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 改革创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筑梦莆阳》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640
颗粒名称: 迎难而上 改革创新
其他题名: 我市中考语文命题改革回眸与反思
分类号: K825.46;G633.3
页数: 17
页码: 81-97
摘要: 本篇作者以回忆的方式记述了中考语文命题改革创新的弊端、模式、方法、并逐步完善的历程。
关键词: 文科 命题 教育

内容

1998年,恰逢改革开放20年,全国各行各业都在蓬蓬勃勃促进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当年春天,在省厅参加相关会议、时任市教育局局长的刘荣玉,特地打电话问我:我市是否参与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我迟疑片刻,随即答应了。当时我为什么如此爽快地受命而“自讨苦吃”呢?主要考虑有三:一是我市语文教学素来比较落后,片面“重理轻文”,何不借此春风促进一番;二是我们教师进修学院师资力量相当雄厚,应该迎难而上,上台亮相、磨练一阵;三是我担任市教研部主任多年,又是省教育学会理事、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首届理事等等,理应挺身而出,有所作为,而不能在其位不谋其政吧?
  在取得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支持的基础上,教育部基教司很快于1998年4月下发了《关于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司〔1998〕9号文件),“确定江苏省苏州市、湖北省荆门市、福建省莆田市、山东省烟台市、吉林省辽源市、上海市闵行区、北京市顺义县为全国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单位”。
  当年赤日炎炎的夏季,我市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也轰轰烈烈地展开。先是招开各级语文教研会,吹风定调,吃定心丸鼓气。因为这项涉及千家万户、上下关注的大事,可一点马虎不得!随即“调兵遣将”,组建命题班子。然后就是“禁闭”个把月,进行具体的命题操作,以及试卷印制。
  作为课题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操作者,我必须对新试卷的总体框架和命题思路提出具体、操作性强的原则与方案。我们确定的命题改革思路与举措是:针对时弊,精简头绪,突出重点,体现特性。
  首先是对症下药,克服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使试卷产生很大的震慑和导向作用。既然是改革,就不能当无的放矢的好好先生;只有切中时弊、敢于破旧立新的改革,才是有力度、感召力和导向性的,才能使初中语文教学和考试命题摆脱传统观念和固有格局的束缚,转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多年来,社会各界人士对大中小学生母语水平的非议不少;近年来更是几乎到了“怨声载道”的地步。归结起来,主要是:汉字书写差,错别字和病句多,肚子里墨水少,读写水平低;而从学生方面说,他们也抱怨最不爱学的科目就是语文,是自己的母语课!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反省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这诸多时弊的原因固然很多,而考试命题不当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中,负面效应最大、危害最烈的,莫过于“标准化”客观题的泛滥成灾了。这种题型的引进固然有其一定的价值,诸如答案唯一,便于客观快捷评分;题多面广,知识覆盖面大等。然而,对于语文考试而言,即便是以上“优点”,往往也变成了缺点。其一,一味追求知识点的全方位覆盖,造成了求全责备、主次难辨,反而掩盖或冲淡了对主要知识和能力的测试;而且,庞杂纷繁琐细刁钻的题目,也大大挤占了考生认真思考、做答的时间。其二,打勾打叉定乾坤的做法只见思维的结果,不见思维的过程;而且,这种所谓“多动脑少动手”的考法,直接抹杀了语文作为表情达意基础工具的表述功能。
  针对凡此种种弊端,我们针锋相对地予以大刀阔斧的变革,力求提供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命题模式。主要做法有:
  1、旗帜鲜明地把“汉字书写”单独立项,专门赋分。调查发现,虽然教学大纲和课本都明文规定“字要规规矩矩的写”,书写要规范、工整、“清楚、匀称、整洁”;虽然国家教委九十年代初就曾专门发文要求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写字训练,初中生“必须保证每周的写字训练时间不少于一课时”。然而,许多师生照样“置若罔闻”。
  因而长期以来,“写字”早已被排除在中考语文之外,似乎我们广大初中毕业生的书写之功早已不成问题了。国内外的语文专家一致认定,文字书写要过关,非严格地、有计划地写上1500—2000个页码不可,即450000—600000字。试问,我们当今有几个学生能够“达标”?!为了不使人产生这是小学考项的简单重复的错觉,我们对检测所抄写的二十个汉字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们是初中生要求认识的一千个生字之内,又是课本练习要求抄写的。也就是说,我们是把写字与识字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检测。文字是思维和表达的符号,充分的字词储备是深入理解世界的保证,是事关一个人的发展成才最具基础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技能。识字量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掌握了众多的字词,才有可能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更加辽远的空间。语文的工具性和社会交际功能,首先就体现在识字、写字上。每一位炎黄子孙热爱母语,学好母语,应当首先从写好汉字这誉称“中华第五大发明”开始。况且,在当今这信息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更是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必要前提”(柳斌语),因为写错、读错汉字就会被电脑无情地拒之门外。为什么不借助考试这根强有力的“指挥棒”敲打敲打,使之清醒清醒呢?
