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明至民国小说笔记中的梅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梅妃》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52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明至民国小说笔记中的梅妃
分类号: I242.1
页数: 13
页码: 50-62
摘要: 本章记述了明至民国小说笔记中的梅妃,其中包括了明末清初的描绘、《隋唐演义》中的塑造、梅妃故事的传衍等。
关键词: 梅妃 小说 笔记

内容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描绘
  明代,江梅妃的故事在福建有了发展。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由世间上升到灵界,始于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唐玄宗与江梅妃的故事,由世间上升到灵界,始自明隆庆五年(1571)莆田人余一鹏的东华双龙记载,继之以万历十年(1582)前后的《惊鸿记》传奇。此后,徐熥的《荔枝假梦》衍出唐玄宗侍儿十八娘也成花仙。
  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徐熥写《荔枝假梦》,说:因江采苹之荐,福州人十八娘以侍儿得幸于唐玄宗,马嵬事变后,十八娘归里,居晋安城东报国院,至德三年(758)卒,葬于院旁。
  万历中,闽人东海生在报国院梦会十八娘等人。①这个故事,起源于北宋兴化军人蔡襄的《荔枝谱》:俚传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嗜吃色深红而细长的荔枝,因而命名该荔为“十八娘荔枝”,墓在福州城东报国院,墓旁有该荔。
  万历后期成书的《五杂组》,是福建长乐人谢在杭(肇淛)的笔记。其卷八·人部四·美妇条载:“梅妃宠夺上阳,俊娥情深来梦”。“驿骑双果,绛仙之秀色可餐;珍珠寂寥,梅妃之光辉满座”,均取材于《梅妃传》。崇祯刻本的《西湖二集》小说,是杭州人周楫所撰,其中第十一卷后半段,全取材于《梅妃传》。
  清初笔记,继续发展江梅妃的形象与故事。如顺治时周亮工的《闽小记》“西施舌”条,比喻蛎房丰姿胜并牡丹,“其太真之乳乎”;江瑶柱以冷逸胜并梅,产涵江,癖梅妃子亦生其地,“其妃子之玉骨乎!”清初截界,黄石与涵江相邻,故周亮工泛言江梅妃为涵江人。从宋始,就有类似的比喻。如:苏东坡《四月十一日食荔枝诗》有句:“似开江珧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注云:予尝食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子无比,惟江珧柱、河豚近之”。明代谢在杭《五杂组》卷九载:“江珧柱,惟福清、莆中有之”。清康熙时,江苏吴江人钮锈的《觚剩》续编卷四《味圣》将其与美人比:西子似河豚、赵合德似荔枝、杨太真似玉面狸。“不得已而思其次,则宁波江瑶柱、洞庭杨梅、宜兴柿狐,亦其流亚,然总非宫闱绝色也。”乾隆《莆田县志》卷二《物产》则载:江瑶柱,“中有柱,如玉。味极甘美,昔人匹之杨妃乳”。民国《厦门市志》卷十“物产志”却说:“江瑶柱,一名杨妃舌,产于兴化海”。可见,历代文人的看法不一致。
