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戏曲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梅妃》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529
颗粒名称:
戏曲篇
分类号:
I23
页数:
16
页码:
63-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舞台上的江梅妃,其中概括了南宋金元剧目、明代剧目、清代剧目、民国剧曲举要等。
关键词:
戏曲文学
江梅妃
研究
内容
第四章 舞台上的江梅妃
第一节 南宋金元剧目
一、南宋、金院本诸杂砌《梅妃》
梅妃故事的搬上舞台,史载以金院本诸杂砌《梅妃》为最早。金国存在于1115—1235年。院本诸杂砌《梅妃》,最早载入陶宗仪元代至正二十六年(1336)撰的《南村辍耕录》一书。陶宗仪(?—1396),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后居松江。该书卷二十五说:金有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元朝始厘而二之。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第六章《金院本名目》载:至金始有院本,元代衍之,《南村辍耕录》录有院本名目690种,以余考之,其为金人所作,殆无可疑也。
《南村辍耕录》还录有诸杂砌30种。据《芦浦笔记》:“街市戏谑,有打砌、打调之类”。疑杂砌亦滑稽戏之流。然其目则颇多故事,则又似与打砌无涉。宋人赵彦卫撰刊于开禧二年(1206)的《云麓漫钞》,卷十载:“近日优人作杂班,似杂剧而稍简略。金虏官制,有文班、武班,若医、卜、倡优,谓之杂班。每宴集,伶人进,曰杂班上,故流传及此”。然绍兴十七年(1147)《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已有杂班之名。南宋《梦粱录》卷二十“妓乐”亦云:“又有杂扮,或曰杂班,又名经(当作纽)元子,又谓之拔和,即杂剧之后散段也。顷在汴京时,村落野夫,罕得入城,遂撰此端,多是借装为山东、河北村叟,以资笑端”。则自北宋已有之。由上可知,诸杂砌即杂班,诸杂砌《梅妃》约产生于1147—1206年。1147年是《东京梦华录》成书年,1206年是《云麓漫钞》成书年。这段期间金兵屡犯宋朝,汉人视为与历史上的安史之乱相似,则南宋人创作的杂班剧目可能性更大,若是金人创作的院本诸杂砌剧目则难以理解。宋时的杂班,到金元时统称为诸杂砌。①李修生《元杂剧史》98、104页认为:诸杂砌,是插演的性质,一为对白戏谑,一为搬演砌末。笔者认为:《梅妃》目颇多故事,“似杂剧而稍简略”,“即杂剧之后散段也”,是搬演砌末。
洪皓(1088—1144),字光弼,鄱阳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建炎三年(1129)以徽猷阁侍制、假礼部尚书使金,不屈被留15年,还后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谥忠宣,有鄱阳集。其《江梅引·序》曰:“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②”。