  有些人曾经质疑:书写考项在作文中不是也能体现吗,为什么要重复设置?其实不然。按教学大纲规定,初中要在小学识字2500个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个,达到3500个。也就是说,初中阶段还有相当繁重的识字写字任务。据我们粗略统计,初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生字有700多个,生词和成语近千个。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这些比较古雅、冷辟的字词(即所谓虽不能熟练运用但能够知其语义的“消极字词”,它们在阅读文化典籍时尤为必要),别说初中生作文,就是一般作家写作也用之不多;然而,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不仅要为现在的读写积累,还要为将来的广泛阅读进行储备。如果只把目光投向那些学生作文中常用到的字词,而不注重扩大应有的字词量,一些辞藻就会成为学生终身的认知盲点。实际上,那些所谓的“冷辟字”,倒往往是理化、中医学的常用字呢。
  总之,这识字、识词和写字的考项,是其他考项所替代不了的。
  况且,目前初中生的识字、写字状况是这样地令人担忧,词汇是如此之贫乏,“对症下药”地予以突出强调,也是当务之急。
  2、大大增加背诵积累考项的分值和比重(6小题15分)。
  语文既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又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是语文界近年形成的对语文最主要特性的宝贵共识。而积累相当数量的优秀语言文化材料则是以上两点的共同要求与体现。可惜,翻检全国各地历年的中考语文试卷,这一考项几乎都只占三分五分,有的甚至于不考!试问,这象征性的几分怎能与六册课本中近百篇(首)要求背诵、默写的“劳动量”相当?怎能体现“不论学什么语言,都得背”(江泽民语),都得从大量模仿典范的语言材料入手这一重要规律呢?怎能体现语文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呢?处于记忆力黄金时节的初中生不多记诵些名家名篇,更待何时?那种只求思维理解,不重记诵积累的做法岂不是近乎“买椟还珠”吗?面对语文教学很不景气、效果很不理想的现状,从何入手予以变革呢?还是脚踏实地、返璞归真地从一抓写字、二抓背诵起步为好。这恐怕是最基础、最“笨拙”,然而又最有实效的举措吧。考试改革,不是应该努力体现这样一种直面现状的导向吗?
