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桥春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筑梦莆阳》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697
颗粒名称: 柳桥春晓
分类号: I207.22
页数: 5
页码: 412-416
摘要: 柳桥,古称“柳塘”,位于城厢区的顶墩村,古时距南城门“迎和门”二里许。柳塘地势低洼,三面临木兰溪水,堤岸纵横。当时居民分散居住在7处较高的地方,称为“七墩”;沿岸植柳,垂柳成荫,间栽荔枝,芳草鲜美。旧志载,柳桥,宋代为慈善家李富(李制干)故里。那时,城南以外百姓来往县城,须在顶墩渡口搭乘渡船,不但十分不便,还经常发生沉船伤亡事件。因此,乐于行善的李富决心在此造桥,方便民众,造福桑梓。于是,他在涵江等地的桥梁竣工后,又出巨资,亲自主持施工。在他的带领和民众的努力下,桥梁终于建成了。因桥的两岸垂柳掩映,便取名“柳桥”。自此,“柳塘春晓”也变成为“柳桥春晓”了。
关键词: 木兰溪 诗意 莆田

内容

柳桥,古称“柳塘”,位于城厢区的顶墩村,古时距南城门“迎和门”二里许。柳塘地势低洼,三面临木兰溪水,堤岸纵横。当时居民分散居住在7处较高的地方,称为“七墩”;沿岸植柳,垂柳成荫,间栽荔枝,芳草鲜美。旧志载,柳桥,宋代为慈善家李富(李制干)故里。那时,城南以外百姓来往县城,须在顶墩渡口搭乘渡船,不但十分不便,还经常发生沉船伤亡事件。因此,乐于行善的李富决心在此造桥,方便民众,造福桑梓。于是,他在涵江等地的桥梁竣工后,又出巨资,亲自主持施工。在他的带领和民众的努力下,桥梁终于建成了。因桥的两岸垂柳掩映,便取名“柳桥”。自此,“柳塘春晓”也变成为“柳桥春晓”了。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郑质夫《过柳桥亭》一诗,生动地描绘出他之所见所闻所感:“数载重来路已迷,野亭寂寞鸟群啼。垂杨半幕柳丝暗,芳草如茵一色齐。”
  还有首诗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了当时“柳桥春晓”之美景:
  依依柳色小桥东,叶底清光绿映红。
  倦眼初明开晓雾,低眉欲起笑春风。
  城南半隔斜枝外,岸北高临浅水中。
  多少长条随掩映,凭栏错认钓丝同。
  “柳桥春晓”之美景,更因十七世纪江南著名园林“岸圃大观”而增色。莆田私人营造园林,始于唐,兴于宋而盛于明。明天启五年(1625),兵部左侍郎彭汝楠辞官归里,在柳桥村大治园亭,隐居于此。
  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岸圃大观”。
  “岸圃大观”于明代天启五年(1625)开始营造,园林依据中国画的构思,辟东西二园,凿池造山,布置亭台楼阁,植花树石,历经三年竣工。主要景观有“剩水居”、“见山亭”、“饱绿亭”、“可步亭”、“玉照台”、“日且止台”、“烟鬟阁”、“隐花阁”、“棹声阁”、“蕉声馆”、“云来榭”、“情依楼”、“华滋轩”、“涵碧轩”、“摇碧斋”、“涌香廊”、“听屐廊”、“浮山舫”、“丛云谷”、“密庵”、“寸草庵”,以及“橘园”、“桂园”、“荔径”、“壶天”、“苍幕”、“樾居”、“渚步”、“鹤池”、“水庄”诸景;园林内广植名花,遍种异卉。每当春光明媚之时,万柳垂碧,千卉争妍,百花盛开,群鸟齐鸣,蝶舞蜂喧,恍若世外桃源。
