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涯五十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筑梦莆阳》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639
颗粒名称: 教师生涯五十年
分类号: K825.46;G451.6
页数: 9
页码: 72-80
摘要: 本篇以自述的方式记述了作者五十年的教学生涯,并记录教学期间所获得成绩、赞扬与肯定。
关键词: 生平 传记 教学生涯

内容

跨出大学校门的最初几步,尽管有点茫茫然,但脚步还算端正、扎实。记录在此,既是一种怀旧心态,更是某种自我鞭策与勉励——应该老马识途,不忘初心,坚持走正道,直至人生的终点。
  教师生涯之始初回眸
  1968年,我从福建师大中文系毕业,随即分配到了将乐万全公社插队锻炼。号称“将乐西藏”的万全通往县城的第一条公路,就洒下我的不少汗水。第二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结束,分配到了城关东方红小学(实小)教毕业班。这对于当年10万人口,却要承受师大、福大百来位大学生就业的将乐县而言,已经是很大的眷顾了。我曾想,这份“高看一眼”,是否跟我“文革”在校期间,是“飞雪迎春战斗组”成员,参与过6版《毛主席诗词笺释》的写作、出版,得到名人郭沫若、李淑一的赞许有关呢?
  
  两年之后,地区师范(原永安师范)在三明选址复办。我奉命调到该校,课余还跟学生一道建设新校舍,当挖山愚公。正当而立之年的我,跟学生(几乎清一色是插队知青)的年龄相近,相处甚为融洽那时的招生是以县为单位,尤溪县是三明地区人口最多的县,所以招生名额也最多,每年四、五十个,单独编班。我有幸连续两年担任赴该县的“招生钦差”。校领导充分信任,我更不能辜负重托。招生和入学期间,我没有拿过一包香烟,一斤茶叶,唯德才是举。历史证明,那些学生质量确实不低——有的经过努力,后来当上了教授、副教授,有的成为县长、检察长等等。
  壶山兰水哺育成长
  由于我内人是修地球的,为了团聚,1977年底,我请求调动回到了阔别24年的家乡莆田。
  我在莆田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9年期间,最值得提及的是,也许是“猜中”1978年高考作文题型。当年的作文题为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原文2300字)。由于这种新题型跟传统的命题作文大为不同,如若考前不曾训练,考试必定“马失前蹄”。于是,我在平常研读张志公、吕叔湘先生语文改革论述,以及刚刚颁布的《语文大纲》基础上,大胆建议教育局领导在高考前夕紧急召开研讨会,布置各校重视缩写训练。这次“猜中”作文题型的偶然举动,在省内外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同行以为我真有什么内部“天线”,几年间登门“取经”、索取资料的络绎不绝。
  由于当时合格教师奇缺,我同时应聘为莆田师范、莆田电大、莆田县市党校兼职教师。多样化的超负荷工作,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挑战和磨练。
  那时我随带孩子在实小念书,有时下乡听课什么的,只好托付同事照料或狠心由其自理。
  当时,师训班的新办公楼还没有兴建,县招生办等跟我们一起,挤在原基督教会的石头墙房子里办公、住宿,连一张属于自己的办公桌都没有。我在《福建日报》《福建文艺》(《福建文学》前身)《福建教育》《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发表的好几篇文章,如《《东方红》创作的启示》《“足迹”与创新》《要重视语文工具科的特点》《思考的一代战斗的一代》《福建高考优秀作文荐评》《广泛阅读对语文学习和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课内开花课外结果》,大都是趴在简陋的床沿上写成的。
  八十年代初,办公楼终于落成了,我也有了一间个人小天地,再也不用担心开夜车妨碍别人休息了。我的笔耕也更加奋力了。1986年10月,《初中作文知识》(合作)交付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那时,党中央提出“五讲四美三热爱”,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美育。我们敏感得风气之先,果敢抓住难得的机遇,很短时间内就编著出全国第一本面向中学生的美育读物《中学美学知识》。该书由我为主执笔,福建少儿出版社1987年一版、再版7万多册。全国美学会会长、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教授为之作序并来信赞扬。国家教委中学司、团中央学校工作部、《语文报》1988年初联合推荐,《中国教育报》等8家新闻单位予以评介。同年,该书获全国少儿出版社优秀读物编辑一等奖、莆田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莆田市委、市府主办的“三中全会以来莆田市建设成就展览会”予以展出。1990年国庆节,福建省教委把它列为向中学生推荐的优秀书目之一,在《福建日报》公布介绍。
  我的教学论文《按照学的规律教》获福建省教委第六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从语文试题改革谈阅读能力培养》,1985年获福建省首届语文教学论文一等奖,又被省教育学会、省教科所联合评为“福建省优秀教育科学论文”。
  也许是我在省市报刊发表的那些小文章起了发酵作用,那些年接连有省市一些单位来人、来函商调我。例如,省教育出版社、文化厅,我都婉言谢绝了。