  当然,我们大力提倡的背诵默写,绝非一味的“死记硬背”,而是着重于有理解的记忆。为此,这一考项中,2/3的分数为在理解基础上的古今名句的默写填空。
  3、针对当前学生错别字、病句比比皆是的现状,我们还突出强调了错别字和病句的辨别和改正(4小题10分)。不过,我们坚决摒弃运用选择题的形式,而改用实际操作:要求考生一丝不苟、一字一句的进行辨别修改,考出真才实学。在设题方面,我们反对以偏僻、难怪的字句来“考倒”学生,而尽量选用常用常错的字句设题,甚至是课本练习的原题。
  4、现代文阅读我们也力求革故鼎新,在教学导向上有所创意。
  首先,在试题内容取材和文体选择上做通盘安排。考虑到作文部分绝大多数考生会写成记叙文(事实也是如此),因此现代文阅读则选择了一篇课内的科技说明文,一篇课外的议论文。这样,读写构成互补,兼顾了三种主要文体,不致产生误解和教学上的偏颇。同时,又减缩了阅读题份量(往年要读三种文体的几个语段)。
  全卷唯一的两小题4分选择题(往年为50分左右),我们也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出现,并且力求题干与选择肢表述的简洁明快,不搞弯弯绕,不故弄玄虚设陷阱。
  5、作文(50分,占41.66%),要求以画面(《母亲的自发》)内容为写作话题,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实际不限(3位考生写成诗歌,照样酌情给分)。
  《母亲的白发》是以《中学生阅读》上的一幅漫画稍加修改的。
  画面表现了纯朴而真挚的母女之情,体现出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学生基础德育。这一漫画的潜台词十分丰富,足以促使考生大展身手,一吐衷肠。为了让更多有才气、有灵性的考生脱颖而出,评分说明特地提出:不必拘泥于画面具体内容就事论事,而应侧重于生发联想,大胆拓展,写出画外之事和“弦外之音”。
  从试评样卷和开评第一天就屡屡涌现出的许多优卷来看,此次作文命题改革探索是成功的。其最大的突破与成效就是,考生在考场上不再是愁眉苦脸地咬笔杆,挖空心思地凑字数了。他们凭着对自己母亲深深的敬爱和莫大的感激,自然而然地从心灵深处迸发出强烈的真情实感来,融化成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好文章。这一点,从诸多赏心悦目的自拟题目也可见一斑:《真诚的母爱》《永恒的牵挂》《在母爱的长河里》《妈妈,您辛苦了》《太阳·星星·月亮》《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白发牵我心》……
  【写话题作文,竟然跟当年7月开始的高考作文命题革新不谋而合,话题作文开始风行一时。此后好几年时间,全国高考、中考采用话题作文的省市超过2/3。】
  作文评分的信度、效度、区分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命题改革的得失成败。而长期以来,作文评分误差一直成为困扰语文界的老大难问题,同时也成为制约高考、中考等重大考试命题改革深入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我们有意识地把作文评分作为“重头戏”予以精心安排,做出富有力度的改革。主要是做好这四件事:一是科学制定评分标准,二是出台导向明确的评分说明,三是统一调控操作规程,四是精心安排组织形式。其目的只有一个:力求在有限的时间、经费之内,使只有一般素质的普通教师,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评分标准,评出客观公正的成绩来。
  首先,我们主张判读作文必须分项给分和综合评分相结合,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衡量,最后形成比较客观的整体印象。
  1、内容(17分):切合题旨、图像完整、想象合理。
  2、语言(15分):语句通顺,用词准确;表达方式、方法恰当;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3、结构(10分):段落分明、条理清楚、联系紧密。
  4、卷面(8分):字体端正、书写整洁、格式正确。
  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帮助评卷员进行深入细致的逐项分析,然后再归总、整合进行综合评分。“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系统论原理,特别适用于作文评分。“目有全牛”、“胸有成竹”的综合评分法,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作文评分宝贵经验,不可轻易丢弃。我们认为,搞好综合评分的关键在于科学地确定各个等第的分值,特别是及格、中上、优等三条线的准确界定尤其重要。经过反复比较和考虑,我们所定的等第表如下:【略】
  这个评分标准的创意在于,考虑到各分数段之间的考生数的悬殊差异甚大,我们对各等第之间的分值不搞平均分配,而大胆进行调整,主要是:①加大中档(30-44分)和差上(20-29分)分数段的分值库容,使之容纳相对数量最大的考生,以形成合理的梯度和较为细腻的区分度。(考后电脑统计表明:30-44分的考生达15570人,占考生数的9033%;20-29分的考生达809人,占不及格考生的6078%)②缩减优档(45-50分)分值差距,而且其中的上中下各段也只有2分之差。这是因为,优秀卷往往异彩纷呈、各有千秋,人们对优卷之间的谁更胜一筹,往往也更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因此宜粗不宜细。
