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观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筑梦莆阳》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700
颗粒名称: 人文景观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
分类号: F592.7
页数: 2
页码: 424-4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开发旅游资源建设人文景观的情况。
关键词: 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 旅游业

内容

古人云:“君看天下山水奇,终须诗人几首诗”、“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确实道出了人文景观对于增添自然景观的重要性。
  实际上,人文景观的重要性是与日俱增的,从七十年代开始,世界上的旅游业发展就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阳光、海水和沙滩了。随着知识爆炸趋势,人们已不满足于只求玩得舒适痛快了,旅游业也向高文化、高科技靠拢了。如今,游客越发追求休息与学习的和谐结合,讲求旅游的综合效应和效益。各种各样的文化旅游、寻根旅游、进修旅游应运而生,人文景观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比重更加大了。培根所谓“旅游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似乎在当代才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一九七一年十月一日(世界旅游日),在美国阳光地带的佛罗果达州问世的“沃尔特·迪斯尼世界”,便是标志着旅游业这种转变趋势的一个典型。这个占地万八千英亩的庞然大物,全然不同于由米老鼠和唐老鸭主宰的传统“迪斯尼”乐园了。它融旅游梁乐和知识于一体,号称“未来社会”的实验中心,人们可以在那里凭借现代科技的魔力“上天入地”,畅游过去与未来,既可结识恐龙,又能驾驶飞船,其后诞生的东京迪斯尼乐园更是以寓教于乐为主,旨在使游客“了解世界、熟悉历史、珍惜今天、向往未来”,通过旅游来促进国际友谊与合作。
  近年来,泰国、新加坡的旅业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中旅游的秘诀之一也就是建设具有“东方色彩”和民族风味的旅游设施。座落在曼谷市郊的“文化村”便是一个创举。它移天缩地般地荟萃了泰国的文化精华和民族风情,使游客只要半日巡游其中,便可领略泰国的建筑、服装、手工作坊、民间工艺、历史演变等,甚至一睹“出家”和婚嫁的习俗。
  我们中国对世界游客最具魅力的,主要不也是人文景观吗?万里长城、秦兵马俑、敦煌壁画、泰山石刻……对于某些“先天不足”的人文景观,也完全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之。例如,一九八四年创办的武夷山兰亭院的建设,就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游客在碧水丹山之中用竹筷吃竹简饭,学习国画、书法、越剧、太极拳等等。在鄂尔多斯草原上兴建的“吉思汗敖尔敦(行宫)”,也以再现八百年前的景象为主:金顶大帐、蒙古包群、摔跤场、牛挽大战车……
  由此我想到,开发湄洲岛旅游资源不也应当以妈祖文化为中心的人文景观为主吗?比如,祖庙的扩建应严格按宋代风格还原;天妃宾馆要盖得有点“仙气”(暗合莆仙一带“乞仙梦”的习俗)。在旅游项目设置上,也要充分发挥地利、人和之长,如乘宋代样式的小船作环岛划行,船上配一位梳船帆型发髻、着红衣蓝裤的“渔家女”兼导游;购物中心除出售香袋、像章外,更要有印制精美的妈祖装、历史传说集、历代名人妈祖的诗文集、妈祖源流史料影印件、妈祖宫庙题词楹联选……这样,所有的朝圣游客,不又成为妈祖文化的义务宣传员了吗?
  总之,当今在开发旅游资源时,都必须充分注意人文景观的建设,以期收到最大的经济——文化效益,促进国家的统一和文化的交流。
  《湄洲日报》1988.9.1

知识出处

筑梦莆阳

《筑梦莆阳》

出版者: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福建莆阳作品集,共收录联诗词赋、教坛拾翠、乡土走笔、师长勉励、序跋选辑、媒体报道几部分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