值得注意的是:侯置,字彦周,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南渡居长沙,曾官耒阳县令。卒于乾道、淳熙间(约1173—1174)。其《水龙吟·老人寿》词有句:“正梅妃月姊,雪肌粉面,争妆点,潇湘好。③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参加抗金义军后归南宋,官至浙东安抚使,其《生查子·重叶梅》词下阕咏:“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①”段克已(1196—1254),字复之,号遁庵,绛州稷山(属今山西)人,金末以进士贡,金亡隐避于龙门山。有《雪梅》诗:“风流谁似李三郎,不记仙姿委路旁。天上人间无觅处,风流罗幂只闻香②”。末句所咏,即江梅妃隐蔽于罗幂之内,只闻其香未见其人,讲的是翠华西阁事件。
笔者因此推断:诸杂砌《梅妃》诞生后,在湖南某地演出过,因为侯置词中梅妃句咏及潇湘好。此后,引起历城抗金义士辛弃疾、金地遗老段克已的共鸣;尤是段克已,他在无梅的金国旧地赋诗,却谈到江梅妃之事。
二、白朴《梧桐雨》
元代,唐明皇与杨贵妃、江梅妃的故事在舞台上兴旺起来。如关汉卿的《唐明皇启瘗哭香囊》、《月落江梅怨》,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宫》,岳伯川的《罗光远梦断杨贵妃》,庾吉甫的《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浴罢华清宫》等。但留存至今的只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这是白朴的成名作,元代历史剧的两大代表作之一③。王国维《人间词活》评价甚高:该剧沈雄悲壮,为元曲冠冕。该剧影响了此后的同题材作品,如《长生殿》等。值得注意的是,该剧第二折说:诸王、两妃与梨园弟子奏乐时,梅妃是玉箫;而《梅妃传》载的是玉笛。
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下册第8章指出:天宝遗事很早便成为谈资,《长恨歌》以外,宋人有《太真外传》、《梅妃传》等,颇尽描状的姿态。元人杂剧关于此故事者更多,而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则为总集诸作的大成者。之后,明人之作诚多,若《惊鸿记》、《彩毫记》,皆是其中表表者,然与伟大的《天宝遗事》诸宫调相比,惟有自惭其愧耳。
王伯成( —1300年以前),涿州人。《太和正音谱》称其词如“红鸳戏波”,作有杂剧3种与《天宝遗事》诸宫调。《天宝遗事》是今见元代唯一的诸宫调作品,存残本,有朱禧辑本和凌景埏、谢伯阳辑本传世。从辑本看,这部作品接受了元杂剧的影响,是白朴《梧桐雨》以后的作品。①王伯成与马致远是“忘年交”,其作品应在元贞至大德四年(1295—1300)间。
第二节 明代剧目
明代的梅妃剧目,有传奇《惊鸿记》、杂剧《梧桐雨》两类,各有多种。现存最早的是明初的《沉香亭》传奇,以后衍出《惊鸿记》。这类,以江梅妃为主角。3种《梧桐雨》,以江梅妃为衬托,均不及白朴的《梧桐雨》。
一、传奇《惊鸿记》
