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诗词歌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梅妃》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591
颗粒名称: 第二篇 诗词歌赋
分类号: I222.7;I262
页数: 95
页码: 76-170
摘要: 本篇记述了江梅妃诗词歌赋的研究,其中包括了北宋、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等。
关键词: 江梅妃 诗词 歌赋

内容

北宋
  李纲(1083—1140),字伯纪,福建邵武人,徙居无锡,北宋政和二年(1112) 进士,官至丞相。著有《梁溪集》。淳熙六年(1179) 以后,莆田人、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陈俊卿作序。初刊于嘉定三年(1210);增刊于六年,补入诗词文赋等。
  《梅花赋》并序①
  皮日休称宋广平之为人,疑其铁心石肠。及观所著《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然广平之赋,今阙不传。予谓梅花非特占百卉之先,其标格清高,殆非余花所及,辞语形容尤难为工。因极思以为之赋,补广平之阙。云其辞曰:
  固阴冱寒草木冻枯,惟兹梅之异品,得和气而早苏,尔乃结根蟠据、擢干横斜,发青枝于宿蘖,未绿叶而先葩。素英剪玉,轻蕊捶金,绛蜡为萼,紫檀为心。蕾方苞而露重,梢半袅而云深,凌霜霰于残腊,带烟雨于疏林,漏江南之春信,折赠远于知音。此梅花之大略也。
  若夫含芳雪径,擢秀烟村,亚竹篱而绚彩,映柴扉而断魂,暗香浮动虽远犹闻,正如梅仙隐居吴门。丰肌莹白,娇额塗黄,俯清溪而弄影,耿寒月而飘香,娇困无力嫣然欲狂,又如梅妃临镜严粧。吸风饮露,绰约婵娟,肌肤冰雪,秀色可怜,姑射神人御气登仙。绛襦素裳,步摇之冠,璀璨的玓,光彩烨然,瑶台玉姬谪坠人间。半开半合,非默非言,温伯雪子目击道存。或俯或仰,匪笑匪怒,东郭顺子正容物悟。
  惟标格之独高,故众美之咸具,下视群芳不足比。数桃李逊嫭,梨杏推妍,玫瑰包羞,芍药厚颜。相彼百花,孰敢争先。莺语方蛰,蜂蝶未喧,独步早春,自全其天。
  至于功用已周,敛华就质落英,飘零结成青实,钟曲直之真味,得东方之正色。傅说资之以和羹,曹公望之以止渴。用其材,可以为栋梁。探为药,可以蠲烦热。又非众果之所能仿佛也。
  爰有幽人卜居梁溪,艺松菊于三径,树兰蕙之百畦。丹桂团团,绿竹猗猗,植兹梅于其间,庶岁寒之相依。嗅花嚼实,侑此一卮,颓然而醉,不知天地之高卑,岂特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殆所谓未能忘情如草木,聊托物以娱嬉者乎。
  (载《梁溪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按:《四库全书总目》的《梁溪集》提要说:“集中有补宋璟《梅花赋》,自序谓:璟赋已佚,拟而作之,其文甚明。”
  注:
  ①《李纲年谱》载:宋宣和三年(1121),李纲转宣教郎,泛大江归在海陵(今江苏泰州)的父亲膝下(五月父亲病逝),作《梅花赋》。
  晁说之(1059—1129),字以道,号景迂,开封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有《儒言》、《晁氏客语》、《景迂生集》等书。
  《枕上和圆机绝句梅花十有四首》之五
  莫道梅花取次开,馨香须待百层台(四库本注:今洛中名园犹竞于梅台,贵自上接其香)。
  不同碧玉小家女,宝策皇妃元姓梅。
  (载《全宋诗》卷1211,傅璇琮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按:晁说之宣和四年(1122)春知成州(今甘肃成县)时作。
  南宋
  李正民,字方叔,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南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绍兴十二年(1142)和议后归朝,官终徽猷阁待制。有《大隐集》辑本10卷。
  和同院蜡梅三首(之一)①
  曾笑江妃粉面光,化工端为拂娇黄。
  蜜脾旋滴明如剪,宫额新涂暗有香。
  应与巩梅分气味,不同陶菊斗轻狂。
  捧心谁识西施病,临鉴深颦未试妆。
  (载《全宋诗》卷1540,17450页)
  注:
  ①《永乐大典》卷2811·明代《李大隐先生集》也载。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参加抗金义军,后归南宋,官至浙东安抚使。有《稼轩长短句》。
  生查子·重叶梅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①,先识春风面②。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③。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④。
  注:
  ①霜月:素月。
  ②春风面:喻梅。
  ③唐玄宗江梅妃。
  ④荐,通“扦”。把花叶最多的一枝折送我,插在玉壶里。
  (载《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梅》530页,陈维东、邵玉铮主编,学苑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侯置,字彦周,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南渡居长沙,曾官未阳县令。卒于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间,有懒窟词。
  水龙吟·老人寿词
  夜来霜拂帘旌,淡云丽日开清晓。香猊金暖,冰壶玉嫩,佳辰寒早。橘绿橙黄,袖红裙翠,一堂欢笑。正梅妃月姊,雪肌粉面,争妆点、潇湘好。
  莫惜芳尊屡倒。拥群仙、醉游蓬岛。东床俊选,南溟归信,一时俱到。鬓影摇春,命书纡锦,子孙环绕。看他时归去,飞觞石涧,侍甘泉老。
  (载《全宋词》984页,唐圭璋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
  高观国,字宾王,南宋时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有《竹屋痴语》一卷。
  满江红
  击碎空明,沧浪晚、棹歌飞入。西山外、紫霞吹断,赤尘无迹。飞上冰轮凉世界,唤回天籁清肌骨。看骊珠、影坠冷光斜,蛟龙窟。
  长啸外,纶巾侧。轻露下,纤絺湿。听洞萧声在,卧虹阴北。十万江妃留醉梦①,二三沙鸟惊吟魄。任天河、落尽玉杯空,东方白。
  (载《全宋词》1602页)
  注:
  ①次处否指江梅妃,待考。
  项安世(1129—1208),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南宋淳熙二年(1175)进士,曾入庆元党籍家居,官至权安抚使、湖南转运判官。有《周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腊尽仅得微雪
  穷冬一雪系农心,吁佛祈仙望已深。
  逾月亢晴生署瘴,连朝霏雾作春阴。
  夜窗且喜风兼雨,晓瓦才看粉共银。
  可是江妃悭笑粲,都能无意管呻吟。
  (载《全宋诗》卷2372,27256页)
  赵以夫(1189—1256),字用父,号虚斋,福建长乐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资政殿学士、吏部尚书兼侍读,与刘克庄同纂修国史,著《斋虚乐府》。
  解语花(东湖赋莲后五日,双苞呈瑞。昌化史君持以见遗,因用时父韵)。
  红星湿月,翠影停云,罗袜尘生步。并肩私语。知何事、暗遣玉容泣露。闲情最苦。任笑道、争妍似妒。倒银河、秋夜双星,不到佳期误。
  拟把江妃共赋。当时携手,烟水深处。明珠溅雨。凝脂滑、洗出一番铅素。凭谁说与。莫便化、彩鸾飞去。待玉童,双节来迎,为作芙蓉主。
  (载《全宋词》1797页)
  刘克庄(1178—1260),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官至龙图阁学士,溢文定,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汉宫春·秘书第家赏红梅①
  青女初晴,向丑梢枯干,幻出妍姿。休烦苑吏剪彩,别有神司。东皇太一,敕瑶姬、淡傅胭脂。还似得、华清汤暖,薄绡半卸冰肌。
  应笑楚宫痴绝,略施朱则个,便炉蛾眉。唐人更无藉在,浪比红儿。祥云难聚,且丁宁、铁笛轻吹。拼醉倒、花间一霎,莫教绛雪离披。
  (载《刘克庄词新释辑评》321页,欧阳代发、王兆鹏编著,中国书店2001年出版)
  按:该词以瑶姬(女神)喻梅花初开的淡雅,以杨贵妃浴罢喻梅花的娇艳光鲜。
  注:
  ①《刘克庄词新释辑评》与程章灿《刘克庄年谱》两书均未系年,估计作于淳祐十年(1250)之前。
  《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三叠之五①
  半卸红绡出洞房,依稀侍辇幸温汤。
  三郎方爱霓裳舞,珍重梅姬②且素妆。
  (载《全宋诗》58册36365页)
  注:
  ①据程章灿《刘克庄年谱》,该诗作于淳祐十年(1250)。
  ②《韵会》谓:妇人美称姬。
  唐二妃像·梅妃、杨妃①
  不但烹三庶,东宫亦屡危。
  元来玉环子,别有锦绷儿。
  素艳羞妆额,红膏妒雪肤。
  宁临白刃死,不受赤眉污。
  (载同上,36394页)
  注:
  ①该诗作于宝祐元年(1253)。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之十七
  李妹玉曜肤色,梅娘淡妆素衣。
  大主嗔老奴爱,三郎怕肥婢知。
  (载同上,36460页)
  按:
  据程章灿《刘克庄年谱》,该诗作于宝祐四年(1256)。《诸公载酒贺余休致水村农卿有诗次韵》之八
  指法金针不许窥,笑他贫女织寒机。
  谪仙曲奏调羹赐,之问诗成夺锦归。
  论定会盼银信召,眷浓漫妒玉环月巴(自注:梅妃目太真为肥婢)。
  溪边鸥鹭偷相语,只怕先生又下矶(自注:张乖崖有“失脚下鱼矶”之句)。
  (载同上,36589页)
  按:
  《刘克庄年谱》载,该诗作于景定五年(1264)。
  读《开元天宝遗事》一首
  环子受兵火涴,梅姬如玉雪清。
  二妃未免遗恨,三郎可煞无情。
  (载同上,36726页)
  按:该诗作于咸淳四年(1268),《开元天宝遗事》是五代王仁裕(880—956) 撰。仁裕,字德辇,天水人。宋《郡斋读书志》说:《开元天宝遗事》159条,分为四卷。今本只存146条,未谈到梅妃。北宋诗人苏轼的《读〈开元天宝遗事〉三首》与南宋诗人刘克庄的《读〈开元天宝遗事〉一首》、王灼《碧鸡漫志》卷四的《凌波曲》佚文,均在146条之外。
  梅妃
  箫能妻弄玉,琴可挑文君。
  吹彻宁哥笛,梅妃未必闻。
  (载同上,36745页)
  按:据《刘克庄年谱》,该诗作于咸淳五年(1269)。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庐陵(今江西吉安) 人,景定三年(1262) 廷试对策丙等,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除太学博士而固辞。宋亡隐居,有《须溪集》。
  酹江月·北客用坡韵改赋访梅
  冰肌玉骨,笑嫣然、总是风尘中物。谁扫一枝,流落到、绝域高台素壁。匹马南来,千山万水,为访林间雪。渊明爱菊,不知谁是花杰(陶诗谓菊为霜下杰)。
  憔悴梦断吴山,有何人报我,前村夜发。蜡屐霜泥烟步外,转入波光明灭。雪后风前,水边竹外,岁晚华余发。戴花人去,江妃空弄明月。
  (载《全宋词》2158页)
  八声甘州(春雪奇丽,未能赋也,因古岩韵志喜)
  甚花间、儿女笑盈盈。人添雪狮成。任踏青无路,凌波有地,步步光尘。招得梅妃魂也,好似去年春。柳亦何曾絮,都是云英。
  休道东皇诞漫(退之语)。到茶烟歇后,谁浊谁清。赖谢娘好语,端胜解围兵。看昨朝、天公雨粟,定大家、快活社翁平。春晴好,溶溶雨尽,听卖花声。
  (载《全宋词》2160页)
  元代
  段克已(1196—1254),字复之,号遁庵,绛州稷山(属今山西)人。金末以进士贡,金亡隐避于龙门山,与弟段成已以文成名,有《二妙集》并行于世。杨镰《元诗史》将二段列为元代北方的遗民诗人,为河汾诸老的领军人物。
  雪梅
  风流谁似李三郎①,不记仙姿委路旁。
  天上人间无觅处,风流罗幂只闻香②。
  注:
  ①唐睿宗李旦第三子隆基,即唐玄宗。
  ②江梅妃似隐蔽在罗幂之内,只闻其香而不见其人。
  (载《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梅》194页)
  胡祗遹(1227—1295),字绍开,号紫山。磁州武安(今属河北)人。中统初辟为员外郎。至元元年(1264)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官至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二十九年征为耆德者十人之首,以疾辞;次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文靖。《元史》有传,著《紫山大全集》。
  题杜君复家藏王黄华《雪梅图》
  玉堂仙人饱不食,倚风咳唾成珠壁。
  散花天女不敢前,琼室瑶阶众香国。
  却嫌太素苦清寒,试手春风开玉粒。
  欲书不书持醉笔,抹画水绡三万匹。
  月明蓬莱水清浅,偃亚寒梢几千尺。
  玄冥退席惊奇特,挥斥水花蒙玉质。
  罗浮窗户愧庸俗,江妃篱落羞寒乞。
  赵昌徐熙尘土人,办与凡花逞颜色。
  仙人飞升今几秋,高气清香尚蒸湿。
  人间宝墨有如此,锦囊玉轴如珍惜。
  幽人不见林西湖,谁有新诗能破得。
  九原唤起花光僧,茗宛分香照浓碧,
  展卷相看洗尘臆。
  (载《永乐大典》(残卷)卷2813·紫山集)
  胡天游,名乘龙,别号松竹主人,自号傲轩,平江人,元季之乱隐居不出,著《傲轩吟稿》。
  赠黄梅谷
  高人卒岁守穷谷,自笑谷中无一物。
  何年招得玉妃魂,夜半挥锄种明月。
  蓬莱幺凤不敢窥,白云锁断横斜枝。
  水边篱落岂无地,空谷自是佳人居。
  幅巾杖藜憩寂寞,玉颜对坐两不恶。
  长吟蹙额亦何伤,谷有甘泉梅有萼。
  琼玑漱玉充诗肠,岁寒与尔同风霜。
  阳和一返冱阴室,长铗已在煌煌堂。
  山深谷绝谁为主,樵斧伐柯鸟啄子。
  北风吹面君始归,正恐梅妃有嗔语。
  君家仙人石作羊,山头石牛卧如床。
  何如叱起耕云雨,锄去孤根种禾黍。
  (载《傲轩吟稿》)
  按:《元诗选》未载此诗。
  明本(1262—1323),号中峰,俗姓孙,钱塘人,出家后,朝廷特赐金襕伽梨衣,进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辞不赴朝,诏所居修敬。文宗谥曰智觉,有《中峰广录》30卷。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录十二》之三、之十
  目送空山远驻神,似曾相识倍情真。
  半床素被铺寒玉,一幅生绡画美人。
  爽入冰姿欺国色,怅随哀曲黯京尘。
  三郎正爱《霓裳》舞,珍重椒房①自惜春。
  忆昔君平勘卜神,青衣应是日时真。
  云开巫女多娇面,浴出杨妃一丽人。
  竹叶杯浮苔砌月,豆荄灰暖纸窗尘。
  惊春恐落群芳后,先到名园逐上春。
  (载《元诗选》二集下册1376—1377页,清代顾嗣立编,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
  注:
  ①椒房,后妃的代称。
  杜本,字柏原,临江清江(属今江西省)人,三荐而不赴征(第三次是丞相脱脱荐于至正三年〈1343)),著有《四经表义》、《六书通编》、《十原》等书,学者称为清碧先生,75岁卒于武夷。
  题吉学士墨梅
  冰雪肌肤铁石肠,翩翩和月按《霓裳》。
  临窗喜见横斜影,却有王孙翰墨香。
  题柯敬仲梅
  点点苔枝缀玉,疏疏檀蕊凝香。
  还记当年月色,萧声暗度宫墙。
  (载《元诗选》初集中册)
  按: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五云阁使。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元文宗时,任学士院鉴书博士,至顺二年(1331)退职避居吴下。九思是书画及古器物鉴定家,有《墨竹谱》、《丹丘生集》。
  王冕(约1310—1359),字元章,诸暨(今属浙江)布衣,赋诗辄千百言,工于画梅,隐居会稽九里山,自号“煮石山农”。
  《红梅四首》之三
  昭阳殿里醉春风,香隔琼帘映浅红。
  翠袖拥云扶不起,玉萧吹过小楼东。
  (载《元诗选》二集下册958页)
  明代
  高棅(1350—1423),字彦恢,更名廷礼,别号漫士,福建长乐人。永乐初,以布衣召入翰林为待诏,后升典籍。著有《啸台集》20卷、《木天清气集》14卷,编选《唐诗品汇》、《唐诗正声》。明史《文苑传》有传。
  杨妃·谢赐珍珠(玄宗有题梅妃图,真妃故有此谢)①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与寂寥。
  (载《唐诗品汇》卷五十五50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8月第一版,据辞书出版社藏明汪宗尼校订本影印)
  按:《唐诗品汇》编成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共90卷,三十一年又为《唐诗补遗》10卷,附于书后。该书最早有成化时陈炜刻本。
  注:
  ①此诗将梅妃诗混为杨妃诗。
  岳正(1420—1474)字季方,自号蒙泉,顺天(今北京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成化元年(1465)至三年任兴化知府,五年致仕。有《类博稿》,隆庆时莆田知县徐执策篆梓。
  《无题四首追和元马伯庸韵》之三①
  祸水无情火伏光,赏真人属老披香。
