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文化的开拓者翁承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筑梦莆阳》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687
颗粒名称: 江口文化的开拓者翁承赞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361-365
摘要: 要回溯江口漫长、辉煌的历史,还得从头道来,从更为久远的唐末翁承赞讲起。“入莆由唐代散骑卜居竹啸庄”,这一带“前海水朝宗,后竹木环荫”;翁何生四子:则、则、利、刘。翁则第三子翁巨隅,为荣王府咨议参军,累迁少府监。翁巨隅生承赞等三子。这里,有必要简要说明一下江口、福清古今行政区划问题,以免产生误解。莆田县在568年已经成立,而福清县在莆田县成立130多年后才成立。因此,福清县西边和南边的一些地域,是从莆田县划出的。新厝村,古称“光贤”,唐代属于莆田县文秀乡,宋代属于莆田县唐安乡。简单点讲,如今的福清新厝镇漆林,自古隶属莆田县,直至1956年行政区划变更。翁氏乃簪缨世家、礼乐名门,因此特别重视教育。
关键词: 翁承赞 江口 莆田县

内容

要回溯江口漫长、辉煌的历史,还得从头道来,从更为久远的唐末翁承赞讲起。
  翁承赞,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曾祖翁轩于唐元和间入闽为官,居漳州;祖父翁何,官检校散骑常侍,迁居莆田兴福里竹啸庄(今荔城区北高镇竹庄村)。寻其麓以居。“入莆由唐代散骑卜居竹啸庄”,这一带“前海水朝宗,后竹木环荫”;翁何生四子:则、则、利、刘。翁则第三子翁巨隅,为荣王府咨议参军,累迁少府监。他很可能迷恋于江口一带的绿野海韵,山光水色,景观颇似山海交汇,跌宕多姿的北高竹啸翁庄,于是举家迁往漆林,并购田筑宅于当时属于莆田县管辖的光贤里万安乡(今新厝镇漆林村)。江口草堂山岭下右侧漆林村就是翁承赞故里。翁巨隅生承赞等三子。
  这里,有必要简要说明一下江口、福清古今行政区划问题,以免产生误解。
  莆田县在568年已经成立,而福清县在莆田县成立130多年后才成立。因此,福清县西边和南边的一些地域,是从莆田县划出的。包括如今新厝镇北边蒜岭,自古就居住着几万莆田人,满口都是莆田话,是莆田话区的一部分。新厝村,古称“光贤”,唐代属于莆田县文秀乡,宋代属于莆田县唐安乡。简单点讲,如今的福清新厝镇漆林,自古隶属莆田县,直至1956年行政区划变更。
  翁承赞(859-932),字文尧(一作文饶),自号狎鸥翁,晚年号螺江钓翁。翁氏乃簪缨世家、礼乐名门,因此特别重视教育。翁巨隅特建“漆林书堂”课子。承赞也励志好学,他的《书斋漫兴》传达出小时候在江口漆林读书时的情景与感受:
  书斋漫兴(二首)
  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样花。
  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
  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
  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
  俊秀之才翁承赞不负众望,果然于唐乾宁三年(896),以最年少进士、第三名的优异成绩选为探花使。大喜过人的翁承赞连作《擢探花使》三首,抒发自己“春风称意”登龙上榜的快意:
  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
  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
  九重烟暖斥槐芽,自是升平好物华。
  今日始知春气味,长安虚过四年花。
  探花时节日偏长,恬淡春风称意忙。
  每到黄昏醉归去,纻衣惹得牡丹香。
  这也说明,唐代江口的书院教育质量,就遥遥领先。
  翁承赞擢博学宏词科后,又授京兆尹参军,累迁右拾遗,户部员外郎。天祐元年(904),翁承赞奉昭回闽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备受王审知礼待。天祐四年(907),朱全忠篡唐自立,国号梁,以翁承赞为右谏议大夫。开平四年(910),朱全忠以翁承赞为册礼副使,册封王审知为闽王。
  在福建历史上王审知治闽是极其重要的一页。这一段历史,从唐朝末年开始,贯穿整个后梁,延续到后唐初年,前后30多年。唐朝曾经封他为琅琊王(王审知祖籍山东琅琊);910年,梁太祖封他为闽王,人称“开闽王”。王审知一生受到过两朝天子的两次册封。第一次是唐末天祐元年,唐昭宗册封他为琅琊王;第二次是唐昭宗天复四年(904),以右拾遗户部员外郎的身份,奉诏册封王审知为闽王(应该是琅琊王,人们习惯称闽王)。后梁太祖册封王审知为闽王,也是翁承瓒担当朝廷代表。