  康熙七年(1668),仁和(属今杭州市)人王晫的《看花述异记》衍说:在山阴(今绍兴)沈氏园,王晫(丹麓)梦遇梅妃与历代妃主的故事。张山老评曰:“丹麓惜花如命,固应有此奇遇。”该园因陆游的故事及多次题咏而出名。陆游母休媳唐婉,唐氏后改适赵士程。绍兴二十五年(1155)某日春游,陆与唐、赵相遇于禹迹寺南的沈氏园,赵致酒肴于陆,陆怅然而赋《钗头凤》词,未久唐卒。绍熙三年(1192),陆游68岁,有诗序云:40年前(实为38年),曾题词沈氏园,偶复一到,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遂赋诗。陆晚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75岁(1199)又赋二绝。其二有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见惊鸿照影来”。开禧元年(1205)岁暮,陆81岁,夜梦游沈园,又作二绝,其二有句:“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①
  第二节 《隋唐演义》中的塑造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姑苏龚绍山本《隋唐两朝志传》②是现存最早记述隋唐两朝史实、逸闻的小说。其中未叙及江梅妃。此后,万历间刊的钟谷熊大木编集《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嘉靖李大年序);万历四十八年武林书坊刊的徐文长评本《增补绣像隋唐演义》,均未叙及江梅妃。而后世流传最广的,则是褚人获的《隋唐演义》。末署康熙甲子(二十三年、1684)仲春古吴赵澄笔,可知初刻本比褚人获作序本早11年。四雪草堂重订本《隋唐演义》有插图100幅。褚人获(1635—1710),字学稼、稼轩,号石农、没世农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布衣不仕,著有《隋唐演义》、《坚瓠集》等书,与尤侗、洪升、顾贞观等名人文士有来往。
  清代,杭州人梁绍壬(1792—1837年之前)的《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七《隋唐演义》条载:《隋唐演义》叙隋炀帝、唐明皇事甚悉,而皆有所本。叙炀帝事,并见于《迷楼记》、《海山记》、《开河记》。“其叙唐宫事,则杂采刘涑《隋唐嘉话》、曹邺《梅妃传》、郑处海《明皇杂录》、柳珵《常侍言旨》、郑棨《开天传信记》、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无名氏《大唐传载》、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史官乐史之《太真外传》、陈鸿之《长恨歌传》,复纬之以本纪、列传而成者,可谓无一字无来历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4篇说:《隋唐演义》多本正史纪传,加上唐宋杂说(如《梅妃传》等),“叙述多有来历”,文笔纯如明季时风,浮艳在肤,沉著不足。
  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一书116页认为:褚人获出生时,袁于令已63岁。褚成年时,不可能与袁商酌将袁藏唐朝卢肇的《逸史》中两世姻缘故事编入《隋唐演义》。很可能是:褚揑合、创造了两世姻缘故事,而借助于袁的名声。
  彭知辉《隋唐演义材料来源考辨》一文指出:《隋唐演义》后44回情节发展是依据宋代朱熹等人编撰的《通鉴纲目》,包括基本摘录、部分摘录、袭用个别段落、敷演史事;后40回的议论性文字多由褚写成,“说教味极浓,是史官文化影响的表现”。①
