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浦口宫的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梅妃》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54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浦口宫的沿革
分类号:
K878.6
页数:
9
页码:
120-12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浦口宫的沿革,其中包括了始创的里社、万历重建而主祀玄天上帝、康熙、乾隆时募整等。
关键词:
浦口宫
沿革
发展
内容
一、始创的里社
木兰陂筑后,垕江村地域才露出浦岸而人民迁居之,并在浦口建立官社,遂名浦口宫。宫社即里社,乾隆《莆田县志》卷三载:“里社坛本以祀土谷之神,今皆建屋杂祀他神”。据查吴景銮主编的《莆田吴祭世系宗谱》:第12世、奉议郎吴诹与13人共捐资七十余万缗,舍地五千亩筑木兰陂,是筑陂14家功臣之一。
朝廷赐封为作院使,配享春秋二祭。①吴诹长子帝允,讳声烜,□赐进士、国子监司业,由坊巷迁垕江,为孝友吴之祖,捐地,□□□郑公与乡人同鼎建浦口宫。
浦口宫初创,祀土谷之神,亦祀“为民御灾捍患者②”。木兰陂筑后,莆田奉祀的水利功臣最盛:唐代修使华陂的吴兴,宋代护航神林默及修木兰陂的钱四娘、李宏等人。浦口宫所祀不会例外。由于是里社,境内多不胜记,因此明弘治四年(1491)的《八闽通志》与十六年的《兴化府志》均未记载浦口宫。
浦口宫是福建境内记载明确、至今保存完好的最早的宫殿式里社。沈福煦著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记述:唐代提倡道教,大规模建造宫殿式建筑、塑神像;从此,宫观成为道教建筑的正式名字(113页)。从宋代起,宫庙的形式很多,有一进、二进及多进(145页)。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1023—1031),崇宁元年(1102)重修,面阔七间、进深六间,殿的正面有八根木雕蟠龙柱(150页)。
1985年,陈瞻岵《给江梅妃的来历做一个初步的鉴定》一文指出:“浦口宫宋代始建”。90年代末,浦口宫重修梁檩中有题名“宋翰林院学士吴孟慈”的。据《中国历代官制词典》,宋翰林院为内侍省所属机构,内设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应内廷供奉。而学士为文臣之清选。查《八闽通志·科第》,兴化军无此人;吴景銮主编、2002年出版的《莆田吴祭世系宗谱》中载有《入闽六祖历代名人录》,也无此人。录此待考。宫内有块匾“义勇侯”,标为宋绍兴十九年(1149)太守陆焕奏封、清同治十二年(1873)檀樾主吴泮立。陆焕于绍兴十八至二十年知兴化军。南宋刘克庄《义勇普济吴侯庙记》载:吴兴于唐神龙(705—706)间创使华陂,“愤蛟溃堤、穷穴除害,其事与李冰、周处相望史册”。宋大观(1107—1110)间赐庙额,绍兴时封义勇侯,淳祐(1241—1252)间加“普济”、封配叶为“昭惠夫人”①。可知浦口宫建后不久就主祭吴兴,反映了民众筑堤防洪、农业丰收的祈愿。
二、万历重建而主祀玄天上帝
明嘉靖二十二(1543)至四十二(1563)年兴化府倭患,水利尽为倭寇破坏。莆田人林润《陈六事疏》:“次则各地陂堰,亦尽为倭寇所决,溪涧悉涸,海水冲流,沃野尽变为斥卤”。②特别是东角堤被倭拆毁后,海水泛滥至城外。此后,人们复修海堤等。
万历四年(1576)重建浦口宫,吴声烜世孙、奉直大夫、儋州知州、旌表孝友吴泮捐俸,乡人乐捐,开拓规模,庙更壮丽,南京的羽林参军刘宏科,共襄厥事。清乾隆《莆田县志》卷十二载:吴泮,字廷造,府学,嘉靖三十一年(1552)乡举,儋州知州,性孝友。
《莆田吴祭世系宗谱》255页载: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江东环浪吴将祖先、宋端平二年(1235)状元吴叔告的府第、花园捐为北辰宫址,泗州知州吴月川与朱俨、卓万倡建,为檀樾主。环浪吴之祖圭老,是吴叔告的孙子。万历四年(1576)重建浦口宫,江东孝友吴从北辰宫分灵的玄天上帝为主祀;庆祝抗倭胜利,祈祷国富民强。因神格提升,重修时仿照微型的皇宫建筑。每年浦口宫圣明出郊,头旗均由孝友吴执掌;八年一轮上帝爷出巡及肉身王灵官、天罡火魁概由宫兜、沟埝二房轮庄。
