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氏祠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家家训》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398
颗粒名称: 承氏祠规
分类号: B823.1
页数: 2
页码: 548-549
摘要: 本文为承氏祠规,收录自清承乃韶等总理《江苏常州毗陵承氏宗谱》光绪二十九年听经堂木活字本。
关键词: 承氏 祠规 家庭道德

内容

一、祠宇为祖先栖神之地,已故者自当进位于祠。但该支后裔当思创造何等艰辛,不独资财为难也。今祔主于祠,俾先灵享无功之奉,亦何以相安。为子孙者当进主时,务必告知通族,量力捐资归祠办公,方听人祠。
  一、祠位必照祠中程式,弗得参差不齐。送人时必须设祭,子孙奉进之位,先行朝上叩拜,然后依昭穆次序位置,礼也。先期告知管祠之人,届期入祠载明神位册备查。如不告知入册,自行私进而不捐资、设祭者,是谓目无祖先,一经查出,押令撤回,永不入祠。
  一、建祠书捐不缴,及缴捐不清者,此即设心不诚,难对祖先,例应将其祖神位安置祧阁,俟其缴清方许再入。
  一、族中孝悌、忠信、显亲扬名,有光祖先者,及有功祠墓谱牒者,例得进主于祠。子孙有力听其自备,无力者一应经费祠中公项开销。奖前功即以劝后起也。
  一、族中有剥削宗祠,恃强逞刁、挟持卑幼、欺凌孤寡,并不循礼法、以卑亢尊者,是谓目无祖先,不许入祠。至子孙不遵约束,渎乱名分,党邪比匪,入于下流,不顾家声者,是为玷辱祖先,永远逐出,不许入祠与祭。严家法所以励子孙也。
  一、各支子孙有三次不与祭者,彼既自忘其祖,应将该支神位安置祧阁。
  一、按士特牲馈食礼,有长宾、众宾、宾弟子俱襄事之文,可见子孙与祭祠事皆当承值照料。若袖手旁观,自同宾客,即属不敬,嗣后不必与祭。
  一、祭祠仪节遵照定规。第年高分长者不以筋力为礼,许即四拜而退。其主祭、陪祭,择诚敬而娴于礼者为之。
  一、附葬祖墓应挨房照昭穆位置,勿得越次乱葬,以违祖宗成例。
  一、墓木所以资荫庇,如有不肖子孙盗截松桧,甚至盗卖祖垄余地者,彼已自弃其先人,应即告知族分长,后严议逐,不得姑容。
  一、祖墓应置公田,俾本支子孙可以挨房轮祭,随办坟粮,永远不致遗失。
  一、茔墓至重,子孙于祭扫时应每年填筑,毋致坍坏。
  一、守祠墓之人果能小心照管,谨慎无失,应酌议加惠奖赏,俾知鼓励。
  (录自清承乃韶等总理《江苏常州毗陵承氏宗谱》光绪二十九年听经堂木活字本)

知识出处

百家家训

《百家家训》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集纳了全国203个姓氏的370则家训格言精品,该书详尽的解读了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读者从书中既能了解我国历代家训之概貌,又能体会到古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教诲子女方面呕心沥血之深情厚谊。

阅读