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序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梅妃》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587
颗粒名称:
序一
页数:
3
页码:
1-3
内容
承蔡国耀同志见示其所编注的《江梅妃资料汇编》一书,审阅一过,觉得江梅妃在历史上有无其人的问题是个老问题了,蔡同志此书采集宏富,用力至勤,令人佩服。
我同蔡同志都是莆田本地人,也就是江梅妃的同乡。在莆田人的认识中,江采蘋是确有其人的,不妨在此录出若干,供大家研究。
证据之一。民国10年(1921)6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臧厉龢主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载:江采蘋,唐莆田人。
开元中,高力士使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帝以其性喜梅,名曰梅妃。后杨太真擅宠,迁之上阳宫。帝念之,适夷使贡珍珠,帝以一斛赐之,妃不受,赋诗以谢。帝命乐府度以新声,名《一斛珠》。
《一斛珠》在《宋史·乐志》名《一斛夜明珠》,属中吕调。
《尊前集》注:商调。《金词》注:仙吕调。《晏几道词》名《醉落魄》。《张先词》名《怨春风》。《黄庭坚词》名《醉落拓》。北曲入仙吕调只曲;南曲入双调引。
证据之二。莆田人女儿出嫁坐銮驾轿,据传是唐玄宗特许梅妃家乡的。木制轿全漆朱红色,故亦称红轿。轿顶穹窿式,其外四角装上四条金龙。女儿出嫁以能坐上銮驾轿为荣,上轿之后由八人抬到夫家,由新郎亲自掀开轿门,把新娘迎上婚筵。今莆田农村尚有保存此项红轿的。
证据之三。莆田市博物馆藏有一通宋代瓷刻圹志,全文如下:
处士刘公儒人方氏圹志
公讳昌国,字廷俊。故奉议郎致仕公汝霖之子,左朝散郎姑苏通守公洵直之兄。公少力学,应科目不如志,杜门清修,乡闾皆以为古君子。娶方氏,有男三人、女四人,内外孙男女今十九人。公以淳熙丙申(1176)岁卒,享年七十。长子至,次子坚,游学相继殁于惠阳。季子棨,事母方氏笃孝。方孺人为白杜名家女,淑谨宜家。故长泰邑大夫方公昕,孺人兄也。孺人年八十六,卒于庆元之已未(1199)。卜兆寿溪之原,忍贫只力负土,又人子所难者。庆元庚申(1200)八月十九日壬寅奉二柩窆焉。榘惟有潜德者多有后,庶吾伯父母为不亡、永户,不可无刻以昭后之君子。
侄、承议郎、新通判漳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事榘谨志
这通圹志很奇怪,丈夫刘昌国只是个布衣(处士),妻却是七品命妇,和知县的妻家一样受到封典。据故老相传,此例起于唐代。原因是江采芹请玄宗允许把其姐遗骨归葬莆田的同时,玄宗追念旧情,特赐其家乡妇人皆为七品衔。故莆田妇女“例封孺人”。
证据之四。据台湾故宫博物院简任编纂(教授级)、仙游人林恭祖研究,唐白居易《长恨歌》“杨花雪落覆白蘋”句,杨花指杨太真、白蘋指江采蘋。
证据之五。莆田为江采蘋故乡,江采蘋所创作的《梅花》等八赋和《楼东赋》与诗作,辑为《江采蘋集》,收入《梅鹤轩丛书》。
证据之六。清代乾隆时莆田人郑王臣(兰陔)编《莆风清籁集》,其中《闺秀类》第一名即江采蘋。
证据之七。清代道光、咸丰间莆田人宋际春,号柘耕,称八闽才子;著有《绿天偶笔》一书,其中多指责莆田前人流传的一些说法歪曲或失实。对江采蘋则认定确有其人,认为她的文章远胜于她的容颜之美。
证据之八。福建省议会议长林翰创建莆田诗社“壶社”,1921年月课以《梅妃村》为题,作者七人,有各体诗十五首。没有说无其人的,只是有的怀疑鹅脰冢是否其葬处。
证据之九。莆田人林春声(1854—1930?)是个著名学者,他著《约选莆阳人物志》一书,把《莆田县志·人物志》中正面人物汇列,从唐代起第一位就是江采蘋,第二位郑露(旧讹为梁陈间人)。兴化府节孝祠列祀的第一位也是唐江采蘋。1962年郭沫若到莆赋诗,有句“梅妃生里传犹在”。
证据之十。“风火院”(梨园)中人历代相传:唐玄宗选江采蘋入宫后,其弟采芹进京看望姐姐,玄宗赐梨园一部,供他回家娱乐。遂流传莆田,即今称兴化戏、莆仙戏。其特殊的科介、曲牌音乐,保留唐代本色。其所祀戏神“少公公”,即唐玄宗任命管理、教习梨园弟子的雷海青。我们现在还呼莆仙戏演员为“子弟”,名称即源于此。
总之,古今都确认江采蘋其人,尤其是在她的生里。
是为序。
2006年8月15日挥汗写完
注:林祖韩(1918一),莆田市政协一至二届委员,莆田市姓氏源流研究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莆田市诗词学会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莆田市楹联学会会长。
知识出处
《江梅妃》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江梅妃的研究成果及资料汇编。有关梅妃的记载散见于史志、诗词歌赋、小说笔记与戏剧中,为了进行系统的研究,笔者收集整理了六年,终成此书。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祖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