  刘烈茂著《中国分体文学史小说卷》下编,第三章第四节指出:在英雄传奇的历史演义小说中,《隋唐演义》影响较大。作者将隋炀帝、朱贵儿的艳史与唐玄宗、杨贵妃的纠葛虚构为因果轮回的两世姻缘,批判了封建帝王的荒淫生活。该书艺术成就比前代的同类小说高得多。既本于正史,又大胆采用民间传说进行合理虚构、艺术再创造,全书脉络分明、关目连贯、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文笔通畅;最值得肯定的是:作者旗帜鲜明地确立了历史小说的独立地位,摆脱了长期以来视历史小说为正史附庸的观点。
  一、梅妃的前身侯妃子
  《隋唐演义》说元始孔升真人在太极宫听讲,不合与蕊珠仙女相视而笑,犯戒谪尘,分别罚作隋炀帝的四品夫人朱贵儿、隋炀帝;到唐时,分别再世为唐玄宗、杨贵妃。与孔升真人一笑动了凡念的蕊珠宫另一仙女也谪降人世,在隋时为侯妃子,负才色而不遇主,以致自尽;再转生为梅妃,方了一笑之缘,却又遭妒夺宠;后因临难矢节、忠义可嘉,故得仙媛救援,重返旧宫仍作仙女。
  早在宋时,梅已被喻为蕊珠宫仙女。毛滂,字泽民,衢州人,政和(1111—1117)中守嘉禾,有东堂词。其《玉楼春·定空寺赏梅》有句:“蕊珠宫里三千女。滴粉为春尘不住。月华冷处欲迎人,七里香风生满路①。”向子諲(1085—1152),字伯恭,临江(今江西清江)人,自号芗林居士,官至知平江府,有酒边集。其《鹧鴣天·咏红梅》也有句:“此花独步百花饶,蕊珠仙子醉红潮”②。赵彦端(1121—1175),字端庄,鄱阳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至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有介庵集,不传。咏《鹧鴣天(羊城天下最号都会,风轩月馆,艳姬角妓,倍于他所,人以群仙目之,因赋十阕鹧鴣天)》。之一《萧秀》有句:“有女青春正及筓。蕊珠仙子下瑶池”。“天教谪入群花苑,占得东风第一枝”③。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有惜香乐府九卷。其《江梅子·忆梅花》词有句:“小溪清浅照孤芳。蕊珠娘。暗传香。春染粉容,清丽傅宫妆”④。袁去华,字宣卿,奉新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任善化、石首知县,有袁宣卿词一卷。其《蓦山溪·次陈帅用曹元宠梅花韵》有句:“蕊珠宫阕,西帝陈嫔御⑤。”喻梅花为西方尊神的侍妾,居蕊珠宫。其《念奴娇·梅》词有句:“蕊珠宫女异幽妍”①。无名氏,《太常引》词有句:“江梅开似蕊珠宫”②。
  与此同时,也喻及水仙。苏轼(1037—1101)《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词咏曰:“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飞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雷辊夫差国,云翻海若家。座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③。”该词出现了萼绿华与水仙。而范成大《梅谱》喻绿萼梅为萼绿华。有的诗人则将水仙花神喻为江妃。如韦骧(1033—1105),字子骏,本名让,钱塘(今杭州)人。皇祐五年(1053)进士,官至知四明,提举洞宵宫。其《减字木兰花·水仙花》词有句:玉盘金盏。谁谓花神情有限。绰约仙姿。仿佛江皋解佩时④。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知赣州、宝谟阁学士。有《水仙花》4首。前二首曰:
  江妃虚却蕊珠宫,银汉仙人谪此中。
  偶趁月明波上戏,一身冰雪舞春风。
  额间拂杀御袍黄,衣上偷将月姊香。
