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妆楼记》的唐宫“梅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梅妃》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56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妆楼记》的唐宫“梅妃”
分类号: K825.6
页数: 3
页码: 216-218
摘要: 本节记述了《妆楼记》的唐宫“梅妃”,梅树喜欢温暖与湿度较大的气候,一般不能抗御零下15度的低温。隋唐之际,中国气候进入“第三个温暖期”。北方颇多植梅,但南方的野生梅远远多于北方。
关键词: 江梅妃 人物 研究 《妆楼记》

内容

梅树喜欢温暖与湿度较大的气候,一般不能抗御零下15度的低温。隋唐之际,中国气候进入“第三个温暖期①”。北方颇多植梅,但南方的野生梅远远多于北方。
  隋炀帝宫女侯夫人《春日看梅诗二首》之二,赞叹梅花“香清寒艳”,“是天真”本色,略具品格称美;这一意向在中唐以后继续发展。侯夫人的形象,后在《隋唐演义》中得到了塑造。
  盛唐时,宋璟宰相写有《梅花赋》;但该赋不见于宋初编成的《文苑英华》、《唐文粹》,南宋周密等人疑为伪托。
  开元名相张九龄的《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诗称梅花为“南国树”;《庭梅咏》写出梅花在雪妒风欺时,“不受岁寒移”;寄托守正不阿的人格气节。
  山西人王维的《杂诗》中,梅花成为思乡之情的最难忘的对象。
  李峤的《梅》,几乎用了此前发生的有关梅花的重要典故:庾岭、南枝、梅花妆、梅梁、望梅止渴等。
  《全唐诗》中有咏梅诗102首,多在中唐以后。
  杜甫是唐代第一个对梅花着笔较多的大诗人。在成都时,杜甫写下著名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标志着梅花从最初的闺怨意象完全转变为文人表现时序之心、乡国之愁的意象。
  中唐闽越诗人朱庆余的《早梅》诗,开了南宋绍兴间开始流行的“岁寒三友”松、竹、梅的先河。
  安史之乱以来,士人流寓南方的越来越多,江南文人也渐趋活跃;咏梅之作逐渐增多。尤是通过比较来突显梅花的精神品位。如韩偓《梅花》:“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唐末五代的莆田人徐寅《梅花》诗,有句:“举世更谁怜洁白,痴心皆尽爱繁华。”他把梅花的素洁与穠春的浮华作对比,注入诗人反悖世情、超越世俗的精神,这在唐诗中很少见。
  罗邺的《梅花》诗,隐有以吴越甚多的梅花与京洛贵族的富贵花相抗衡的用意。
  由五代入宋的陶穀《清异录·花》门“花经九品九命”条对于花的品类,应是代表了唐五代以来的一般观念。其中,兰、牡丹、腊梅等5种为一品九命,茉莉等5种为二品八命,芍药、垂丝海棠、千叶梅等7种为三品七命,梅等9种为四品六命,杨花等6种为五品五命,海棠等6种为六品四命。可知,当时梅花品位不高。
  唐人咏梅时以美人拟喻的作品不多。
  武则天时王适《江滨梅》有句:“开花汉水滨”,“疑是弄珠人”。此诗用郑交甫汉皋逢神女典故,还出于曹植《洛神赋》: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安史之乱后,始用美人比喻梅之高洁。如杜牧《梅》:“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中唐王初《春日咏梅花》,有句:“靓妆才罢粉痕新,递晓风回散玉尘。”
  晚唐皮日休《行次野梅》,有句:“茑拂萝梢一树梅,玉妃无侣独裴回”;唐彦谦《梅》,有句“玉人下瑶台”;韩偓《梅花》,有句“燕钗初试汉宫妆”。韩偓是唐末五代时入闽的最重要诗人。
  晚唐时张泌编《妆楼记》,其中一条记载:除夕,梅妃与宫人戏镕黄金散以卜来年,梅妃一泻得金凤一只。南京师大教授程杰考证认为:虽然此事与《梅妃传》之本事了不相关,但由《妆楼记》所收事类可稽者止于中唐可知,梅妃的生活时间也应在这个范围之内①。程教授还认为:由《妆楼记》,“可见梅妃之事至迟在晚唐已见于著述。这与今本《梅妃传》跋文所记‘大中二年’写本,正为同时。”
  木斋著的《宋诗流变》,第207页指出:宋代具有二重性:自安史之乱以来封建社会的衰落、自北宋以来内外交困的政治经济状况等,构成危机;但尽管塞外金戈铁马、狼烟不熄,内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内战频仍,文人地位之高、学术文化研究之讲求、科学文化之繁荣,则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高峰,以致士大夫仍倚红偎翠、闭门觅句,这是相对的稳定性。
  笔者下面要探讨的是:文人的吟咏,多与唐玄宗时的时事相比、相喻。

知识出处

江梅妃

《江梅妃》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江梅妃的研究成果及资料汇编。有关梅妃的记载散见于史志、诗词歌赋、小说笔记与戏剧中,为了进行系统的研究,笔者收集整理了六年,终成此书。

阅读

相关人物

江梅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