乾隆《莆田县志》卷四载:“元天上帝殿,在谷城文峰岭,因前朝兵灾后鬼魅昼现,居民不安。塔山里人三诣武当山虔请香火崇奉。先有黄蜂团结武当行在四字于树杪,久而不散。爰即其地建殿,并摹其字于匾,至今屡昭灵异,地方亢旱,每祷辄雨,造福于民,良非浅鲜”。元天上帝,即玄天上帝。林祖韩《莆田县宗教志》载:今黄石登瀛村的北辰宫,建于倭寇患后的嘉靖四十五年(1566),是明代以来莆田道教庙宇香火最旺的五爷之二。
每年二三月出游黄石、荔城等地。据任继愈主编的《宗教大辞典》载:玄武,原为古神话中的北方之神。战国以后将28宿分为4组,分以4灵命名,北方即玄武。《楚辞·远游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自汉以降,龟蛇作为北方七宿玄武神的象征而受奉祀。《抱朴子》说,玄武是老子的道教守护神;后吸收汉代纬书中“北方黑帝、体为玄武”之说,加以人格化,成为道教大神。宋真宗时为避尊祖赵玄朗之讳,将玄武改名真武。《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说:真武原为净乐国太子,入太和山修道,玉帝敕镇北方,统摄真武之位,并将太和山更名为武当山,意为“非玄武不足以当之”。宋天禧(1017—1021)中,诏封“真武灵应真君”。元大德七年(1303)加封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成为北方最高神。明永乐年间(1403—1424)加封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由于帝王的扶持,真武神信仰在明代蘋至鼎盛阶段,宫廷和民间普建真武庙。据明代《月令广义》载:玄天上帝的诞日为农历三月初三。
20世纪末,浦口宫重修。梁檩中有赐进士、提学佥事刘武来等人捐资题名。据《朝野类要·升转》,宋制赐以同进士出身
后,才能任大官。明崇祯十五年(1642)是乡试年,皇帝又加一次全国性统考,取史惇等263人,赐进士出身,这是明代科举的特例、明朝亡国前的恩典。《明史·选举志》载:正统元年(1436)始特置提学官,各省参用副使、佥事。景泰年间一度废止,天顺六年(1462)又复,此后成为定制。据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全书没有刘武来。可知,刘武来的赐进士有误。
但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中有刘武,莆田南日岛人。
三、康熙、乾隆时募整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能干司殿吴公倡募整修浦口宫。这时,清廷才收复台湾几年,莆田沿海复界不久。南洋原来屡遭兵祸水患,民生正在恢复,因此整修的规模不大。
乾隆二十一年(1756),乡里组织36人董事再修,竭力经营,气象才焕然一新。宫内嵌有莆田24景图画。清顺治时林尧英选定莆田二十四景;浦口宫内的这套,应是最早的一套二十四景图画,具有艺术价值。二十三年的《莆田县志》卷一《舆地》始载:“港东,有浦口宫”。此时还未入祀江梅妃。因为:江妃生里还在东华村;到乾隆三十七年刊本的《莆风清籁集》载郑王臣《过江妃村》诗五首,始说江妃生里在江东,但只提到梅妃的故居与骨葬墓;如果此时梅妃已入祀浦口宫,郑王臣肯定会提到的。
乾隆三十九年(1774)、四十五年、五十五年、五十七年东角遮浪堤又溢、溃4次,西涵溃为青龙港,也祸及地势最低的江东。五十九年海堤大坏,晚禾绝粒。
四、嘉庆再修而陪祀江梅妃
清嘉庆十五年(1810)重修浦口宫附属的飞云庙,祀唐宫廷乐师雷海青(始建时间待查)。
嘉庆十六至十八年(1811—1813),再修浦口宫。“更新合殿
神像,丹楹刻桷,金碧辉煌”。①此时,江梅妃与江国舅才陪祀于浦口宫。兴化府士人郭尚先(1785—1832),有《江妃村》诗②:
曾传戚里此江干,遗事开天已渺漫。
赋买千金心不转,珠擎一斛泪空弹。
秋风团扇班姬怨,夜雨淋铃蜀道难。
犹胜仓皇端正树,一钩罗袜与人看。
郭尚先官至大理寺卿。浦口宫现存他嘉庆十八年(1813)任贵州乡试正考官时的题匾《泽润生民》。诗人认为:曾传木兰溪下游江边有江妃村,但江妃的遗事渺漫。千金赋、一斛珠皆说江妃故事。班姬怨,典出《汉书·外戚传》:汉武帝宠美而能文的班婕妤。赵飞燕姐妹得宠后,班氏惧而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作赋《纨扇诗》而自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成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唐玄宗时,李白《清平调词三章》之二有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宋代,乐史的《杨太真外传》也载此典,高力士说:以赵飞燕喻杨玉环,甚贱;玉环遂恨李白。此后,三次阻止李白的升官。因此,郭尚先诗此处喻班氏为失宠的江梅妃。后三句皆指杨玉环。宋代,王灼《碧鸡漫志》说:唐玄宗在蜀栈道中闻铃声作《雨霖铃》曲;乐史《杨太真外传》说:唐玄宗到陕西扶风时呼石楠树为端正树;均哀悼杨妃。江梅妃犹胜在马嵬驿被杀后所遗“一钩罗袜”被人看的杨妃,隐指诗人在江东村“看”到浦口宫里的梅妃像,两旁有侍女持团扇。莆田仕人陈池养(1788—1859)的《江梅妃》,也有句:“未必珍珠能破寂,只余团扇解衔恩”。自注道:梅妃生东华村西,或曰生垕江村,今村有江姓。