叶德辉指出:《惊鸿记》似为梅妃吐气之作。确实如此。梅妃是个遭妒受害者。汉王与杨国忠、杨驸马设计陷害,杨贵妃又向唐明皇再进谗言,终将梅妃打入冷宫。梅妃与明皇团圆、洗清罪名后对李的负心、杨的妒忌进谗进行了谴责。明代吴叔华的《叙》载:杨妃之美,不如江妃,“江氏以绝代之姿,遭极淫之主,而无误国之罪,守正俟死,元始以来,女伴所稀矣”。其兄吴世英愤于人只知祸天下杨妃,“而女子之姣如江氏者,不得歌词品题,……所以寄哀”。沈肇元的《叙》说:宋广平困于穷、扼于踬,而有《梅花赋》;吴世英为制科所缚,遂扼腕月余写成《惊鸿记》,以寄其牢骚不平之气。康保成在《惊鸿记》前言中指出:《惊鸿记》对帝王批判之激烈程度,在古代剧作中是罕见的,也是《梅妃传》中所没有的。《惊鸿记》在梅妃故事传承中作了关键性的改造,正如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896页所说:《惊鸿记》“增梅妃争宠事,大为生动可爱”。主要有:
一是唐明皇与梅妃的梅亭私誓在先,而与杨妃的七夕密誓在后。二是塑造出太子李瑛与梅妃在梅亭月赏相遇笑语的情节,导致以后被谗受冤的故事发展。三是梅妃、杨妃相妒的诗,以后衍出多种版本。四是唐玄宗阅《楼东赋》后,才召梅妃在翠华西阁重叙旧爱,与《梅妃传》的记载次序相反。五是安史之乱时梅妃避于庵观,太上皇还京后再接入宫,升为贵妃,其前身是西王母侍女许飞琼;而太上皇是孔升真人。康保成认为:《长生殿》“情缘总归虚幻”的命题,也许从中受到启发。这些改造,使得此后的梅妃故事越传越奇,异彩纷呈。
《惊鸿记》第十出“两妃妒宠”。梅妃赋诗讥杨妃:“撇却巫山下紫宸,南宫一夜玉楼春。冰肌月貌那能似,锦绣江山半为君”。刺贵妃从寿邸而来、肉胜。杨妃赋诗反讥梅妃:“英艳何常减却春,梅花雪里亦清真。总教借得春风早,不与繁桃斗色新”。
刺梅妃已过时、骨胜。衍到清初《天宝曲史》第七出“交妒”,两诗各有修改。梅妃诗为:“一枝浓艳雾中开,撇却巫山云雨来。歌罢霓裳环珮冷,清宵更上避风台”。杨妃诗为:“梅花雪里亦清真,玉骨冰肌月作邻。待得群葩争笑日,可怜零落旧时春”。稍后的《隋唐演义》第七十九回,梅妃诗则改为:“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杨妃诗改为“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亦清真。总教借得春风早,不与凡花斗色新”。
二、莆仙戏《江梅妃》及《张果老》
明末以来的莆仙戏曲目,有《江梅妃》。后段说:安史之乱时梅妃欲自尽,得仙人张瓜老夫妇救居仙境,后与太上皇团圆。这个情节,是《惊鸿记》与《隋唐演义》之间的中介。《惊鸿记》说,梅妃避入玄都观,后太上皇驾幸此观而相认迎回宫。而《隋唐演义》说,梅妃自尽,张果妻韦氏仙降而救醒,纸驴载梅妃至白云山小蓬瀛修真观而下降隐居,后回京与太上皇团圆。
张果老的事迹,最早载于刘肃的《大唐新语》卷十“隐逸”条。新、旧唐书均将张果载入方伎传。则天时,张已数百岁,辞召。玄宗时先是辞召而后赴召,辞娶玉真公主而隐居于蒲吾县(后改为平山县)栖霞观。上擢为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赐帛及扶侍二人等。其“噀水成驴”故事,最早载于郑处诲的《明皇杂录》;实际上取材于《后汉书·蓟子训传》。宋《高道传》说:张果是白蝙蝠精,乘白驴,迭之如纸,水噀则复。①《通俗编》引“噀水成驴”事后指出:“俗言张果老倒骑驴,各传记未云,盖倒骑驴乃潘阆事。②”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上册469—470页载:潘阆,字逍遥,大名人,宋太宗时赐进士第。尝因事被追捕,不得。咸平(998—1003)初,来京,为吏所收。真宗释其罪,以为滁州参军。潘有过《华山诗》,云:“帚头吟望倒骑驴,旁人大笑从他笑”,长安许道宁乃为画《潘阆倒骑驴图》。③后来八仙传说里,有张果老倒骑驴之说,④或系由此转变而出。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七十一载《张果老倒骑驴图》诗。
