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妈祖文化传播中的新媒体类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传播学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4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妈祖文化传播中的新媒体类型
分类号: B933
页数: 3
页码: 199-201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民俗妈祖文化传播中的新媒体类型的分类情况,包括在新型媒体上的妈祖文化传播、在新兴媒体上的妈祖文化传播两部分内容。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妈祖文化 媒体类型

内容

妈祖文化传播中包含的新媒体传播,包括在新型媒体上的妈祖文化传播和在新兴媒体上的妈祖文化传播。
  一、在新型媒体上的妈祖文化传播
  新型媒体种类繁多,如车载电视、楼宇电视、电梯电视、户外公共大屏幕等,都可以用来投放公益类妈祖文化宣传广告,发挥广告在妈祖文化品牌建设中的作用,特别是户外公共大屏幕,可以在大型晚会、会议上给妈祖文化的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使传播效果大大增强。例如,2008年9月8日晚,“海上明月共潮生——2008海峡两岸暨港澳迎中秋大型民族音乐会”在妈祖祖庙所在地莆田湄洲岛演出,音乐会舞台架设在湄洲岛天后广场上,并以妈祖庙的第一个大牌坊为背景,300多名台湾鹿港天后宫进香团信众与现场的上万名乡亲一起共同庆祝中秋佳节。中央电视台还特地从北京运来了刚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使用过的LED模组,共700多组,构成了300多平方米的大屏幕。作为新型媒体的LED,为以传播妈祖文化为主旨的大型民族音乐会创造了一个美不胜收的舞台效果。①2012年3月11日,由莆田市委宣传部、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和莆田学院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福建精神与妈祖文化”论坛在莆田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论坛以妈祖形象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象征,大楼的户外LCD大屏幕上不断滚动播放妈祖形象及“恭祝福建精神与妈祖文化论坛圆满成功”等字样。
  二、在新兴媒体上的妈祖文化传播
  在新兴媒体方面,不管是网络,还是手机,都是妈祖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的新载体。如“莆田新闻网”就以妈祖形象为LOGO,因为妈祖形象已经成为莆田文化的象征。由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与福建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天下妈祖网”,最有特色的是“在线祈福”模块,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进入之后可以在网站的虚拟“留言本”上留言。在台湾“大甲镇澜宫全球资讯网”中,还利用计算机图形设计技术,设计了妈祖庙3D虚拟实境,用户可以用鼠标点击“庙殿巡视”菜单,到虚拟立体化的大甲镇澜宫去参观游览,线路是从大庙广场进入三川殿,然后可以分别到达地藏王菩萨殿、圣母殿、圣父母殿,再沿原路返回,如身临其境。在台湾“北港朝天宫”网中,也设有“虚拟导览”“线上求签”等网上特色项目。
  妈祖文化在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新的内容形态,以博客(表9-3)与微博(表9-4)为例。
  不妨对妈祖文化专题博客进行评估,可以看出:一是从量的方面看,关于妈祖文化的专题博客数量不多,这些博客都是近几年注册的,博文数量很少,访问量与超过千万的“牛”博相比,也显得微不足道。可见妈祖文化在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间不长,处于起步阶段。二是从质的方面看,博客的名称鲜明地体现出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核及其当下化。如“大爱妈祖的博客”,“大爱”就体现出妈祖精神的内涵;“妈祖心_两岸情”则凸显出妈祖精神的时代意义,即妈祖作为海上和平女神,是海峡两岸和平的象征,是连接两岸人民情感的桥梁和纽带。三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来看,妈祖邮品、福建宁德天后宫、海南临高妈祖、妈祖文化旅游、电视剧《妈祖》等几个特色内容很好地体现出了商业价值与传播价值,并给我们进一步制定与实施内容形态的转型策略提供了方向,即妈祖文化的内容要针对受众与市场的细分而不断地细分化,以适应分众传播、垂直传播的新媒体传播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妈祖文化更好地向事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奠定基础。

附注

①《中秋音乐会海上明月共潮生央视播出》,http://www.ptbtv.com/news.asp?ID=19348,访问日期:2013年2月26日。

知识出处

传播学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研究

《传播学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包括妈祖文化传播的简史、妈祖文化传播的要素、妈祖文化传播的符号和意义,考察了实物传播、仪式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新媒体传播视野下的妈祖文化,分析了妈祖文化的传播渠道和传播特点,包含了两份珍贵的港里村妈祖文化传播、湄洲岛妈祖文化传播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