  为了便于评分操作,我们提出,应当顺应人们对客观事物评判的一般习惯和平时进行作文评分的通常做法,采取“三三等第评分法”,即在整体阅读获得初步印象的基础上,先依照评分标准把卷子分为好中差(含很差)三等,然后再在每个等第中区分上中下三等。简言之,就是“先分好中差,再判上中下”。在判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3条线的把握:及格线、中上线、优等线。由于中考兼有选拔功能,因此要注意适当拉开差距,形成必要的梯度,既要敢于打高分、满分,又要敢于打低分,不要大家都挤在及格线上下。这样,既破除了大考作文评分标准似乎是“另起炉灶”的神秘感,又拉开了理应体现的梯度和区分度。
  准确把握以上3条线对于减少作文评分误差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真研究了1989-1998十年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演变和波动情况,发现高考命题者也长期在这三条重要的分界线上反复推敲、调整,寻找着最佳的衡量“度”。【随后几年的统计表明:只要把高考评分标准的相应分值,分别换算成百分制的60分、80分和90分,就不难发现:优秀线有7年一直位居一类末、3年位居一类中,位置相对最为稳定;良好线的波动幅度最大,其中1年在一类末、4年在二类头、3年在二类中、2年在二类末;及格线也比较稳定,有1年(1993年)在二类头、1年(1990年)在二类末、2年在三类头、6年在三类中。我们以为,1998年把及格、良好、优秀3条线分别置于三类头、二类头和一类末的定位,是最为稳妥、最合乎考生成绩分布状况的。】而我市1998年中考作文的3条线,恰好与之不谋而合,似乎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为了突出语文学科的特性,作文评分标准明确规定,“应当主要把关注的目光放在语言文字的表述上”,对那些语言不但准确通顺而且流畅优美的,应予加分;对字体不但端正而且漂亮的,也要酌情加分。
  其次,我们不仅从作文评分标准制定方面,而且从评分组织操作方面“双管齐下”,进行改革尝试。我们严格遵照教育部“作文阅卷要保证三人独立评阅”的规定办事,A、1、C三组评卷员的评分卡经各自组长审阅后分别交电脑室统计均分。由于评分标准制定得比较客观具体,可操作性强,加上一评分说明比较明确,因此评卷员们很快形成共识,评分结果大多比较客观、准确。据统计,17236份作文卷中,三位教师打分完全一致的有250份,占1.45%;三人打分相差9分之内的最多,达13655份,占79.22%;其中相差3—8分的更达到10605份,占61.5%。赋分差距在10一20分的有3276卷,占19.01%;相差20分以上的总共才55份,占0.32%,真是微乎其微。统计结果无可辩驳地证明,三人均分法确实可以大大提高作文成绩的可信度,有效地减少主观题的评分误差。绝大多数的作文成绩误差,可以控制在1-3分之内。我们有理由因此而感到欢欣鼓舞,看到了主观题评分客观化的一丝曙光,看到了这一世界性难题破解的一个有效途径。
  为了进一步具体地显示我市命题改革的起点与特色,我们将1998年我省9地市中考语文试卷的主要项目列表比较如下:
  1998年福建省9地市中考语文主要题型和分值比较表【略】
  【以上文字摘自1998年秋,我市给教育部基教司的改革报告《中考语文命题改革的思考与实践》】1999年5月,《人民教育》以《出一步天地宽》,对1998年荆门、苏州、闵行语文中考改革的调查,说明改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也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肯定。”教育部基教司还在苏州召开了全国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会,明确了中考语文改革的指导思想:语文考试要体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性质与要求,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有利于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突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有利于建立语文科的科学评价体系。会议认为,试点地区改革的核心是打破刻板的命题套路,提高命题水平和试题质量。为了便于推广试点经验,会议还总结了语文命题改革的六点主要措施。主要是调整考试内容,重视试题取材的文化价值导向,删减少数偏、难、深的知识内容,强化对积累的考查,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领悟能力的考查,加强对汉字书写规范化等等。
  紧接着,基教司又在北京召开了相应的座谈会。我与课题成员、学院语文组组长黄永俊老师一同与会。
  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课题,还经福建省教育厅和省教科所审批立项,列入《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第一期)项目表》第34项,并下拨专项课题经费,为当时我市唯一获得省下拨专项经费资助的一个教科研项目。
  这里,还得感谢中考语文考试改革给我带来的一件重要“副产品”一一一学会了电脑打字和文件发送。1998年8月,考试和成绩分析工作结束,基教司要求立即将情况书面呈报上去,但学院的打字员暑假回去了。怎么办?还是自己动手吧!恰好我的侄儿新宇初中毕业,中考完他到莆田旅游。我提出:新宇教我电脑操作,我带他上湄洲岛拜妈祖。一拍即合,我马上自掏腰包万把块,买来一台电脑和打印机。说来可笑,学院教研员的电脑操作,有一时还是我这个“菜鸟”滥竽充数,上台教学的呢。