  妆成珠赐通宵白②,浴罢金酬百饼黄。
  宫婢貌难当万乘,玉环心不在三郎③。
  昭阳殿里熊皮席,绿发长迷赤凤裳。
  (载《类博稿》卷二)
  注:
  ①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号石田,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祐二年(1315)廷试第二,官至御史中丞。卒,赠魏郡公,谥文贞,著有《石田集》。
  ②《梅妃传》说:唐玄宗密至翠华西阁与梅妃叙旧爱,直至日出,被杨妃发现而仍夺其宠。玄宗只得密赐梅妃一斛珍珠而慰之。
  ③宫婢:江采苹,万乘、三郎:唐玄宗,玉环:杨贵妃。
  唐寅(1470—1523),字子畏,号伯虎,别号桃花庵主,又号六如居士,吴县(今苏州市)人,16岁时秀才考试第一名,随父到仙游县九鲤湖祈梦求取功名。25岁时父、母、妻、妹相继去世;他悲痛苦读,于弘治十一年(1498)应天府乡试第一名,名震江南,诗、书、画三绝,自称江南第一才子,有《六如居士集》。
  咏美人八首·梅妃嗅香①
  梅花香满石榴裙,底用频频艾纳熏。
  仙馆已于尘世隔,此心犹不负东昏。
  (载《唐伯虎全集》卷三)
  注:
  ①江砢玉明崇祯十六年(1643)成书的《珊瑚网》卷十五却收为《梅妃》诗,只第二句不同:“只用微步艾纳熏”。
  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道人,文征明次子,长州(今苏州市)人,曾任和州学正,工诗善书及山水画,有《和州诗》。
  写生逸致图·梅花①。
  瑶篇曾呈梅妃传,素是新窥点额图。
  不是孤山浑寂寞,横斜疏影照西湖。
  (载《明清花鸟画题画诗选注》第79页)
  注:
  ①江砢玉《珊瑚网》卷46却载为《梅花》诗,只首句的“呈”改为“览”。
  俞泰,字国昌,号正斋,无锡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官户科给事中,擅诗文、工书画。
  梅妃吹笛图
  音律从来寿邸长,宫中新调称新妆。
  谁知吹出无双曲,究为嵬坡诉断肠。
  (载《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三)
  费元禄,字无学,又字学卿,江西铅山人,生卒不详,诸生。有《甲秀园集》,刻于万历二十五年(1575)。
  梅妃村(兴化府)
  海水门前荔浦斜,江妃生长落天涯。
  君王宠歇非关貌,宫巷春深尚忆家。
  玉骨模糊侵碧藓,香魂零乱傍梅花。
  可怜南内无人夜,太液池边怨翠华。
  (载《甲秀园集》卷十二)
  梅妃谢珠
  坠粉残妆对镜慵,君王偏赐渥恩浓。
  宫中自爱梅花树,不羡明珠出九重。
  (载《甲秀园集》卷十八)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初字文清),别号田水月、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秀才,人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宪幕府,参与抗倭。徐渭是16世纪著名的文学艺术家,画、书、诗、文、曲皆佳。有《徐渭集》、《青藤山人路史》、《文长杂记》、《南词叙录》、《笔玄要旨》、《评注〈西厢记》》、《李长吉诗集》等。
  书唐伯虎所画美人·眼儿媚
  吴人惯是画吴娥,轻薄不胜罗。偏临此种,粉肥雪重,赵燕秦娥。
  可是华清春昼永,睡起海棠么。只将秾质,欺梅压柳,雨罢云拖。
  (载《徐文长三集》卷十二·词)
  双调清江引·题花卉卷
  一幅绡拈来、成画本,新拆下、花枝损。
  三分水共墨,半点烟和粉。
  瘦梅妃、肥太真,恁自忖。
  (载《明曲三百首》第236页)
  王凤娴,字瑞卿,号文如子,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人,一说华亭人,进士、宜春令张本嘉之妻。本嘉卒于官,凤娴持家。凤娴以咏雪之才,矢泛舟之操,课女引元、引庆,皆工藻翰,母女时相倡和,有《焚余草》、《续草》行世。
  和元儿《梅妃怨》二首
  深宫静掩几更秋,红叶惊看坠御沟。
  肯把幽怀托流水,宁将哀怨赋东楼。
  春深庭院日融融,闷倚阑干数落红。
  听彻鸾铃遥过阙,始知笑语在西宫。
  张引元,字文姝,又字蕙如。王凤娴长女,名士杨安世妻子。著《贯珠集》;与妹引庆共著《双燕遣音》一卷。
  梅妃怨
  莫倚长门叹月明,古来薄命自倾城。
  多才纵有东楼赋①,不入离宫弦管声。
  (载《笔精》卷五《张夫人母女倡和诗》。明代徐兴公著,黄居中增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
  注:
  ①《历代巾帼诗词选》205页为:多才总有楼东赋。
  按:黄居中,字明立,福建晋江人,明万历举人,官南京国子监丞。好藏书,广搜秘藉。
  (朝鲜)柳潚(1564—1636),字渊叔,号醉吃,朝鲜兴阳人,1597年进士,诗人,官至司谏院大司谏、兵曹参判副提学等。有《醉吃集》。
  喜春雪
  鹤零毛羽轻铺地,箕簸琼瑶蔼满天。
  谁谓一冬无片雪,卽看三白报新年。
  模糊松叟须眉皓,润色梅妃态度妍。
  拟上北台看马耳,兴来聊复和苏仙。
  (载《醉吃集》卷四)
  (韩国)南龙翼,字云卿,号壶谷,宜宁(今韩国)人,明末任出使中国副使。有《壶谷集》、《壶谷诗话》、《燕行录》等。
  问梅花
  登堂玉骨隆阶边,三桂居然列案前。
  恰似梅妃初见黜,太真兄弟共争娟。
  和赤谷《惜花》十绝之八《玉梅花》
  雪尊初凋玉叶枯,余芳犹自点青芜。
  梅妃不感君王惠,掷散庭前一斛珠。
  (均载《壶谷集》卷八)
  董以宁(1630—1669),字文友,常州人。明末诸生,与陈维崧、邹祗谟并有“才子”之称,早年有《蓉渡词》三卷,后有诗文各20卷,对历象、舆地、乐律别有专精。
  虞美人·限韵咏池上杨妃海棠
  马嵬坡上杨妃血,洒遍枝和节,依稀犹是旧檀心,却似唐宫睡去夜初深。
  梅妃应笑胭脂重,欲唤从前梦,临池照处映鱼茵,疑向三郎传语倩双鳞。
  (载《十五家词》卷二十九,《蓉渡词》上)
  侯一元《梅妃怨》(载《二谷山人集》,存目)
  陈□永《梅妃怨二首》(载《水镜集》卷六,存目)
  苏志泉《梅妃图》(载《寒村集》卷二,存目)
  清代
  林尧英,字希伯,号澹亭,福建莆田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 进士,官至河南提学佥事,著有《澹亭诗略》。
  《杂忆二首》之二
  石淙飞瀑泻林梢,腊至寒梅已放苞。
  翠羽啾啾啼不断,江妃堤上结新巢。
  (载《莆风清籁集》卷四十)
  林宾王,字穆之,福建莆田人,清顺治中诸生,著有《秋楼集》、《荔子杂言》、《西卷诗》等。
  江妃村
  千里春江濯锦新,蛾眉一进六宫颦。
  宁知梅畔承恩日,翻作楼东失意人。
  玉笛忧怀歌舞地,珍珠莫慰寂寥身。
  赋成空拟长门咏,惆怅难回玉辇尘。
  (载《兴安风雅》卷三)
  按:《莆风清籁集》卷三十八题为《江梅妃》。
  陈延彬,字学卿,号非野,福建莆田人,清顺治中诸生,有《玉山堂诗集》。
  江妃村
  昔换珍珠百斛来,于今故宅只荒苔。
  寒流似咽长门怨,一片沉云黯不开。
  (载《兴安风雅》卷三)
  按:《莆风清籁集》卷四十题为《过江妃村》,首句为:昔换明珠百斛来。
  游谦征,字广益,福建莆田人,清顺治中贡生,著有《尺雪堂集》。
  梅花
  谁分绿萼和红萼,踏遍前村又后村。
  谢客应添临水恨,江妃合断去乡魂。
  物华镜里双霜发,人代花边一酒尊。
  自是岁残闲不得,群芳时节闭柴门。
  (载《莆风清籁集》卷四十一)
  江妃村
  踏遍江东梅媛村,雪花环绕闭柴门。
  水边斜照横枝影,妃子离乡合断魂。
  (载《兴安风雅》卷三)
  (韩国)金万重(1637—1692),字重叔,号西浦,原籍朝鲜光山,1665年文科状元,历任正言、修撰、弘文馆大提学、知经筵事等,卒谥文孝。著名作家,有《九云梦》、《谢氏南征记》、《西浦先生集》、《西浦记》、《西浦漫笔》等。
  读班婕妤、梅妃故事,感而赋之
  甲寅(1674)春,余以侍从被罪,谪居金城,而李都宪惠仲卒于原州。余旣以长篇四百字哭之,复作此诗,托之男女之际,以申前诗未尽之意,且以窃自附于李公者。盖以男女君臣之情,发于彝伦者,初无丑好贤不肖之别也,从人闻李公之死,天意嗟惜。故第四云。
  桂叶双蛾红绡衣,梅花疏影共依依。
  当时一顾且不得,身后丹青谩光辉。
  亦有弃妾抱秋扇,泪尽深宫不相见。
  河汉迢迢北斗回,梦里彷佛君王面。
  不见死别与生离,安识人间妇人悲。
  风筝弦断石沈海,璧月寡色崇兰萎。
  花开复峡红千层,内江外江春冥冥。
  采得蘼芜山月上,想闻环佩声冷冷。
  (载《西浦先生集》卷二)
  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垣台)人。清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著有《渔阳精华录》、《带经堂集》、《香祖笔记》等。
  减字木兰花·咏梅妃
  天然姿媚,比似梅花应不异。一斛珍珠,得似鲛人泪点无。
  文园老去①,恨煞无人能解赋。我见应怜,不索长门买赋钱
  (注:予少时作)。
  (载《香祖笔记》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出版)
  注:
  ①文园,汉文帝墓所。司马相如曾为文帝陵园令。遂以文园指相如。
  《骊山怀古八首》之三①
  舞罢惊鸿岁月徂,长门深闭长青芜②。
  君王自爱霓裳序③,不记楼东一斛珠。
  (载《渔洋精华录集注》577页,清·惠栋、金荣注,齐鲁书社1992年出版)
  注:
  ①该诗作于康熙十一年(1672)。
  ②《梅妃传》载:梅妃失宠被迁上阳东宫,以千金寿高力士,求词人拟司马相如为《长门赋》,欲邀上意,力士辞之。
  ③《津阳门诗》载:叶法善尝引上入月宫,闻仙乐,归仅记其半,遂于笛中写之。今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婆楼》一曲,声调相符,遂取月中所闻为散序,名“霓裳羽衣”。
  季园赏白牡丹
  三月一出游季园,千奇万丽攒雕栏。
  纷纷红紫尽辟易,中有一株白牡丹。
  初疑龙池宴,罢舞双成盘。
  又似洗头盆,暂卸天女冠。
  姑射寒生雪肤粟,郁仪风细霓裳单。
  河宗攻玉乍成斗,鲛室泪珠丛作团。
  优钵昙名亦浪语,橘花幺么何足观。
  太真霞脸带醉色,睹此亦学江妃酸。
  举觞酬季郎,化工在手汝不难。得非扬州观。
  头逢七七又何必,善和坊里延端端。
  即使宋人琢此瓣,百岁那得兹花看。
  老夫久寂寞,为尔暂为欢。
  再进金叵罗,属客莫留残。
  日落不落天阑干,欲去不去心盘桓。皎然秀色转可餐。
  他年倘许蕊珠会,别跨长螭胜紫鸾。
  (载清《御定广群芳谱》,卷三十三)
  周亮工(1612—1672),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官至福建左布政使,著有《赖古堂集》等。
  竹枝词为胡彦远纳姬赋①
  轻风袭袭吹兰船,但道钱塘路不遥。
  我有北娘能说饼(彦远旧纳姬唐山),
  涵头莫更恋江瑶(姬涵江人,江瑶柱独出涵江)②。
  喃喃细说细君贤,一意温存百意怜。
  贪得紫香香到口,瞒人墙外递金钱(莆中荔枝以紫香为贵,欲得一颗,墙外输金钱一枚)。
  花气泥人意未舒,难教顺水嘱双鱼③。
  侍儿偷报仙霞信④,再检黄河八闸书(彦远,黄河八闸寄内书,情文备至)。
  蛮妆新样木兰陂,学得金陵百事宜(姬初至榕城,学为秣陵妆)⑤。
  莫羡江蘋黄石好(江蘋,莆之黄石人),我侬乡里有西施。
  (载《赖古堂集》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
  注:
  ①胡彦远,名介,钱塘人,布衣食贫,而妻、女皆能诗。顺治中游京师(引自王士禛《渔洋诗话》)。
  ②涵江与黄石相邻,亮工以江珧柱喻涵江的胡彦远新姬;江梅妃是黄石人,则以江蘋简称,并与西施相比。
  ③双鱼:书信,此寓吉祥之意。
  ④仙霞岭,在浙江江山县南,是浙闽陆地交通的要道。
  ⑤秣陵,在今江苏江宁。
  林琅玉,字碧士,福建莆田人,清康熙中国学生,有《乌石樵唱集》。
  过江妃村
  九龄解诵二南诗,不御铅华玉一枝。
  吹笛斗茶恩未歇,君王却又爱荔枝。
  (载《莆风清籁集》卷四十)
  吕履恒,字元素,河南新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有《梦月岩集》。
  江妃怨
  羯鼓听残宫漏沉,楼东赋就更微吟。
  坐看石上梅花影,曾与君王月夜临。
  (引自清代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二)
  陈维崧(1626—1682),字其年,号迦陵。出身于江苏宜兴。清康熙十八年(1679),荐试博学鸿词科,以一等十名授职翰林院检讨,参修《明史》。诗文皆卓特,为清初骈文一大家,尤以词名扬天下,为阳羡词派领袖,著有《迦陵词全集》。
  画堂春·小春
  不寒不暖好年光,依然人在江乡。
  春人偷嫁与冬郎,便小何妨。
  记得年时岭外,梅妃犹未胜妆。
  如今花满纸糊房,红紫成行。
  (载《清名家词》)
  花发沁园春(月夜布席绿萼梅花下、同友人小饮)
  借月为花,将花做月,濛濛一树皱玉。银碗筛春,琼箫暖夜,值得珍珠几斛。冰肌睡足,更掩映、生绡六幅。念月姊、彻夜孤寒,梅妃自小幽独。
  花影风摇素簌簌,任春城夜阑,画鼓频续,炉烬处。珠斗斜时,月与梅花微绿。清辉满目,弃吹灭、枝枝银烛。夜深沉,我醉休扶,和月和花同宿。
  (载《迦陵词全集》卷二十二,四部丛刊本)
  贺新郎·月夜看梅花
  皓魄光微渌,喜东风,琼枝璧月,清辉簏簌。顾影娉婷无一语。吴女纤腰初束。斜倚在珠阑曲乡,看到夜深风露冷,浸檐前一片圞圆玉。吾醉矣,共花宿。
  愁肠被酒还相触。且狂歌,莫言兴尽,再斟酃醁。忽忆开元当日事,中有梅妃蛾绿。何必羡玉奴新浴,可惜楼东三十树。雨霖铃,都做连昌竹。花应叹,睡难足。
  (载《迦陵词全集》)
  李鹏九,字图南,山东德平人。清康熙间人,官莒州学正,著名诗人。有《息圆诗文稿》、《雍鸣集》。
  江水儿
  月落光犹在,情留梦不舒,伤心雁唳楼东赋。
  伊人来返桃花渡,闲庭空老蒹葭露。
  此际幽怀难语,尽带缓同心,衣宽纨素。
  (载《骨董三记》卷一)
  张宗橚(约1700年前后在世),字永川,号思崖,浙江海盐人,监生,有《藕村词存》二卷。
  琐窗寒·珍珠梅篱间盛开
  紫陌风轻,红阑雨过,梅英飞尽。香魂已化,别报一番春信。问何人、妒杀冰容,轻绡揉碎遥难认。纵疏篱堪寄,暗香微度,繁枝犹嫩。
  幽恨,凭谁问。似鲛人易泣①,泪珠都陨。解佩携来,梦绕湘皋无准②。想惊鸿、舞罢妆残,楼东一斛愁瘦损③。傍柳阴、贪睡恹恹,许梨花相近。
  注:
  ①《述异记》:“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能泣,泣则出珠。”
  ②湘皋:湘江之水边高地。
  ③一斛:十斗。
  (载《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梅》666—667页)
  尤侗(1618—1704),字同人,又字展成,号悔庵,又号艮斋,又称西堂老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官至侍讲,有《西堂曲腋》。
  疏影·黄梅花
  花神戏法。向园林剪彩,点缀残腊。磐口玲珑,荷盖团乐,仿佛香生金鸭①。前身本是江妃种②,催妆早、先来一霎。怜阿娇、初染鹅黄③,纤指栏边偷捻。
  耐尽霜偎雪压,爱自然幽雅,不近蜂蝶。我梦罗浮,错认佳人,赚得翠禽嘈杂。当年倚袖天寒日,插蝉鬓,夜藏犀合④。到而今、携向纱窗,空有泪花凝蜡。
  注:
  ①金鸭:鸭状铜香炉。
  ②唐玄宗时江梅妃。
  ③即金屋藏娇的陈阿娇,喻为宠妃或美女;鹅黄即淡黄色,喻梅。
  ④犀牛角制的宝盒。
  (载《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梅》,647页)
  摸鱼儿·春怨
  问东君、赚春何意,春来还见春去。满园花事刚三五,都付断肠风雨。花尚尔,又况是,红颜薄命愁眉妩。美人日暮,便红豆歌成,翠盘舞罢,难买君王顾。
  看千古,总是风流易误。姊归空筑青墓。梅妃休怨楼东赋,吊取马嵬黄土。君莫诉,君不见,英雄失路还悲苦。楚歌楚舞,试去听琵琶,青衫翠袖,双泪几行数。
  (载《十五家词》卷十三·尤侗《百末词》下)
  冯光裕,字叔益,号损庵,代州人。康熙辛卯(1711)举人,官至湖南巡抚。有《柴门老树村稿》。
  古意(二首之二)
  墙内李花门内桃,春风吹动竞妖娆。
  谁知月下江妃树,别殿无人慰寂寥。
  (载《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八)
  董大伦(1666—1705),字敷五,一字畴叙,号叔鱼,江南武进(今属江苏)人。董以宁之子。诸生。康熙三十四年(1695),董大伦兄弟等作浣花会,纪念杜甫。在“昆陵六逸”中,大伦年最少,才最高。著有《梅坪诗钞》三卷。有《竹夫人词》等。
  《竹夫人词》八首之五
  清绝梅妃较若何,泠然姑射不争多。
  笑他拥背温柔好,堪与涪翁赛脚婆(即汤婆)。
  (载清代顾禄《桐桥倚棹录》卷十一,道光壬寅(1842〉刻本,上海古藉出版社1980年出版)
  高凤翰(1683—1748),字西园,号南村,胶州(今山东胶县)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有《砚史》、《南阜山人全集》。
  题梅花册
  朱砂变相玉精神①,月底衣裳舞太真②。
  却借梅花簇绛雪③,特翻别调写阳春④。
  注:
  ①朱砂是种红色颜料。
  ②太真:杨贵妃之号。
  ③簇:聚集;绛雪,喻红梅。
  ④阳春白雪,借指梅花不同凡俗。
  (载《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梅》359—360页)
  朱仕玠(1712—1773),字壁丰,号筠园,贡生,福建建宁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任台湾凤山县教谕,次年八月因丁母忧回籍。有《小琉球漫志》、《筠园诗稿》、《筠园册稿》等。
  《过江妃故里》四首
  山矾水涨渚添痕,传说江妃旧住村。
  青塚魂归同寄恨,莆阳端不让荆门。
  玉环丰腻洵无伦,窈窕楼东更绝尘。
  翻笑上皇诚错计,马嵬亡国竟何人?
