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忆慈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筑梦莆阳》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710
颗粒名称:
忆慈母
分类号:
K828.5
页数:
3
页码:
459-461
摘要:
本篇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回忆了母亲许欧英的生平。
关键词:
回忆录
许欧英
莆田
内容
弹指一挥间,生母许欧英离开人世已有半个多世纪了!那还是我刚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时候。
母亲从小就很不幸:双亲尽失,全靠穷苦的奶奶许明珠当女佣(从雇主家庭情况推断,她很可能服侍过孩儿时候的林文豪、林兰英等大人物呢),独自含辛茹苦扶养成人。小时听说,爸妈是抗战时一起上街演“学生戏”相识相恋的,看来他俩都是学校的爱国学生啊。莆田一中翁祖烈老师,建国后还记得她当年就读时的外号,戏称其“欧子”(方言“小小碗”,比喻身材小巧玲珑)。婚后,她又在莆田山区奔波,担任小学教师,一点微薄的薪金,还要接济一点给在福州师专(福建师大前身)念书的丈夫陈文贵。
建国后,日子稍微好过一些,却又被我们5个年幼的子女拖累,所以不满40岁就撒手而去——当时我的两个小弟弟,都还在念小学呢!
奶奶许明珠缠成小脚(我亲眼见过,真是“三寸金莲”,双脚完全变了形),中年时期就跟随其孙女,也就是我母亲翻山越岭,到莆田大山区的新县广宫去干活。她经常对我回忆唠叨起当年“上岭顶鼻尖,下岭顶脚跟”崇山峻岭,祖孙俩相依为命,为了挣得一点糊口之粮。
大概是我五六岁时,母亲曾在近一点的常太枫叶塘小学(现淹没在东圳水库库底)教书。记得那年儿童节,她带我去学校。应该是上音乐课吧,妈妈在教室里弹风琴教唱歌,我就静静地一个人坐在外面的石阶梯上等着,听孩子们唱歌。下课了,妈妈才带我到操场上。那里已经布置得很漂亮:长长的细绳上,穿着许多各种动物形状的饼干,还穿插有小小的三角形红旗。许多学生在底下蹦蹦跳跳的,不许用手,要用嘴巴去叼住那细绳上悬挂着的摇摇晃晃的饼干。此事虽然过去了七十多年啦,但我居然还清晰记得!77年底,我刚调动回莆田时,还曾郑重其事地向常太镇的同事,打听过枫叶塘小学,想去重温旧梦呢。五六十年代,爸妈工资总共一百四十几元,这在当时已经算较高的啦;但要维系一个有老有少的8口之家,还是勉为其难,很不容易的。60年代“困难时期”,爸妈为了我们几个孩子,自己省吃俭用,还响应政府号召,搞“十边栽种”,自力更生,将一点好吃的都让给了5个子女。我大妹幼枫曾经对我说:她亲眼看见妈妈为了尽量让我们兄妹吃饱,自己忍着饥饿;实在饿得难忍,常常用白开水加点虾油充饥!
所以,父亲当时就得了水肿病,医院开的药方是一些米糠加红糖;母亲得了肾病,两人都身体浮肿。最后几年,母亲几乎是出入于病床拖延生命。1965年,她又腰部针灸患上脉管炎,不得不锯掉一只小腿;她怕我们担心,始终没有流泪,但体质太差,最终还是救不了性命。大妹妹曾经说过:一次睡梦中,妈妈硬是要把手上的手表给我带上!我知道,手表在当时,算是很贵重的物品啦——嫁妆三大件中,不就是“手表、脚车(自行车)、收音机”吗?家中我是长子,又随母姓;而且我是7个月早产,幼年身体不好(听说奶奶常常搂抱着我三个月,用她的体温暖和我虚弱的身体),所以母亲往往会偏爱我一点啊。
常言道,大恩未报而慈母不在——我就是这样想报恩却未能如愿的不孝子啊!由于那时忙于学业,几乎是早出晚归,实在缺乏与母亲的双向交流啊!不过,回想起来,母亲有几件事情始终镌刻在我脑海深处,至今记忆犹新。我想,如果我如今再不提及,再不记下,可能永远也就无人知晓了!
其一,就是我年幼时,母亲跟随父亲来到福州师范学校图书馆工作,担任管理人员。那时的福州师范学校图书馆,是在底楼一个楼梯边上,光线不佳。母亲一个人要支撑、应付所有的工作,因此经常忙不过来。我做为长子,所以暑假要当当她的助手,糊糊新书标签之类。
而母亲则利用工作之便,时常给我带点我看得懂的书籍(依稀记得多是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民间故事之类)、通俗杂志。每当沉浸在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纸页中,便是我最感幸福的时刻。也许,母亲才是我爱上文学之路的真正领路人啊!
第二件事情,是我念高一时,不知怎的,儿个同班男同学会同时爱上吹口琴,因此我们儿乎每个星期天都会相约去福州西湖划小船、吹口琴。于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有一次上岸后,我才发现的自己的口琴不见了——可能是下船时不小心滑出裤袋吧。回家后,我吞吞吐吐地告诉了妈妈。不料,她并没有多责备我,只是要我第二天傍晚(那时游人稀少)带她到西湖边打捞,看看能不能失而复得?细心的妈妈为初识水性的我,准备了一根长长的细绳,拴住我的腰;她则牵着长绳,守候在岸边,看着我钻入水中打捞。不过,口琴没捞到,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今的孩子可能说,一只口琴值多少钱,值得这么“兴师动众”,大费周折吗?不错,口琴当时大概一把只有两三元吧,但她当年的薪金也很少呀,因此舍不得哪。这个举动,当代人已经难以理解了,更不会提及啦。但母亲的恩情是永恒的,我终生铭记,至今不忘!
第三件事情,发生在我刚上福建师大不久。母亲因病情严重,住进了福州市一医院。有个星期天,我骑着自行车从于山脚下的家里出发,去医院看望她,顺便给她送些小点。不料,在小桥路口拐弯处,车技不高的我不慎摔了下来,汤面也撒了一大半。当我到达母亲病榻旁,她正在挂瓶输液,床头还有几只封口完好的葡萄糖注射液。妈妈看看我的狼狈模样,怜爱地对我说:“口渴了吧?喝点葡萄糖液吧!”当时,不知好歹的我,竟然也就听话地打开葡萄糖针剂,一口气喝了下去——那可是母亲挂瓶的药物啊!后来屡屡想起此事,心里实在后悔呀!
妈妈终于走了!记得那是上午学校课间操时间。当中文系办公室的人叫住我,通知噩耗时,我如雷轰顶,也不记得是怎么从师大一路赶到医院太平间的……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岁月的洪流不知冲刷走多少记忆的泥沙,留下的可都是刻骨铭心的片段。母亲和奶奶的骨灰盒,我后来都特地从福州家中带回莆田家乡安葬——那座小小的坟墓,就在我家江口的山麓,便于每年清明节上坟,给苦命的她们一点安慰。一直到前年,白发苍苍的我还鼓着一股劲,拨开草莽为她们上香磕头……
2020.12老泪纵横中
知识出处
《筑梦莆阳》
出版者: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福建莆阳作品集,共收录联诗词赋、教坛拾翠、乡土走笔、师长勉励、序跋选辑、媒体报道几部分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欧英
相关人物
许明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