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学校体育的崛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筑梦莆阳》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662
颗粒名称:
学校体育的崛起
分类号:
G812.9
页数:
4
页码:
208-211
摘要:
本篇记述了自清朝末期至解放前莆田学校体育的发展史。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史
莆田
内容
莆田的体育运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早在清朝末期,莆田的一些学校就已开设体操课。在新文化运动浪潮的推动下,莆田各学校普遍开设了体育科目。除篮球、排球外,田径项目设有跳高、跳远、标枪、铅球、赛跑等。1898年,莆田二中前身哲理中学蒲鲁七等美籍校长将西方体育引进来,哲理中学就把体育列为正课,开设了篮排球、田径、体操等项目;校长亲自兼任体育教师,教授田径知识与技术等。1906年12月15日,哲理中学举行了第一次体育运动会,此后每学期举行一次校运会,规定每位学生选报两个项参赛,体育很快在校内形成群体活动,从中涌现出一批体育尖子。民国之初,莆仙两县开始举办全县中、小学生联合运动会,各校也普遍举行了校内学生运动会,从而推动了清田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1921年,在福州举行的全省学校联合运动会上,莆田哲理中学的黄淮钦获得跳高、跳远第一名和个人总分第二名,吴锦美获200码(约218米)低栏第一名。1924年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上,在福建省立第一师范求学的哲理中学校友吴德懋,获得五项全能、十项全能和个人总分第一名,轰动了全国体坛。1925年,吴德懋又代表中国参加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七届远东运动会,获得五项全能冠军,为祖国争得了惟一一块金牌。这也是我国在国际比赛中所获得的第一块田径金牌。
1926年,在厦门集美学校求学的程天泗,参加闽南13县联合运动会,获得十项全能第一名,蜚声全省体坛。
1934年11月福建省第四届运动会在福州举行,莆田县女子田径成绩一鸣惊人,以绝对优势压倒福州、厦门而获得团体总分冠军,以致省会报纸有《莆田姑娘异军突起,一鸣惊人,疑是来自天上》的大字报道;男子田径也得到不少分数:陈鸿筹获铅球第一名,哲理中学学生林启仁荣获十项冠军和标枪第一名,唐元柳获标枪第三名。
1935年9月,第五届福建省运动会在厦门举行,莆田田径选手夺得15个单项冠军。获得男子田赛冠军、全能第二名;女子获田径总分冠军,成绩空前。同年10月,咸益女子中学的唐瑞瑗在第六届全运会上获得女子跳高第一名。1947年10月28日,由莆田哲理中学、咸益女子中学等七所中学的39位田径健儿,组成了“莆田田径访问团”昂然出征。翁祖烈众望所归地被推任总干事。他们先后访问了福州、上海、南京,历时56天,连战皆捷,轰动了全国体坛,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破天荒的创举。
11月4日,远征首战拉开帷幕——莆田田径队与福建省会田径队的对抗赛在省体育场举行,莆田田径队的27名高手叫板福州体育协会调集的榕城各界体坛精英29人。比赛结果男子14个冠军和女子8个冠军,全部由莆田队包揽,首战告捷,轰动榕城。福建省教育厅、体育协会、莆仙旅榕同乡会、各大中专莆籍学生,以及福州体育界的友人纷纷前来祝贺。兴安会馆还送来了一面锦旗和路费,莆仙助学社也送来了一个刻有“扬威海上”的匾牌,预祝莆田田径队征服上海体坛,再创佳绩。新康轮的船长被莆田田径队的拼搏精神所感动,主动提出运动员可以免费搭乘赴沪比赛。
11月24日,上海一莆田田径对抗赛在虹口体育场举行。尽管天寒地冻,仍然观众如潮,素以吃苦耐劳而闻名的莆田女队光着脚丫上赛场。女队的跳远、铅球、低栏等4个项目,男队的跳高和1500米长跑2个项目,均打破了上海市运动会纪录。11月25日,比赛一开始,男子三级跳及女子200米与铁饼3个项目冠军,全部为莆田队所得。
女选手陈碧英的出色表现再次轰动了全场。经过两天的对抗赛,莆田队共得男女冠军14个,并且囊括了男子跳高、三级跳远、女子铁饼前4名。莆田田径访问团再次马到成功,轰动了“十里洋场”,上海各大报社纷纷报道比赛盛况。正如上海大夏大学的老师所说,上海为全国人才荟萃之区,而莆田一县田径成绩超过上海,这真是一个奇迹!
