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高考红旗 桃李芬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筑梦莆阳》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663
颗粒名称:
高考红旗 桃李芬芳
分类号:
G451.6
页数:
3
页码:
212-214
摘要:
莆田素有“高考红旗”之美誉。本文记述了莆田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
教育
高考
莆田
内容
莆田素有“高考红旗”之美誉。这是在重视教育、提高质量的历史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1956年,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叶飞在中共福建省委扩大会议(参加第七次中教会议的中学支部书记和党员校长列席听报告)上提出,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依靠教师,必须纠正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1957年,福建省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中成绩一跃而上,首次从华东区末位跃居前列;以后又一连多年名列前茅,成了几连冠。
1959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工作会议和省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召开。叶飞书记在传达中央指示精神的同时,对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错误做法提出批评,提出依靠师生办学,学校以教学为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教学热情,对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同年6月,莆田县召开夺取高考红旗动员大会,中共莆田县委书记赵允福亲临大会助阵。福建省教育厅长王于畊亲自到会作了热情洋溢的动员报告。这年金秋,莆田一中又获得高考大丰收,并且荣居全省榜首。学校的教学改革蓬勃发展,高三年级数学“五边一条龙复习法”等试验课题继续深入开展。
1959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全面提高中等学校的教育质量》的社论和《福建省中等教育跃入全国先进行列——三年来,毕业生报考高等学校取得良好成绩》的报导。同时,刊载中共福建省委常委林修德的《在胜利的基础上继续迈进》的文章,介绍福建省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的经验。北京、上海、山东等20多个教育参观团先后到福州一中、莆田一中等学校学习“取经”,历时43天。
1960年,福建省召开第八次全省中教会议,省教育厅长王于畊总结了中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经验。1960年5月,省教育厅组织福建教育学院各主要学科的骨于教师到莆田一中等重点中学,进行高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方法的改革试验,肯定了学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福建教育》连续刊登了调查经验总结,予以推广。
1960年高考,莆田一中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全省名校中的佼佼者。为此,省教育厅特地颁发了“高考红旗”锦旗予以嘉奖。一时外地教育参观团纷至沓来,声誉日隆。对此殊荣,《莆田市教育志》在对莆田一中的记载中特地大书一笔:“1959年、1960年,高考成绩优秀,获省教育厅锦旗,时校长李凡。”1963年7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120准,莆田一中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办好的14所重点中学之一。莆田一中师生也不负众望,那一届毕业生光考上清华、北大的就有20多位。
1958年至1965年这段时间内,莆田县每年高考录取率都名列全省前茅,其中莆一中更是位居第一、二名。每年录取率均在90%~95%之间,屡获高考红旗。其中数理科尤其出色,大多考生获得高分。自1950年至1965年15年间,全市高中毕业生15155人,高考录取升入大学8681人,录取率达57.28%,其中莆田县更高达63.1%。
莆田一中“高考红旗”的成绩来之不易,也绝非偶然。它是一所渊源久远、底蕴深厚、校风优良的老校。其前身为1906年创办的官立兴郡中学堂,师资队伍一直十分雄厚。他们忠于职守,乐教不疲;学生是从百万人口的大县择优录取的,个个勤奋刻苦,上进心强。师生既有敢为天下先的过人胆识,又有能为天下先的良好素质。学校具有开拓进取的浓厚氛围,成为莆仙地区民主革命的先驱和教育排头兵。在辛亥革命和护法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抗日救亡斗争中,师生们或振臂疾呼,或投笔从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林师肇、郭寿銮、黄一星、黄国璋,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学校还培养出林兰英、郭风、俞元桂等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学者。据统计,从1912年~1949年,莆田中学共培养出4255人毕业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莆田一中有黄震、林镗那样学富五车的学者型校长。其后,更有李凡校长那样的教师的知心人。她思想解放,大胆任用了一批有一技之长的老教师,充分信任,严格要求,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于是,莆田一中拥有了一批德高望重、学有所长并且勤勤悬恳,任劳任怨的教师队伍。至今,老师们还记得在3年困难时期,李凡校长把上级机关供应其丈夫(军队高级干部)的糖、烟、酒,都拿来作为慰问品,“劳”劳苦功高的骨干教师;王于畔厅长的“功劳簿”上,也铭记着莆田一中骨干教师的尊姓大名:翁祖烈、赖如倬、江宗朴、黄明哲、林杞……
莆田教育界至今还津津乐道于他们当时在课堂上舌耕不辍的一幕幕往事。著名化学教师江宗朴先生,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就一直在莆田一中任化学组组长,主要教高三化学。他以高尚的师德,严谨治学的教风而闻名四方。为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他寓教于乐,组织化学兴趣小组,经常举办“化学晚会”,开展化学实验展览和化学夏令营等活动,或让学生自制火柴、肥皂,不但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力地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他所教的学科的高考成绩一直雄居全省之首。
黄明哲老师自1956年开始,担任莆田一中物理教研组长10年,为黄田一中夺得全省“高考红旗”称号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一直担任高三物理科的教学工作,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向来注重实验课的开设和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展学生的科技活动,经常举行科普报告会和科技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具直观教学是他的擅长,他先后自制100多件教具,其中有的还参加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日内瓦举办的展览。
语文教师林杞学识渊博,修养深厚,经常在报刊发表散文、诗词和教学论文。他对学生的作文要求十分严格,坚持每周一篇习作,批改时有眉批总批或面批。他教过的学生仅考上大学的就有几千人,成为“高考红旗”的一个缩影。这期间,莆田一中先后有4000多名学生跨进了高等学府的大门。其他学生也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遍布五湖四海的校友成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展现出“行行出状元”的喜人风貌。
“高考红旗”的优良传统,无论是经验还是不足,对于今天素质教育的实施,都不啻是一个宝贵的启迪。
知识出处
《筑梦莆阳》
出版者: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福建莆阳作品集,共收录联诗词赋、教坛拾翠、乡土走笔、师长勉励、序跋选辑、媒体报道几部分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