  蜀关西望六龙奔,毕命温泉识刃痕。
  懊恼史官编外戚,不书名姓慰贞魂。
  怅望华清渥泽频,闲拈玉管倍伤神。
  古来嫔御谁相匹,长信宫中奉侍人。
  (载清道光林扬祖《莆田县志稿》古迹卷)
  郑王臣,字慎人,号兰陔,福建莆田人,清乾隆六年(1741)拔贡,官至兰州知府,有《莆风清籁集》(乾隆三十七年〈1772〉刊本)等。
  兰陔诗话(摘录)
  ……①梅妃幽闲之德,清绮之才,见妒太真,悲思愁闷。楼东一赋,可拟长门,竟不能回主眷。及渔阳鼙鼓,慷慨捐生,埋玉梅根,流芳千古。视彼锦绷浴儿,卒成贼本。一贞一淫,判若霄壤。乃碧落黄泉千秋长恨,犹惓惓于肥婢,阿瞒抑何痴耶?妃故居在莆江东村,予尝赋诗凭吊,附录于后,用慰贞魂。
  (载《莆风清籁集》卷五十一)
  注:
  ①摘引《梅妃传》,故略。
  《过江妃村》五首
  南国佳人住水村,春潮寒碧浸蓠根。
  蘼芜犹作裙腰色,一道青青直到门。
  (又载《兴安风雅》卷三)
  舞罢惊鸿逸态生,红绡衫子称身轻。
  可怜不及霓裳好,能使青骡万里行。
  (兰陔诗话:乐史《杨太真外传》:杨妃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颜大悦。东坡诗注:明皇乘青骡入蜀。李浚《摭异记》:僧一行尝谓玄宗曰:陛下行幸万里,圣祚无疆。及西行,初至成都,前望大桥。上举鞭问左右曰:是桥何名?节度使崔圆对曰:万里桥。上叹曰:一行之言,今果符之。)
  寂寞长门敛翠眉,珍珠一曲擅清辞。
  不堪更问南来使,道是涪州贡荔枝。
  (兰陔诗话:东坡《荔枝叹》:天宝岁贡取之涪。)
  幅霜绡态尚新,空从画里唤真真。
  如何宛转歌长恨,不记楼东作赋人。
  (兰陔诗话:陈鸿《长恨歌传》:白居易作歌言:明皇念杨妃,命方士致其神。)
  金枣银蚕①葬故乡,梅花犹绕墓门香。
  马嵬原上生秋草,红粉成灰縢锦囊。
  (又载《兴安风雅》卷三)
  (兰陔诗话:林佳玑《木兰竹枝词》:闻道江妃虚有墓,梅花灰尽鹭鸶飞。自注:相传江妃父请妃骨归葬,以妃好梅,墓上种梅数十株。鹭鸶宿焉。今墓在田中。李商隐《马嵬》诗:自埋红粉自成灰。乐史《杨太真外传》:上幸西蜀,妃从至马嵬,六军不解围,使高力士赐妃死,缢于佛堂前梨树下,瘗西郭外一里许道北坎下。后,上密命中官潜移葬,肌肤已消释,惟胸前锦囊在焉。)
  (以上均载《莆风清籁集》卷五十一)
  按:《莆风清籁集》卷三十八载林佳玑七首诗,但无该首《木兰竹枝词》。林佳玑,字衡者,号履斋,福建莆田人,清顺治中诸生,著《东山集》。据游介园《莆田历代诗话》:值闽中乱,林佳玑游吴越间,与姜如须、吴梅村、全孝章、朱锡鬯定交。梅村赠诗曰:夹际草荒书满屋,连江人去雁飞田。及佳玑客死连江,人以为诗忏云。
  注:
  ①金枣银蚕,为古代年青女子的随葬品。典出《南史·王玄象》,孟郊诗云:“金蚕玉燕空销化。”
  江妃村①
  幽人赏胜②似君稀。冲雨篮舆上翠微。
  愁见江妃村上③过,梅花如雪糁春衣。
  (载《兴安风雅》卷三)
  注:
  ①郑远芳《莆阳24景古今名人题咏集》(《题咏》)上册题为《次宋秋涧雨中黄石观梅韵》十首之一。
  ②《题咏》为“胜赏”。
  ③《题咏》为“畔”。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江宁知县,39岁就辞官终养。诗名闻于海内外,提倡性灵说,居乾隆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翼)之首。文也超过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子不语》、《随园诗话》等。袁枚《兰陔堂诗序》说:兰州太守郑王臣以弟丧去官,载万卷书回莆,过余索序,舣舟3天,遂序。郑王臣有《梅妃》诗多首,袁枚所赋梅妃诗,应与所阅《兰陔堂诗》有关。
  再题马嵬驿
  万岁传呼蜀道东,鬻拳兵谏太匆匆。
  将军手把黄金钺,不管三军管六宫。
  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
  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
  香囊消释玉鱼凉,万里园陵白露荒。
  听说西宫恩幸少,梅花犹得落昭阳①。
  不须铃曲怨秋声,何必仙山海上行!
  只要姚崇还作相,君王妃子共长生。
  (载《小仓山房诗文集》诗集卷八壬申〈1752),清代袁枚著,周本淳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
  注:
  ①《梅妃传》载:明皇密召梅妃到翠华西阁刚叙旧爱,就被杨妃发觉而怒骂。安史之乱中梅妃死于乱兵之手。
  元旦牡丹诗
  魏紫姚黄元日开,真花人当假花猜。
  那知羯鼓催春早,富贵偏从意外来。
  约束红香冷更妍,飘扬霞珮贺新年。
  果然不愧花王号,独占春风第一天。
  如何绝代玉环姿,蜂未闻香蝶未知。
  想与梅妃争早起,严妆同对雪飞时。
  饶他倾国与倾城,自结空山采伴行。
  一样人间金紫贵,占人先处惹人惊。
  恼杀当年武媚娘,催开不肯逐群芳。
  而今替我飞香早,可乞清平第四章?
  重重锦帐护轻风,脉脉私心感化工。
  怜我白头花福少,预支春色与衰翁。
  一自青溪拥绛纱,年年冷处受繁华。
  也亏早把心香展,不作随行逐队花。
  (载同上,诗集卷二十六已亥庚子〈1779—1780))
  乐钧(1766—1814),初名宫谱,字元淑,号莲裳。江西临川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后游京师、吴越间,侨居江淮间。著名诗人,著《青芝山馆诗文集》、笔记小说《耳食录》等,有《断水词》三卷。
  探春(宋云墅仪曹座上咏白丁香花)
  雪碎犹凝,云团欲散,瑶窗琼树低身单。柔是香心,弱为情骨,春梦惺忪无那。莺燕丁宁久,莫轻启,葳蕤金锁,可怜百结芳愁,东风随意猜破。
  为问诗人知么?是小玉娇魂,烟外吹堕。屈与添香,烦教贴翠,除是梅妃才可。素面嫌脂粉,怎禁得酒痕轻涴。最嫌相思,饶他红艳千朵。
  (载《历代名家咏花词全集》)
  赵翼(1727—1814),字雪菘,一字耘松,号瓯北,自号三半老人。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十九年(1754)明通,考选内阁中书,二十六年探花,官至贵州分巡道贵西兵备道。赵翼为清中叶鼎盛时期著名诗人、史学家,著有《廿二史札记》36卷补遗1卷、《余丛考》43卷、《檐曝杂记》6卷、《皇朝武功纪盛》4卷、《瓯北诗钞》17卷、《瓯北诗话》10卷续2卷、《瓯北集》53卷。嘉庆十五年(1810),谕赏三品顶戴。
  《莪州以陕中游草见示,和其五首》之五·马嵬坡①
  宠极强藩已不臣,枉教红粉委荒尘。
  怜香不尽千词客,召乱何关一美人。
  堠火自明孤驿夜,野花犹泣故宫春。
  谁知几点胭脂泪,别有生离江采蘋。
  (载《瓯北集》卷三十一,丁未〈1787〉至戊甲〈1788〉二月)
  注:
  ①乾隆五十三年(1788),两广总督李侍尧为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备办军需,邀赵翼相助。该诗即作于此时。李莪州,孝廉,浙江人,买姓施者为妾。李莪州与赵翼同在李侍尧幕府。
  舒位,字立人,又字铁云,大兴人。乾隆戊申(1788)举人。有《瓶水斋集》。
  冷枚《华清新浴图》
  洛妃①池上烟波绿,阿环承幸骊山足。
  水边已见丽人行,殿角仍歌照影曲。
  照影疑从镜殿还,温泉水腻弄潺湲。
  花开陈苑临春阁,波绕吴王销夏湾。
  相从逭署銮舆度,扣砌雕栏浥清露。
  内园初进助情花,别馆惟栽销恨树。
  江妃辞去念奴陪,迟日熏风汤殿开。
  更无红叶随波去,早见黄裙逐水来。
  须臾起舞双鱼镜,绿鬟倭堕红绡靓。
  赵后仙裙自可留,洛妃尘袜应还胜。
  当时但诏洗凝脂,谁赐金钱更洗儿。
  楼中赤凤来何日,水底黄虬化有时。
  从此华清水呜咽,延秋门上乌啼彻。
  忍看骊岭县前流,化作马嵬坡下血。
  碧落黄泉梦有无,兰汤第二冷宫凫。
  千年祸水几倾汉,一曲香溪竟沼吴。
  金门画史丹青选,国子先生藏一卷。
  (载《晚晴簃诗汇》,卷一百六)
  注:
  ①原诗“落妃”当有误。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高宗乾隆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第四代皇帝,实际统治中国63年,誉称十全武功。其御制诗集共5集434卷4.18万首。
  山茶
  浅红娜娜弄芳菲,清雪依然丽晓晖。
  设拟唐宫斗绝色,梅妃侧畔有杨妃。
  (载《御制诗集三集》卷五十七)
  红梅
  气味本来自相亲,妆成不语亦传神。
  试看泪污红绡处,合唤唐宫江采蘋。
  (载《御制诗集四集》卷三十九)
  王筠(1749—1819),字松坪,号绿窗女史,长安县(今属陕西省西安市)人,清代戏曲女作家,乾隆中期创作传奇《繁华梦》、《全福记》与诗200多首。父王元常为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官翰林。
  江梅妃
  玉鉴尘生久罢妆,惊鸿重舞断人肠。
  有金难买楼东赋,寂寞梅花老上阳。
  (附刻于清王元常《西园瓣香集》)
  刘嗣绾(1762—1820),字醇甫,一字简之,号芙初,又号扶初。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嘉庆十三年(1808)会元,授编修;有《尚絅堂集》、《筝船词》。
  鬲溪梅令·烟陇探梅
  一重春水一重扉。思依依。好在东风庭院、见梅妃。绿苔生卧衣。
  陇头人去是耶非。梦稀微。梦到和烟和月、小疏篱。翠禽三两飞。
  (载《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梅》677页,又载《历代名家咏花词》全集86页)
  萧重,字远村,静海(今属天津市)人。嘉庆十七年(1812)任职莆田,相继为黄石巡司、白沙巡司、莆田县丞等。道光四年(1824)著《莆阳乐府》;六年、九年两摄金门篆,因“办公赔累亏短官银数千”,罢官。离莆五六年后再游莆田,又游建宁府等地。著述汇为《剖瓠存稿》,共二十卷。
  自题三十六湾梅花书屋图(用坡翁海州石室韵)
  莆阳诸山,壶山为之主。其分支为城山,亦曰谷城,以其旁有黄石乡也。距壶公七里许,环以国清湖,木兰之水潴焉。三十六湾者,湖中陂陇之旧名也。莆地故多梅,而三十六湾为最。花盛时绵亘十余里,望之如雪,缀以绿波、青嶂、茅舍、槿篱。邓尉孤山,未应多让。独惜其僻处荒陬,人罕至耳;且无园亭、寺观可供游憩。荒烟蔓草中,惟见樵人、牧竖、饁妇、耕夫而已。余壬申岁(1812)司户其乡,经过山下,顾而乐之。询诸土人,始知其地曩隶榷司,今无主矣。乃向郡中乞之,编荆为垣,截杉为柱,刳松为瓦,缚萚为棚,小构数椽。乡人助之,不逾月而工竣。粗陈几榻,颜之曰三十六湾梅花书屋。休假余闲,啸咏其中。郡中同志及一时诗僧、词客日夕相过从,十二年如一日。南迁以来,忽忽三载,每忆前尘,芒羊如梦境,不识香雪海中花无恙耶?嗟呼柳絮沾泥、飞鸿印爪,盛衰兴废之故非鲰生所敢逆睹也。乃乞刘藜仙孝廉图之而志其颠末,并系以诗。道光戊子(1828)二月二十四日。
  壶中仙人旧游处,乱流合沓江村路。
  谷城横枕国清湖,山坳水曲迷烟雨。
  十里梅花卅六湾,琼枝玉蕊纷无数。
  鲰生薄宦挈全家,白云多处安堂宇。
  团瓢恰卜艾轩鄰,柴门正对江妃墓。
  时招词客翦冰纨,偶酬花神倾绿醑。
  茸茅复瓦竹编篱,邀月为宾风作主。
  一树梅花一放翁,嫩寒清晓窥严户。
  笛里春风红颊儿,墙头腻粉缟衣女。
  天然胜境小排当,青鸟翩跹玉蝶舞。
  酣嬉盘薄十余年,清寒僭与逋仙伍。
  可怜升斗太縻人,乞食言词拙不吐。
  坐使维鸠占鹊巢,促我南陬听衙鼓。
  回首前尘似梦中,暖暖斜阳下平楚。
  一幅生绡写此图,凭仗墨君能解语。
  此图写意不写形,雪泥鸿爪都如许。
  长安旧雨尽轻肥,今我胡为在尘土。
  会当负郭携锄犁,烹宰鸡猪祀田祖。
  手种梅花三万株,中间著我须眉古。
  此愿未遂且逡巡,自搦霜毫慰迟暮。
  (载《剖瓠存稿·卷九·鹭江游草》)
  盆梅曲
  谁断罗浮仙人之右臂,更截大庚山灵之左股。
  若非三百六十鳞虫长,定是八万三千修月户。
  争奋雷椎挥电斧,老干轮囷辞故土。
  乌金古色尚蹁跹,碧玉新枝饶媚妩。
  藓蚀苔皴历年久,伏波将军岁寒友。
  岭南驿使折以手,南昌仙尉去作吴门卒。
  孤山、洞庭、扬州,灞桥玉照堂前亦何有。
  昨遣溪奴隔海购香魂,到来一勾新月恰黄昏。
  障以江东苧布青油幕,貯以定州花瓷白玉盆。
  紫筍花猪相对开,芳樽绝少。
  丁丁啄木来敲门,酒酣却忆。
  木兰陂上壶山麓,三十六湾梅花之书屋。
  玉屑银云十里春风馥,携筇蜡屐尽日看花看不足。
  夜来一枕清梦飞相逐,江妃墩外潋滟江波绿。
  (载同上,卷十《浯江续集》)
  《重返黄石口号四首》之一、之二
  溪山如故似还家,五载苍黄两鬓华。
  依旧湖湾三十六,倒骑瘦蹇探梅花。
  水色山光画新意,归来犹剩苦吟身。
  廿年薄宦无长物,赢得江妃是部民。
  梅花渐放次望梅韵
  昨作望梅诗,冰雪肝肠吐。
  天公仍鉴之,润以潇潇雨。
  檐端翠羽翔,槛外白云补。
  仙人萼绿华,下降江妃浦。
  十里御云軿,来觅风骚主。
  萧齐有故人,相去不数武。
  倦鸟乍飞还,仿佛鸿遵渚。
  香梦喜重联,新篇成漫与。
  转忆五年来,寂寞膺频拊。
  缁尘涴素襟,负负将何语。
  闲愁贳酒浇,落月停琴佇。
  美满未十分,再击花奴鼓。
  探梅二首,拟倩画者写作图,邀同人题咏
  湖湾三十六陂陀,弹指沧桑小劫过。
  旧梦已空香雪海,新愁又绕白云窝。
  两行枫柏墟烟直,一屏林峦画意多。
  我跨疲驴携短策,夕阳影里共婆娑。
  江妃墩外鹭鷥飞,一带人家住翠微。
  地隔红尘便小隐,门开白板纳清晖。
  当年汤沐香成国,此日溪山雪打围。
  留与诗人作画稿,华阳巾上插花归。
  (载同书,卷十三《倦还轩稿》)
  梅岭(相传梅妃归葬处)①
  九鲤仙乡作近邻,首邱往事伪耶真。
  千年荔子珍佳果,万树梅花葬美人。
  雾髩风鬟林下月,香南雪北梦中春。
  马嵬自昔镌长恨,罗袜微嫌尚涴尘。
  (载同书,卷十七《絮苹续草》)
  注:
  ①清乾隆《仙游县志》卷三载:“马岭,在沙溪南三里。一名梅岭,上有亭,为迎送使客之所。宋朱熹有诗:“云路霜威劲,归程雪意深。往还无几日,景物变千林。晓磴初移屐,寒云欲满襟。玉梅疏半落,犹足慰幽寻。”陈景珍《莆田市交通志》23页载: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监生杨鼎墩整修梅岭段驿道。清代高颂禾《闽游集》卷上载:道光时,高从泉州经惠安、枫亭、梅岭到莆田。咏有《明晨晴霁度梅岭》诗。