  2000年,中考语文命题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了。
  改革的发展与完善
  1999年、2001年和2002年,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语文课程标准》以及《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文件明确指出了中考的性质总体上属于合格水平考试,兼顾选拔。试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能力立意,注意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考试能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渗透课改理念,有利于课改的顺利实施,适当增强试题的探究性、综合性、时代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并且明确提出“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听、说能力的考查。”
  遵照文件精神,我们采取与时俱进、稳中有变的做法,对命题改革适当微调,使之主张更明确,特色更鲜明,并且与课改评价改革逐步接轨。
  首先,试卷结构更加简约,共设四部分21题,以便给学生留下较充足的思考时间。试卷的基本结构为:增加“听力与口语测试”10分,“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60分(其中“文言文”18分,“课内现代文”15分,“课外现代文”27分﹢1道选做题,4分奖励分),“写作”60分。除一道选择题,其余均为填空题和主观题。增加开放性试题,倡导思维角度多元、答案丰富多彩。
  其次,进一步突出阅读和写作,其分值权重从1989年的33%和42%,分别增加到2003年的40%和50%,以落实教育部提出的“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阅读测试突出三维结构,题量进一步减少到4—5题,侧重对文章整体的感悟和初步的鉴赏评价。
  第三,阅读取材进一步向课外延仲,更加注重文章内容的人文价值、文化品位和地方文化色彩,体现人文性;更加倾向于社会热门话题,贴近现实生活,体现实践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文,在语文中关注生活。例如,2001年现代文阅读文本采用上海莆田籍作家曾元沧的《桂圆情》。主要设题为: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桂圆情”所蕴含的“情”有哪些?联系上下文,猜测第④段中“女娲难补的缺憾”指的是什么?结合本文,谈谈你对篇末“智慧之果长在,生命之树常青”这句话的理解与对生活的感悟。2002年主要设题为:请从文中摘抄出最使你感动而且最能表现老牛母子情深的句子。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请谈谈你的一点体会。假如你是运水战士,你会甘受处分而给老牛半盆水吗?为什么?2003年主要设题为:读了本文,你认为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体会。学语文即学做人。请写出2句关于做人方面的名言警句或诗句。阅读题二选文为教材第五册《病从口入”和“食物相克》一文,该文为新教材中的新篇目,且内容贴近“非典”热点,对倡导树立社会公共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此类体现课内外拓展延伸,富有时代感,且能有利于展现学生个性的内容,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命题取材往往就是当年的报纸、杂志、电视节目。例如,2003年听说试题,其一是有关于湄洲岛的导游解说词,再现了莆田独特的地域风情,引导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其二是一则“非典”期间的电视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文言名句填空则是古为今用的开放性题目:“目前,三峡已成功截流蓄水,高峡终于变成了平湖。请发挥想象,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圆中的两个句子来描绘今天三峡水库的情景。”
  其四,作文题目的设计与课内作文若即若离,彼此呼应,以利于鼓励和促进学生平时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篇作文,并在老师讲评的基础上把它不断修改好,力求每作一篇,获益一篇,成功一篇。从而扭转“重写轻改”的不良习惯。新课标提出,应当“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还“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几乎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的影子。
  为了进一步纠正作文评分误差,我们还设立了复查组,由一批办事公正、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专门对一些3人评分差距较大(5分以上)的试卷进行复查,并予以纠偏。多年的实践证明,真理有时在少数人一边:2个人给出的相近的分数未必比另一个差距较大的准确。因此,机械地搞3人均分还不是最科学的作文评分办法,最好还得进行适当的动态微调控制。
