录》中所说的——
  真正的学术研究应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系统研究,……要完成这样的研究工作,必须兼具思想的洞见和学术的功底,二者不可缺一。
  我所理解的学术:
  1.学术性:新材料,即发现某种被忽视和遗忘的有价值的实物或文献的证据,足以证明一个假说或推翻一个定论。
  2.思想性:新观点,即提出某种看问题的全新的角度,以之对已有的材料重新作出解释,这种解释胜于原有的解释,至少是富于启发性的。
  当今大多数的所谓学术,两者皆无,材料和观点都是旧的,只是在笨拙地或机敏地重复前人。
  确实,此论对于当今多少因急功近利而显得浮躁、任性的学术界,不啻一帖清凉剂。周先生此书至今能够第11次印刷达21万册,学术界对其“点赞”与厚爱可见一斑。故特地录此,以与天下同感者分享、共勉之。
  春节期间,此起彼伏的辞旧迎新鞭炮声似乎在不断提醒我:此生第六个本命年正阔步前来。是啊,人生有时限,探索无尽期。“路漫漫其修远兮”,每个人只能尽力而为,利用短暂的人生办成一两件事,交一份问心无愧的答卷,就已经非常值得欣慰的了,即所谓“圆梦”吧。至于优劣好歹、得分多寡,就留待世人、乃至于后人评判吧。
  由于《海丝雕龙》收入少量自认为较为重要的论述重现之,以及部分获奖作品;再则,因是近期之内论述同样一些问题,所以使用的有的史料论据等难免有些重复,论述有所交叉,虽然作了压缩、删节等技术性处理,但尚遗留一点“马脚”,敬请读者包涵体谅。
  在写作过程中,承蒙福建师大陈庆元教授、黄仁贤教授,莆田学院图书馆陈春阳馆长、孟建煌教授提供诸多宝贵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承蒙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香港周安达源先生作序,为小书增色不少,深表谢意!为感谢几十年来我市教育界、文化界同仁对我的关爱与支持,特向全市大学和主要中小学、图书馆捐赠本书800册,以表感恩回报之情。
  许更生
  于荔城天妃楼荷香斋
  附录:罗宗强教授“追求历史真实”访谈录
  其实,连篇累牍的纠错订正,其目的只有两个字:求真。近日,拜读罗宗强先生与记者关于“追求历史真实”的访谈对话(凤凰网,2016年04月12日),深有感触,为之愈发佩服、敬仰。罗先生构建了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学科体系,并系统性地提出相应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向来为学界所推重。
  现将罗先生谈话要点恭录如下——
  其实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求真,研究古代文学、古代文论,抱着平常心去求真,原本是学术研究的正常现象,在其他国家这似乎并不成其为问题,在我们这里却成了经久不衰的问题,反反复复讨论了几十年。
  从文化承传的角度说,弄清古代文论的本来面目,就是一种文化承传、文化积累,也可以说是研究目的。
  “历史还原”就是要弄清楚种种因素在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必须重视史料的整理。认真、严谨、广泛地清理史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对历史的活生生的认识。
  我说的“历史还原”是尽可能地依据史料描述历史的真实面貌,这是我们应该去做的。1989年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古代文论研究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历史还原。1991年我在另一篇文章中也谈到这个问题,提出历史还原的最基本工作,是原著的解读。只是更加应该强调史料的清理,做到存世资料网罗殆尽,然后辨伪、解读。

知识出处

筑梦莆阳

《筑梦莆阳》

出版者: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福建莆阳作品集,共收录联诗词赋、教坛拾翠、乡土走笔、师长勉励、序跋选辑、媒体报道几部分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更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