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清中期以后的传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梅妃》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573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清中期以后的传播
分类号: K825.6
页数: 8
页码: 255-26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江梅妃清中期以后的传播的研究,其中包括了清中期“梅妃是部民”、清后期梅妃的文坛地位、民国时的梅妃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梅妃文化等。
关键词: 江梅妃 文化传播 清代

内容

一、清中期“梅妃是部民”
  明万历四年(1576),巷东村重建浦口宫,入奉并主祀玄天上帝。清嘉庆十八年(1813)再修浦口宫,江东江氏参与捐修。浦口宫增加陪祀江梅妃与江国舅,“更新合殿神像,丹楹刻桷,金碧辉煌①”。莆田人郭尚先(1785—1832)《江妃村》诗有句:“秋风团扇班姬怨,夜雨淋铃蜀道难①”。喻江梅妃为汉宫的班姬,因被赵飞燕夺宠而怨。而唐时的李白己喻杨贵妃为赵飞燕,宋时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引此典故。这时,郭尚先在浦口宫里看到江梅妃的神像,旁有团扇分侍。江东村还衍有“三郎洋民田”的名称,三郎,即排行第三的唐玄宗。江兰官续修江东的《江氏族谱》,其子江宗高创建江东荣庆祠,有正月春祭、中元节秋祭等仪式。浦口宫有春祭、梅妃诞辰、梅妃中秋赏月日三个宫会。
  嘉庆后期至道光中期,在莆官至县丞的萧重对梅花情有独锺,在黄石建三十六湾梅花书屋,“柴门正对江妃墓”。此时,莆田还有“江妃墩②”。但道光十年(1830),萧从金门解任返莆时,却说仙游梅岭是传说中梅妃的葬地。其他人再未咏及。与此同时,诗人们纷喻江东为梅花村(萧重)、梅妃村(郭龙光)等。
  嘉庆时成书的《闽都别记》,120回套袭《隋唐演义》的两世姻缘故事,说闽王王延羲是唐明皇后身,尚贤妃是杨贵妃再世,李红皇后是江采苹托生。与此同时,江梅妃忠君报国的形象深入民间。蓉欧漫叟作有杂剧《莫愁湖江采苹命字》,写一女行为举措像江梅妃,时人遂称为江采蘋。
  嘉庆时,寿春人王翙绘刊《百美新咏图传》,其中有江梅妃。
  道光四年(1824),英国人托姆斯始将梅妃的《一斛珠》诗直译为英文;七年,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据此意译为德文;梅妃的故事得以传入欧洲。此后,陈铨教授、张威廉教授均认为歌德的译诗最好。
  道光前期,兴化知府王广业撰写府署对联: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该联此后名闻海内外。
  二、清后期梅妃的文坛地位
  道光后期,宦游闽地的山阴人高颂禾与安徽人刘三,见到梅妃像,相互咏诗酬和。江东女性所梳的倭髻俗称为江梅妃的江家妆①。咸丰时,莆田黄石壶塘村人陈淑英始有《梅花亭》诗;同治元年(1862),莆田才子宋际春的《江妃村》诗咏及梅花亭是碑亭。宋际春还评价:江梅妃的词赋可配汉时的“班家”,其《一斛珠》为全闽诗之倡,能抵莆田大诗人的一本诗集;赞千年后的陈淑英应之,江妃之后有嗣音矣。
  道光二十八年(1848),载有梅妃像、诗的《百美新咏》传入日本。咸丰元年(1851),法国《亚洲杂志》译介了元剧《梧桐雨》。该剧以梅妃为配角。
  同治时,安徽人许奉恩撰写《林妃雪》一文②,说江梅妃原是黄姑之妹,谪满后升天,掌梅花,辖南昌夫人、罗夫人、寿阳公主、林妃雪等人。姑苏太湖厅熊秀才在邓尉山中寻见梅妃的仙宫,与妃雪成就良缘,获赐良多。两月后熊秀才回归人间,绣江妃及群仙像祀之。一年后得见妃雪所生子。熊秀才日以玉杯浇水红梅,十年后与妃雪团圆,各见玄孙后,双双仙去。与康熙初的《看花述异记》相比,司梅的梅妃形象更丰满了,列出了梅妃管辖的许多仙女,并具体描写了其中一位仙女林妃雪下凡后的美满姻缘。