  待倩春风作媒却,西湖嫁与水仙王。
  水仙,是传说中的水中神仙,一说伍子胥为水仙,又说屈原为水仙。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其旁为林逋祠堂。苏轼《分类东坡诗》卷十《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卷二十五《书林逋诗后》,均咏及水仙王。杨万里的诗作将水仙花喻为从蕊珠宫谪下的江妃,欲在西湖嫁与水仙王。由于水仙王庙与林逋祠堂相邻,蕊珠宫的水仙花化身江妃演化成了蕊珠宫的梅花化身江梅妃。
  南宋时赵以夫(1189—1256),字用父,号虚斋,福建长乐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官至资政殿学士、吏部尚书兼侍读,有虚斋乐府。其《金盏子·水仙》词也有句:“得水能仙,似汉皋遗佩,碧波涵月”。“殷请折伴梅边,听玉龙吹裂”①。该词把水仙喻为江妃,与梅相伴。张炎(1248—),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西秦人,家临安。宋亡,落魄纵游,有山中白云词、词源。其《浣溪沙(写墨水仙二纸寄曾心传,并题其上)》之二下阙咏道:“冷艳喜寻梅共笑,枯香羞与佩同纫。湘皋犹有未归人”②。此词中,水仙、梅花与江妃的故事融在一起。
  侯妃子的故事载在第28回。
  二、蕊珠宫仙女下凡及梅花绝献等
  梅妃的故事从第79回开始。
  陈造〈1133—1203)的《洞仙歌·红梅》词将梅花喻为仙女许飞琼,有句:“谁见飞琼巧梳洗”。许飞琼是西王母的侍女,见题为汉代班固撰的《汉武帝内传》。明万历《惊鸿记》传奇第39回衍为:梅贵妃是许飞琼下凡。到清康熙时的《隋唐演义》又演变为蕊珠宫仙女下凡。
  《隋唐演义》第79回的新创,还有:
  江采蘋生于“闽中兴化县珍珠村”。唐时,闽中无兴化县。唐武德五年(622)莆田第三次立县,圣历二年(699)析莆田西部地置清源县(天宝元年改名仙游县),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设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但兴化县在山区,不在海边;珍珠村此处仅见。
  “江仲逊,字抑之,夫人廖氏,单生一女小名阿珍(采蘋)”。而莆田《江氏族谱》却载:江仲逊,字惟恭,封镇国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夫人吴氏。“吓珍”,也是此处仅见。
  “仲逊遣人于江浙山中遍觅各种最古梅,植于庭院,额曰‘梅亭’。采蘋朝夕观玩,遂自号梅芬”。以上均是该书仅见。不过,清时莆田有梅花亭,应典出于《梅妃传》与此书。黄石儒妇陈淑英(1808—1877)有《梅花亭》诗:
  长亭美号令人猜,四顾苍茫不见梅。
  浅水平桥依旧在,寻春有兴枉徘徊。
  “采蘋有《梅亭》、《丛桂》等八赋”。查《辞源》,无“梅亭”、“丛桂”词条。
  “赐江仲逊黄金千两,彩缎百端,回家养老”。即:仲逊秀才终身。可知《江氏族谱》说封仲逊金紫光禄大夫、镇国将军,那是《隋唐演义》成书以后修谱人所增。赐仲逊黄金千两,似源出《惊鸿记》19出:梅妃厚酬黄金千两,请杜甫作《楼东赋》。
  “岭南刺史韦应物、苏州刺史刘禹锡,各选奇梅五种,星夜进呈”。此处源出明万历《惊鸿记》第五出:几年来,各处节度使、守令官员均贡梅;而岭南太守韦应物迟至今年才贡,不过所贡数十种都是珍奇品种,明皇令置宜春院,而与梅妃共赏。学者们对贡花早有看法,如苏东坡云:钱惟演为西都留守,为置驿贡洛花。识者鄙之,此宫妾爱君之意也。故予《荔枝叹》亦云:“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盖为公惜之也。①