  楼东怨①
  梅妃②生长梅花村,玉为肌骨冰③作魂。
  力士导入上阳门,惊鸿舞罢工温存。
  玉环一入长生殿,君王日夜耽荒宴。
  美人寂寞感前鱼,赋罢楼东泪如霰。
  一斛明珠万斛愁,湘帘懒上珊瑚钩。
  竹鉴不设慵梳洗,鸟鹊无声怨女牛④。
  当日空存茂陵手,青莲子美才八斗。
  长门不肯破千金,沦落宫中叹白首。
  (江采,莆田江东乡人。高力士选入上阳东宫,杨妃入宫,失宠。作《东楼赋》⑤以自伤。)
  (载《剖瓠存稿·莆阳乐府》)
  注:
  ①《兴安风雅》卷三题为《江妃村》。
  ②《江妃村》为“江妃”。
  ③《江妃村》为“水”。
  ④《江妃村》为“斗女”。
  ⑤莆田又存1976年抄本《拟莆阳乐府》,增有道光乙酉(1825年)正月陈池养序与郑世倌、汪祥生各自的题词,抄本为《楼东赋》。
  郭龙光,字韶溪,福建福清人,清嘉庆间举人,授徒于福州,通籍后官京师,有《韶溪诗集》四卷。
  《宋宫人斜(前题次林畅园先生韵)》之二
  楼罕军来百事非(元阿楼罕克兴化军),
  美人黄土此依依。
  梅妃村近夜相语,望帝魂孤春不归。
  塔下遗骸犹弃掷,舟中块肉可觑欷。
  独怜秋井青苔骨,赢得残碑伴落晖。
  (载《韶溪诗集》卷一)
  按:郭尚先《增默庵文集》卷一有《郭韶溪先生诗集序》:“岁庚辰(1820),余以先子优归。族叔韶溪先生过余,属以诗集序。因与论诗,指甚悉。未几,叔没。余铭其墓,既备著于篇。次年,超弟奉遗集索序,且曰:先人志也。余诵而叹曰嗟乎:……余将入都,恐于叔有诺责焉,故粗缀数言以为序,壬午年(1822)十月十九日,族子尚先书于洪山桥舟次。”
  郭尚先(1785—1832),字元开,号兰石,又号伯抑父,福建莆田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官至大理寺卿,有《郭大理遗稿》等。
  江妃村
  曾传戚里此江干,遗事开天已渺漫。
  赋买千金心不转,珠擎一斛泪空弹。
  秋风团扇班姬怨,夜雨淋铃蜀道难。
  犹胜仓皇端正树,一钩罗袜与人看。
  (载《郭大理遗稿》卷二,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本)
  (日本)田能村竹田(1777—1834),名孝宪,字君彝,号竹田、九叠仙史、花竹幽窗主人等,填词时多署红豆词人。日本丰后(今大分县竹田市)人,江户时期著名画家,擅长中国明清画风的花鸟山水画,还擅长汉诗词,青年时奉藩命编《丰后国志》,还有《秋声馆集》、《竹田布衣词》等。
  梅花
  梅月影香云母屏,桂眉不画立闲庭。
  君王徒有真珠赐,唯道海棠眠未醒。
  (载《日本汉诗撷英》416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出版)
  陈池养(1788—1859),字子龙,号春溟,晚号莆阳逸叟,福建莆田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官知县,曾署冀州、深州、景州等。著有《莆阳水利志》、《慎余书屋诗集》等。
  江梅妃(梅妃生东华村西,或曰生垕江村,今村有江姓)
  一例明妃尚有村,凭谁踪迹到柴门。
  梅花绰约添新韵,兰水潆洄认旧痕。
  未必珍珠能破寂,只余团扇解衔恩。
  驿旁罗袜犹存否,付与词人仔细论。
  (载《慎余书屋诗集》卷一,道光二十六年〈1846〉八月自序)
  高颂禾,字稑仲,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清道光时壮岁仕闽为盐尹,有《暴麦亭集·闽游集》。
  左黄有题梅妃小像绝句,余亦作四首和之
  九龄解诵二南诗,白雪能吟谢女词。
  一自开元承选后,梅亭谁与妒丰姿。
  无端迁入上阳宫,恩怨分明迥不从。
  差喜君王私幸厚,夜深犹召翠华中。
  尚曳残衾卧御屏,榻前遗舄认梅精。
  小黄门送东宫去。无复囊时夹幂情。
  千金难买赋长门,恨把红绡拭泪痕。
  一斛明珠华萼赐,马嵬坡下共招魂。
  (载高颂禾《暴麦亭集·闽游集》卷下,道光二十一年〈1841)73岁老人书农胡敬序,二十八年魏谦升序)
  按:同集中还有高颂禾写给左黄的诗近三十首。刘三,字左黄,高颂禾与他“联床似较弟兄亲”,“乡情皖水情”;左黄也是宦游人,“又向八闽行”,道光十七年(1837)结婚,生子后30岁,去剑溪(今南平,古称剑浦,地处闽江上游)。
  万梦丹,原名品药,字篆卿,清九江府德化县(属今江西)人,安徽知县万兆霖第五女,进士、翰林院编修蔡殿齐妻子,著名女诗人,有《彤馆新编》、《韵香书室吟稿》等。《国朝闺阁诗钞》选其诗72首。
  梅妃
  长门岂复望恩波,梳洗无心厌绮罗。
  纵使珍珠倾万斛,算来不敌泪珠多。
  (载《国朝闺阁诗钞》,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蔡殿齐编)
  郭篯岭(1825—1886),字祖武,又字子寿,号山民,福建莆田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县学秀才,后例贡入太学,选为州同知,候补浙江。太平天国起义后隐居莆田,有《吉雨山房遗集》、《山民随笔》等。
  江妃村(用杜子美明妃村韵)
  楼东赋好续长门,灵秀千秋毓此村。
  荔子竟遮天暗昧,梅花能耐月黄昏。
  雪肤白刃有余洁,皓齿明眸空污魂。
  罗袜生尘纪长恨,二南风格肯同论?
  (载《吉雨山房遗集》卷五)
  杨蕙卿,号泉清,湖南长沙女诗人,适黄亦而早寡,为清同治间女诗人黄冰(韵琴)等主组之蝶社诗人,有《泉清阁诗草》。
  梅花四首(其一)
  寄迹深山耐岁寒,知音敢托七弦弹。
  迢遥旧梦迷香国,寂寞春心对玉栏,
  霜重露浓花信懒,月明风冷留声残。
  一枝初绽名园里,凄绝梅妃带泪看。
  (载《湘雅摭残》①第841页,岳麓书社1988年出版)注:
  ①原名《沅湘耆旧集续编》。
  宋际春,字柘耕,福建莆田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同治时任台湾教谕。著有《绿天偶笔》、《柘耕诗文集》等。
  《江妃村》六首
  翠翘风暖掠宫花,舞罢惊鸿又斗茶。
  一事君王那肯赏,二南生小解齐家。
  杨蛾已分让人工,芍药沉香倚醉红。
  生是梅花性高洁,肯抛春恨与东风。
  对月长门冷不禁,泪痕和墨共涔涔。
  侍儿休道霓裳序(太真所制),撩乱楼东作赋心。
  红颜宛转报恩偏,一斛珍珠亦化烟。
  君看血翻罗袜污,争如蜕骨牡丹前。
  千秋词赋配班家,此传珠遗史太差。
  为问西风几团扇,幽香能扇女贞花。
  一杯长系女儿思,鬓鬌唐家样是非。
  夜夜江东潮自上,月明宁见佩环归
  (乡村倭髻曰江家妆)。
  (均载《柘耕诗文集》卷三·猗湖三草、戊申〈1848)已酉〈1849))
  绿天偶笔·吾莆诗人
  吾莆诗人,未有大家。文江、昭梦,未离晚唐。知稼、后村,未超南渡。陈众仲,亦未跨金源。明标著十数家,大抵争腾薛长耳。前辈或举闺秀江妃《一斛珠》,岂抵一集?山川灵秀,郁积千余年,安知后无槌碎鹤楼、更造凤楼之手?
  (载《绿天偶笔》)
  《竹素园诗》序
  闽诗肇于唐,自我莆人黄滔文江、徐夤昭梦始有名家。然开天之世,江妃在掖庭,奏《一斛珠》,固千年莆诗之倡也。夫以莆山川灵秀,更宋明之盛,人物何所不生。而客之过莆者,独艳称曰:是生江梅妃之地,岂非闺秀之更难哉?且莆既以闺秀名矣,诗媛宜代有。乃考《清籁集》,或有作而其诗不传,或有传而其名不远,终无有能仿佛江妃者。岂妃以掖庭故显欤?抑寻常闺秀本未亦尽于诗也。城东陈儒人淑英,诸生翁兆兰之母,以嗜诗闻。往岁,兆兰兄弟袖集句一卷,嘱题词,予诧为莆中仅见。今年,兆兰复赍《竹素园诗》求正,予读之,铿然浏然,气含孤秀、词综众妍,近体累如贯珠,与唐音尤合。噫江妃之后有嗣音矣。
  夫国风类,多思妇,汉京作者,首推唐山夫人。读三百篇及魏晋乐府,闺阁翩翩之,何其盛也。自唐兴诸体,妇女鲜能名家,近体反难于古何耶?孺人当莆闺唱绝响之秋,家世非业诗独能窥唐作者。又,其词文无粉麝之气,其思正穆然群悦之风,是天地间自有真闺秀也。
  予既点正数处,复为序。归兆兰他日厘而刻之。呜呼,孺人生晚,岂敢上言国风、思妇、唐山夫人,然唐音具在。虽谓江妃为全闽诗之倡,儒人从千年后应之,而莆信为钟闺秀之区无不可也。
  咸丰丁已(1857)嘉平之月,同里宋际春柘耕书于猗湖馆。
  (载《竹素园诗钞》卷一)
  《闽中论诗绝句》之四、之十一
  国风从古掖庭开,天使梅精盛日来。
  团扇三秋珠一斛,分明诗道美人胎
  (江采蘋,明皇呼为梅精)。
  斯文谁代伯生终,留滞无人赏笔雄。
  我读缬云篇太息,千秋知已马君庸(陈旅也,马祖常使闽赠之歌,携入京,受虞道园斯文之托。唐自江妃以下,宋之知稼、后村,元之众仲,皆莆人)。
  (载《柘耕诗文集》卷五《骈兰堂草》丁已〈1857)、戊午〈1858))
  莆中名迹
  闽边鄙邑,其乡皆曰都。盖古都鄙遗制也。土人喜夸,或曰因先朝巡幸,或曰因邑人大魁,堪为捧腹。予至闽清,客问:莆亦有都乎?予曰:否、否。因疏莆田之错见他出者数十示之。虽然莆志载山川古迹多矣,乡人所郑重以举者,天下人未必知;天下人共知者,莆人或不详其处。往岁李兰卿观察间徐潭,乡人杂举夹际书堂、蒲美书堂以对,官音:徐潭似书堂。近者,刘峻翁明府携客赍酒游巩溪。乡人导至渔沧溪上。莆语沧溪近巩溪也。
  予有感于此,暇日辄取前疏韵为诗。或地自有名,或因人名或因物名,皆名之显显者,非是虽大贤所棲托,诗亦遗焉,共若干首。
  之一·江妃村
  牡丹树下请骸回,香土江东塍一堆。
  谁为作亭碑绝艳,墓旁多种百株梅。
  (载《柘耕诗文集》卷六,壬戊年〈1862〉作)
  陈淑英(1808—1877),字德卿,自号淑英女史,福建莆田人,清秀才翁焕文妻子,著有《竹素园集句》、《竹素园诗钞》,于咸丰九年(1859)、十年相继成书。同治、光绪间,屡请人阅而作序、题词。
  《梅妃村怀古》四首
  梅精千载有香魂,几树梅花湿泪痕。
  青草对门潮欲上,不堪明月吊黄昏。
  一斛珍珠怨恨长,红颜和泪理残妆。
  归心只托长门月,好把团圆照故乡。
  渔阳鼙鼓黯愁颦,天子蒙尘妾委尘。
  一死贞魂何足恨,却怜归骨哭双亲。
  九重红粉纵成灰,羞却人间说马嵬。
  江上鹭鸶飞过处,不胜清怨日边来。
  梅花亭
  长亭美号令人猜,四顾苍茫不见梅。
  浅水平桥依旧在,寻春有兴枉排徊。
  (以上均载《竹素园诗钞》卷一)
  江妃枯
  珠斛闻歌共惨伤,东华遗迹未终荒。
  娥眉态远随流水,鹅脰封高对夕阳。
  幽草已埋贞骨朽,老梅空吊断魂香。
  笋舆停伫情无限,一带长江白渺茫。
  (载同上,卷二)
  题梅妃图
  长鬟弱袂动参差(刘禹锡)欲问梅花上苑迟(李子麟)秋水为神玉为骨(李白)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新愁旧恨知无奈(韩偓)烛暗香残坐不辞(陆龟蒙)犹在御楼南畔住(朱庆余)近来频夜梦丹墀(耿湋)
  (载《竹素园集句》卷二)
  林有珠,字怀川,清末福建莆阳九牧族裔。
  《竹素园集句》题词·已未(1859)冬日(之二)
  彩凤双飞桂一林,力环唱断柏舟吟。
  海邦二百余年后,孰与梅妃和旧音。
  (载《竹素园集句》卷一)
  唐韵,字惜庵,清光绪莆田县明经进士(贡生)。
  《竹素园集句》题词·甲申(1884)嘉平前五日(黄梅开时御墨鲜)
  风雅莆中溯采蘋,梅精应复认前身。
  痕留斑点添骚怨,笔浣铅华悟夙因。
  柳母丸熊交暎萼,桐孙么凤又传薪。
  分笺漫说参吟社,红屐持轮艳八闽。
  (载《竹素园集句》卷一)
  刘璋寿(1824—1881),字倬卿,原名章天,福建仙游人,清同治十年(1871)进士,有《慕风岩诗集》八卷。
  《竹素园诗钞》题词
  料得诗肠一味清,春初杨柳画难成。
  壶山兰水今无恙,肯让梅妃擅美名。
  (伯母家,邻梅妃故里)。
  (载《竹素园诗钞》卷一)
  杨端,字问荛,清末兴化府人。
  《竹素园诗钞》题词
  莆风清籁领芳菲,诗派穷源早嗣微。
  咏絮才高同谢女,采蘋誉噪继江妃。
  雅音自是三唐律,新制还成百纳衣。
  此会佳儿钦母训,北堂长喜报春晖。
  (载《竹素园诗钞》卷一)
  江大球,字琫亭,清末兴化府仙游县人,县学训导。
  《竹素园诗钞》题词
  早定千秋业,相暌百里程。
  望风先下拜,咏月久知名。
  织锦心虽苦,和丸教已成。
  老怀当自爱,莫作不平鸣。
  不信骚坛主,还归娘子军。
  聪明彻冰寒,笔墨化烟云。
  大吐须眉气,能生齿颊芬。
  悬帷曾设帐,或是古宣文。
  自继梅妃后,公然树一标。
  笙镛声并奏,脂粉气全消。
  夜雪曾吟柳,家风惯颂椒。
  何人能学步,屈指竟寥寥。
  食古真能化,挥毫每欲飞。
  不枯惟学海,无缝是天衣。
  得意神如泣,论才世亦稀。
  弹空成妙手,错落总珠玑(稿中集句一册尤佳)。
  (载《竹素园诗钞》卷一)
  江宪章,清末兴化府人,陈淑英门孙。
  《竹素园诗钞》题词(之一)
  满卷珠玑字字新,不教牙慧拾他人。
  织成遍是天孙锦,肯让吾家有采蘋。
  (载《竹素园诗钞》卷二)
  翁大奎,清末兴化府人,陈淑英从侄。
  《竹素园诗钞》题词(之一)
  巾帼须眉绝等伦,冰霜节操月精神。
  梅花十咏成佳构,始信梅妃是后身。
  (载《竹素园诗钞》卷二)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号仲阙,晚号仓海君,台湾省淡水(今苗栗县铜锣镇)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任工部虞衡司主事,以亲老告归,在台讲学。甲午战时,总办全台义勇事宜,倡仪成立抗日救国组织“台湾民主国”,声明永属中国。二十一年内渡广东办学,官至临时参议院参议员。有《丘逢甲集》。
  《题杨太真外传》十首之一
  自铸金钗为定情,五云扶辇下华清。
  罢朝贪按霓裳舞,合宴亲调羯鼓声。
  双陆家风传李老,斛珠恩宠妒梅精。
  谁知得宝宫中乐,惊破开元曲太平。
  (载《丘逢甲集·柏庄诗草》,黄志平、丘晨波主编,岳麓书社2001年出版)
  按:《柏庄诗草》作于光绪十八年至二十年(1892—1894)。李湘文(启隆)邀同雪澄实甫陶阳二子上涌村啖荔枝作
  东村有荔枝,西村有荔枝,南村有荔枝,北村有荔枝。
  村人看客衔尾舟,来时双轮在前画舫随。
  入涌涌路歧复歧,汽笛鸣使村人知。
  村人有约远迎客,村童村妇纷来窥。
  几成看杀卫叔宝,荔枝树下人争围。
  岂知老饕苍髯已三尺,余客亦复鬑鬑皆有须,
  但动食指思朵颐。
  是时荔枝半生熟,青红满眼光陆离。
  荷包太早桂味迟,五月黑叶方垂垂。
  采之满筐出供客,更令饱饫兼僮厮。
  我舟泊处上有丞相祠(村人梁姓,文康后),
  但能耕稼魏公庄,岂必识字为佳儿?