  其五,最重要的尝试是:2001年首创使用联词组段题型【题目为“运用下边词语(潇洒别出心裁魅力)组成一段话,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词语顺序不拘,字数在80字以内。”】这种开放性试题,既能检测考生灵活运用语词的能力,又能培养发散一聚敛思维和联想想象能力。直至我退休之后的2008年,我市一直把联词组段作为中考保留节目,予以坚持,并且以此强化语文课堂改革导向。正如2009年6月5日,某兄弟地市发表的《2008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评价报告》所说的“该道题的设题,还巧妙地保留了莆田卷首创的、受到肯定的联词组段的题型”云云。
  而且,联词组段题型还从省内外中考(如福州、三明、哈尔滨、海南省),延伸到了高考。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北京高考(25、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且不少于40字。
  (6分)道路、身影、足迹①描绘一种情景②表达一种感悟——),2005重庆卷,2006江苏卷,2007江西卷,2008年天津卷,2009全国卷二、2010年湖北卷、2011年天津卷、2012年浙江卷,等等。
  有意思的是,直到今年,人教社“教材解读”编委会编写、出版的七年级《语文教材解读》,其现代文几乎每篇都有“妙词连珠”——若干个课文词语之联词组段也。“联词组段”作为专有词语,还进入了“百度知道”、“百度文库”搜索网页。中考、高考解题指导,居然也出现怎样做“联词组段”试题的栏目。
  语文教学应当以书面词语的积累、运用为核心,以课堂联词组段为抓手。这一想法,确实是我一辈子从事母语教学与教研的最终结论。2000年开始,我陆续围绕联词组段课题写成论文,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吾文考试研究》《试题研究》《考试《语文教学研芗》《中学文科》《语文世界》《教育家》等刊物。例如《语文教学应当以词汇为中心》《百年语文双重错位》《编文选文双管齐下》《联词组段:语文课堂变革的强力抓手》《构建“读背写”课堂教学模式》《作文差劲的要害在书面词汇贫乏》、《中学生作文不宜写“大白话》《作文训练要注重联词组段》等等。其中,有的还获得杂志社首届教师论文大赛唯一的特等奖——这荣誉只是体现语文界对我教学主张的特别关注与肯定罢了。
  为了检验中考命题改革是否真的抓准了语文教学的主脉,退休前夕的2003年直至2005的3年期间,我先后应莆田13中学、涵江私立实验中学、莆田一中的邀请,在这三所各具代表性的高一年级,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各上了一年课。事实证明,我的“以书面雅词为核心,以联词组段为抓手”的课题,不仅理论上成立,而且课堂实践成效显著。(详见当年发表的一些文章)
  2005年,笔者曾应邀参加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国际汉语教学论坛”,而选送的论文正是《联词组段:语文课堂变革的强力抓手》。
  我再次强烈呼吁:学习任何语言,掌握词汇总是第一位的。首先得通过课文以知晓主要语词其义,随后立足课堂,立即运用,当场指导,在师生、生生共同活动中加深理解与记忆。与会有不少香港语文界同行和专家学者表示认同。
  近年,我惊喜地发现:香港部分名校的校本练习中(大陆称为“校本教材”吧),每课总有“好词参考”、“佳句参考”等语词和句式练习,更有不时出现的“联词组段”,而且难度不低。例如——
  课文词语运用:(创意写段)
  总是 躲进 跌倒 力气无论
  杰出 原谅 热心 简单 惭愧
  出差 关爱 眼神 温柔 于是
  愿望 实现 求 善良 熄灭
  欣赏 惊喜 赞叹 停留 东张西望
  都是一连5个词语组段,而且包含多类语词,甚至还有关联词、成语。
  退休之后时间较多,偶然上网冲浪,竟发现全国两大中文教育网站——北京大学“中文论坛”推荐包括大学的共计5位福建名师(孙绍振、潘新和、陈日亮、许更生、许序修),“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一门户网站,包括“中华语文第一报”《语文报》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等)评定3位福建名师(许更生、王立根、陈成龙)。本人有幸成为二者的“交集”,深感荣幸。但我一点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如何海选出来的,2014年,我应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培训中心邀请,参与由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教育分会举办的“生态课堂教学——中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构教学观摩会”。9月21日,古稀之年的我特地到福州与韩军、赵谦翔、朱振国、李百艳等京沪知名语文专家同台献艺,“现身说法”,上观摩课(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并给来自福建省的一百四十多位老师做了教学讲座:“语文教学应当以书面词语的积累运用为核心,以课堂联词组段为抓手”。