  第80回,《隋唐演义》新创有:梅花绝献、荔枝远来。早在明万历时,《惊鸿记》第五出就说:几年来几地均贡梅。清康熙《天宝曲史》第七出改为:梅妃未敢轻扰驿递;杨妃才进御,便西蜀贡荔。
  《隋唐演义》记述:宁王醉踢梅妃绣鞋后,与驸马杨回合议而于次日行计:宁王肉袒膝行请罪,杨回密奏玄宗纳杨玉环(寿王妃)。《梅妃传》、《惊鸿记》第七出原说是汉王,虚指。撰于《隋唐演义》之前的《天宝曲史》传奇第二出说是薛王蹑梅妃足后四王合议。史载:薛王是睿宗五子,逝于开元二十二年(734)七月。玄宗宠爱武惠妃长达20多年,远远过于王皇后、赵丽妃、刘华妃、钱妃等人。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武惠妃病逝,立刻追赠为“贞顺皇后”。因此,武惠妃得宠时薛王蹑足梅妃也是虚指。至于驸马杨回合议,源出《惊鸿记》第八出;但正史上驸马杨回是与武惠妃陷害太子李瑛等3人的。
  玄宗幸玉环后,梅妃步到南宫,玄宗叫玉环拜梅妃,双方各题诗讥讽。《隋唐演义》的这个情节源自《惊鸿记》第10出。
  《天宝曲史》第7出衍为两妃平等相见。三处的诗略有不同,《隋唐演义》的诗与《惊鸿记》的诗更相似。详见戏曲篇。
  玄宗叫高力士选梨园最快戏马,密召梅妃到翠华西阁重叙旧爱。《隋唐演义》的这个情节,源自《惊鸿记》20出、21出。
  三、江梅妃回归蕊珠宫
  第91回,说玄宗逃蜀时欲召梅妃同行,杨妃止之。这个情节,源自《天宝曲史》第20出:玄宗要内侍传知西宫江梅妃“携带同行”,但杨妃背着玄宗向内侍摇手阻止。
  第97、98回说安史之乱时的夏天,梅妃自缢,仙人张果命妻韦氏由王屋山天降相救,袖出纸驴让梅妃飞乘而遁居兰阳白云山小蓬瀛修真观,观主是罗公远的族属罗素姑。接着,状元秦国祯所聘的侧室达奚盈盈出家于此。此后,罗公远与叶法善到观,法善赠给梅妃一枝仙梅,四时常开、清香不绝,预言梅妃待重见旧主、享完后福,才身、花同谢;并赠诗预言盈盈、梅妃各自团圆。与此同时,太上皇在蜀中误认梅妃已逝,遂命方士张山人访求梅妃魂魄。张山人遍游三界,俱无踪影。唐军收复两京,秦国祯到修真观寻得盈盈,访知梅妃而奏报朝廷。预言应验:盈盈为国祯侧室,梅妃回兴庆宫与太上皇重聚。
  以上情节源自《惊鸿记》28出、36出,但有所增衍。28出说:梅妃出逃,化名吴二娘,蒙悟真师姑收留,避居玄都观。36出说:太上皇还都后,驾幸玄都观,与梅妃相认。到明末的莆仙戏《江梅妃》,衍为:张果夫妇救梅妃居仙境,太上皇回都经马嵬驿时;张果夫妇送梅妃与太上皇相聚。太上皇返都后传位太子,愿与梅妃共老上皇宫。
  第99回,说梅妃与太上皇团圆后一段时间,得张果妻韦仙姑托梦:不可久恋人世,要早归蕊珠宫故居;叶法善所赠仙梅亦香减色憔;梅妃遂染病卧床,拒服药而与花同谢归天。太上皇以贵妃之礼殓葬。而说梅妃是贵妃,源出明代《惊鸿记》39出:梅贵妃是西王母侍女许飞琼下凡。清乾隆时《梅妃作赋》杂剧也说“封为贵妃”。
  100回,说太上皇着鸿都道士杨通幽游行霄汉,得知梅妃仍为蕊珠宫仙女,而杨贵妃则在北阴别宅受难。此后太上皇辟谷修道,升天为元始孔升真人。早在北宋时,《杨太真外传》已说唐玄宗是元始孔升真人。此后明《惊鸿记》39出续衍李隆基是孔升真人;《天宝曲史》28出,则说太上皇辟谷修道,升天仍为元始孔升真人。
  第三节 梅妃故事的传衍
  《隋唐演义》问世以后,江梅妃的故事越传越广,情节也逐渐增衍。如山东人曾衍东宦游闽粤20余年,由嗜荔而忆及明代徐熥的《荔枝假梦》,而改写为《十八娘外传》,内容基本相同,收入乾隆六十年(1795)成书的《小豆棚》。福建人何求于乾隆、嘉庆间成书的《闽都别记》,也演义了江梅妃的故事。120回说:闽王王延羲是唐明皇后身,尚贤妃是杨贵妃再世;李红皇后的前生乃江采苹。
  同治时,安徽人许奉恩撰写《林妃雪》,收入《里乘》一书。