  1986年,我奉命调到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先后任语文教研员、轮训部副主任、教研部副主任;后来,又担任莆田高专教务处副处长、教研部主任。教师进修学院承担全市的教育教学业务工作,工作繁多;人才济济,先后有5位特级教师;将近2/3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在这样一个工作场所,要干得出色,居于领先地位,确是真真切切的压力,也是实实在在的动力。我的平均工作量,一般都超过一倍。主要在于我教研、培训双肩挑,此外还有两大特色:论文、论著的数量多,级别也较高。
  由于做出一些成绩,也赢得不少赞誉。1988年“特批”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这些人的绝大多数后来都成为“特级教师”。1989年,我被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语文教研员。1994年被福建省政府评为特级教师,并首任莆田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1996年被省教委聘为“曾宪梓教育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1999年被莆田市委、市政府评为“拔尖人才”(连续两届)。1998年、2002年两次被省教育厅聘为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语文学科组成员。1999年任省教育厅首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委会委员兼语文学科组组长。2003年受聘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育硕士论文评审教师。2004年、2005年被省高招委员会聘为高考命题语文学科专家组成员。2003年被《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聘为特约编辑(全国仅聘4个)。
  20多年来,我先后应邀在几十所各级各类学校开过150多场各种讲座(包括市政协组织的“国情教育报告团”等等)。从中小学到大学,从课堂到会场、操场,从毕业班、文学社到全校性集会,几乎场场掌声、笑声不断。九十年代,还担任莆田大专班(莆田学院前身)《写作课》教学多年。进修学院还曾与其它高校联办过几节正规师专,我参与招生,并执教《语文教材教法》。我觉得,教研员就得敢于常常上台亮相,不断磨练和检验自己,获得学生与社会的广泛认可。
  成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时间和精力。身为学院中层干部,当然要带头上班签到、下校听课等等,所以写作时间绝大多数在晚上、节日,星期天常常成为“星期七”。先天不足的我,能够长期当“拼命三郎”,恐怕得益于学生时代的体育锻炼。还有人问我:你似乎源源不断的教科研文章题目是怎么来的?奥秘其实很简单:写作动机和灵感绝大多数来自听课、评课和阅读报刊的感触,都是有的放矢,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而写的。
  2000年4月和2004年3月,我先后被《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遴选为封面人物,予以宣传介绍。短短4年间,两度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封面人物。
  退休之后时间较多,偶然上网冲浪,竟发现全国两大中文教育网站——北京大学“中文论坛”推荐包括大学的共计5位福建名师(孙绍振、潘新和、陈日亮、许更生、许序修),“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一门户网站,包括“中华语文第一报”《语文报》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等)评定3位福建名师(许更生、王立根、陈成龙)。本人有幸成为二者的“交集”,深感荣幸。
  此外,我还荣任福建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省特级教师协会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省写作学会理事、省教育学会理事、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首届理事、福建省楹联学会理事;莆田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还担任莆田市中学高级教师评委会主任兼语文学科组组长多届,全国中语会教学改革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福建教育学院中学教研部教研员;担任两届《莆田市志》审稿委员会成员(市委、市政府文件)。1992年被福建省教委、福建省教育工会评为“福建省优秀教育世家”;2005年5月,被莆田市市委、市政府评为“莆田市有突出贡献人民教师”。2013年,评为福建省首届“书香之家”。
  在职期间,莆田市政府3次评选社科优秀成果,本人荣获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培育四有新人离不开美育》1988年获省教育学会和教科所“教书育人”优秀论文奖。
  本人的一些著述得到省内外著名专家教授的赞扬与肯定。
