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南宋中期(1163—1224)衍出诸杂砌《梅妃》与方志《莆阳比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梅妃》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56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南宋中期(1163—1224)衍出诸杂砌《梅妃》与方志《莆阳比事》
分类号: K825.6
页数: 4
页码: 240-243
摘要: 本节记述了南宋中期(1163—1224)衍出诸杂砌《梅妃》与方志《莆阳比事》,其中包括了孝宗、宁宗相继比附唐玄宗、“花中气节最高坚”等。
关键词: 南宋 梅妃传 莆阳比事

内容

一、孝宗、宁宗相继比附唐玄宗
  建炎三年(1129),金军奔袭扬州,宋高宗独子病死。南宋朝野认为应选太祖后裔为嗣子继承帝位,才能稳固南宋②。高宗遂于绍兴二年(1132)选了宋太祖后裔赵伯琮(瑗)养于宫中,三十年赐名玮,进封建王,确立为皇子,三十二年即位为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宋、金符离之战均伤亡重大。二年,在高宗压迫下,宋金和议,为叔侄之国,易岁贡为岁币,减十万之数,地界如绍兴之时,史称隆兴和约。
  宋孝宗是南宋的中兴之主。他尤爱古梅③。淳熙十二年(1185)上半年,孝宗和洪迈侍制诗,与唐明皇时相比,有句“不似华清当日事,五家车骑烂如花④”。
  淳熙十六年(1189)光宗继位,次年就受制于李皇后,南宋逐渐衰弱。绍熙五年(1194)宫廷政变,光宗被迫退位,宁宗继位。
  开禧二年(1206)五月,宋军北伐失败,金军进抵长江北岸。次年四月,宋金议和;十一月,奸臣史弥远诛韩侘胄,治其党。嘉定元年(1208)宋金嘉定和议成,改叔侄为伯侄之国,增岁币为银30万两、绢30万匹,一次性犒军费300万贯钱,给南宋人民带来最沉重的经济负担;函侘胄首以赎淮南地。此后史弥远擅权25年,南宋一蹶不振。五年十二月,蒙古破金东京。七年七月,金迁都南京(开封),南宋停止对金的岁币。八年五月,蒙古攻下金中都;与金军争夺潼关等地。十年五月,宋伐金(此后连年征战,但规模不大)。十三年八月,宋与西夏定议攻金。
  十四年六月,宋蒙遣使通好。十七年闰八月,宁宗卒,理宗继位,宋金停战。宋代张义端《贵耳集》载:唐天宝间,杨妃宠盛,安史乱作,遂有杨安史之谣。宁宗嘉定(1208—1224)间,杨太后、史丞相、安枢密亦有杨安史之谣①。
  南宋中期,在《梅妃传》的基础上,衍出诸杂砌《梅妃》和《莆阳比事》“梅妃入侍”条。前者,约在《东京梦华录》成书的1147年至《云麓漫钞》成书的1206年间诞生。后者,莆田人李俊甫成书于嘉定七年(1214)。
  东武人侯置南渡后居长沙,卒于乾道、淳熙间(约1173—1174),其《水龙吟·老人寿》词有句:“正梅妃月姊,雪肌粉面,争妆点、潇湘好。”可证,此时湖南一带已知梅妃故事。
  二、“花中气节最高坚”
  宋隆兴、乾道、淳熙、绍熙及前后间30多年(1163—1224),是南宋的中兴时期。范成大的《梅谱·序》说:“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轻重”。范成大最赏红梅、倡导老梅。萧德藻有《古梅二绝》,此后江湖诗人咏古梅的明显增多。
  陆游(1125—1210)的咏梅贡献,尤是提高了梅花的气节品格。其《梅花绝句》之二对比梅与牡丹,指出“一丘一壑过姚黄(牡丹)”。他屡咏梅为高士、仙人(少用佳人)。黄珅《陆游〈梅花绝句〉欣赏》指出:梅花,林逋重其韵;放翁重其格①。陆游爱梅甚至爱到自己想化作梅花:“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其《卜算子·咏梅》可看作他一生爱国的艺术概括。
  杨万里咏梅,多喻为月姐玉妃。其《瓶中梅花长句》注:予独倚一株老梅,摘花嚼之。人笑谓予曰:“韵胜如许,谓非摘仙可乎?”稍后,林洪的《山家清供》推衍出“蜜渍梅花”、“梅粥”两道菜肴。
  绍熙二年(1191)冬,姜白石在苏州范成大家共赏梅花,自度新腔新词《暗香》、《疏影》。前者抒写今昔盛衰之感。后者感徽、钦二帝被掳而寄慨偏安。张炎《词源》说:“词人咏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林诗“曲尽梅之体态②”,陆词《卜算子·咏梅》借梅喻诗人品德,白石此词则促进个人品格与身世盛衰之感。
  南宋庆元(1195—1200)以来,“举世皆咏梅,无论山林之士,虽市朝之人,莫不有作③”。“人人共说梅花好④”。江湖士人特别着眼于梅花的“清”。如赵汝燧《汪丞招饮问梅》有句:“含香嚼蕊清无奈,散入肝脾尽是诗”。嘉定三年(1210)至六年知安溪县的莆田人陈宓,《赋梅堂十首》,其五有句:“只知风骨清于玉,敢把精神看作花!”其五有句:“造物全将素作华,牡丹哪得号真花⑤”!
  南宋中期起,梅花成了完美无缺的全德形象:“天边差有雪堪亚,世上更无花敢清①”;“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②”。

知识出处

江梅妃

《江梅妃》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江梅妃的研究成果及资料汇编。有关梅妃的记载散见于史志、诗词歌赋、小说笔记与戏剧中,为了进行系统的研究,笔者收集整理了六年,终成此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