  2014年,莆田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聘请我为名誉会长。我指导文献中学赵文静老师、涵江青璜中学陈涵老师,分别上了两节公开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生命》,具体体现了“以课堂联词组段为抓手”的教学理念。听课的有校领导、全体语文教师或市县区语文教研员。
  改革的反响与认同
  1998年以来的6年中,我市一直遵循“指导意见”,坚定地沿着改革的路子不断前进,获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形成了相当鲜明的试卷风格,得到了省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我们给教育部基教司的改革报告《中考语文命题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湖北大学《中学语文》于当年11月全文刊发;教育部基教司和北师大合办的《学科教育》1999年5月刊发了《作文评分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此外,省内外的多家报刊也争相摘要刊发。例如:全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报《语文报》1999年4月5日和12日相继刊登了《切中教学时弊,紧扣语文特点——福建莆田市1998年中考语文改革述评》,湖北省教育委员会主办的《湖北教育报》10月27日登载了《针对时弊改革命题,《福建教育》1999年1月刊登了《以考试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再则,我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每年都有入选语文杂志社、出版社编选的《中考试题精选》,或作为典型试题予以展示。《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文科》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多次邀请为之命制“莆田模式”的中考模拟卷子,向全国推介。
  通过6年的命题改革探索与实践,莆田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已经形成了相当鲜明的特色。仅就试卷题型题量的“简约”而言,我市始终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少的。通过不断的交流切磋,各地同行逐渐形成并扩大了共识。纵观最近几年省内外中考试卷,我们欣喜地发现:莆田市率先倡导的4个主要考项已经为语文界同仁所认同,并且比较广泛地采用:
  其一,汉字书写,而且是在田字格或方格中进行正楷书写。从1999年至今,每年都有二十个以上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要求田字格正楷书写。据我们手头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收集出版的《2003年全国中考试卷精选》一书,以及《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3年增刊》所呈现的40多个省市具有代表性的试卷统计,书写单独赋分(包括要求在田字格正楷书写)的省市,就有甘肃、新疆、海南、山西、吉林、大连、武汉、桂林、昆明、南宁、福州,以及江苏的南京、南通、淮安、泰州、盐城、连云港等市。为什么短短几年,“汉字书写”就成为全国大多省市的中考必考项目呢?首先,严峻的客观实际使整个社会都意识到,学生汉字书写差已到了非扭转不可的地步了。针对中小学生写字“每况愈下”的状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写字训练:“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还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审美教育的高度予以重视。再则,汉字书写已日趋综合化,不仅考查字写得好不好,而且与拼音、识字、积词、摘录、改正错别字等紧密结合。
  其二,大大增加背诵积累(填空默写),特别是有理解的背诵积累的分值。一般都在8分以上,其中超过10分(含10分)的就有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西、新疆、广东、天津、南京、武汉、广州、昆明、南昌、福州、厦门、汕头、大连、威海、荆州、随州、盐城20多个省市。
  其三,作文“三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以实现最大的写作自由度,保障考生个性的充分发挥。
  总之,以开放创新的考试理念促进创新开放的语文教学,一直是我们坚持的中考命题基本原则。6年的命题改革实践表明,它能较为准确地检测出城乡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初中学生实际文化素质的真实情况,又对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尽管是毕业、升学两考合一,考生人数众多,语文科的及格率每年(包括1999年、2000年莆田、龙岩等四市联合命题)都在65%以上,一直是我市中考各学科中最高的;2003年更达到71%,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和教师的广泛认可,对于促进初中教学工作发挥了鲜明有力的导向作用。事实表明,考改确实可以作为引领突破困扰语文课改瓶颈的强力推进器!