唐代康軿《剧谈录》卷下“政平坊安国观画”条载:唐明皇玉真公主建安国观,内精思院有天尊老君玉像,叶法善、罗公远、张果三像并图于璧,女冠多上阳退宫嫔御。咸通(860—873)中,有书生说每逢清风朗月,观内即闻步虚笙磬之音。笔者认为:这是贬居上阳东宫的江梅妃与张果的仙缘。宋《宣和画谱》也载有唐无名氏的《张果画像》(玄宗诏画形集贤院)。
新旧唐书均未言及张果妻是韦氏。
早在唐时,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就有张老故事①,扬州六合县园叟张老是上仙长兴张古老,韦恕女乃上天玉女,只因思凡,上帝恐怕凡人点污,故令张老请张、李两媒婆说亲后取归上天。宋衍为词话(即小说)《种瓜张老》②。宋元时庐陵罗烨编《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衍为《种叟神记》。此后,《古今小说》33卷衍为宋元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③。程毅中著《宋元小说研究》,340页认为:张古老似即影射唐代的通玄先生张果,宋元时是八仙之一。《种瓜张老》是神仙小说的一个标本。吴光正著《八仙故事系统考论》,263页指出:种瓜张老的故事,明清时被附会成张果老的故事。
莆仙戏《江梅妃》后段载于《福建戏曲传统剧目索引》第5辑,前段载于第1辑。两段同名,编者认为是全剧的后、前段。后段是明代创作的,出现了仙人张瓜老夫妻;此后又出现了清初的莆仙戏小折戏《张瓜老》。莆仙方言中,“果”、“瓜”谐音;“老”既是对八十老人的实称,也是对仙人的尊称。
马建华著《莆仙戏与宋元南戏、明清传奇》,第六章《莆仙戏与明传奇·第三节历史剧》,载有莆仙戏《江梅妃》。陈雷等著《福建地方戏剧》,第237页载:明末以来的莆仙戏传统剧目,有《江梅妃》,抄本。均指后段,省艺研所藏有残本。
马建华《莆仙戏与宋元南戏、明清传奇》第七章第一节《莆仙戏与清初苏州派戏曲》第三目考证而指出:莆仙戏《张瓜老》改编自李玉的《太平钱》和《太平广记》卷十六《张老》。笔者查得莆仙戏小(折)戏《张瓜老》,共4场。说张果种瓜,八十未娶,亦名张瓜老,以十万太平钱聘娶韦小姐,韦老爷想背约,但小姐认为张非凡人,遂当堂成婚。瓜老讨要白驴才能归宁,遂有朝廷赐韦老爷西番贡物白驴一只。张氏夫妇得白驴后仙去。清咸丰举人杨玉章《百艳词》载有小折戏的剧目:“钱惊十万贻《张果老》”。
《江梅妃》前段4场,说江梅妃入宫后游园赏梅、贵妃忧煎、翠华西阁、吟诗却珠的故事。其中说西番进贡珍珠,与莆仙戏小戏《张瓜老》的西番贡物白驴相沿;而《惊鸿记》则说是土藩献来珍珠。《福建戏曲传统剧目索引》第1辑中括注江梅妃:俗谓之江东妃。说江梅妃是江东人,始自乾隆中期成书的《莆风清籁集》;这个括注,应是1958—1960年间,福建省文化局编印时加注的。清咸丰举人杨玉章《百艳词》载有前段剧目“珠自梅宫赐《江梅妃》”。1962年11月,郭沫若偕夫人于立群到莆,看到咸丰年间的抄本,遂赋《途次莆田》诗,有句“梅妃生里传犹在”,即指前段,剧本已佚。
第三节 清代剧目