  《莆仙历史名人诗歌赏析,著名作家郭风为之作序,称其“是进行乡土文化教育的很好教材”,“体现了作者的诗现、史观以及学力和艺术眼光的深厚修养和卓见”,“具有某种学术著作的价值”。
  2001年,教育部考试研究委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章熊先生热情为我的第一本个人文集《烛·青果》作序,称赞“许老师是很有才华的人,教学艺术和语言艺术并举。他既能教书,又能写作,二者相互为济,开辟着更广阔的天地。……现在课堂上的“花架子”太多了,许老师这样的,恨少,恨少!”许老师“是一位闻名福建以至全国的优秀教师”,“一位别具卓识的老师”。
  福建师大教授、省文化厅长兼省文联副主席李联明,评论我的第二本个人文集《霞光菊影》说:“从你的理念追求、教学风格和文章分量来看,确系诸子百家,广为涉猎,无论哲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以至于当代系统论、信息论,都下过功夫。正是因为经过长期的铢积寸累,八面来风,才使你这个“特级教师”和“拔尖人才”名至实归。许多从事教研人都各有自己的功底,就单方面说,不乏比你深厚者,而你的特色却在于理论、教课、写作三项功底的有机融合。作为教研人员,不总是呆在书斋里,同时也活跃在讲台上,以教促研,以研带教,避免了坐而论道,而且还提笔创作、编选、注释,以求相得益彰之效,就更显出你的本色。”“综述观感,似可三言以蔽之:曰胆识,曰功底,曰才气。”
  2004年,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录屈原诗句为我的《霞光菊影》题词,并“祝许更生老师辛勤耕耘有成”。
  在进修学院工作期间,最令我难忘是承担全国中考语文命题改革试点这件事。
  莆田市系教育部确定的全国7个中考语文命题改革试点之一。从1998年开始,我一直主持并直接参与中考语文命题改革全过程,形成了相当鲜明的试卷风格,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得到了省内外同行的认同和好评,并起到比较明显的示范与辐射、带动作用。教育部基教司和北师大合办的《学科教育》、全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报《语文报》、湖北大学《中学语文》《福建教育》等省内外多家报刊都发表过我们的中考语文命题改革总结报告和有关文章。
  直至2008年,我们一直把联词组段作为中考保留节目,予以坚持,并且以此强化语文课堂改革导向。联词组段题型还从省内外中考(如福州、三明、哈尔滨、海南省),延伸到了高考试卷。当然,我重视并提出“联词组段”绝非心血来潮,而是多年潜心研究获得的成果。
  2000年开始,我陆续围绕这一课题写成论文,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考试研究》《试题研究》《考试》《语文教学研究》《中学文科》《语文世界》《教育家》等刊物。例如《语文教学应当以词汇为中心》《百年语文双重错位》《编文选文双管齐下》《词组段:语文课堂变革的强力抓手》《构建“读背写”课堂教学模式》《作文差劲的要害在书面词汇贫乏》、《中学生作文不宜写“大白话》《作文训练要注重联词组段》等等。
  这是从社会同行认可的角度讲的,那么实际操作可行吗?于是,退休前夕的2003年直至2005的3年期间,我先后应莆田13中学、涵江私立实验中学、莆田一中的邀请,在这三所各具代表性的高一年级,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各上了一年课。事实证明,我的“以书面雅词为核联心,以联词组段为抓手”的课题,不仅理论上成立,而且课堂实践成效明显。
  联词组段作为一种思维和言语操作方法,在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行之有效,它在语言运用的高级阶段(如诗词、楹联创作),也同样管用吗?
  于是,我再接再厉,趁热打铁。2007年开始,乘央视网、中国楹联学会举办“百城喜迎奥运圣火”环球征联的良机,我尝试着以“联词组段”的思维和操作模式,创作了不少应征联,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好:连中三元(福州市、五指山、香格里拉);其后,上海迎世博征联,4万副应征联获奖17对,我写气象馆的一联荣获三等奖,是福建省唯一的获奖者。2年多时间,奖金就使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楹联新手,成为了“万元户”。此后我又在古诗词和骈赋创作中加以运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被《中国辞赋》杂志聘任为特约副主编。这说明,联词组段也是语文学习高级阶段的制胜法宝,十分管用。
  退而不休,开拓前行
  “老骥更知夕阳红,不用扬鞭自奋蹄!”。我认为,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作为的轨迹,进取才是永恒的人生旋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知识经济时代更要活到老、学到老。目前,我依然退而不休,继续应邀上课、讲座。例如2005年8月25日,应邀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讲座。2013年,在莆田学院传媒学院上“中国茶文化”一个学期;还应邀在莆田二中、八中举行楹联创作讲座,参与进修学院的3场培训工作,等等。