  第一次册封之后,王审知在南台山下新丰市堤为翁承赞饯行,翁承赞因此写下了题为《甲子岁(904),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市堤饯另》一诗:登庸楼上方停乐,新市堤边又举杯。
  正是离情伤远别,忽闻台旨许重来。
  此身替与交亲好,今日还将简册回。
  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龙台。
  翁承赞“新丰市堤饯别”后,沿驿路回到江口家中。
  其后,王审知获悉翁承赞归闽定居,大喜过望。他赏识承赞相才,恳邀其出山辅政,拜他为同平章事,擢居相位,后又晋爵晋国公;并赐其乡“文秀”、“光贤”里、漆林庄曰“昼锦”,以示恩宠。为此,黄滔作《奉和翁文尧员外“文秀”“光贤”“昼锦”之什》三首相贺:乡名里号一朝新,乃觉台恩重万钧。
  建水闽山无故事,长卿严助是前身。
  清泉引入旁添润,嘉树移来别带春。
  莫凭栏干剩留驻,内庭虚位待才臣。
  虽言闽越系生贤,谁是还家宠自天。
  山简槐兼诸郡命,郑玄惭秉六经权。
  鸟行去没孤烟树,渔唱还从碧岛川。
  休说迟回未能去,夜来新梦禁中泉。
  君王面赐紫还乡,金紫中推是甲裳。
  华构便将垂美号,故山重更发清光。
  水澄此日兰宫镜,树忆当年柏署霜。
  珍重朱栏兼翠拱,来来皆自读书堂。
  翁承赞是名列正史的莆田第一位丞相。承赞对此也感恩载德,他赋诗表达心志:
  蒙闽王改赐乡里
  乡名文秀里光贤,别向钧台造化权。
  阀阅便因今日贵,德音兼与后人传。
  自从受赐身无力,向未酬恩骨肯镌。
  归阙路遥心更切,不嫌扶病倚旌旃。
  不难想见,彰显“归阙路遥心更切”的翁承赞,一旦踏上乡里江口当时作为官道的驿道,心中是多么欣喜;而驿道两旁,人山人海,彩旗鞭炮,又是何等热闹!
  从近年出土的、翁承赞亲撰的《王审知墓志铭》,碑志全文三千五百言,全面记述闽王世系与冶闽功绩,也可领略当时的受命仪式与册封盛典的情景:“翌岁,敕封闽王。天子御正殿,亲降简册,自东上合门,宣车辂冠剑,太常鼓吹,诏名卿乘轺,直抵南闽。至止之日,自江馆陈仪,注复展卤簿、旌旗珂珮,文武导从,笼络井邑,箫鼓相望二十里,抵登庸馆展礼。王弁貂冠,被礼服、剑履,受册命,乘辂车,坐公衙,以彰旷代之贵盛。”你看,这旷世欢欣,又跟道路连上干系。
  承赞还家,作诗多首寄情。如其《奉使封闽王归京洛》诗云:泥缄紫诰御恩光,信马嘶风出洛阳。
  此去愿言归梓里,预凭魂梦展维桑。
  客程回首瞻文陛,驿路乘轺忆故乡。
  指日还家堪自重,恩荣昼锦贺封王。
  此外,还有“更待临轩陈鼓吹,星轺便指故乡归”。(《御命还乡蒙赐锦衣》)表其归心之切。友人黄滔亦题诗《翁文尧以美疹暂滞,令公大王益得异礼,观今日之宠待之盛,辄成一章》,纪其盛况:滋赋馘文侯李盛,终求一袭锦衣难。
  如何两度还州里,兼借多人更剩观。
  送翁员外承赞
  谁言吾党命多奇,荣美如君历数稀。
  衣锦还乡翻是客,回车谒帝却为归。
  凤旋北阙虚丹穴,星复南宫逼紫微。
  已分十旬无急诏,天涯相送只沾衣。
  翁承赞还特地陪同册使萧顷到漆林故里,参观儿时读书的“漆林书堂”。萧顷《赠翁承赞漆林书堂诗》可以让我们领略当时的欢乐热闹气氛:轺车故国世应稀,昔日书堂二纪归。
  手植松筠同茂盛,身荣金紫倍光辉。
  入门邻里喧迎接,列坐儿童见等威。
  欲对芸窗勤苦处,举头全是锦为衣。
  如今,新丰宫门前两株老古榕,据说就是翁承赞当年回乡亲自手植的。
  返梓辅佐闽王的翁承赞,不负众望。他悉心辅佐闽政,极力建言整饬吏治,轻徭薄赋,倡议创设四门学,“以教闽中秀士”,为闽省教育先驱;并在各府县建学,做到府有府学,县有县学,乡村有私塾,并派人四出访书,缮写刊印,海隅闭塞之民智为之一开,故人们称他为“办学兴闽第一人”。翁承赞对福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文化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翁承赞还垂范在江口家乡办学,招聘名师授课。其诗《寄示儿孙》曰:
  力学烧丹二十年,辛勤方得遇真仙。
  便随羽客归三岛,旋听霓裳适九天。
  得路自能酬造化,立身何必恋林泉。
  予家药鼎分明在,好把仙方次第传。
  新厝村,唐代属于莆田县文秀乡,宋代属于莆田县唐安乡。境内有建于唐代的新丰宫和明代的武当别院。古称“光贤”,毫不夸张地说,翁承赞绝不仅仅是“办学兴闽第一人”,同时也是家乡江口文化、教育的开拓者、引领者。江口大地的后来人,应当记住这位大有作为的先贤,以之增强自豪感,并秉承其遗志,迈向新时代更新的辉煌。

知识出处

筑梦莆阳

《筑梦莆阳》

出版者: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福建莆阳作品集,共收录联诗词赋、教坛拾翠、乡土走笔、师长勉励、序跋选辑、媒体报道几部分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翁承赞
相关人物
王审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