  村居若有千树荔,更用千户侯何为?
  维闽与粤荔枝国,各有佳品因时宜。
  君谟作谱起聚讼,彼优此劣词何支。
  我生于闽长侨粤,有荔枝处皆尝之。
  平生嗜荔如嗜色,情人之眼皆西施。
  少年最爱十八娘,至今追忆神犹驰。
  自来岭南日啖三百颗,临风辄念天人姿。
  门书荔子甲天下,已生荔子生梅妃
  (兴化府署大书“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为楹联)。
  梅妃生闽杨妃粤,杨妃宠盛梅妃衰。
  人间选色论品目,两皆尤物天所遗。
  亦如荔枝各具色香味,相看不厌不见常相思。
  奈何玉环不自爱乡味,坐令蜀产称珍奇。
  蜀荔之佳万万逊闽粤,维髯蜀客亦谓言非欺,
  惜髯但啖粤荔未到闽海湄。
  惟应楚客粤归足傲道州老,此来非早仍非迟
  (“无奈荔枝何,昔我来迟今太早”。
  何子贞太史海山仙馆联语也)。
  亲解海山仙人绛罗襦,临江况复将别离。
  江天过午村鸡啼,满船载得荔枝去,濛濛烟雨遮船旗。
  (载《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十一)
  按:该诗作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
  韦陟云,字郇五,广西象州的壮族诗人。生于清道光末,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任户部主事。光绪十六年(1890)请假回乡,二十年奉赴京,羁栖待命,遂赋《羁栖四十韵》。有《红杏山房诗稿》。
  羁栖四十韵(摘录)
  ……
  地与生番界,溪曾大甲沿。
  鸡笼云漠漠,沪尾月娟娟。
  人忆梅妃丽,男宜草席妍。
  轮舟通曲折,铁路绕回旋。
  ……
  (载《历代壮族文人诗选》第288页)
  程羽文(荩臣),新安(属今河南)人。
  鸳鸯牒(摘录)
  ……江采蘋,俊朗高洁,抱恨楼东,宜遥配孟浩然、林君复,肆癖湖山,共对梅花索句……
  (载《香艳丛书》一集一卷,宣统元年(1909)虫天子序,国学扶轮社印行)
  杨淮,吴江(属今江苏)人。
  古艳乐府·楼东怨(摘录)
  ……
  名花初入上阳宫,晴日含芳弄晓风。
  亭北沉香春烂漫,风风雨雨妒楼东。
  海棠开,红梅落。解语香,冰心薄。
  肥绿成阴瘦枝弱,空留月影伴楼东。
  吁嗟乎,寂寥难把珍珠却!
  (载《香艳丛书》三集卷上)
  文廷式(1857—1904),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号云阁(亦作芸阁),晚号纯常子、罗霄山人、芗德。江西萍乡人,生长岭南,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升侍读学士。二十一年八月,参与发起强学会,提倡变法,次年被革职。戊戌政变后避居上海。精子史之学,尤工诗词。有《纯常子枝语》、《补晋书艺文志》、《云起轩词钞》、《文道希先生遗诗》、《闻尘偶记》、《罗霄山人醉语》等。
  《落花》十二首之九
  鸟道鲸波各问途,吴宫楚幕共巢乌。
  有情湖畔三生石,无用楼东一斛珠。
  清暑殿边开菡萏,龙山会上把茱萸。
  萧疏葵麦重来处,嬴得刘郎一叹吁。
  (载《文芸阁先生全集·诗词》,赵铁寒编)
  刘尚文(1845—1908),字澹斋,福建莆田人,监生,清同治、光绪间经商起家,编著《刘澹斋诗存》、《莆阳金石初编》、《莆志书目集证》等。
  《江妃村》三首
  百花围屋水绕门,倚棹来寻梅媛村。
  班女自甘捐纨扇,玉儿何故负东昏。
  清词空写风前恨,哀诔难招月下魂。
  秀骨瑶宫推第一,汉家飞燕讵堪论。
  一片柴门夕照微,楼东往事转依稀。
  梅花斜映江村水,依旧春风作雪飞。
  曾否荒丘返骨无,梅花开遍燕将雏。
  只怜夜雨淋铃曲,不及楼东一斛珠。
  (以上均载《兴安风雅》卷三)
  李光荣(1850—1920后),字云髯,号梅友,福建莆田人,编著《兴安风雅》、《莆田海疆志》等。江春霖《李君梅友〈兴安风雅》序》载:1915年,光荣辑成《兴安风雅》16卷,索序。次年,春霖作序。宋湖民《莆田掌故见知录》说:70多岁时,光荣还从吉了到莆城访左所营故里。
  《江梅妃村(用杜甫明妃村韵)》四首
  海滨吊古访妃门,生长吾莆尚有村。
  信步探来天正午,瞻颜谒拜日将昏。
  江干鹅脰祖先塚,树上鹃声倩女魂。
  贞烈至今荣故里,马嵬靥粉耶堪论。
  潮经宁海道分门,迳入江东云水村。
  秀毓壶兰成智慧,宠专宫院侍晨昏。
  二南诗诵后妃句,一斛珠伤寂寞魂。
  屏绝铅华终不御,楼东有赋寄言论。
  怨起怒涛入海门,奔流曲折过江村。
  梅花纵老香犹洁,杨柳虽娇色已昏。
  宠绝上阳悲作赋,情深南内哭招魂。
  雨铃蜀道青骡返,顾影秋波不忍论。
  雪消香里闭柴门,数本斜环才女村。
  独占孤芳留鹤守,空存古树集鸦昏。
  贤妃夙有爱梅癖,肥婢暗销醉荔魂。
  羞比洗儿爪乳事,贞淫自别付评论。
  (载《兴安风雅》卷三)
  村妇
  女人一样淡红裳,随耳银鐶寸许长。
  裹足香勾三四寸,江妃衣饰是唐装。
  (载《莆阳风俗竹枝词》)
  林津,字渔村,福建莆田人,清末布衣。
  《江妃村》四首
  荒江漠漠对斜阳,为访梅妃生长乡。
  绕屋梅花开万树,冰肌玉骨为谁香。
  缓步江村第几桥,绝无飞鸟暮萧条。
  霏霏雪透千林白,犹似佳人粉未消。
  独立江头吊采蘋,明珠一曲旧翻新。
  无声流水空来去,愁杀长门怨不伸。
  绝妙楼东作赋才,只留故宅掩荒苔。
  可怜明月三更夜,杜宇招魂魂不来。
  (载《兴安风雅》卷三)
  黄尚忠,字葵园,福建莆田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
  江妃村
  红粉成灰世几更,宅边片石尚峥嵘。
  至今遗址依然在,过客还知羡洁贞。
  (载《兴安风雅》卷三)
  林习伦,履历不详。
  江妃村
  贞妃伊昔在名门,记得江东是住村。
  自爱绮才膺主眷,堪羞倾国惹尘昏。
  珠光引动骚人泪,梅影疑来彼美魂。
  今日流芳及故里,马嵬遗迹岂同论。
  (载《兴安风雅》卷三)
  黄家鼎,履历不详。
  江妃村(闽督委修湄宫)
  行近兴安有所思,江村吊古独棲迟。
  痴心欲向梅妃问,我是开元时节谁。
  (载《兴安风雅》卷三)
  程登瀛,字叔洲,履历不详。
  江妃村
  为想佳人住此乡,何期恩宠罢明皇。
  人经故宅追思远,赋拟长门惹恨长。
  青草久生遗址秀,白梅犹绕旧□□。
  慷慨捐生贞苦节,花濛雾露觅□□。
  (载《兴安风雅》卷三)
  唐焕章,履历不详。
  江妃村
  珍珠含恨说梅花,节烈流芳万古稀。
  选秀稚年离故土,梦魂也觉江滨归。
  (载《兴安风雅》卷三)
  周天章,字伯平,履历不详。
  江妃村
  为访江妃毓秀门,夕阳空吊旧时村。
  温泉地上灰红粉,西阁宫中怅碧昏。
  君信好凭鹦鹉问,乡心长托杜鹃魂。
  池东埋骨香犹在,从古嫔嫱孰与论。
  (载《兴安风雅》卷三)
  周维新,字德侯,履历不详。
  江妃村
  暗香疏影绕柴门,认是江妃昔日村。
  西阁方忻敦素爱,上阳长怨闭黄昏。
  荒烟蔓草空留迹,细雨梅花正断魂。
  泪湿红绡梳洗废,珍珠一斛复奚论。
  (载《兴安风雅》卷三)
  陈维新,字翼周,福建莆田阔口人,清末叙荫,官直隶州同知、兴郡宣讲局局长等,见《莆阳玉湖陈氏家乘》。
  江妃村
  鹅脰遗坟留古迹,此间曾否葬江妃。
  最怜灰烬梅花后,投宿鹭鸶何处飞。
  (载《兴安风雅》卷三)
  林朝阳,清代兴化府教授。
  江梅妃思莆
  金盒金钗久已灰,春光独占锦江隈。
  美人终有荒村在,莫问咸阳吊马嵬。
  按:乾隆《莆田县志》无林朝阳,应是乾隆以后任职的。(载《江梅妃与浦口宫》)
  民国
  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侯官(属今福州)人,近代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有《陈石遗集》(上、中、下),《陈衍诗论合集》(上、下),共320多万字。
  岂有
  岂有宁哥玉笛声,更无肥婢与梅精。
  方床大被还长枕,不忍楼将花萼名。
  (载《陈石遗集》上册252页)
  按:该诗作于1918年。陈衍1909年撰《通鉴纪事本末书后》一书。他认为没有杨玉环与梅妃争宠事。
  陆微照(1899—1980),原名子平、微照,后改名微钊,杭州人,诗、书、画皆精。
  杨玉环①
  华清专宠古今稀,惊破霓裳旧羽衣。
  一样烟尘埋玉骨,九原应不妒梅妃。
  (载《兼于阁诗话》,陈声聪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
  注:
  ①该诗作于民国时。
  姚华(1876—1930),贵阳人,字重光,号茫父,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留学日本后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民国时任参议院议员、北京女子学校校长。精于诗、词、曲、书、画的创作,著有《小说问答》、《弗堂词》等。
  一斛珠·梅妃(拟梅溪体)
  长门尽日,残妆坐,懒梳慵栉,双眉冷淡春风笔。
  一斛明珠,争把旧痕匹。
  新诗字字声从律,班姬然后几馨逸?
  明姿纵是措难出,画苑词场,留与后人述。
  (载《弗堂词》,卷一,1901—1926)
  林翰(1878—1925),字西园,福建莆田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留学日本,官至福建省议会议长,有《山与楼诗集》等。1920年5月4日,林翰、关佛心发起成立壶社,创社期间两年余,社友11人。
  《秋日杂兴并留别里中诸友》之四
  新凉入夜唤添衣,屋角疏梧一叶飞。
  为博北堂餐饭健,灯前儿女话梅妃。
  (载《山与楼诗集》卷二)
  梅妃村(东华村水中有小阜,形若鹅脰,相传为妃葬骨处)
  一乡轶事唐天宝,千载齐名越苎萝。
  故老能谈鹅脰塚,美人不死①马嵬坡。
  野梅树树精魂在,江水澌澌怨恨多。
  隔岸爱②听村女唱,斛珠旧曲③当山歌。
  (载游介园《壶社诗草》贞部28卷,1921年月课)
  注:
  ①《山与楼诗集》为:当年竟殉。
  ②《山与楼诗集》为:犹。
  ③《山与楼诗集》为:一阕。
  关佛心(1873—1932),名陈谟,号勋甫,福建莆田人,官至福建省临时议会议员。
  梅妃村
  村居清淑水波洄,廿里东华迫海隈。
  宫怨未平天子暗,莆诗开始女郎才。
  一杯疑塚留鹅脰,七夕香盟玷马嵬。
  莫道门楣光彩在,几人曾读二南来。
  (载《壶社诗草》贞部28卷)
  萧浚颐,号敦甫,自称艳公,福建莆田城内南门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
  梅妃村
  采蘋见弃怨长门,故国于今尚有村。
  心地死生都雪玉,祠堂香火自晨昏。
  半湾孤屿三江水,万古寒梅一缕魂。
  叹息马嵬钿盒香,斛珠恨事更谁论。
  (载《壶社诗草》贞部28卷)
  陈耀枢,字朗如,号斗生,福建莆田城厢后塘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相继任国史馆誊录、盐大使、中学教师,抗战之前去世。
  《梅妃村》二首
  惆怅江妃江上村,梅花遗恨荔支存。
  如何不作湘江竹,留与梅花记泪痕。
  八壶清气本乾元,酿出梅精千载魂。
  留得江流拱襟带,莆阳一咏胜荆门。
  (载《壶社诗草》贞部28卷)
  陈敬汤(1881—1927),字佑铭,福建莆田城厢铁树里人,清宣统二年(1910)拔贡,任度支部主事,民国时回莆任教。
  梅妃村
  指点大江东,江妃一去空。
  谁家九岁女,能诵二南风。
  不见梅花白,生憎荔子红。
  斛珠遗曲在,歌咏遍村中。
  (载《壶社诗草》贞部28卷)
  温筱珊(少珊、笑珊),名彦超,福建莆田城内安福人,民国初期任省立十中教师。
  梅妃村
  舣舟曾访采蘋村,鹅脰云低酹酒痕。
  白苧青溪今故里,梅花明月旧长门。
  心伤团扇空捐箧,愁对珍珠懒乞恩。
  野老不知金粉恨,对人犹自说开元。
  (载《壶社诗草》贞部28卷)
  方西湖,名澜声,福建莆田城内人,福州马江炮科学校毕业,民国初期在省立十中任体操教师。
  梅妃村
  昔日江家女,悲欢顷刻分。
  恩承白玉笛,愁锁上阳云。
  抗节羞降贼,题词总望君。
  至今鸣咽意,流向大江奔。
  (载《壶社诗草》贞部28卷)
  林及锋(—1926),字锐之,福建莆田人,宣统三年
  (1911) 兴郡中学堂首届毕业生,后任《莆田衡报》主笔。参与动员莆田民军受编时被骗,遭北洋军阀董胜标部杀害。
  梅妃村
  生小海滨女,如何贡帝宫。
  岂逢高力士,为唱大江东。
  岁岁梅花发,村村荔子红。
  千岁归骨地,魂返月明中。
  (载《壶社诗草》贞部28卷)
  郑渠,字笑白(少白),福建莆田城内人,中学教师,抗战期间去世。
  梅妃村
  村前一碧浸烟波,鹅脰湖边长碧莎。
  生爱梅花痴癖异,懒描柳叶泪痕多。
  二南风化诗能诵,一斛珍珠句可歌。
  为想长流呜咽意,楼东赋就恨难磨。
  (载《壶社诗草》贞部28卷)
  陈元璋,字翼才(亦才),号梅峰。福建莆田城内县巷人,以后迁居福州。民国时期相继任古田县长、福建省财政厅总务科科长等职。
  梅妃村
  身似梅花出海隅,千年名与荔枝俱。
  残妆羞买长门赋,红泪深藏一斛珠。
  流水江干声掩咽,暗香月下影模糊。
  仙山缥缈知何处?不及东村野趣图。
  (载《壶社诗草》贞部28卷)
  张景棠(1882—1935),号左如,又号左庐。福建莆田城内人,留学日本。后任福建省议会议员、省政府公报室主任、莆田砺青中学首任校长。
  梅妃村
  此去长安万里程,宫中何自识梅精。
  无端禁使来南国,竟拥香车入帝京。
  弄笛戏茶成旧梦,辞珠献赋总痴情。
  江东日夜潮声急,似为江妃诉不平。
  (载《壶社诗草》贞部28卷)
  游介园(1875—1966),名定远,晚号碧藏楼主人。福建莆田城内衙后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秀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省文史馆馆员、莆田县政协一至四届委员,辑、著有《莆阳派印存》、《抗日印史》等,编《壶山诗草》。
  《梅妃村》四首
  黄巷徐潭蔡宅间,群公留得旧家山。
  红颜也有江村在,兰水才多见一斑。
  万里青骡蜀道难,君王掩面最辛酸。
  马嵬坡上无情帛,何似梅花傲雪残。
  南内归来万事空,风前还忆舞惊鸿。
  可怜玉惨胡儿劫,含睇朝天梦里通。
  温泉改葬有余悲,归骨江东史阙疑。
  芳草离披鹅脰上,踏青人自说梅妃。
  (载《壶社诗草》贞部28卷)
  黄祖汉(1887—1970),号仲良,又号衷凉,福建莆田城内人,留学日本,返国后官至莆田县参议会议长。1949年后去台,任省立师专教授、台北市莆仙同乡会会长。
  梅妃村
  梅妃到死隔长门,千载伤心吊水村。
  寒露无恩秋叶落,顽云变态海风昏。
  珍珠空买花前泪,月夜应归天上魂。
  薄命佳人从古是,深宫怨恨不胜论。
  (载《壶社诗草》贞部28卷)
  宋仁陶(1881—1955),乳名淑老,榜名增佑,号启人,笔名幼石。福建莆田人,宣统已酉(1909)拔贡,1918年任莆田县劝学所所长,从教30余年,有《宋仁陶遗集》。
  题宋宫人斜
  曾向江村问采蘋,南山又吊宋宫嫔。
  壶兰自是多香土,留个青山属美人。
  按:原载《壶社诗草》元部4卷;后载《宋仁陶遗集》289页,宋曼君责任编辑,2002年内部印发。
  过梅妃村(用杜甫明妃村原韵)
  千秋绝调赋长门,幸结芳邻在近村
  (余世居清江,去梅妃村不及三里)。
  壶峤精华钟丽质,李家夫婿岂童昏①!
