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然大义铸丹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筑梦莆阳》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691
颗粒名称: 凛然大义铸丹心
分类号: I207
页数: 2
页码: 374-375
摘要: 本篇是1994年刊登在鹭江出版社出版的《莆仙历史名人诗歌赏析》,文章评析了陈文龙的凛然大义铸丹心的诗作。
关键词: 陈文龙

内容

陈文龙著名的就义诗《被执至合沙诗寄仲子诀别》曰:
  斗垒孤危力不支,书生守志誓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得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臣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北,惟有丹衷天地知。
  陈文龙(1232—1277),原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莆田玉湖(今阔口村)人,陈俊卿五代孙。南宋咸淳四年(1268)状元,御笔改名为文龙,赐字君贲;累官参知政事,南宋民族英雄。林则徐将其与文天祥并称。
  1276年11月,元兵入闽。当时,陈文龙任闽广宣抚使,知兴化军,城中兵不满千人,孤城岌岌可危,但他多次拒绝劝降。他引孟子“效死不去”和贾谊“臣死封疆”二语,说是“国家至此,不如无生,当决一死以守”。乃“血牲誓天”,并制“生为宋臣,死为宋鬼”二旗,每战必先导之。12月,因叛徒出卖,城破。文龙自刎不成被俘,并押解北上。一离开莆田,他就开始绝食。到福州合沙(福州解放大桥附近闽江中的小沙洲)时,写下了这首绝命诗。至杭州后,文龙谒太学中岳飞祠,痛哭几绝,当夜逝世,年仅46岁。葬西湖畔智果寺旁。据传云,其坟上“次日即生竹,竹俱有刺,人不能登,众谓忠义所感”。
  “仲子”即次子,名倬,号莘隐。当时从莆田隐匿于漳州龙溪的深山中,其后人辗转徙居于广东番禺。今番禺陈姓,系源于陈文龙之后。诀别,永别。
  首联写当时莆田孤城独力难支的危急状况,而自己与一批抗元志士仍明知难为而矢志为之,誓死要坚守城池,保家卫国。斗垒,夸张写法,极言城堡之小,犹如斗大。书生,谦指自己。
  颔联表明尽管形势危艰,处境险恶,但自己决不会“自经沟渎”,不战而亡,而是要同元军血战到底,血洒疆场。自经,上吊自杀。沟渎,投水身亡。孟子说过:“自经于沟渎,乃匹夫匹妇之事”。得死,应当牺牲自己。封疆,疆界,指大臣们各自所管辖的区域。陈文龙当时任闽广宣抚使,莆田、福州属其所辖。守土有责,他誓与元军血战到底,死在南宋的土地上,而不愿苟活着被押到“异邦”去。
  颈联写得慷慨激昂,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心迹:宁可被敌人杀了“衅鼓”,也绝不树起“降旗”叛变。衅鼓,古代战争时有以牲畜或仇敌的血涂抹战鼓以壮军威的做法。《左传》:“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臣,被俘囚的官吏。烈士,古时指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曹操诗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尾联写得大义凛然,令人肃然起敬。作者宣称:哪怕受自己连累而使全家老小遭到灭门之灾,我的一颗赤诚之心依然可鉴天地。一门,一家族人。沦,沦落,沦为。胥,胥靡,被用绳索牵连着的奴隶。北,北上。当时陈文龙全家,包括老母亲都被押北上。其母病重而坚不服药,说:“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于是也壮烈逝世。丹衷,丹心。“衷”与“忠”同音,在莆田方言中二者也属于谐音,且发音更为洪亮,很有力度。结句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陈文龙的这首绝命诗洋溢着临危不惧、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充满了民族英雄的凛然大义。其言辞率真、精警,真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堪与文天样的《过零丁洋》相媲美,同为中华民族爱国诗篇中的上乘精品。
  《莆仙历史名人诗歌赏析》,鹭江出版社,1994年

知识出处

筑梦莆阳

《筑梦莆阳》

出版者: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福建莆阳作品集,共收录联诗词赋、教坛拾翠、乡土走笔、师长勉励、序跋选辑、媒体报道几部分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文龙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