  屈指算来,莆田柳桥的《岸圃大观》要比《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早百年左右。它比大画家倪瓒主持设计的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占地1.1公顷)、石涛主持设计的扬州个园,无论规模大小还是复杂程度,都胜出一筹。它充分说明“文献名邦”莆田三百八十多年前,在园林建筑上的骄人成就。
  当时来莆游览的大画家董其昌,也深为刚落成的江南名园赞叹不已。他欣然命笔,谨书“岸圃大观”四字相赠,还精心描绘了“岸圃大观”图。当时莆田山水画名手黄担(字任者、又字素心)也绘有《岸圃大观》画卷十二幅。画家柯无瑕也为园苑中的众多奇花异卉一一写生,绘成“岸圃花志”。彭汝楠好像有所预感似的,亲自撰写了《岸圃大观图说》一文,让我们今天尚可“按图索骥”,依稀想见当年的美景大观。
  “岸圃大观”建造之际,彭汝楠也不忘造福乡里。他重新修葺了年久失修几成危桥的柳桥,并亲自以古隶大书“古柳桥”三字,还以行书书写碣文刻石,立于桥头侧面,曰“岁久而颓,几不任渡,小筑告竣,因鸠工葺之”云云。另一块立于附近寺院内之碣文曰:“桥创自制干李公,岁久而颓,行者艰焉。因为更造,稍廓旧址,增设石栏,建亭于左,以待憩者,命曰‘柳桥’,识所因也。崇祯改元岸圃主人彭汝楠书。”所幸的是,此块题碣如今安然收藏于三清殿东厢碑园内,受到文物部门的保护。据邑人饱学之士宋湖民先生考证,寺内所立者为后,文字较为简洁。
  据载,耿介贤能、“人以为神”的彭汝楠,虽然身居林泉,却并未养尊处优,玩物丧志。他依然忧国忧民,心系天下。从横塘老家迁居“岸圃大观”的彭汝楠,在那里只居住了十多年,60岁就因风雨飘摇的明王朝而“忧愤卒”。第二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亡。
  可惜,洋洋大观的“岸圃大观”,与其主人一样生不逢时,稍纵即逝。明末清初,彭汝楠未满二十岁的儿子士瑛,参加了朱继祚领导的抗清义军。他集结义勇,从城内夺开城门,收复了兴化府城。清兵再次攻破兴化城池后,士瑛全家殉难,气节感人。清军大肆进行野蛮报复,“岸圃大观”这一珍贵园林也被彻底焚毁,夷为平地。从天启五年(1625)开始兴建,至清顺治三年(1646)冬毁灭,偌大一座“岸圃大观”仅仅存在了短短21年,见证了人间沧桑,世事浮沉。
  邑人林尧华,清顺治年间曾任榆次知县。他的一首《步柳桥寻岸圃旧址》充满了无限的怀念与惋惜:
  城南岸圃日萧凉,碧甃丹楹迹已荒。
  养鹤洞平榛露白,种鱼池涸草亏黄。
  山僧别筑辛夸坞,野牧频穿苦竹冈。
  叹息当时少司马,三年貌得柳桥庄。
  直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柳桥“岸圃大观”旧址一带,还能见到“荒烟蔓草之间,嘉石棋布,当日之亭池台榭,犹可想像得之。”(详见宋湖民《南禅室集》)。
  如今,我们已无缘畅游“岸圃大观”了。不过,我们却有幸依凭彭氏所写的《岸圃大观图说》,来作一番充满想象的神游领略——
  出古荔城南门二里,木兰溪渠沟一湾碧水,有小桥栏杆,一碣书“古柳桥”,它是宋代李富创建的遗迹。两行垂柳,一脉远山,柳阴中露出一座刻着“林泽游”的石圆门。门内青松叠翠,流水潺潺,迎面拱立着一块太湖石,刻有“岸圃大观”,这四个字是当时书法大家董其昌的手迹。缓缓前行,沿着二十多株古荔簇拥而成的“荔径”甬道,可达“烟鬟阁”。阁前冈阜兀起,冈上有亭,下临池沼;晨曦中,桃花与藤蔓倒映水中,故名“烟鬟晓镜”。池中养双鹤,名曰“鹤池”。