  尘飞荔子浑多事,槛绕梅花更断魂②。
  熟读二南无用处,宫中遗恨③不堪论。
  注:
  ①另本为:微贱自嫌比西子,君王敢说是东昏。
  ②另本为:梅花手泽成陈迹,荔子乡风系梦魂。
  ③另本为:旧事。
  按:该诗作于1920—1922年,由林祖韩先生提供。载《宋幼石诗草》。
  《福州西湖强小姐墓(分来字)》六首之六
  欲觅梅精归骨处,江村日暮独徘徊。
  痴心欲把锹锄去,香塚有时掘得来
  (相传梅妃归葬故乡)。
  (载《宋幼石诗草》,1947年装订)
  王效良,台湾诗人。
  美人十咏·美人舞
  唱彻江妃一斛珠,族扶倩影十毡毹。
  身轻翩若惊鸿逝,鬓弹描成口蝶图。
  踏月佩应鸣瑟彼,从风裙合唤仙乎。
  小蛮杨柳今何在,记得霓裳旧谱无。
  (载《台湾时报》1922年5月号)
  陈髯僧,字佑余,福建晋江人,清末民初寓台10多年,曾鬻字集资而刻先人遗墨。与施土洁有诗交。
  题忆梅诗录
  暗香疏影旧时痕,培养宁忘雨露恩。
  驿使何人传庾岭,江妃尽日怨长门。
  芳时惆怅春难住,幽梦迷离月易昏。
  吩咐寒天孤鹤守,可能珍重慰痴魂。
  (载《林小眉三草·天池草》)
  洪弃生(1867—1929),原名攀桂,又名一枝,字月樵,后改名儒,字弃生。日人据台后,他拒不出任伪职,不与日吏交往,是日据初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尤以歌行体驰名台湾诗坛。日据时创作的爱国诗篇收入《谑蹻集》和《披晞集》,是台湾近代诗坛爱国诗作中的名篇。
  闽中杂咏①
  远峰如黛水为妆,护专承平驿路长。
  蒜岭鸟啼松树绿,枫亭马驮荔支香。
  半楼明月梅妃里,一拂清风郑侠乡。
  今日青山无恙在,不堪萧瑟送残阳。
  (载《八州诗草》卷五,1927年出版)
  注:
  ①洪弃生到过莆仙,《寄鹤斋诗选》中有多首咏诗,如《过枫亭偶眺》、《过濑溪偶咏》、《兴化渡口》三首等。
  闻病偶咏
  愧落歌中一斛珠,未能司马拥清娱。
  不知瘴入梅花树,玉腻冰肤尚在无。
  (载《洪弃生先生全集·寄鹤斋诗集·披晞集》卷七,1993年出版)
  虞美人·咏花二十韵
  草草彭城吊项王,艳情艳史艳郎当。
  尊前彼美仍含笑,身后盟花欲断肠。
  芗泽未应沦汉水,风流犹似去荥阳。
  玉容岂黦秦时黛,粉脸争描虢国妆。
  苦绿一时悲浩劫,残红几度阅沧桑。
  声华已占群芳谱,风雨如经古战场。
  摇曳吴毹兼楚些,朦胧国色又天香。
  影来泽畔成沅芷,泪落阶前是海棠。
  谁与绿珠娇护惜,凭将红豆记兴亡。
  帐中掩映芙蓉面,江上徘徊薜荔裳。
  婴女情同巫女幻,梅妃貌比菊妃扬。
  不藏金屋藏金谷,知在玉楼在玉堂。
  烟月入怀情繾绻,河山回首恨苍茫。
  佳人难得魂犹好,贱妾聊生怨愈长。
  莫道英雄多气尽,即看蔹苒也神伤。
  四围步障金铃碎,卍字栏杆锦瑟僵。
  赤帝奈何回白帝,娥皇惆怅问青皇。
  梁园絮雪春无主,唐苑梨云梦有乡。
  倘见重瞳应解语,若为楚舞永相望。
  千秋逝水繁华事,花蕊夫人更窅娘。
  (载《洪弃生先生全集·寄鹤斋诗集·枯烂集》,1993年出版)
  记梦
  期君密语夜迢迢,银汉红墙一度遥。
  无限好风如可遇,有情明月亦相招。
  敢将杜牧耽轻薄,欲与梅妃慰寂寥。
  暗地往来惆怅甚,偶然负约未须饶。
  (载《洪弃生先生全集·寄鹤斋诗集·壮悔余集》,1993年出版)
  陈国柱(1898—1969),字继周,参加革命后改名廖华,福建莆田人,中国共产党福建早期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54年起任国务院参事。
  读梅妃《楼东赋》(1931年辛未春)
  读罢楼东百感并,家乡万里吊梅精。
  芳魂远胜芝兰馥,浩魄长留冰雪清。
  鹅脰埋香原有迹①,马嵬遗袜更无情。
  珍珠早种长门恨,宁似洲边放鸭行②。
  作者原注:
  ①近人鲁迅、郑振铎以梅妃系宋南渡后文人伪托传奇,但莆田有鹅脰冢,系梅妃塟衣冠埋香处。
  ②莆田俗传妃幼时放鸭。
  (载《碧血丹心集》燕都吟稿,陈国柱、陈国桢遗著,陈汉平编校,学林出版社1993年出版)
  郁达夫(1896—1945),名文,浙江富阳人,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期间在新加坡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后在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队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1982年出版《郁达夫文集》12卷。
  毁家诗纪十九首(之十一)
  戎马间关为国谋,南登太姥北徐州。
  荔枝初熟梅妃里,春水方生燕子楼。
  绝少闲情怜姹女,满怀遗憾①看吴钩。
  闺中日课阴符读,要使红颜识楚仇。
  注:
  ①一作遗恨。
  (《闽游日记》,载福州《华报》1936年4月15日)
  谢汝铨(1871—1953),字雪渔,号奎府楼主,日据后由台南迁居台北,前清秀才,在《台湾日日新报》工作,兼《风月报》主笔。1909年参与倡设台北瀛社,有《奎府楼诗草》、《蓬莱角楼诗存》。
  疏梅
  几枝无赖怯风霜,对镜江妃未竟妆。
  仙隐九嶷华蕚绿,额留五出殿含章。
  寥寥可数形神瘦,寂寂堪怜色相庄。
  敎忆放翁明月夜,徘徊影惜踏回廊。
  (载台湾新民报社《风月报》1939年2月1日)
  按:谢汝铨又有《奎府楼诗草·梅花词》。
  郑雨轩,新竹人,20世纪20年代台湾书画家,亦擅诗咏。
  春妆
  轻涂浓抹坐清晨,对镜梅妃点额真。
  斜戴半头圆笠旧,轻风双袖缟衣新。
  欲敎青眼垂高士,漫把红颜薄美人。
  金缕丝丝穿已半,几疑燕剪每频频。
  (载台湾《风月报》1939年7月号上卷)
  陈静园,台南诗人。
  迎春
  南枝怒放北枝空,一树梅花势不同。
  想到唐宫催羯鼓,江妃依旧怨东风。
  (载吟稿合刊诗报社《诗报》1940年3月1日)
  林又春,台湾屏东人,1940年在东港区林边乡创办兴亚吟社,任社长。
  画梅
  雪萼霜葩着笔时,仙人姑射本天姿。
  可怜静草楼中夜,添写江妃泪暗垂。
  (载吟稿合刊诗报社《诗报》1940年5月8日)
  林仲衡(1877—1940),号壶隐,台中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加入栎社,誉为雾峰三诗人之一,著《仲衡诗集》。
  吊梅吟有序
  玉骨冰肌委幻尘,无情何必问花神。
  红颜自古天相妬,不见梅妃憔悴身。
  (载《仲衡诗集》,收入《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1辑,龙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
  东明,笔名,台湾新竹人。
  美人蕉
  窓外亭亭半掩羞,王维雪里画来不。
  潇潇雨滴芳心碎,遮莫梅妃一段愁。
  (载台湾吟稿合刊诗报社《诗报》1940年6月,27日)
  义山,笔名。台湾嘉义丽泽吟社社员。
  白扇
  轻罗巧制手频挥,恰似初三月半围。
  几度深闺评玉貌,满车皎洁比梅妃。
  (载吟稿合刊诗报社《诗报》1941年5月19日)
  王则修,台南县人,清光绪廪生,1928年在新化镇创办虎溪吟社,任社长,是日据时台南县的诗文名家。
  香冢
  敢是梅妃死后魂,香留窀穸月黄昏。
  葬身艶说花无语,埋骨深怜玉比温。
  芳草萋迷寒食路,杜鹃哭断夜台门。
  漫言千载蓬蒿满,不认当年少女墩。
  (载吟稿合刊诗报社《诗报》1942年7月24日)
  蔡旨禅(1900—1958),女,名罔甘,道号明慧,澎湖才女。1926年参与创建高雄莲社,弘扬佛法。1957年由新竹返澎主持马公澄源堂。弟子辑其作为《旨禅诗画集》,以下两诗应是1949年以前作。
  红梅
  梅妃宠罢雪交加,偶着红绡韵孔嘉。
  疑是蜀魂啼夜血,料知处士赏朝霞。
  孤山香满传春信,三径宵深作睡花。
  未必林妻方中酒,醉颓君子大夫家。
  红梅鹊
  花因喜事着红深,鸟作迎风报好音。
  疑是梅妃初睡起,如何晕颊印霞新。
  (均载《旨禅诗画集》,1977年出版)
  附录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笔名一署鼎堂,四川乐山人。中国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官至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有《郭沫若文集》等。
  途次莆田(1962年初冬赴厦门,途次在莆田留宿,因成此诗)
  荔城无处不荔枝,金覆平畴碧覆堤。
  围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库四时宜。
  梅妃生里传犹在①,夹际遗书有孑遗②。
  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按:1962年11月,郭沫若同志携夫人于立群到莆,12日晚观看莆仙戏《靖边记》演出,并主持召开剧目现场会议,发见清咸丰年间的古剧本《江梅妃》。
  作者原注:
  ①唐玄宗初宠梅妃,莆田江东村人,村中有浦口宫纪念之,今尚存。
  ②郑樵(夹际)亦莆田人。闻其遗砚尚存。
  (载《郭沫若旅游诗选注》,林东海、史为乐选注,上海文艺社1983年出版)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一度为僧,法号大千,后还俗。四川内江人,中国画家。1936年为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晚年和毕加索缔交,人称“东张西毕”,驰誉国际艺坛。50年代卜居巴西。1972年迁居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环筚庵,1978年移居台北。有《张大千画册》、《张大千书画集》等。其《梅花》图,图上题诗序及诗。
  《梅花图》题诗(环筚庵种梅百本,颇有非议者)
  百本栽梅亦自嗟,看花坠泪倍思家。
  眼中多少颇无耻,不认梅花是国花。
  万里从君乞一株,柔枝瘦影正须扶。
  濛濛月色开生面,得似江妃对镜无。
  (民国)六十一年上元后二日,写艺新衡吾兄环筚厂添种垂枝梅。
  大千弟张爰
  (美国)蒋彝(1905—1977),原籍江西九江,字仲雅、仲哑,东南大学化学系毕业,北伐时任第七军政治部书记长,此后相继在安徽芜湖、当涂与江西九江任县长。1933年弃官赴英,寻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教授。1937年起环游80多国。1955年定居美国,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等校教授,是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1975年、1977年两次重游中国。著有12本画记、《中国书法》、《蒋彝诗集》等。
  香港竹枝词五十首(之四十六)
  大浦海口珍珠螺,唐宋元明采几多?
  而今人造珠充斥,梅妃不必苦吟哦。
  (载《蒋彝诗集》)
  陈少白,马来西亚沙捞越教育工作者,原籍福建莆田,1980年有《愚趣斋诗集》等。
  访莆田江东梅妃故里
  江东故里吊英灵,欣见浦宫末损形。
  父老畅谈千古事,梅妃保节令名馨。
  刘福铸,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副教授、《莆田学院学报》副主编。
  和乡侨陈少白《梅妃故里》
  重新庙貌慰芳灵,鹅脰高墩旧地形。
  千载相传鸾驾事,梅花玉魄播余馨。
  李光岱,福建莆田人,中学高级教师,《莆田县志》副主编。
  《浦口宫集句》三首之三
  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
  落日催归余兴在(林文)独凭栏槛倚崔嵬(苏轼)
  (以上均载《莆田诗词》第二辑,莆田市诗词学会编,2002年内部印发)。
  林金松,《湄洲日报》专刊部主任。
  忆江南·梅妃
  凌寒发,高洁擅孤芳。玉笛一声浑似雪,上阳宫里罢残妆。宁肯委豺狼?
  (载《湄洲日报》2006年12月5日)
  马祖毅(1925—),字士弘,江苏建湖人。安徽大学研究员,中国作协会员,已离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中国翻译简史》、《汉籍外译史》(合作)等。
  中国翻译简史(摘录)
  在歌德日记里,可知1827年2月5日,他读《中国女诗人》(chinesepoetesses);歌德遗诗中有从中国《百美新咏》译出的九首诗(不知据何文本),于上端题有“最美的女子——1826年2月2日,中国人”。他译后还写过《〈百美新咏〉中的中国材料》一文,说这些“使我们相信,虽有种种限制,而在那个奇特的帝国内,人民仍可生活、恋爱和咏诗。”1827年1月31日,歌德对埃刻曼说过:“我越来越看出,诗歌是人类所共有的”(德国利奇温《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中译本)。
  (载《中国翻译简史》209—210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7月北京出版)
  汉籍外译史(修订本)(摘录)
  歌德一生中曾有两个时期认真研究过中国的文学艺术、历史和哲学,并向汉学家克拉普罗特学习汉文,译过《百美新咏》中的9首诗(11页)。
  陈铨先生在《中德文学研究》一书中指出: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和席勒是最早发现和最为推崇中国文学的人(29页)。
  仅据魏玛公爵图书馆统计,在1813—1819年间,歌德向该馆借阅的有关中国方面的书达40多种。而在他的文学著作里,触及中国的也不下四五十处。1818年,在汉学家普洛特洛特的指导下,歌德又开始学习中国书法,曾在魏玛王宫中当场表演,被誉为“魏玛的孔子”、“魏玛的中国人”。综上,歌德是倾心中国文化的德国大诗人。其在德国的后来者,掀起了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译介中国文学作品的热潮(290—291页)。
  要谈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不得不提一提歌德。
  英国人汤姆斯(PeterPerringThomas)曾根据中国的《百美新咏图传》木刻图集,翻译30首诗收在他所译的《花笺记》后面,全书命名为《ChineseCourtship》(1827年)。歌德则从汤姆斯所译的《百美新咏图传》诗中选择了薛瑶英、梅妃、冯小怜、开元宫人四首①。已故的陈铨教授在其博士论文《论文学研究》(1936年)盛赞歌德所译的《梅妃》一诗。张威廉教授则把歌德所译《梅妃》一首与汤姆斯的英译与卫礼贤、霍夫曼的德译进行比较,研究了各人翻译的技巧。……汤姆斯、歌德、卫礼贤、霍夫曼的译文并列于下:
  P.P.Thomas(1827)
  TheeyesoftheKweiflower,havebeenlongunadomed;Beingforsakenmygirdlehasbeenwetwithtearsofregret.SinceresidinginotherapartmentsIhaverefusedtodressHowthinkbyapresentofpearlstorestorepeacetomymind?
