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妈祖文化传播的研究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传播学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45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妈祖文化传播的研究概述
分类号: B933
页数: 5
页码: 2-5
摘要: 本节概述了妈祖文化传播的研究情况,包括妈祖文化传播、妈祖文化传播的研究两部分内容。
关键词: 妈祖 文化传播 研究

内容

一、妈祖文化传播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而又复杂的概念,至今尚未有统一的说法。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200种。普遍认为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指不可移动文物,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例如,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等。
  妈祖,原名林默,又称林默娘,田人,传说出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在世28个春秋。历史上妈祖确有其人,多家古籍均有记载。妈祖在中国众神祇中创下诸多之最,如历代官方对其尊称最多,竟达16个,民间对其尊称最多,多达100多个,历代皇帝赐封最多,达36次之多,字数最多,达64个字。
  根据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特征,妈祖文化是以妈祖传说(神话)、宫庙、祭祀等为主要载体,由妈祖信仰为主旨而发生、衍生的各种文化元素交融发展而形成的中国文化中的特色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民俗、建筑、文献、文学、艺术、体育、医学、军事、外交、航海史、移民史等众多领域。例如,那些和妈祖相关的壁画、建筑、碑刻、绘画、艺术、祭具等载体均属于妈祖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妈祖信仰活动、祭奠仪式、朝会、巡游等属于妈祖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播是“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产生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共存关系之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如果作为人的社会活动过程的一个方面而言,文化传播就是社会传播,是人对文化的分配和共享,沟通人与人的共存关系”。①文化传播作为一种社会传播现象,它突破种族、地域、时空等限制,将文化作为一种传播内容,在人与人之间实现传承和扩散。借鉴文化传播的定义,妈祖文化传播主要是以妈祖信仰为主的文化互动现象,是以信众为主要群体的传播过程。妈祖文化传播源远流长,历经1000多年,其传播足迹遍及世界30多个国家,2亿多人。据台湾地区相关数据显示,自大陆分香来台后妈祖分灵之多,已超过2000宫。可见,妈祖文化传播在台湾范围极其广泛,台湾妈祖文化信众数量尤其之多。
  妈祖文化传播追本溯源,先起于妈祖其人其事广为人知,妈祖生前为人为事在百姓心目中塑造了良好的形象。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妈祖28岁时因在海上救人而献出年轻的生命。岛上渔民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姑娘,特地在岛上建庙并奉她为海神,希望世世代代学习妈祖精神多做好事,也希冀妈祖继续保佑百姓航海平安。1123年,因为保护路允迪出使高丽,朝廷首次将“顺济”庙额赐给妈祖庙。官方组织推动了妈祖精神颂扬。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以行船谋生的船工渔夫亦逐渐增多。他们面对反复无常的大海,唯有从祈求神明庇护中得到一些精神安慰,妈祖信仰随之传开,历代皇帝对妈祖的褒封也逐步升级。
  从地域来看,妈祖信仰从福建莆田向南到达泉州、漳州及广东的潮汕地区,至北向环渤海地区传播。而妈祖庙通过人口迁移及分灵的方式在妈祖信众区逐渐兴建起来,这些妈祖宫庙的建成年代和具体时间也侧面反映了妈祖信仰向南、至北的传播路径。在这些妈祖宫庙中,影响较大的有湄洲妈祖祖庙、泉州天后宫、长岛庙岛显应宫、天津天后宫,以及蓬莱阁天后宫、烟台天后宫、烟台天后行宫、锦州天后宫、营口天后宫等。①据明人笔记《琅琊代醉编》记载,洪武初年,“海运风作,漂泊粮米数千石于落祭,万人号泣待死,大叫‘天妃’,则风回舟转,遂济直沽”。这是一则天妃救海难使漕运平安到达直沽的传说,据说天津的名称由此而来。实际上,从中国南端的北部湾到辽东半岛北端的丹东都有历史悠久的妈祖信仰。
  妈祖信仰在台湾、香港、澳门的传播都是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传去的。妈祖娘娘一直被台、港、澳渔民和航海者奉为海上保护神,尤其在台湾同胞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也最为深刻。1000多年来,特别是自宋徽宗以后历代帝王对妈祖的信奉,加上宋朝的护国庇民、元朝的漕运保泰、明代郑和与王景弘下西洋及清代施琅平定台湾等,使妈祖信仰在台、港、澳的传播更加广泛。在此三地的传播过程中,妈祖文化在台湾传播影响最广泛。据2012年4月“内政部”各宗教教务概况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底,台湾登记的寺庙11968座,道教宫庙9361座,占78.22%。还有3342座教会、教堂和未登记寺庙、神坛。妈祖庙宇名称不一,有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文元堂、朝天宫、镇澜宫、安澜厅、双慈亭、中兴宫厝等。台湾早期分灵妈祖之所以被称为“开台妈祖”,是因为其起源多与闽籍移民开发宝岛紧密关联。自古以来,移居台湾的民众东渡前总要到妈祖庙进香,据台湾相关数据显示,自大陆分香来台后妈祖分灵之多,已超过2000宫。