1947年11月30日,莆田田径访问团在南京中大体育场与江南雄师南京队举行一场地位悬殊的田径对抗赛。莆田队在第一个上午比赛的12个项目中,竟得冠军10个,有人称之为“如秋风扫落叶”。25个项目居然有20个刷新南京市运动会的纪录,而且男子跳远前4名、女子跳远前4名、女子铁饼前2名、女子垒球前2名都打破南京市运动会纪录。在25个冠军中,莆田队占16个。莆田队有17人次打破南京市运动会纪录;全场明星级运动员为莆田队的柯炳炎、徐凤山和陈碧英3个人。柯炳炎获得百米、高栏、标枪3项冠军及跳远第三,共得17分;徐凤山获得200米、400米2项冠军,100米及三级跳2项亚军,共得14分;陈碧英的荣获60米、100米、200米及跳远4项冠军,共得20分。陈碧英一路从福州、上海杀到南京,先后连获13个冠军,因此被媒体誉为“女状元”。正如南京体育协会主席江良规先生所说:“莆田体育有光荣的传统,产生过负有国际声誉人物,吴德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田径人才,非短时间内所能造就者,贵团的成就乃天才加努力的结果。”访问团所到之处均受到体育界、新闻界的关注和热烈的欢迎,各地新闻界争先恐后报道比赛盛况并加以评论。当时教育部体育督学郝更生说:“莆田是文化辉煌、教育发达的县份,田径成绩的优良,我认为是必然的结果……在上海对抗赛时,贵队以一县的力量压倒了上海,此种造就必须发扬光大,使它变成全国的光荣”“莆田以一县之师访问京、沪,这实在是中国体育史上破天荒的创举”。上海体育协会总干事邵汝干说:“莆田是福建省的福田、灵气所钟,人才辈出,对于田径运动,蜚声国内。此次访问京、沪、宁展其所长,为全国所仰慕。”
当时,上海市市长吴国桢在市政府招待会上的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从前我只知道莆田以产荔枝、桂圆著名,等到我今天看了《莆田手册》,我才知在科举时代,莆田还以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而著名,在日本明治维新及欧风美雨东渐之后,莆田又以东西留洋学生之众而著名,如今却更有比荔枝、桂圆、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留学生更著名的莆田田径队,所以莆田的一切,几乎都开全国风气之先,是十分难得的!上海是全国人才荟萃之区,莆田却以一县组队来此竞争,这种精神,本人非常佩服。”确实,以一县之力对抗三市之雄,并且三战三捷,共打破5项福建省纪录,刷新10项上海市纪录,改写14项南京市纪录。这壮举是空前的,它轰动了全国体坛。随之,“赤脚飞毛腿”“赤脚大仙”(莆田县运动员赤脚参加赛跑比赛)和“田径之乡”的美称,开始在大江南北流传开了。“莆田田径访问团”这一事迹,已载入我国《体育年鉴》传为佳话,成为莆田田径运动史上的光荣一页。莆田田径队远征榕、沪、宁,取得三次大捷,引起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台湾体育界先后发来两封电报,邀请莆田田径访问团赴台访问,并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费用。但因运动员们体力消耗过大,需要休整,使台湾同仁深感遗憾。
1948年5月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莆田有14名选手代表福建省参加,宋元模为领队,翁祖烈、林振新等任指导员。陈碧英获女子组跳远和100米第一名,以及个人总分第三名;女子田径获得总分第五名,为参加历届全运会之最佳成绩,莆田健儿为福建体育争了光。
“赤脚大仙”不仅田径出色,而且篮球也威震榕城。1946年3月间,以哲理中学“旋风”队为主力的莆田篮球代表队出征福州。领队为哲理中学体育教师刘剑城,教练林仁荣,队长田兆麒。当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莆田至福州的交通还不通畅,全队人马只能步行两天才到福州。队员每人发一双草鞋,大家还舍不得穿,因此走路和比赛全都打赤脚。在福州以第一场对乌山队,以36比28获胜,第二场以41比20战胜三联队,第三场又以33比25战胜省全联队。
不过,最具戏剧性、最使人津津乐道的要数哲理中学篮球队勇胜当时美军的两场比赛。那是1946年夏天,美军的战略一支篮球队途经莆田。他们一到莆田就发出“挑战书”。于是,不甘示弱的莆田中学篮球“旋风”队奋起迎战。战幕一经拉开,“旋风”队就显示出“以小打大”的战术威力。他们配合默契、反应快速、灵活穿插、投篮准确,连连得分,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旋风”队终于以48比31获胜。第二天,两队在莆田县体育场易地再战。赛场上观众人山人海,座无虚席,真可谓“倾城而出”“万人空巷”。“旋风”队不负众望,再次把快速、灵活、弹跳高、投篮准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频频得分,最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再次以41比30取胜。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旋风篮球队因此成为声震全省的一支劲旅,“旋风”队员也成为莆田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其中5名主力队员被誉称“五虎将”。
知识出处
《筑梦莆阳》
出版者: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福建莆阳作品集,共收录联诗词赋、教坛拾翠、乡土走笔、师长勉励、序跋选辑、媒体报道几部分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