团扇,也叫宫扇。唐玄宗时,根据大臣肖嵩建议:“皇帝升殿受朝登上御座之前,以六柄掌扇相合,遮于座前,待皇帝坐定后开扇,左右各留三柄立侍;退朝时,也合扇座前,皇帝离座后再撤扇,以后相沿成制。开元十五年(727)进士王昌龄有《长信愁》词,五首之三即有句:“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嘉庆十六年至十八年(1811—1813),乡人再修浦口宫报竣后尚剩余金,留置香灯物业。宫内存有十七年立的《德配昊天》匾、十八年立的《大丈夫》匾。伊秉绶(1754—1815),清书画家,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至扬州知府。工书,尤擅隶书,劲健沉着。伊秉绶应何人所求,而于嘉庆十八年(1813)题浦口宫“贞烈垂芳”匾,尚待考证。
此次再修3千多金中,多者各捐白金壹百两,少者各捐银五两;而江氏所占的比例甚少。仅:
“唐赠镇国将军江仲逊,清世孙诏赐修职郎汉仪,次男诏赐登仕郎唐云,孙宗高,曾孙袭恩、袭隆、袭逵,元孙铸钝、口纯,捐白金30两正重修”。①“信士江宗高乐捐三郎洋民田壹段壹亩贰分,经能干吴司殿丈推字507号,年载租石为助琉璃膏火之需,祈子孙荣盛”。①经核对《江氏族谱》:32代煜治,字汉仪,娘哥次子,娶黄氏,生2子;次子(33代)兰官(1732—嘉庆时),字唐云,耕读自娱,尝修谱系,娶伍氏,生1子;34代树孙(1762—1817),字宗高,兰官长子,行八。生平勤俭成家,捐金以建大宫,置租以供祀典,为祖先蓄积买置祭业,创建祠宇,与徐葆亭交,称为莫逆,娶吴氏,子4:烨老(字袭恩,子铸纯、投纯、德纯)、镇老、栋老(字袭隆)、显老(字袭逵)。江宗高是嘉庆十八年(1813)重修浦口宫38名倡缘董事中唯一的江氏。值得注意的是“三郎洋”,可知唐三郎(玄宗)的传说已融入地名。
“诏赐修职郎、前(缺8字),男唐浦,孙棕畴,曾孙袭礼、袭恒、袭腾,元孙圣纯、求纯、珊纯、翼纯、珍纯、桂纯等,乐捐白金30两正重修”。②经核对《江氏族谱》:32代洪治(1691—1715),字汉翔,娘哥长子,娶东厝吴氏;嗣子法炯(33代),字唐浦,娶吴氏,继王氏,继黄氏,生添孙(34代)。添孙(1785一?),字宗筹(畴),娶陈氏,生3子(35代):恭孙,字袭礼,生珊纯(36代);蛟孙,字袭恒,生永纯、翼纯、桂纯(36代);鳌孙,字袭腾,生圣纯、培纯、珍纯,(36代)。
“江唐英,捐银5两正”。③经核对《江氏族谱》:第33代焕官(1756—?),字唐英,汉俊次子,娶彭氏,生养孙(34代)。
嘉庆倡缘董事38人,名曰“立功堂”。其中,吴姓23人,郑姓5人,祁姓4人,叶姓3人,陈姓2人,黄姓、江姓各1人。这反映了各姓在村中的实力。吴在江东是大姓,因此在董事中占有60%,另由吴儒宗撰碑文。儒宗是乡进士、文林郎、吏部截选县正堂。至21世纪初,江东的孝友吴有200多户986人(内科级干部、工程师、大学生44人);还有环浪吴(同上、60人),东甲吴(同上、5人),福清三山吴159人(同上、15人)等。
民国时,张琴的《莆田县志稿·氏族志》记载:南宋祥兴二年(1279),祁匡衡随末帝(卫王)南迁,封护驾将军、朝散大夫。宋亡,子孙居安乐里祁家村(笏石祁厝一带),后迁居水南、度尾、江东、洪里、丰尾等地。祁宗汉的《祁姓渊源及祁姓入莆初探》①记述:江东祁姓族谱于“文化大革命”中失落,有位见过族谱的长者说:入莆始祖是南宋末的祁匡衡,避战乱而携眷迁居今新度镇善乡村。若干代后,衍居镇海的丰美、黄石的沙坂、北高的埕口等地。明初,善乡村的后裔迁到黄石的道尾,道尾祁仁的母亲是江梅妃的族裔,遂携家移居娘家江东,经历500多年至21世纪初已是23代了。莆田祁姓以江东最多,有500多户2000多人,占该村总人口的30%左右。
知识出处
《江梅妃》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江梅妃的研究成果及资料汇编。有关梅妃的记载散见于史志、诗词歌赋、小说笔记与戏剧中,为了进行系统的研究,笔者收集整理了六年,终成此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