  2014年9月,我应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培训中心邀请,参与由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教育分会举办的“生态课堂教学——中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构教学观摩会”。9月21日,古稀之年的我特地到福州与韩军、赵谦翔、朱振国、李百艳等京沪知名语文专家同台献艺,在福州日升中学“现身说法”,上观摩课(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并给来自福建省的一百四十多位老师做了讲座:“语文教学应当以书面词语的积累运用为核心,以课堂联词组段为抓手”。
  2014年,莆田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聘请我为名誉会长。我指导文献中学赵文静老师、涵江青璜中学陈涵老师,分别上了两节公开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生命》,具体体现“以课堂联词组段为抓手”的教学理念。听课的有校领导、全体语文教师或市县区语文教研员。
  直至2019年,我还应邀到莆田学院妈祖班讲授《妈祖信仰的世界传播》等,与欧氏教育集团师生讲《“联词组段”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等等。
  不过,退休之后的最大变化在于更多的时间、精力可以自己支配,投向某个感兴趣的课题。晚年有机会执笔完成市委宣传部牵头的《莆阳名篇选读》,可谓一大幸事。这是继明代郑岳《莆阳文献》、清代涂庆澜《莆阳文辑·国朝莆阳诗辑》之后,第三本此类的汇编选读。由于选文的时空跨度大,从唐代的江梅妃到清末的张琴。选文内容,必须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足以浓缩辉映“文献名邦”千年的丰厚积淀,反映莆阳地域独特的风土人情;而且,选文还须与时俱进,力求“古为今用”,能过突破了前人选辑的藩篱,折射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元素,例如妈祖文化、统一大业、慈善赈灾、勤政倡廉……。2012年,连续一百多天炎炎夏日,我每天伏案八小时以上:啃书本,敲鼠标,查资料……。虽然令人担忧的“鼠标手”没有发生,但却坐出个骨质增生,腰肌疼痛难忍。还好,金秋时节,这本四十万字的选读终于按时交稿了。
  妈祖文化研究,是我晚年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也是最为乐此不疲的一个奉献。为了纠错订正,我用了一千个日夜,对600多万字的妈祖资料,翻阅泛览过一遍,对那些核心典籍则多看几遍,从中发现疑惑或差错之处;然后,进行更为艰难、深入仔细的查考、辨析工作,对所有的错处予以匡纠。“纸上得来终觉浅”,我还凭借妈祖乡亲的地利之便,进行了一些田野考察,以验证书本记载。
  回顾碌碌平生,如果要说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优点,自以为就是认真细致和刨根究底。这也许是几十年教师生涯历练成的一种职业习惯吧。加上“快人快语、实话实说”的秉性风格,也许便构成了本书的基本格调。我的所作所为,只在于求真务实,纠错订正,还原历史和典籍的原貌真容,以求对历史负责,对先贤负责,对当代乃至后代的读者、学者负责。为了恢复妈祖典籍的严肃性与纯洁性。总之,我的这本40万字新书,归纳为4个字,就是“纠错订正”。几十年教师生涯形成的职业习惯,就是对错别字“嫉误如仇”,如果要说跟什么“过不去”,那也只有一个——错别字。
  《妈祖研覃考辩》面世之后,引起较大的社会关注与反响。2014年4月18日,《福建日报》率先发表了书讯之后,百度、网易、搜狐、搜狗、谷歌、雅虎、迅雷、搜搜等各大主要搜索网站均予以发布;省市内外的诸多网站也相继发出信息,如大河网、福建新闻网、福建东南网、莆田新闻网、莆田文化网、中华妈祖网、莆田小鱼网、悠客网等等。
  4月23日,读者遍及五大洲、日发行量高达190万份的香港《文汇报》“历史与空间”栏目,刊载了周安达源先生两千多字的书评《精研·覃思·考订·辨析——评许更生新作〈妈祖研覃考辩〉》,提出“许更生先生以这本40万字的著作,对30年来妈祖文化研究中的史料错误,作了一次前无所见的彻底清理,可谓功德大矣。”“请把许氏的《妈祖研覃考辩》作为研究妈祖文化必备的工具性质之书籍,对照妈祖资料汇编之类加以使用,以便把引用历史资料的错误减到最低”。周先生系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海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主席。
  2016年,我将自己的58万字作品汇编成册,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海丝雕龙》,分赠给市县区主要学校和图书馆,以报答莆阳师生几十年来对我的关爱与支持。
  近来,我还忙于编辑莆田市领衔名师、英年早逝爱女的教学文集《名师足迹》;正式出版后也将分赠与各所小学。
  回顾一生,从教不息,匆匆忙忙,扎扎实实。虽然依旧还是“两袖清风”,可也确是桃李半天下——如此一辈子足矣!对此,本人一向无怨无悔,乐此不疲。如果真有来生,我愿意再次选择教师这一“红烛”事业——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两全其美,何乐不为?这个心愿,愿与广大教师和读者共勉、分享。
  2019年4月

知识出处

筑梦莆阳

《筑梦莆阳》

出版者: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福建莆阳作品集,共收录联诗词赋、教坛拾翠、乡土走笔、师长勉励、序跋选辑、媒体报道几部分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