  同治四年(1865)至光绪三年(1877),浦口宫重修,共鸠金三千余,其中江氏共捐白金三十两、银十六两。清末,莆田诗人揽胜江东村,誉为梅花村、梅媛村(刘尚文)、才女村(李光荣)、江妃村等;纷纷瞻仰浦口宫,村女们常唱梅妃的《一斛珠》,俗为山歌(林翰)。梅妃被评为承江汉江妃启莆田陈淑英的关键才女(杨端、江大球等)。
  光绪时,新安人程羽文的《鸳鸯牒》说:江梅妃俊朗高洁,宜遥配唐朝孟浩然、北宋林逋,“肆癖湖山,共对梅花索句”。评价甚高。五年(1879)版本的许奉恩《里乘》,此后传入朝鲜。十年,朝鲜翻译士李钟泰组织翻译近百种中国小说,其中有《隋唐演义》。十二年起,印尼翻译出版了《隋唐演义》。
  宣统时,黑白旗械斗包含龙舟赛会,衍及莆田的东华与江东,发生一起大命案,东华共耗赔10多万金,官府才了事。
  三、民国时的梅妃影响
  民国初,关佛心的《莆田史话》又有发展,说:梅妃墓在江东,德国人将梅妃的《一斛珠》译成德文。关佛心就梅妃的问题提问:唐时莆田尚未发达,江采蘋却是一个文学家?她人在港东,因何选贡入宫?1923年,德国汉学家佛尔克翻译了元代杂剧《梧桐雨》等。1929年,德国人卫礼贤直接将江梅妃的《一斛珠》从汉语译为德文。20年代,盐谷温将《长生殿》译为日文;《香艳丛书》则传入日本;其中均有梅妃故事。
  民国时,蔡东藩的《唐史演义》、许啸天的《唐宫二十朝演义》均述及梅妃。前书没有新义,后书说梅妃流产后病弱,死于安史之乱,太上皇以妃礼改葬在东陵。
  民国时,剧坛的梅妃戏中,京剧多以《梅妃传》等为基础,闻名者有程砚秋的《梅妃》。但也有胡编情节的,如《白虹贯日》。其他剧种的更为离奇,如莆仙戏《平三寇》,潮剧《凤凰山》、《唐玄宗游月宫》、《锦香亭》等,脱离《梅妃传》、《隋唐演义》的基础,乱写乱演,这是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黑暗社会后的戏剧悲鸣。
  1920年后,鲁迅屡次提及《梅妃传》,认为是宋南渡前后之
  作。此后,许多文学家认可鲁迅的意见,如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还有郭箴一1936年著的《中国小说史》第五章第三节。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莆田的壶社诗人纷纷题咏梅妃村。江东荣庆祠的“祠堂香火自晨昏”(萧浚颐),梅妃的《一斛珠》“歌咏遍村中”(陈敬汤);梅妃故事普及,“灯前儿女话梅妃”(林翰);游人纷呈,“踏青人自说梅妃”(游介园);莆仙人甚感荣幸,“八壶清气本乾元,酿出梅精千载魂”(陈耀枢)。
  1941年,江东村重修浦口宫。1943年,陪祀于浦口宫的江国舅神像三次出宫祈雨。民国时期,莆田县共有龙舟200多只,经常赛会;其中东华村最多,13只。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梅妃文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代,浦口宫废。但文化界仍关心梅妃。1950年,霍夫曼再译梅妃的《一斛珠》诗为德文。1962年11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经莆,咏赋《途次莆田》七律,有句“梅妃生里传犹在”。1966年,《元曲》俄译本出版,其中有《梧桐雨》。1976年,俄译的《长生殿》问世。两剧都演及梅妃。与此同时,中国旅外的大画家张大千,也有一首《梅花》题画诗,咏及梅妃。
  80年代,浦口宫修复,江梅妃始成为主祀,该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与此同时,出现了继鲁迅之后,对梅妃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二波浪潮。择其要者,有:
  1981年,林元伯的《梅妃和梅妃故里》一文发表于菲律宾的《东方日报》,叙及梅妃的族人;莆田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蔡麟发表《从江东话梅妃》一文,考证唐时江东还属海地。1982年据以整理为《江采苹考》短文,发表于《福清师专学报》第一期,赞同鲁迅的观点。稍后,陈瞻岵写作《给江梅妃的来历做一个初步的鉴定》一文,认为方志、族谱、笔记、杂志、小说可证