  Goethe(1827)
  DusendestSch?tzemichzuschmǖcken
  DenSpiegelhab’ichlangstnichtange—blickt:
  SeitichentfemtvondeinenBlicken.
  WeiBichnichtmehrwasziertundschmǖckt.
  R.Wilhelm(1929)
  DieKassiabl?tter—Augenbrauenhabeichlangenichtgemalt
  SchminkresteundTranenfeuchtedieroteSeide.
  DenganzenTagwascheundk?mmeichmichnicht.
  WarumsollennunPerlenundEdelsteinemeineEinsamkeit
  tr?sten?
  A.Hoffmann(1950)
  MeinwieWeidenbl?tterfeingeschwungenesgAuenbrauen-
  paarhabeichlangenichtgemalt.
  VeblaBtistallmeinGlanzvorTr?nen,diedieroteseide
  meinesGewandesbeflecken.
  VestoBenalldiezeit,pflegeichwedermeinHaarnochmein
  Gesicht.
  WozunochechtePerlenmitalsTrostinmeineEinsamkeit
  senden?
  张威廉教授评论道:“《梅妃》这诗一开头,‘桂叶双眉’四字就让译者感到棘手。桂叶又短又宽,怎能用来形容双眉呢?我曾查阅唐昉②《簪花仕女图卷》,眉毛描得又短又宽。最近看到日本电视剧《武田信玄》,妇女也有把眉毛画成这样的。想来唐代确曾流行过这种‘桂叶眉’呢,但欧洲没有桂。所以汤姆斯用拼音。卫礼贤③用Kassia,据查是一种荚果植物,但也可作肉桂。我觉得这种译法不免拘泥于原文,倒不如霍夫曼大胆改为‘柳叶双眉。’汤姆斯把桂叶双眉译成‘Theeyesofthekweiflower,’大概因为他觉得用桂叶形容双眉不妥,心想桂花一定很美,不妨就拿来形容眼睛,却不知桂花号称‘金粟’,香则有余,美则不足,用来形容眼睛,岂非笑话。这里我要深深钦佩歌德敏锐的鉴别力,他并不跟着犯错误,而决然撇开不用,他把原诗的末句改作感叹句放在首行。他匠心独运地在第二行用上‘镜子’一词,这是原诗和英译都没有的。但无论‘描眉’或‘梳洗’都免不了照镜子。这样把原诗一、三两句的含意都反映出来了。他在第三行里无意中道出了“长门”这典故。长门是汉朝的冷宫,皇帝是不去光顾的。这句和英译诗相比,雅俗悬殊,卫礼贤根本没有译出,比霍夫曼用verstoBen则显得“哀而不怨。”这首诗短短四行,把原诗的意境和梅妃的心情完全表达了出来,却没有一点翻译的气息,完全是一首德国诗。它是一首标准的意译诗。歌德在这四首译诗里,除了标题上的四人姓名外,一概摒绝汉语拼音词,这也许是他的译诗一点儿没有外国味道的一个原因吧”(《对歌德〈梅妃》一诗的赏析》)。……(287—289页)
  (马祖毅、任荣珍著,湖北教育社2003年第2版)
  注:
  ①薛瑶英,唐代奸相元载(?—777)的宠姬。冯小怜,北齐后主高纬(565—576年在位)的宠姬。开元宫人,即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的宫人。
  ②周昉,唐代画家,长安人,字景玄、仲朗,官至宣州长史,以画道、佛像和写真知名。德宗(780—804年在位)诏画章敬寺。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评为神品中,仅居吴道子之下。至宋仅传他的仕女画,所绘多为禯丽丰肥的贵族妇女。
  ③卫礼贤(1873—1930),本名理查德·威廉,德国汉学家,1889年起到华任教,客居中国26年。1924年成为汉学教授并任法兰克福中国研究所所长。
  卫茂平(1954—),上海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学院院长、德语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海德格尔翻译思想试论》等书。
  《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摘录)
  五、出自《百美新咏》的四首德“译”汉诗
  如前所述,歌德研讨中国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1813年间,二是1827年间。如果说1813年是准备,是播种,那么,1827年应是完成和收获时期。其主要成果之一即是他这年随同《艺术与古代》一文同时发表的四首德“译”汉诗。
  这四首诗的来源是英国人托姆斯1824年译就出版的《花笺记》,准确地说是此书收了三十二首歌咏妇女的中国诗的附录。其中三十首出自《百美新咏》,一首来自《璇玑图》,另一首取自《汉书》。不过歌德的诗全部来自《百美新咏》。
  《百美新咏》这部诗集历史上有过不少版本,较流行的有清·颜希源所编的四卷本《百美新咏图传》。这本书所写女子出自各个社会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阶层。她们各有别于常人的“杰出”表现,得以由图文诗画介绍和咏赞。
  歌德在介绍自己诗歌的引言中道:“下面从一本传记的书《百美新咏》摘录出来的笔记和诗,使我们相信,虽然在这个奇怪特别的国家有种种限制,一般人仍然不断地生活、爱恋、吟咏。”①
  联系到歌德在与爱克曼谈话中对中国文学的评论,可以看出,歌德在这里所注意的,主要是在中国这个有着严格道德礼仪限制的国家中也存在着普遍的人性。歌德“中国诗”的第一首是“薛瑶英”。……
  第二首诗题为“梅妃”。原诗文曰:……歌德诗文曰:“梅妃,明皇情人,貌美聪慧,少年时便引人注目。自受一新宠排挤后,入迁一特别住所。当纳贡国国主向皇帝献上重礼时,皇帝念及梅妃,把全部东西转送给她。她不受,谢以下诗:
  你送来珠宝给我做装饰!
  我已有很久不复照镜子。
  自我从你的视野里远离,
  我不再知道打扮和装饰。②
  此诗的汉语原作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一个被遗弃的妃子。她懒于梳妆,泪湿红绡。拒收皇帝的礼物,则更表达了自己的凄楚和失望。歌德的诗则舍去了许多描写和外形渲染,似乎更注重对象的心理活动。与“薛瑶英”一诗相比,这首“梅妃”离原作尚不算太远。但由于去掉了那些细部叙写,诗中的中国特点已不复存在。如果没有那段诗前小引,很难看出这是一首中国诗。
  第三首诗名为“冯小怜”。……第四首叫“开元宫人”。……
  以上介绍了歌德四首“中国诗”。把汉语原文同歌德诗文的中译一并列出,绝对没有从翻译研究的角度来谈歌德作品对原作忠实与否的意思。这种研究需要列上德语原文,特别重要的是要列上歌德所依据的英译。况且,翻译研究也不属本书范围之内。一并列出的目的是想就汉语原作及歌德的作品在内容上作一比较。
  我们知道,托姆斯《百美新咏》诗的英译虽有错误和含糊之处,但他采取的是直译的方法,译作大体符合原文。歌德则不同。除了第四首“开元宫人”外,他基本上只撷取了中国诗文的某些母题,借题发挥,塑造了一个个怨恨绵绵、情意长长的中国女子形象。第一首诗他注重的是薛瑶英轻柔的风姿,第二首是梅妃的怨情,第三首是冯小怜对旧主的依恋,第四首是开元宫人对普通婚姻的向往。他舍弃了原作中许多中国式的细节描写,代之以从别处得来的中国知识以及自己的感受。为了便于德国读者理解,他还不同程度地为每首诗分别提供了引言或解释。所以,歌德的这四首“中国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翻译,称之为改编似乎更合适些。
  关于歌德的这几首“中国诗”,尚有几个问题须作说明或澄清:
  首先是歌德“中国诗”的数目。陈铨讲是五首。他写道:“我们还知道歌德就汤姆斯(托姆斯)译诗,重译了五首诗成德文。”③另一说见《歌德抒情诗新选》的有关译注。译者写道:“在《花笺记》英译本中附有几十首英译中国诗,是从乾隆三十二年出版的《百美新咏》中抄译的”。④歌德拟作了6首。⑤“拟作”而不是“翻译”,注者用词恰当。但“6首”同样有误。不过,“冤有头,债有主”,以上两种错误均源自德国,确切地说源自魏玛版《歌德全集》。
  魏玛版《歌德全集》的编者把歌德“中国诗”第四首“开元宫人”中的最后两个诗行视为独立部分,称之为第五首诗。根据陈铨所引书目来看,他的错误源出于此。这部全集的编者还提请人们注意歌德未收入魏玛版的两首诗,说它们是“另外两个中国女诗人诗作的试译。”⑥这个错误一直影响到1966年柏林版《歌德全集》。编者把魏玛版指出的两首诗中的一首收入歌德的“中国诗”:“以上6首诗是来自中国《百美新咏》的翻译。”⑦上引《歌德抒情诗新选》的说法大概源出此处。而实际上,魏玛版编者所提到的那两首“中国诗”与中国毫无关系。它们应是《东西诗集》专家们研究的对象,即与波斯文学有关。以上这个版本学的问题在德国评论界至迟到1970年已经解决,⑧但我们这里二十多年后依然在沿用误说。⑨
  歌德在1827年2月5日和6日提到“中国女诗人⑩”,继而给人以这种印象,即中国的《百美新咏》是一部中国女诗人的选集。当然,《百美新咏》中的不少女子写过诗,但此书本身是一部关于这些女子的绘图诗文集。歌德的误解显然来自托姆斯的英译“TheSongofaHundredBeautifulWomen”。这个问题也早已得到德国评论家的澄清,不再细述。
  在歌德这四首“中国诗”的研究中,还曾有过两次失误。1929年,汉学家卫礼贤首次用德语直接从汉语译出歌德所选的第二首“梅妃”,但所附图画却不是梅妃,而是第九十八位美人弄玉⑪。类似间题还出在1942年,塞尔登在她《1773—1833年德国诗歌中的中国》一书中谈歌德“中国诗”时,也附上了《百美新咏》中的一幅画,不过也不是那四人中的一个。而是第84位关盼盼。⑫
  注:
  ①本小节歌德的“中国诗”及它们的汉语原文均引自SiegfriedBehrsing,Coethes“Chinesisches”,in:WissenschaftlicheZeitschriftderHumboldt-Universitat,Jg.19(1970),S.244-258。歌德这些诗的引言及解释同出此文,不再另注。此处译文引自《中德文学研究》第132页。
  ②、⑤此诗译文引自钱春绮译《歌德抒情诗新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出版,第359页。
  ③《中德文学研究》,第132页。
  ④河北美术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百美图谱》,清王钵池绘,依嘉庆版《百美新咏图传》影印,惜删去了颜鉴塘的题诗。
  ⑥、⑦、⑧、⑪参见BeHrsing,S.244。
  ⑨参见忻剑飞《世界的中国观》,学林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49页。
  ⑩参见Behrsing,S.245。中文参见《中德文学研究》第131页。
  ⑫唐代名妓,白乐天有赠其诗。
  (载《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109—117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林如求(1947.11—),福州市闽清县人。中国作协会员、编审、《福建文学》编辑部副主编。
  梅妃的《一斛珠》异文(摘录)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这首著名的宫怨诗《一斛珠》,相传为梅妃所作。梅妃是福建省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唐时名天华村)人。她姓江,名采苹。……梅妃的故乡有座“浦口宫”,俗称“梅妃宫”。最近我们到梅妃故里采风,有幸阅看了“江氏族谱”,意外地发现族谱中所载的《一斛珠》文字与上述传世的文字有五处不同。族谱中的文字是这样的:
  桂叶双眉久不描,姿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明珠慰寂寥。
  据我们从各方面考察,上述族谱中的文字似乎要比传世的文字更为真实、准确。
  首先,从现存唐代的绘画,如盛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唐德宗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来看,唐代妇女的眉形恰恰不是细长的“柳叶”形,而是短粗形的,有的像爪子,有的象“桂叶”。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看,倒是太监的眉毛是“柳叶”形的。由此可见,族谱所载“桂叶”就比传世的“柳叶”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其次看“姿妆”与“残妆”:两者指的都是脸部,但后者是有“妆”(涂抹脂粉),不过已“残”罢了;而前者却是天然姿容,即无“妆”,无妆比残妆失意的时间要久。再看“污”和“湿”:“湿”是只有泪水;“污”是除了泪水外还有尘污,它所包含的内涵和表现的“无梳洗”程度较之“湿”字,不知要丰富多少和深刻多少。
  第三句的“尽日”比“自是”明白、晓畅、自然得多,更符合唐诗的风格。
  最后一句中的“明珠”与“珍珠”虽然相近,但还是“明珠”更准确。因为后来的词牌《一斛珠》又名《一斛夜明珠》,这里明明指的是(夜)“明珠”。
  传世的《一斛珠》文字之所以与“江氏族谱”的记载多有不同,甚至有点失真之嫌,其原因可能是该诗在流传中辗转传抄之误,加上后人在编纂诗集时又加臆改,以致以讹传讹,相沿至今。而族谱由于是单传,错讹的可能就小得多,所以更接近历史的真面目。
  (载《兴化报》1986年6月21日)
  再谈《一斛珠》异文(摘录)
  拙文《梅妃的(一斛珠)异文》在《兴化报》刊登后,引起梅妃家乡人的关注,傅音同志还写了《也谈(一斛珠)异文的优劣》,我非常欢迎,“抛砖引玉”正是我的希望。
  首先就傅文的题旨论一论“优劣”,即传世的《一斛珠》与“江氏族谱”中的“异文”孰优孰劣。这一点我与傅音同志的看法毫无二致:《珠》诗比较文雅,“异文”显得粗俗,前者优、后者劣。现在争议的问题是:“异文”是个客观存在,它与《珠》诗相比,究竟何者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傅文在例举了几种《珠》诗的版本后说:“传世的《珠》诗是南宋以前的作品该不成问题。”接着问:“那么族谱究竟编于何时?”这是企图从版本的迟早来论真假、正误的问题。很遗憾,我见的族谱只有几页散叶,上面有虫蚀的痕迹,究竟编于何时,尚待进一步搜集研究。但族谱记载的世系非常完整。从记载看,梅妃的父亲江仲逊系江氏第十一代子孙。由此推算江氏的鼻祖,就得推前二百年左右,那是南北朝时期了;而从梅妃出世到南宋初《梅妃传》的出现,中间又隔了四百多年。这前后相加共有六七百年之遥。江家开始修族谱,最多只能迟于鼻祖一二百年,换句话说,远在梅妃之前,江家就已修了族谱,这是毫无疑义的,否则,为时更久,族谱的世系是不可能修得如此完整清楚的。由此可见,不论目前所见族谱版本之迟早,族谱中关于梅妃的记载比傅文中所列版本要“原始”二三百年却是确定无疑的。
  其次再说文字上的歧异。族谱传抄,完全可能笔误,但这种笔误一般多系同音字或形近字,象“桂”与“柳”、“尽日”与“自是”等差别很大的字词,笔误的可能性就很小。我倒认为,这种岐异是《梅妃传》的作者“臆改”的结果。证据就在傅文所征引的《顾氏》本跋语中,而傅文把它省略了,今补引如下:“此传得自万卷朱遵度家,大中二年(1008年)七月所书,字也媚好。其言时有涉俗者。惜乎史逸其说。略加修润而曲循旧语,惧没其实也。……”(黑体为笔者所加)跋语中明明指出,原有的《梅妃传》包括文字在内,有的地方比较“俗”气,于是作者进行了“修润”。前面说过,“异文”较《珠》诗粗俗得多,这较为文雅的《珠》诗为什么不可能就是作者“修润”后的产物呢!我倒怀疑,传世的《梅妃传》正是“曲循”了“江氏族谱”中记载的“梅妃传”的“旧语”而“修润”成的。因为从基本内容比较,两者相似,不过后者简略,前者详尽,增加了不少细节。
  “异文”与《珠》诗的岐异争议最大的要数“桂叶”与“柳叶”。从历代诗文看,女人以“柳眉”为美,无不尽然,以笔者之孤陋,尚未见到过有以“桂眉”为美之说。但从唐代绘画看,有唐一代除了时尚细长的“柳眉”外,还有时尚别的眉型。唐周昉的仕女画曾被誉为“周家样”,备受推崇。存世的《簪花仕女图》(邮票T89即以此为题材)上画的六个仕女有三个就是斜峙的瓜子壳型眉。另三个有三角型眉,也有象桂叶的粗短型眉。比周昉早的吴道子画的《送子天王图》中的仕女像,有的是柳眉,有的却象桂叶型眉。唐初的阎立本画的《步辇图》,围绕在李世民周围的九个宫娥彩女中好几个就是三角型眉和粗短型眉。傅文说“笔者在故宫看到的原大摹本,从未发现”云云,恐怕过于武断了些。令我也不得其解的是:似乎其他各代绘画上的妇女眉型都只有单一的“柳眉”,何以唯独唐代妇女的眉型多变若此?这也许是因为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繁荣,致使妇女的审美观也丰富多彩吧。但在诗文上,别的眉型为何又没有得到反映?这就不大清楚了。至于《珠》诗的其他文字岐异:如“明珠”与“珍珠”本来同义,“污”与“湿”在别的版本上曾见过混用,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兴化人历来以“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而自荣。据说这幅对联从明代起①就一直挂在兴化府衙门口。梅妃之事不见于传。1985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历代名妃图》挂历,中有一幅画的是梅妃。出版说明云这十二幅名妃图系清康熙年间名画家王玉樵所作,“内容据正史,描绘十二名妃才貌”,由温州市博物馆供稿。这里所云“据正史”,究系据何正史?不得而知。我看这说法未必可靠。但我却比较相信族谱的记载,倾向于史有梅妃其人。不过这问题同“异文”的真假等问题一样,还有赖于族谱的发掘研究,若能多搜集几部不同版本的“江氏族谱”,问题可望解决。解放以来,经过“破除迷信”,“文革”除“四旧”,历代传抄的“江氏族谱”幸存者恐怕已无多,上述问题有些很可能将成为历史悬案了。
  (载《兴化报》1986年11月22日)
  注;
  ①清道光兴化知府王广业始。
  诗才逊于杨贵妃乎?(摘录)
  武惠妃死后,杨贵妃得宠前,唐明皇还有个宠妃——梅妃,也是个能歌善舞,而且舞艺不凡的绝色佳人。但后来她在与杨贵妃争宠中何以败北?诗才不如杨贵妃也许是原因之一。
  杨贵妃的美貌与能歌善舞可谓无人不晓,但她的杰出诗才却罕有人知。《全唐诗》上录有她一首诗,题为《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红渠袅袅秋烟里。转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张云容是个宫女,擅舞《霓裳羽衣舞》。杨贵妃在绣岭宫观看了她的表演后十分赞赏,当即写下这首诗赠她。这是首写得挺不坏的题舞诗,那几个形象的舞姿比喻可谓独出机杼,非作诗高手难能臻此。……
  相形之下,梅妃的诗才也许有点逊色。前几年,我有幸到“梅妃故里”——莆田黄石乡江东村采风,当地父老给我讲述了许多梅妃的故事,并采录到梅妃作的一首诗。那是她进宫得宠后,唐明皇特地为她建造梅亭,封她为梅妃,并题诗一首:“亭名梅矣雪霏霏,傲骨清香百卉稀。卓卓不群如玉状,从今呼尔为梅妃。”梅妃谢恩后和诗一首:“天恩浩荡布霏霏,梅洁冰清举世稀。秀实和羹花结子,兰秀王者愧称妃。”无庸讳言,唐明皇的诗不见高明,而梅妃的诗尤显蹩脚,自不能与杨贵妃相提并论无疑。但有一点,梅妃的诗虽然古板,却与她出身牧鹅女,粗通文墨的文化水准相合。
  说至此,肯定有人会反问:梅妃的那首《一斛珠》不是写得相当出色吗?“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这不愧一首好诗,言之由衷,哀怨之情真切可扪,但此诗出自传奇《梅妃传》。据后人考证,此“传”系宋时人所作。鲁迅认为“盖见当时图画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推断作者因此造此传(见《中国小说史略》)。据此,不但这诗不可信,连梅妃也史无其人了。
  不过我在江东村时,当地人言之凿凿,确信梅妃实有其人,并且搬出江氏族谱,指说梅妃系江仲逊之女,江仲逊为江氏第十一代子孙。在江氏族谱中“梅妃”条下也记录有这首《一斛珠》诗,但文字略有歧异:“桂(柳)叶双眉久不描,姿(残)妆和泪污(湿)红绡。长门尽日(自是)无梳洗,何必明(珍)珠慰寂寥!”(括号内字为《梅妃传》中原文)如果这是真的,梅妃也是个水平不低的才女无疑了。《梅妃传》曾说她著有七赋;当她失宠后,——自作《楼东赋》,“传”中并录其大略。从字面看,《楼东赋》颇具文采。不过这文采是要打折扣的。因为此传的作者跋语中曾明言,此传得自朱遵度家,“其言时有涉俗者”,惜乎史逸其说,“略加修润而曲循旧语”,清楚地声明这传已非“原样”了。上述江氏族谱中所载《一斛珠》异文或许即是未经“修润”前的原文。若论起用语之典雅及音韵之和谐,自然以“修润”后的为胜。不打折扣的梅妃诗才如何,从本诗和采录到了那首“和诗”可见一斑,较之杨贵妃孰高孰低,读者也不难评断。须知:历史上的唐明皇是个通音律、擅八分书、多才多艺的风流天子,很有鉴别力哩!