  荔径尽处为“可步亭”,亭的左右都是石蹬弯道,一边接条长廊通楼,一边接条仄径通“瓠淳”。长廊沿满栽竹子的沟塍建筑,青瓦素雅的“情依楼”掩映在古荔丛里,上面可望见远近景致。其下二厅四房,门匾曰“便愚”。门外筑花棚、花坛七座,还有厨房等附属房子。瓠淳是个小池,其上的厅堂名“涵碧轩”,旁边的房子屋角满种芭蕉,名“蕉声馆”。从这里向南到一座大厅“剩水居”,水从木兰陂干渠引来,绕阶缘屋,从厅后草丛盘旋而出;厅后一古荔枝树如张巨伞,其下许多玲珑剔透的太湖石,陈列像一围屏风。
  从“剩水居”出来,沟渠边有个柴门,上写“渚步”两字。一座石台高阁临水面溪,从台阁上可眺望船队帆影和对岸田园景致。这条主沟渠与木兰溪主航道相通,来往莆田仙游航船的橹声不断,故名“棹声阁”。阁旁绿阴深处即是“密庵”,佳木葱茏,窗牖临水,非常幽寂。
  “摇碧斋”位于“剩水居”的右旁,背靠沟岸,西边是从主沟引来的水道,跨筑楼阁,围堤种竹,以挡住下午西照的烈日。阳光衍射到阁上,一切陈设皆染成绿色。
  从“渚步”经过“玉照台”至“苍幕”,皆绕山临池。山是凿池的泥土堆筑成的,包镶上许多石块,成危栈险磴或悬崖峭壁状。空隙处补种白梅,花开如雪,如“玉山照人”,故名“玉照台”。其东小楼掩映在树丛里,夏天到此,真觉得别有洞天,故名“壶天”。过此,便是东园。
  东园和这里虽然只有丈把长的一条石蹬小径,却又以凌空飞阁相连,接着又是一条长廊,才抵达地面。转过一片竹林,就到“丛云谷”,几十棵大荔枝、龙眼树下,纵横耸立着奇丑的太湖石,引导你来到“且止台”。台上藤蔓垂青,馨香挂衣;踏石磴盘旋而下,便到了雕甍绣槛的“华滋轩”。一棵数人合抱的赤松,把轩、台都遮盖了一半。轩前一池,大可十亩,栽红白莲花,绕堤葭苇。附近有条东南朝向的曲廊,名“涌香廊”,廊上架着一座六曲桥,通往水池中央的“浮山舫”。岸边,沿着几块天然石铺就的踏步,可到“饱绿亭”。这里居高临下,似乎还能俯瞰极目处隐隐约约的海湾烟波。
  从“丛云谷”边上的那个小石门拐出来,一堵竹篱笆萝薜倒垂,牵藤引蔓,护围着五十多棵柑桔。这便是“橘园”了。秋去冬来,百花凋零,丹桔却满缀枝头,香气袭人。再往前,便是一片“龙蟠虬伏、饮涧巢云”的古榕树林,其间有小筑“云来榭”,跨条小桥即通“饱绿轩”。这一圈子是沿池子建筑布局的。
  “云来榭”南有“见山亭”,地面整齐的园畦,尽种菊花。西边有座小楼,沿斜廊屈曲而上,走时格格有声,故取名“听屐廊”。“隐花阁”西上一层,面对壶山,兴化湾外、南北洋间一切风景都收眼底。
  夏天,涝水大涨,弥漫如海,极为壮观。东园东面为“寸草庵”,取道“水庄”进去,五六棵巨榕夹着仄径,庵前有半月形池子,门楣上以大字楷书石刻“吉云精舍”四字,它却又是另一番景色了。“精舍”原指心,古人认为心是精神所居之处。后来演化为指读书或僧道说法布道的处所。此块大石刻,以及“花坞”、“卧雪”、“层岩积石”、“蒲山春意”、“溪山可此生”等书写精美、刻工精致的碑石,现在都默默地安放在三清殿碑园内,供人借以“发思古之幽情”。
  古柳桥建国初期已经被洪水破坏了。新建的柳桥,横跨在木兰溪上,成为往来于荔城、城南及新度镇的公路桥。今日的柳塘在改革开放的“春晓”中,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
  另:本人执笔的“壶山致雨”、“西湖水镜”、“北濑飞泉”、“西岩晚眺”等景观解说,因篇幅较长,请参阅《莆田24景》一书,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10

知识出处

筑梦莆阳

《筑梦莆阳》

出版者: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福建莆阳作品集,共收录联诗词赋、教坛拾翠、乡土走笔、师长勉励、序跋选辑、媒体报道几部分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