清代剧坛所演江梅妃,有以江梅妃为主角的,如朱佐朝、程枚的《一斛珠》传奇、孙郁的《天宝曲史》传奇、无名氏的《梅妃怨》杂剧、石韫玉的《梅妃作赋》杂剧、梁廷楠的《江梅梦》杂剧、莆仙戏的《秦国祯》等。有以杨贵妃为主角的;如无名氏的《沉香亭》传奇,洪升的《沉香亭》、《舞霓裳》、《长生殿》传奇,唐英的《长生殿补阙》杂剧等。在两妃戏中,梅妃戏已占多数,其正面形象深入人心。梅妃戏的代表作是《天宝曲史》,杨妃戏的代表作是《长生殿》。《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还收有《梅妃自叹》等讲唱篇目。
一、传奇《天宝曲史》
作于康熙十年(1671)的《天宝曲史》,对《惊鸿记》是拨乱反正,即回归在《梅妃传》的基础上,把江梅妃塑造得更忠君爱国,把杨贵妃塑造得更妖惑迷主。主要体现在:
第二出,唐玄宗赞江梅妃“真堪作宫中之良友也”。第七出,江梅妃叹曰:自己进宫数年,未敢驿贡梅花;杨妃才进宫,就驿贡荔枝。第十二出,贵妃妒闯翠华西阁,玄宗感到江妃所言有理:“田舍翁尚能易妻”,遂将杨妃谴归杨宅。第十六出,江妃却珠,自语:“仔细思量起来,奴家一身还不足惜,我闻安禄山大有跳梁之意,杨国忠岂堪宰相之才。皇上兵甲无备、信任非人,单单为这一介肥婢。国家大事将来不知作如何结果也”。江梅妃此后死于安史之乱,其言行大忠,确为“宫中良友”、堪称国家宰辅。
而杨贵妃呢?宠封杨氏家族,一进宫就驿贡荔枝,衍出认干儿子安禄山的怪事,与虢国夫人合谋唆废江梅妃;玄宗迷于杨妃、虢国夫人,误用奸邪,逃幸西蜀而动了天下之公非,结果杨氏一族丧命马嵬。
二、传奇《长生殿》
康熙时,钱塘洪升创作《长生殿》一剧。“念情之所钟,帝王罕有,马嵬之变,势非得己,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对《沉香亭》、《舞霓裳》等剧经十余年修改三易其稿而著成《长生殿》。这是部悲剧大作。唐玄宗先有作为,后沉溺声色。杨、江两妃争宠,江梅妃气病身亡,于是杨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安史之乱,杨贵妃被赐死马嵬坡,玄宗也“此恨绵绵无绝期”。
洪升的《长生殿》以杨妃为主角尽删涉秽事以垂戒后世。其梅妃故事也是对《惊鸿记》的拨乱反正。如说:梅妃在翠华阁与玄宗重续旧情,次早被贵妃闯阁而“忍气回来,一病而亡”。体例继承了《天宝曲史》在每出末尾附有集唐诗句的写法。吴梅的《顾曲麈谈》认为:《长生殿》“取天宝间遗事,收拾殆尽”。《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卷》中篇认为:《长生殿》在继承前人李杨题材成果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并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康熙二十八年(1689),内聚班演出《长生殿》,康熙看后赐优人银二十两,并向诸亲王称道。于是诸亲王及阁部大臣,凡宴集必演之,赏数悉如御赐。七月佟皇后逝世。八月,内聚班为答谢洪而为他专场演出,洪遂邀请众多名流同观。事后有人举报,洪升及士大夫、诸生被革职、除名的共50多人,侍读学士朱典等人被革职。事与南北党争有关,洪与南党高士奇等人关系较密。此后,洪的艺术声誉反而与日俱增。《长生殿》的影响,也超过了《天宝曲史》。清人凌廷堪的《与程时斋论曲书》说:“自明以来,南曲寝盛、北曲微矣。但南曲佳者盖寡;北曲豪放疏宕及科诨立局,尚有元人意度。四百年来,中流砥柱,其稗畦之《长生殿》乎!”