  实梅妃其人。1984年,莆田人、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卢兆荫受莆田市政协文史委的委托,考证并发表《“梅妃”其人辩》一文,指出:《莆阳比事》与《梅妃传》可能同出一源,成型于绍兴之后到嘉定年间。卢先生挖掘了元明清的剧作与地方史志、诗作,指出清人凌廷堪对唐人杜甫《丽人行》“杨花雪落复白蘋”一句理解有误,《梅妃传》与历史事实多相抵牾。江采蘋的身世,类似白居易所咏的《上阳白发人》。梅妃出于后人传奇小说,不一定实有其人①。该文的影响很大,如1992年3月,赵克尧、许道勋合著的《唐玄宗传》第十五章第二节引用卢文,并认为《莆阳比事》是创作梅妃传的蓝本。笔者认为:按时间顺序来说,《莆阳比事》应是《梅妃传》的摘录。
  1986和1987年,林如求发见《江氏族谱》中的《一斛珠》诗异文,并与傅音进行了学术研讨;此后,林如求还记录江金泉、吴开泉的口述,撰写了《梅妃别传》,有其独特的价值。1991年,林祖韩执笔《莆田县宗教志》,其中对浦口宫的沿革和江梅妃由陪祀转为主祀作了记述。
  1992年,温州人张乘健发表《〈长恨歌》与〈梅妃传》:历史与艺术的微妙冲突》一文,考证指出:宋时,《梅妃传》的产生与福建大有关系。《梅妃传》的出现,是对《长恨歌》的反动,是宋明文化对唐文化的反动。唐肃宗前妻韦妃的命运似嫁接到梅妃身上。该文的影响很大,如1999年,程毅中的《宋元小说研究》一书引用了张文。该书指出:宋代尤袤的《遂初堂书目》首录《梅妃传》书目,李纲的《梅花赋》首咏梅妃,叶廷圭的《海录碎事》首摘《梅妃传》。《梅妃传》是宋代小说的上乘之作。
  梅妃资料的译介,主要有以下著作。1984年,马祖毅著《中国翻译简史》一书,209至210页介绍了歌德的梅妃译诗。
  2003年,马先生与任荣珍合著《汉籍外译史》第二版,其中介绍了梅妃故事、诗文的外译情况。此外,还有严绍璗1992年著的《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卫茂平1996年著的《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日本大庭修1998年著《江户时代中国典籍流播日本之研究》,韩国闵宽东1998年著《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李锐清1999年编著《日本见藏中国丛书目初编》,等等。
  1997年,浦口宫被评为全国300个著名旅游景区之一。2000年重修,2001年1月公布为福建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莆仙人对梅妃的兴趣更浓了,地方报刊上时见文章。如莆田市文联主席许培元2000年6月的《梅妃生里传犹在》一文,认为:梅妃是老百姓认可的人格高尚的伟大女性。福建人民出版社编审李瑞良,2001年在《炎黄纵横》3期发表《梅妃之迷》一文,认为梅妃只能作为传说人物。福建省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榕,2002年3月5日在《福建文化报》发表《江梅妃与“梅妃戏”》一文,简述了从元到今的梅妃剧作。莆田市荔城区人大常委会江国兴2003年4月在《人民政协报》上发表《梅妃确有其人》一文,反对鲁迅的观点,认为史志、族谱、碑刻中确有梅妃。2007年1月,莆田市律师朱金明发表《刘克庄咏梅妃诗发微》一文,推断《开元天宝遗事》足本记有梅妃。
  全国学术界对梅妃的探讨也日益深入。如南京师大教授程杰,2002年著作《宋代咏梅文学研究》,论述了古代至宋代咏梅文学的发展,挖掘出北宋晁说之的吟咏梅妃诗作《枕上和圆机绝句梅花十有四首》之五。他还函告笔者一些研究的线索。南京大学教授卞孝萱,2003年著作《唐人小说与研究》一书,第二部分第二讲介绍了明清的四部剧作,都涉及了江梅妃。此外,互联网上也有一些讨论的文章,此不缕述。2006年4月,程杰教授
  应笔者之邀,写作《江梅妃研究·序》,指出晁说之咏梅妃诗的写作时间,考证了最早记载梅妃的是五代前蜀张泌的《妆楼记》。

知识出处

江梅妃

《江梅妃》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江梅妃的研究成果及资料汇编。有关梅妃的记载散见于史志、诗词歌赋、小说笔记与戏剧中,为了进行系统的研究,笔者收集整理了六年,终成此书。

阅读

相关人物

江梅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