  《林妃雪》一文,说江梅妃本是黄姑之妹,谪满后,上帝命司掌梅花,管领南昌夫人、罗夫人、寿阳公主与林妃雪等人。黄姑,即河鼓星。《玉台新咏·九·东飞伯劳歌》载:“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一说河鼓即牵牛。《汉书》卷六十七载:九江人梅福补南昌尉。后去官归里。王莽专政时,梅福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南昌夫人,即其妻、严陵外姑。罗夫人,即羊真人权妻子萼绿华。据南朝梁时陶弘景《真诰》、《运象》载:九嶷山道女罗郁成仙,名萼绿华,晋穆帝时夜降羊权家,赠诗、手巾与金、玉条脱。宋范成大《范村梅谱》载:“绿萼梅,凡梅花跗蒂,皆绛紫色,惟此纯绿,枝梗亦青,特为清高,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绿华”。元时,张炎(1248—1320)《一萼红·赋红梅》以仙女萼绿华喻红梅。寿阳公主事,见《白氏六帖》卷四“人日”:(南朝刘宋)武帝寿阳公主人日梅花落额上,成五色,后人效为梅花妆。《太平御览》卷九七〇《果部·梅》也引述。咏梅中使用此典的始于五代末,明经及第的莆田人徐昌图《木兰花令》,有句:“汉宫花面学梅妆,谢女雪诗裁柳絮”。①
  故事为:姑苏太湖厅秀才熊瑞缥在邓尉山中读书,冬夜二更闻管弦声,而寻见江梅妃等人的仙宫,应诗而得免罪,命坐赐酒而与林妃雪成就良缘。上元夜,江梅妃招待群仙赏梅,群仙纷送妃雪贺礼。梅花落尽后熊生思归,江梅妃等人各有所赐。仙鹤送归,熊与分别两月的妻子团聚。熊生绣江妃及群仙像祀之,将携归物只变卖数件,就得资巨万,成为富家。一年后,羊真人权抱林妃雪所生婴儿给熊生,拿一玉杯瞩熊生日浇水阶前一株红梅,可与林妃雪团圆。熊妻不育,得婴大喜而抚养之。熊生浇水十年,红梅变成白梅,妃雪现身,合家团聚。熊儿17岁入翰林,迎养养母。熊生从妃雪在家辟谷学道,为长孙、次孙各自择偶,等各见玄孙后,双双仙去。
  这则故事与明代《荔枝假梦》、清初《看花述异记》有异曲同工之妙。《荔枝假梦》说江梅妃荐福州人王十八娘为唐玄宗侍儿。十八娘得幸于上,安史之乱后归里,寻卒,葬于城东报国院。明万历时,闽人东海生在报国院梦至扶离别馆,得十八娘宴请而赋诗,又得赐物。《看花述异记》说康熙七年(1668)三月十八夜,杭州人王晫在绍兴沈氏园观花,得见江梅妃等诸花神,幸逢歌舞音乐盛会。鸡鸣相别。
  民国时,蔡东藩的《唐史演义》、许啸天的《唐宫二十朝演义》,均述及梅妃。
  《唐史演义》说汉王接橙时踢着梅妃绣鞋,梅妃怒归。但史无汉王其人。又说梅妃“尸骨肋下,刀痕尚在”,源自《天宝曲史》26出。
  《唐宫二十朝演义》说梅妃流产后病弱,死于安史之乱,太上皇用妃子礼改葬在东陵,为新创;而说梅妃是海南人,源自清乾隆时石韫玉的《梅妃作赋》杂剧,该剧说梅妃是“广南人”。当然这是由于高力士选梅妃的讹传。清赵翼说①:高力士本高州冯盎之后,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之。高州,属今广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莆田流传江梅妃的故事有:《梅妃别传》、《梅妃江采苹》、《镇鼓石狮》等,笔者在史志篇予以考辨。

知识出处

江梅妃

《江梅妃》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江梅妃的研究成果及资料汇编。有关梅妃的记载散见于史志、诗词歌赋、小说笔记与戏剧中,为了进行系统的研究,笔者收集整理了六年,终成此书。

阅读

相关人物

江梅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