三、传奇《一斛珠》
唐明皇剧坛一度突出杨妃,文人们心有不甘。江苏海州人程枚历经20年,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撰成《一斛珠》传奇。程枚“爱稗畦守法之严,而惜其立意未善,乃反其事,以曹邺《梅妃传》谱入新声,为《一斛珠》传奇,而法律亦如稗畦,不废元人绳墨,诚斯道之功臣也”。①
凌廷堪的《一斛珠传奇序》说:“杜少陵《丽人行》:‘杨花雪落复白蘋’,盖为太真忮梅妃而发,杨则太真之姓,蘋则梅妃之名也。此诗故多感慨,若虢、秦,若丞相及此句,皆明指时事。说杜诗者往往穿凿,于此独未之及,何也?余友程君时斋取曹邺《梅妃传》谱作传奇,杂取少陵事附之,名曰《一斛珠》。”对于杜甫《丽人行》诗的理解,争论很多。
萧涤非《杜诗选注》31—32页认为:“杨花雪落复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是隐语、微辞,结合时景,揭露杨国忠和从妹虢国夫人通奸的丑事,以蘋和杨花出于一体为证,引《尔雅·释草》:“萍、蘋,其大者蘋”。《埤雅》:“世说杨花入水化为浮萍。”据此:杨花和蘋、萍,虽为三物实出一体,故以杨花复蘋,影射兄妹苟且。北魏胡太后尝逼通杨白华,白华惧祸而降梁,胡太后思之而作《杨白花歌》。杜甫这句诗也暗用这个淫乱故事。
靳极苍《长恨歌及同题材诗详解》83页有不同看法:杜甫以“致君尧舜”为抱负,这些隐私事当不屑一谈。杜甫求官心切,正想通过鲜于仲通走杨国忠的门路,不会揭其隐私招来横祸的。通读杜诗,再无攻击人隐私之言。依《丽人行》诗此处文理看,这两句在“鞍马逡巡”两句之后,“炙手可热”两句之前,正是形容其声势煊赫的句子,应解为:那后来者的声势大极了,闹得全场鼎沸,连江边的杨花也大雪样地纷纷飘落,树上的鸟儿更惊飞而去。《剧谈录》卷下说:曲江“入夏则菰蒲葱翠,柳阴四合”。唐章碣《曲江诗》:“落絮却笼他树白”。说明曲江原是多柳树的。“红巾”,唐代妇女随带的饰物,大概因拥挤而脱落地上,被鸟衔去。①苏轼《赠别诗》:“青鸟衔巾久欲飞,黄莺啼别更悲哀”即用此诗意。
凌廷堪认为杨花指杨贵妃,白蘋指江采蘋,“杨花雪落复白蘋”是杨妃伎害梅妃的真实写照。卢兆荫《“梅妃”其人辩》②认为有穿凿附会之嫌:《丽人行》写的是“三月三日天气新”的暮春时节,杜甫描写春末夏初的景色时,使用“杨花”、“白蘋”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桃花细逐杨花落”(《曲江对酒》)、“糁径杨花铺白毡”(《绝句漫兴九首》之七)、“况足采白蘋”(《寄薛三郎中》)、“江潭隐白蘋”(《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之二)、“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清明二首》之二)等。可见杜甫《丽人行》中的“杨花”、“白蘋”,也应是用于描写春夏之交的自然景象,并非“明指时事”。
四、杂剧《莫愁湖江采蘋命字》与莆仙戏《秦国祯》
江梅妃忠君报国的艺术形象深入民心。嘉庆时,蓉欧漫叟撰作《莫愁湖江采蘋命字》杂剧,写一妓女行为举措像江梅妃,因此时人赠称“江采蘋”。蓉欧漫叟,即张蠡秋,清乾嘉时人,性爱戏曲,工于诗词。嘉庆己未(1799)秋,客白门,取青溪近事可供谈噱者,各填一曲,言情叙事,无所虚伪③。《莫愁湖江采蘋命字》杂剧为《青溪笑》下卷第7种。《今乐考证》著录总名《青溪笑》及16种分目。《大梅山庄书目》仅录总名。有清嘉庆间原刻本,南京图书馆藏。④
以上列举的梅妃故事剧目,均载《中国剧目辞典》,王森然遗稿,《中国剧目辞典》扩编委扩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该辞典共收15855条,其中古典戏剧剧目全录,但折戏仅立清代《缀白裘》中剧目为正目。因此,关于梅妃故事的剧目是搜罗无遗了。