  2000年高考,莆田二中林黄鹂同学《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材料作文)喜获满分。这是莆田市考生久违许久的殊荣啊!这位佼佼者强有力地证明了,“文献名邦”的后人,并不缺乏写作的良好“遗传基因”,他们完全可以同样出色,引领风骚。
  2005年,莆田四中高考再创辉煌。弄潮儿郭冰莹同学的高考看图作文心·十八·二十八》,又喜获满分。其后几年,也都有莆田高考作文满分的喜讯。虽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考的开风气之先,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吧?为什么教育部要把语文作为改革突破口呢?我想一是语文历来是传统的“重灾区”,积重难返;二是母语地位十分重要,必须先端正之。这从教育部公布的中、高考改革细节就可看出。它指出,语文、物理和体育,这三大学科将成为学校必须重视的科目。“得语文者,赢在中高考”,这并非网络揣测,而是真实存在的事实:各地已在相继增加语文中考总分,且高达30分;《高考大纲》则更是暗指出语文将成为最易拉开学生档次的学科。语文在中高考中的“强者”趋势愈加明显,各地中考语文都相继增分。据统计,自2013—2017年,各地中考语文增分已是大趋势:2013年末一2016年,北京中考语文增加30分;2015年,湖南长沙等地中考语文增加30分;2018年,山东济南等地中考语文将增加30分……
  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的分值有了明显变化——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这意味着其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的命题也大幅度降低了难度;只有母语逆势而上,广度、难度、分值不断提升,2017年更达到200分。
  这也应了我的呼吁和预测。2006年4月,北京《语文教学研究》发表了我的《母语教学:要说爱你不容易》。其后,多家网站转载。我大胆提出:“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与号召。推行新课改以来,母语的重要性被叫得震天响。我并不否认这一点,母语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我想提醒的是:有关领导既然充分认识到母语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最重要学科,那就应该有与之相称的特殊待遇。例如,高考语数外就不该并列为150分,而应当是语文200分(其中作文100分,现代文阅读60分,文言文阅读40分)、数学150分、外语100分。我以为,仅仅实施这一条,就将大大有助于改善母语的生态环境。这一要求过分了吗?不。不妨比较一下外语的尊贵无上的霸主地位吧。……”
  对于母语的重要性,专家指出:“语文在高考总分中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语文学不好势必影响其他学科学习。学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阅读、写作能力。阅读不好的学生不仅语文拿不了高分,政治、历史,甚至需要读懂题意的数学等理科成绩也会受影响。而且喜欢阅读的孩子,词汇量更丰富,拥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商也会更高。原由很简单,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是用语言思维的动物,语言越清晰,思维就越清晰;而且喜爱阅读的人,在分析问题、陈述问题和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比从不读书的人快得多。”
  有耕耘,就有收获。1999年,我荣幸被莆田市委、市政府评为“拔尖人才”(连续两届)。1998年、2002年两次被省教育厅聘为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语文学科组成员。1999年任省教育厅首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委会委员兼语文学科组组长。2003年被《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聘为特约编辑(全国仅聘4个)。2000年4月和2004年3月,我先后被《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两大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遴选为封面人物。
  然,我深知任何荣誉,只是领导、同行或媒体对我过去的一点作为的肯定与支持;我应当将此作为永恒的勉励和鞭策,并永怀感恩报答之情!
  2018年10月18日
  载莆田市政协《莆田市文史资料》第35辑

知识出处

筑梦莆阳

《筑梦莆阳》

出版者: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福建莆阳作品集,共收录联诗词赋、教坛拾翠、乡土走笔、师长勉励、序跋选辑、媒体报道几部分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