  (载《湄洲日报》1993年9月16日3版、《福建广播电视报》1993年23期5版)
  傅音,笔名,福建莆田人,莆田市资深文史工作者,副研究员,著述与主编多部史志。
  也谈《一斛珠》异文的优劣
  六月二十一日《兴化报》刊载林如求同志《梅妃〈一斛珠〉异文》一文,第一次披露了《江氏族谱》上的《珠》诗异文,这对梅妃学术研究是有益的。但作者由此作出“族谱中的文字似乎要比传世的文字更为真实、准确”,传世的文字“有点失真之嫌”的推断,却令人未敢苟同。为便于比较,先将两种文字综录于下:
  柳(桂)叶双眉久不描,
  残(姿)妆和泪湿(污)红绡。
  长门自是(尽日)无梳洗,
  何必珍(明)珠慰寂寥。
  梅妃有无其人,《珠》诗是否妃作,学术界尚未定论,此处搁下不论。但无论是从版本考证,或者是文字比较,我都以为传世的文字要比族谱上的异文更原始、更准确,而不是相反。
  《珠》诗出自《梅妃传》,而《妃》传流传的古本有《说郛》本、《顾氏文房小说》本、《唐人说荟》本、《五朝小说大观》本等,各本的《珠》诗皆无歧异。明人《唐人说荟》本题为曹邺作,而更早的《说郛》本、《顾氏》本均不题作者,而附有跋语云:“此传得自万卷朱遵度家,大中二年二月所书……惟叶少蕴与余得之。”叶少蕴即叶梦得,南宋初人,故传世的《珠》诗是南宋以前的作品该不成间题。那么族谱究竟编于何时?又几经传抄?这都是无从考证的。据笔者了解,现存的这部族谱世系已续至清末,其所附《梅妃传》显然是转录自传世的版本。此其一。其次以文字上比较,笔者看法也与林文完全相左:
  第一句的“柳眉”,是古诗中常用的形容词,如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唐人的审美观不仅要“柳眉”还要“柳眼”,传为梅妃所作的《楼东赋》中便有“柳眼弄愁”之语。试想:若以“柳眼”配“桂眉”,会是什么样子!再说,唐明皇曾令画工绘“十眉图”,其中也无“桂眉”。以笔者之不学,“桂眉”在古典文学作品中还从未见过。林文举唐画中妇女的眉“有的确像桂叶”,可能是缩印件画面太小。看不清楚。笔者在故宫看到的原大摹本,从未发现有桂叶形的画眉。
  第二句改“残妆”为“姿妆”,更是不合汉语构词规范,“姿”和“妆”二字属性不同不能搭配成词,亦未见出典。至于“湿”,也比“污”要贴切得多。“红绡”即试泪的帕子,佳人之泪,有何尘污?况且此处的“湿”或“污”也只能做动词解,不能解作名词的。
  第三句的“自是”与“尽日”比较,意虽皆可通,但我认为还是前者比后者“更符合唐诗的风格”。绝句讲究起承转合,而“自是”比“尽日”转接得更自然。“自是”即从此,意谓:从君王负心抛弃我的那一天起就不再着意梳妆打扮了。
  第四句的“珍珠”,似乎也是不能换为“明珠”的。因为,唐明皇再阔也不可能拿出一斛夜明珠赐给梅妃,何况夜明珠也不是妆戴的饰物。
  综上所析,我们认为族谱上的异文,很可能是由于虫蛀残损,转抄时予以拟补,而拟补者因水平所限,故有的补得差强人意,有的则被弄得走样了。
  (载《兴化报》1986年8月9日)
  关于《一斛珠》的版本
  拙作《也谈“一斛珠”异文的优劣》以两种版本异文作比较,提出流行本优于新发现的《江氏族谱》本的看法。这个基本观点我现在仍然认为毋须改变。但由于自己读书不够,行文欠妥,致使拙作给人以除《江谱》外所有流行的版本“皆无岐异”的错觉。因此,为防止谬误流传,有必要把实际情况说明清楚,并向读者致歉。
  拙文中所列举的《梅妃传》版本,是从鲁迅先生的《唐宋传奇集》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中转引的,这些版本中的《一斛珠》是否完全一致尚拿不准。更何况,《一斛珠》的版本比《梅妃传》的版本还要复杂得多,因《一斛珠》除附于《梅妃传》而流传外,还被作为单篇的诗词,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流传着。所以,《一斛珠》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版本,我暂时也说不清,现在只能把我已收集到的版本情况,按异文分类摘要如下:
  第一类:《说郛本》,即拙作所指的流行本。这种版本所见有三种:一、鲁迅集校本,据先生《稗边小缀》:“《梅妃传》出《说郛》三十八,亦见于顾氏《文房》小说,取以相校,《说郛》为长。”顾氏本我尚未见到,其《一斛珠》不知是否与《说郛》本相同。二、《情史》本(明·詹詹外史评辑,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三、《开元天宝遗事十种》本,其按语云:“今以鲁迅先生《唐宋传奇集》作底本,以《顾氏文房小说》本、《唐开元小说六种》本复校。”
  第二类:《唐人说荟》本,与第一类本仅差异一个字,即第二句“残妆和泪湿红绡”的“湿”作“污”。《万有文库·旧小说》即采用此本。
  第三类:《莆阳比事》(南宋嘉定间莆田人李俊甫辑撰)本。
  此本比第二类又添一处异文,即第一句的“柳叶”作“桂叶”。
  第四类:《唐词纪》本。此本情况很特殊:“柳叶”与第一类本同,“污”字又同第二、三类本一样;此外,还把第三句的“长门自是无梳洗”的“自是”改为“尽日”,此本现为新编《全唐五代词》所采纳。
  第五类:《全唐诗》本。此本因以词为诗,故题目已改为《谢赐珍珠》,第一句的“桂叶”和第二句的“污”同第三类本,第三句的“尽日”又与第四类本相同。《莆风清籁集》、《中国女子诗词选》等均采取此本。
  综上所列:第一类本和第五类本差异最大,计有三处异文;《江氏族谱》本与清人编的《全唐诗》本最接近,但仍有二处异文(第二句的“姿”和第四句的“明”)查无着落;至今还没有发现超出《江谱》本的新异文。
  (载《湄州报》1987年6月18日)
  朱金明,福建省莆田市思阳律师事务所主任,莆田市政府法律顾问,中国法学会会员。
  刘克庄咏梅妃诗发微(摘录)
  近日,从友人林祖良处借阅宋代乡先贤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发现有首《读开元天宝遗事》六言诗:“环子受兵火涴,梅妃如玉雪清,二妃未免遗恨,三郎可煞无情。”“环子”即四川杨玉环,为唐玄宗宠妃,梅妃即莆田江采苹。唐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反叛唐朝,称“安史之乱”。杨玉环被唐玄宗赐死,《新唐书》、《旧唐书》均有记载,但对梅妃在安禄山反叛中死节一事,《新唐书》、《旧唐书》均无记载。因此,学界有人怀疑梅妃其人的存在。持怀疑论的人无一不引用我国文坛泰斗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宋之志怪及传奇文》一书中对《梅妃传》的论述,鲁迅的原文是:……
  鲁迅文中提到的朱遵度,南唐青州(今山东)人,好藏书,有“朱万卷”之称,隐居不仕,撰有《群书丽藻目录》等。叶少蕴(1077—1148),字梦得,号石林居士,南宋吴县(今属江苏)人。为著名词人、学者。曹邺,字业之,一作邺之,唐桂州阳朔(今广西桂林)人,诗人,大中四年(850)进士。
  鲁迅的考据,认为《梅妃传》的作者不是唐曹邺,并认为是北宋南渡前后时的人撰写的。周锡山在释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本篇论及《梅妃传》时,因限于当时的研究条件,显出了不足。”并引用莆田江国兴先生《梅妃确有其人》作为主要论据指出:“至今保持完整的莆田地方史书《莆阳比事》在宋嘉定七年(1214)雕版印行,比元代《说郛》中的《梅妃传》早出版近百年,何谓梅妃事迹皆源于《梅妃传》?”周锡山所引江国兴先生的论述,并不能证明鲁迅对《梅妃传》的创作年代及作者真伪的考据为谬。鲁迅仅对《梅妃传》成书年代及作者真伪进行考证,并非对梅妃有无其人进行考证。鲁迅判断《梅妃传》成书年代应为北宋南渡前后的人所作。江国兴先生提出的南宋李俊甫关于梅妃的记载则是在南宋嘉定七年(1214)。宋南渡前后的时间应为北宋靖康(1126)至南宋建炎(1127)之间。由此可见,李俊甫《莆阳比事》的成书时间比鲁迅所推断的《梅妃传》的成书时间要晚七八十年。《莆阳比事》关于梅妃的记载,不能排除是李俊甫看过《梅妃传》后所作。因为从《莆阳比事》所记梅妃事迹的文章风格及语言结构以及用词习惯与《梅妃传》有相似之处。因此,周锡山以《莆阳比事》成书时间来证明鲁迅对《梅妃传》的成书时间推断为宋南渡前后所作为误没有多大意义。
  刘克庄出生在宋淳熙十四年(1187),卒于宋咸淳五年(1269),刘克庄为南宋末期杰出文学家,宋理宗赏识他“文名久著,史学犹精”,特赐同进士出身。刘克庄咏梅妃的诗,如果单从其晚于《莆阳比事》成书时间上看,没有什么史料价值,但刘克庄所咏的《读开元天宝遗事》六言诗,所咏则是读五代王仁裕所撰写的《开元天宝遗事》一书的读后感,而不是关于《莆阳比事》梅妃事迹的读后感;这样,可证关于梅妃其人的记载,最早的版本不是鲁迅所言的在宋南渡前后的人所作或江国兴先生提出的李俊甫南宋嘉定七年在《莆阳比事》中的记载。
  查2006年3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开元天宝遗事》一书,记有一百四十六条,均未提到梅妃。那刘克庄在读《开元天宝遗事》时,为什么会以读后感的形式,对梅妃的命运发出感叹?从刘克庄诗的字里行间,我们又似乎可以判断刘克庄在读《开元天宝遗事》时,读到该书记有梅妃其人。
  王仁裕(880—956),字德辇,天水人,少时以狗马弹射为乐,年二十五才开始求学,后以文辞知名於秦泷间。所撰《开元天宝遗事》一书,多采宫中琐事以及宫内外风情习俗。自序称:“因得询求事实,采摭民言,开元天宝之中影响数百余件,去凡削鄙,集异偏奇,总一书,凡一百五十九条,皆前书之不载也,目之曰《开元天宝遗事》。”可知,该书有一百五十九条。为什么中华书局2006年3月出版的《开元天宝遗事》少了十三条呢?现存的《开元天宝遗事》版本有两类,一类是单行本,另一类是丛书本。单行本有三种:明建业张氏铜活字本,末后有木字称:“绍定戊子(1228)刊之桐江学宫,山阴陆子遹书。”说明明建业张氏本系根据南宋绍定本翻刻。日本宽永十六年(1639)刻本,卷末亦印有此木记,也是绍定本的重印本。有目录一百四十六条,但正文仅有一百四十五条。缪氏蕙风堂抄本,现存北京图书馆。丛书类有:《续百川学海本》、《历代小史本》、《五朝小说本》、《说郛本》、《唐人说荟本》及《四库全书本》等。
  王仁裕在自序中称《开元天宝遗事》共有一百五十九条,分为四卷。现存重印的绍定本及日本宽永刻本,皆为一百四十六条,缪荃孙在《艺风藏书再续记》卷六称:“此则一百零三条,《文房小说》多一条,或有遗失舆?”可见,《开元天宝遗事》现存的单行本或丛书本,所列条目最多只有一百四十六条,可证《开元天宝遗事》在五代成书后,在漫长的流衍过程中,其内容缺佚,至南宋绍定年间,已由原书的一百五十九条变为一百四十六条。那么,刘克庄当时所读的《开天元宝遗事》的版本就不是绍定本,而应是绍定以前的版本。在南宋绍定以前的《开元天宝遗事》的足本中,王仁裕应记有梅妃其事。否则,以被宋理宗夸为“史学犹精”的刘克庄不可能无中生有地以读《开元天宝遗事》为题,对梅妃之事发出感慨。是否如此,当有赖于对《开元天宝遗事》一书足本的新发现。
  《开元天宝遗事》一书史料价值,历来众说纷纭。南宋洪迈斥为“浅妄之书”,认为该书记载内容多不符事实。而司马光在撰《资治通鉴》一书时,却采信《开元天宝遗事》的记载。现代学者曾怡芬在整理《开元天宝遗事》一书时认为:“司马光作为史学家以严谨著称於世,他对史料的可靠性与否的裁定,是有权威性的,《资治通鉴》采用《开元天宝遗事》的记载,充分肯定了《开元天宝遗事》的史料价值。”《开元天宝遗事》虽是一部野史,但里面所记的大都为史实。
  我们从现行的《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见不到梅妃的记载,这仅是因为《开元天宝遗事》一书在流行、翻刻过程中一些内容被人删除。但我们却可以从刘克庄《读开元天宝遗事》一诗中,推断王仁裕曾在《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记有梅妃。这样,至少在北宋以前的五代就有梅妃其人的记载,不排除曹邺在唐大中二年(848)确曾撰过《梅妃传》,也不排除唐大中二年之前,就有关于梅妃的史料记载。这样,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关于《梅妃传》作者为“南渡前后之作”的结论就值得商榷;同时,鲁迅认为《梅妃传》的作者“今本或题唐曹邺撰,亦明人妄增之”便失去依据。
  2007年1月12日於风月斋
  (载《莆田侨乡时报》2007年1月17日)

知识出处

江梅妃

《江梅妃》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江梅妃的研究成果及资料汇编。有关梅妃的记载散见于史志、诗词歌赋、小说笔记与戏剧中,为了进行系统的研究,笔者收集整理了六年,终成此书。

阅读

相关人物

江梅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