清康熙以后,小说《隋唐演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其情节多为戏曲所采用。如莆仙戏《秦国祯》基本沿用《隋唐演义》第79、80回的情节。故事双线进行:
济南秦国祯中试,未出榜时爱恋达奚盈而忘归,寻得后中状元、授翰林。安史之乱时,两人失散。
高力士到闽兴化江东村寻得秀女江采蘋进京,封为梅妃。安史之乱,梅妃在宫中自尽时为张果妻子所救,出城途遇达奚盈而一同寄居白云山罗素姑庵中。后,秦国祯奉诏到河北,途经罗素姑庵而与达奚盈、梅妃相见。收复两京后,国祯奏明,梅妃回宫团圆、国祯与奚盈成亲。
此剧说江梅妃是兴化江东村人,而乾隆中期的《莆风清籁集》始载梅妃是江东村人。可知,该剧是乾隆中期以后编撰的。
第四节 民国剧曲举要
民国期间,笔者以莆仙戏、京剧、潮剧为例来进行分析。
莆仙戏演江梅妃,其中带有一些莆仙独有的情节。1958—1960年福建省文化局编印《福建戏曲传统剧目索引》,5辑中仅前4辑就收入莆仙戏小(折)戏408个、本戏745个,民国及以前的梅妃戏尽在其中。
京剧是全国第一剧种,对各地戏曲影响最大;也是中国戏剧扬名世界的代表剧种。曾白融主编的《京剧剧目辞典》收录5300多条,其中传统剧目原则上尽量收齐,梅妃戏可以说是全汇该书。
潮剧是广东潮汕地方的戏曲,与莆仙相邻,其梅妃戏受莆仙戏影响但有新的发展。林淳钧、陈历明编著的《潮剧剧目汇考》,共上、中、下三册,收集潮剧上演过的剧目2400个,其中1949年10月前的1000多个,内有梅妃戏5个。
一、莆仙戏的江梅妃剧目
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莆田人杨梦鲤《意山堂集》录有戏联剧目120个;咸丰时举人、莆田人杨玉章在光绪时撰《百艳词》(《梨园百咏》),载有剧目112个。光绪时,兴化戏《百廿节走白》录有121个剧目。以上3种剧目中,均无《平三寇》。因此,笔者暂定《平三寇》为民国时期的剧作。该剧胡编乱造,甚为荒谬。说唐玄宗求神仙术,叶法善、张果应召;又选美女3千人,其中武林王氏为正宫皇后、莆田江采蘋为梅妃、寿王妃为杨贵妃。外国国王命安禄山到中国打探军情,夜宿山东三杰村响马杨氏三姐妹客店,与三姐妹成奸。安在玄宗游猎太平山时,变为三尺儿童射雁,玄宗携归命拜贵妃为母,醜声四播,诸臣劾奏,玄宗遂调安为镇边节度使。郭子仪收复三寇(杨氏三姐妹),玄宗却收在西宫,后封为三夫人。
二、京剧的江梅妃剧目
京剧剧目中的梅妃戏,以贵妃为主角的,有《贵妃醉酒》、《长生殿》、《风流天子》、《太真外传》等。内以梅兰芳的《贵妃醉酒》最著名。说明皇爽约杨贵妃的百花亭共饮,杨始知明皇夜宿西宫江妃处,遂独醉遣愁。据《京剧剧目初探》,此剧原出于明人《磨尘鉴》传奇第12出“醉妃”。康熙壬寅(1722),朱廷镠、朱廷璋编《太古传宗》,其中《醉杨妃》一出唱词几与《贵妃醉酒》全同,唯后者词句较多。①周明泰《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载:光绪十二年(1886)七月,汉剧花旦吴红喜进京搭京剧四喜班,头天演《杨妃醉酒》,为《醉酒》入京之始。1916年后梅兰芳演出,有唱片行世,川剧、徽剧、汉剧、桂剧、湘剧、秦剧、潮剧均有类此剧目。
以梅妃为主角的,有《梅妃》、《白虹贯日》、《上阳宫》等。