  福建海内外移民区大大小小的寺庙作为中华文化载体,传播着中华文化,维系着闽人移民与故土的联系。①妈祖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主要与闽粤迁移、经商、出海等活动有密切关系。众所周知,中国在海外的华侨主要来自闽粤二省,但从发展历程来说,福建人去海外更早,早期海外的华侨,以闽人占绝对优势。在明清两代,福建官府与民间几乎完全控制航海领域。福建人掌握驾船技术,占据了南方航海领域内不可动摇的地位。福建人的妈祖信仰也是航海技术的一部分,当周边水手向福建人学习驾舟之术时,自然地将妈祖文化吸收融入了本乡土文化之中,久而久之,水手们成为妈祖文化的最佳传播者。特别是出国华侨感受之程度尤烈,他们经历着风涛之险、羁旅之苦、境遇之难、前途之忧、思乡之切、怀念之痛、希望之深等,这在客观上激发了华侨的团结奋斗精神和民族自强意识,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和故国的命运更加紧密地维系在一起。这是妈祖信仰在海外得到广泛传播的深层动因。在这里,妈祖是保护神、万能神,也是祖先和故土的象征,是寄托情思的所在和维系血脉的纽带,更是一种生存和生活的精神支柱。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1433年)前后经历了28年,《明史》记载郑和航海访问国家与地区达37个。但不同古籍记载数目差异较大。现经近人考证为55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有力地促进了妈祖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由于闽人迁移东南亚诸国与郑和下西洋,妈祖信仰在民间传播进一步扩大,再加上这些流寓定居国外的华侨,他们唯一的出洋道路就是渡尽风涛之险,传统之习俗,加上切身体会,必定使他们更加虔诚地信仰妈祖,因而进一步扩大了妈祖信仰在华侨中的影响。
  二、妈祖文化传播的研究
  妈祖信仰从产生到发展已经历了1000多年,最早对妈祖信仰展开研究的是日本学者。早在民国初,日本学者伊能嘉矩就在东京帝国大学《人类学杂志》第303卷上发表了题为《台湾汉人信仰之海神》的文章,其中有大半篇幅介绍了妈祖信仰,从而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妈祖研究。中国学者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注意到妈祖研究的价值。1929年,顾刚和容肇祖同时在中山大学《民俗》第41、42期合刊上发表了题为《天后》的文章。同年,《民俗》还先后发表了周振鹤的《天后》和容肇祖的《跋天后》。后来,许多学者大多围绕天妃、天后进行考证研究。20世纪50—80年代,因种种社会因素,大陆学者撰写的妈祖学术论文很少,倒是台湾于此期间有关妈祖的研究论文不断问世。
  自1986年莆田举办首次学术研讨会以来,已先后在莆田、深圳、泉州、厦门、天津、上海、台湾、澳门等地举办过30多次学术研讨会。专家们围绕妈祖文化的方方面面展开了越来越深入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围绕妈祖信仰传播角度的文章,厦门大学教授朱天顺先生的代表作《妈祖研究论文集》,收集的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个方面。通过中国知网,以“妈祖信仰传播”作为关键词查询,总计有17篇相关的文献,大多围绕妈祖信仰传播的历程、条件、范围、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如《妈祖信仰的起源及其在宋代的传播》《清代以后妈祖信仰传播的主要历史条件》和《元明时期促进妈祖信仰传播的主要社会因素》等。部分文献围绕妈祖文化传播的影响进行研究,特别是妈祖文化对
  于福建沿海、台湾海峡民众、海外侨胞以及其他东南亚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的深远影响。总体来看,这些妈祖文化研究著作大多集中在文献资料、史料考证、宗教仪式及两岸关系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学者们分别从宗教学、历史学、旅游学、人类学、民俗学等视角对这一全球华人共同的信仰文化做出各自学科的解读。
  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从妈祖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研究妈祖文化,大多围绕传播涉及的要素与妈祖文化和媒介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中,《大众传媒视角下的妈祖文化传播》一文提到,要根据大众媒体的多种传播方式的新特点对妈祖文化加以宣传,探讨提高妈祖文化影响力的传播途径和焦点,推动妈祖精神发扬光大,同时带动妈祖发祥地莆田的经济发展。《打造世界妈祖文化品牌的传播策略》一文提到,为了让妈祖文化品牌走向世界,进一步增强妈祖文化品牌传播的效果,应该统一标识系统、积极开展公关活动、注重营造品牌关系、采取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硕士论文《媒介图景中的妈祖文化》选取妈祖文化作为民间文化在现代媒介图景中传播的典型范例,详细分析妈祖民俗文化符号在文化认同中形成的意义,并指出在现代媒介图景中,媒介对于文化的传播是一柄双刃剑。通过对妈祖文化的传播学分析,以期为媒介更理性地发挥其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功能,以及其他民间文化在媒介图景中的健康传播提供一些参照,还有《妈祖文化传播主体流变述评》《妈祖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内容形态转型策略》等文章结合传媒主体、媒介与妈祖文化传播的关系进行研究。
  总体来说,从传播学对妈祖文化进行研究,目前还是起步阶段,比较缺少前人研究成果。从传播角度研究妈祖文化,必须立足运用传播理论知识和人类传播规律总结阐述妈祖文化传播现象。

知识出处

传播学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研究

《传播学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包括妈祖文化传播的简史、妈祖文化传播的要素、妈祖文化传播的符号和意义,考察了实物传播、仪式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新媒体传播视野下的妈祖文化,分析了妈祖文化的传播渠道和传播特点,包含了两份珍贵的港里村妈祖文化传播、湄洲岛妈祖文化传播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