程砚秋的《梅妃》最著名,该剧剧情在《梅妃传》的基础上予以塑造。原为悔庐居士编剧的《江采苹传》,1925年程砚秋改编为《梅妃》,1928年初次上演。程砚秋在京剧坤旦中还别创新声,影响深远。1938年12月初刊的徐慕云《中国戏剧史》,192页载:坤旦程砚秋崛起于平津,以宽窄抑扬之音,别创新声,深为南北所欢迎。于是代坤旦开一方便之门,往昔被人讥为鬼音者,今多利用砚秋唱法。此等补救良药,不啻坤旦之还阳草,一时风从,遂有无旦不程腔之盛况……此坤旦之第一转机也。民17年(1928)春,上海各舞台大开男女合演之风气……坤伶乃得侪于男角之列,身价大增。程砚秋饰梅妃图,载《中国戏剧史》插页第13页,徐慕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
梅妃戏中的《白虹贯日》值得注意。该剧以睢阳坚守战为背景,描述:安禄山兵陷长安,尚书张均拟献梅妃而晋爵。梅妃、女伶谢阿蛮与雷将军奔投睢阳的张巡帐下,梅妃在坚守战中断臂殉国。谢阿蛮以雷将军名义向郭子仪请兵解围,收复长安;张均等降臣被诛;张均妻子徐菡假冒梅妃,乘机刺死安禄山。该剧把梅妃如此塑造,形象更加高大;为梅妃戏曲中所仅见。
三、潮剧的江梅妃剧目
潮剧的梅妃故事剧目,有《贵妃醉酒》、《长生殿》、《凤凰山》、《唐玄宗游月宫》、《锦香亭》等。其中一些情节,也是新创的。
《凤凰山》说:李林甫在百花亭选中兴化县美女江采苹;密藏未选中的众女,奸后杀之。
《唐玄宗游月宫》说:唐王令李林甫选美,江秀才没有行贿,李林甫强选其女采苹入宫并迫死秀才。采苹入官封居上阳宫,感郭太守葬父之恩,密召入宫受封。李林甫又进太真入宫以夺采苹之宠;太真与李林甫合谋,诬郭太守与采苹有私。唐王不察,处斩郭太守、贬居采苹。
《锦香亭》说:玉环与明皇同梦,玉环遂仿霓裳羽衣曲,明皇复召玉环进宫。斗曲时,梅妃被贵妃所败,贵妃乘机刺梅妃,幸帝力阻。未几,玉环命宫女玉桂献帝毒酒,说是梅妃所进。帝觉有毒,召梅妃怒责,梅妃有口难分、含冤自尽。众仙女引她于锦香亭托梦,求帝伸冤。
这3个剧目都是20世纪30年代演出的,编造离奇、刀光剑影,实际上是当时内战外患的社会现实的曲折反映。
四、弹词《梅妃怨》
青浦人陈姜映清,家贫,设帐授徒,著有弹词《玉镜台》,谭正璧誉为“女性弹词黄金时代的殿军”。此后,1936年出版的《映清女士弹词开篇》,收入《梅妃怨》,应是民国初期所作,有句:“(细思量)早知雨露如朝露,悔入深宫受帝恩,丝牵御柳色青青”。
附注
①《南村辍耕录》。 ②《全宋词》699页。 ③《全宋词》984页。 ①《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梅》530页。 ②《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梅》194页。 ③另一是《汉宫秋》。 ①《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 ①引自南宋曾糙《类说》卷三,南宋绍兴十年(1140)初刻。 ②《中国民间诸神》723页。 ③见《图画见闻录》。 ④唐人《张果传》无倒骑驴的事。 ①牛僧孺《玄怪录》也载,《太平广记》卷十六引载为《张老》。 ②《述古堂书目》也载。 ③《宝文堂书目》亦著录;是马不是驴。 ①凌廷堪《与程时斋论曲书》。 ①此解约取《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唐诗选》。 ②载《学林漫录》1984年9集。 ③《青溪笑》序文。 ①载《中国剧目辞典》586页。 ①见《梅兰芳舞台艺术》。
知识出处
《江梅妃》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江梅妃的研究成果及资料汇编。有关梅妃的记载散见于史志、诗词歌赋、小说笔记与戏剧中,为了进行系统的研究,笔者收集整理了六年,终成此书。
阅读
相关人物
江梅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